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廣西成中國最大水果進出口通道 東協水果佔主流
「20年前,我去泰國進貨,榴槤一次只拿七八個,現在一次要貨都是幾百箱,不愁沒有銷路。」在廣西柳州市從事水果經營近30年的商販張十一,見證了東協水果在中國銷售的變化。
南寧海關提供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廣西各口岸共進出口水果35.9萬噸,較去年同期增加8.7%,成為國內最大的水果進出口通道。進出口的水果品種均為中國和東協國家各自的傳統優勢果品。
24日的廣西柳州市柳邕果蔬批發市場內熙熙攘攘,一輛輛載滿水果的卡車來來往往,張十一從泰國運送回來的新鮮榴槤,正散發出誘人的香味。
「老闆,來300斤榴槤。」還沒等張十一招呼生意,一位熟客就找上門來。前來批發榴槤的黃先生是做甜品生意的老闆,其店鋪主打產品是榴槤PIZAA,店裡60%的收益都來自於此。張先生說,泰國榴槤口感香甜、細軟絲滑,營養價值高,深受顧客喜愛。
「泰國榴槤在中國火了,榴槤蛋糕,榴槤甜品等榴槤衍生品在中國大受歡迎。」張十一說,榴槤剛剛進入中國的時候,很多客人都覺得它臭不願意嘗試,但現在張十一每天可以銷售出幾百斤的榴槤。
除了泰國榴槤外,越南的火龍果、山竹等東協國家的水果在中國市場的銷量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前少為人知的東協水果早已走入中國尋常人家。
張十一稱,東協水果在中國的熱銷和價格變化有關。「10多年前,火龍果作為高檔水果,每公斤要賣30元人民幣,現在和普通水果一個價,每公斤僅為4元,銷量自然大增。」
自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相關協定2010年全面實施後,中國與東協國家大多數商品實行「零關稅」,過去價格昂貴的東協水果以其獨特的口感和實惠的價格,日益受到中國消費者青睞。
廣西與東協毗鄰,各地超市、賣場隨處可見品種繁多的東協水果。「東協水果不受季節影響,一年四季都產水果,銷往中國內地有其獨特的優勢。」張十一說。
此外,中國與東協國家氣候上的差異,造就雙方在水果相互需求上存在較大的互補性,中國的水果也走入東協民眾的日常生活。
當日在柳州水果批發市場上,一箱箱廣西柳城縣蜜桔整裝待發,準備送往越南。蜜桔銷售商梁明說,每天都會有廣西南寧市的老闆過來要貨,裝滿幾車就發往越南。
南寧海關最新統計顯示,今年一季度廣西各口岸進出口水果價值12.7億元人民幣,增長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