我還記得,有個小品。應該是宋丹丹老師演的,裡面有句話就是,大城市鐵嶺。今天駝導就帶大家去大城市鐵嶺瞧瞧,鐵汁們,準備好了麼~~~go,go,go,go
鐵嶺市,是遼寧省地級市。鐵嶺市地處遼寧省北部,松遼平原中段,地勢大體是東高中低、北高南低,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全市總面積1.3萬平方千米,轄2個市轄區、2個縣級市、3個縣;2018年總人口271.77萬。
鐵嶺自1984年以來,向省以上的優秀運動隊輸送近600名體育後備人才,其中閻紅、呂剛、陳躍玲、孫福明、劉宏宇5人成為了世界冠軍。
2018年,鐵嶺市生產總值(GDP)實現616.6億元,人均GDP達到23428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52.2億元;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94元,比上年增長7.1%;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08元,比上年增長6.2%。 2019年,被列為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鐵嶺又名:小品之鄉、遼北
銀岡書院,是東北地區唯一保存下來的古代書院,是清代著名的五大書院之一,是關東第一書院,在東北教育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34;,培養出大批英才。周恩來總理就是在銀岡書院入讀小學。銀岡書院現在是遼寧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的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紀念館,被列為遼寧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3年國務院公布銀岡書院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從銀岡書院出來步行前往鐵嶺博物館,兩者之間的距離很近,幾分鐘就到了。
鐵嶺市博物館,是國家投資興建的市地級地方史志綜合性博物館。鐵嶺博物館成立於1986年8月,其前身為鐵嶺地區文物組2000年新館址主體建築竣工,2001年7月6日基本陳列完成,並正式接待觀眾。
鐵嶺博物館是公益性非盈利機構,收藏、研究、教育是其基本社會功能。它的主要任務是: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收集保藏文物和標本,進行科學研究,舉辦各種陳列展覽,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化建設,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館址地處市區中心,為遼銀州、明鐵嶺衛古城南門裡路東。佔地面積7000平方米,建築面積6800平方米。主體建築為地上三層半地下一層的展覽大樓,展覽大樓內設陳列大廳四個,面積約4000平方米。館區內附有學術報告廳、觀眾服務部和藏品庫房、安全報警監控中心等。
館內現有藏品5000餘件,以遼北地方出土的文物為主,其中不乏珍品。如,商周時期的青銅鉞;西漢的透雕青銅牌飾;遼代晚期北府宰相蕭義墓誌等。鐵嶺博物館有永久性專題陳列兩個:《遼北歷史文物陳列》和《鐵嶺地誌展》。《遼北歷史文物陳列》以遼北地方歷史發展時空為脈絡、以出土文物為基礎,再現了近萬年來當地的社會生產和生活狀況,真實地反映了遼北人民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所創造的文明成果。
鐵嶺白塔,原名圓通寺塔,鐵嶺白塔為其俗稱。此塔位於鐵嶺市區內銀州貿易城東南側,古鐵嶺城西北隅,是遼北現存最早的古塔。該塔在明代即已破敗不堪,明萬曆十九年,遼東總兵李成梁夫人出資,予以修繕。
該塔在明代即已破敗不堪,明萬曆十九年,遼東總兵李成梁夫人出資,予以修繕。此塔為八角十三級實心密簷式,塔身為青磚壘造,磚長2尺4寸,厚6寸。略成錐形。塔頂剎杆有銅盤和寶珠,塔座八面嵌有「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八8個大字,八面各有浮雕佛像一尊,並飾寶蓋。第一級塔身南部是神佛像,塔簷下部有磚雕鬥拱,塔基和塔身有磚雕裝飾。每層塔簷都懸掛銅鏡和鈴鋒,塔身塗白,故稱白塔。古時此塔為城中最高建築,《志書》記為「二十裡外能望而見之」。每當雨後,塔高雲低,雲飄塔間,故有「白塔橫雲」之美稱。古人曾用「山雨過城頭,雨晴雲未散;忽見白塔尖,鑽入青天半」的詩句讚美白塔的秀麗景色。
1975年2月4日,海城地震波及鐵嶺,將白塔上面串葫塔尖震落,因剎杆有鐵鏈相系,故剎尖斜插入第三級塔身南側簷上。當年在鐵嶺拍《大年初一》電視劇,曾將此當作一景攝入劇中。
1987年,鐵嶺市對塔進行修復,但由於沒完全按照文物修復辦法,新修復的白塔雖展新姿,但文物價值恢復不夠理想。
好了,今天的鐵嶺就先逛到這,貌似還沒有介紹美食呢,我們在下一篇中會給各位駝友介紹的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