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魯迅
喜劇的內核就是個人的悲劇,陳佩斯在訪談中曾說「喜劇是在自我折磨的過程中取悅於他人,是用自己的低姿態引發別人的優越感。」
我認為陳佩斯的這段話真實揭露了喜劇演員的人生矛盾,逗笑是他們的工作而非生活,我們被逗笑是為了娛樂而非工作,因此他們很難在生活中得到快樂,快樂是留給觀眾的,他們什麼也沒有。
很多喜劇演員,比如卓別林、金凱瑞,比如我們熟悉的周星馳,他們都曾患過抑鬱症,臺上嬉笑逗趣,引得眾人開懷大笑;臺下孤僻清苦,只得自己忍受孤獨,這是他們的常態。
就連如日中天,一個人盤活相聲的德雲班主郭德綱也沒能逃脫這個「魔咒」,說相聲的郭德綱你們見過,但不說相聲那個郭德綱可能會讓你們大吃一驚,你很難想像這是同一個人。
或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衷,不說相聲的那個郭德綱也許才是真的郭德綱。
如果不做藝人,郭德綱最想做的是文人
郭德綱私底下是一個特別無趣乏味的人,他最大的愛好就是一個人待在房間裡看書、寫字、聽戲,除此之外,他不抽菸,不喝酒,當然也不喜歡燙頭。
郭德綱的肚子裡到底裝了多少東西,誰也不知道。除了傳統藝術的基本功以外,大量的閱讀更讓他吸收了遠比一般相聲演員更多的知識,在他那小個子的身體裡,裝滿了傳統文化,蘊含著無窮的能量。
郭德綱家裡的書房比劇場還大,旁人說什麼書,他能很快給你找出來,他最喜歡看的書是中國古典文學,其中包括《清史稿》《二十四史》這類大部頭的史學典籍,尤其對明史感興趣。
郭德綱和徒弟在書房合影
郭德綱讀書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豐富頭腦,了解人生。他看書尤為認真,喜歡做批註筆記,不論是看正史,還是看野史民間傳說,他都能從中讀出點東西,並把自己所思所想變成文字,儼然一副做學問的態度。
除了自己讀書以外,郭德綱還培養兒子看書,郭麒麟在學校可以不讀書,但回了家必須讀書,他給郭麒麟留的功課就是讀《二十四史》和《清史稿》,他覺得自己給不了兒子文憑,但讀完這些,能給兒子受用終生的東西。
郭德綱給郭麒麟的教育就是「可以沒文憑,不可以沒文化;可以不上學,但不可以不讀書。」因此,雖然郭麒麟初中畢業就沒上學了,但你從他身上卻看到了很多高學歷的人也沒有的涵養和見識。
每次讀到郭德綱寫到書的時候,我都會忘記他是一個相聲演員,他的筆桿子耍得比嘴皮子更利索,文字犀利詼諧,嬉笑怒罵皆成,又常常一針見血,三言兩語道盡人生冷暖。
這些年郭德綱忙著說相聲,但筆桿子卻沒有撂下。趁著業餘時間,他前前後後也寫了《郭論》《撿史》和《過得剛好》三本書,前兩本寫別人寫歷史,後一本寫自己寫人生,沒有了說學逗唱,卻都散發著智慧的光芒。
幾乎沒有什麼朋友的郭德綱
說于謙喜歡抽菸、喝酒、燙頭,雖然是笑語,但也確實能說明于謙確實會玩,搞搖滾,養馬,拍電影,飯局酒局等等,和郭德綱相比,于謙的生活的確豐富得多。
于謙曾在採訪中說「我身邊最孤獨的人可能就是郭德綱了,我們吃飯都不叫他,叫他他也不去......」
郭德綱沒什麼朋友,他也不需要什麼朋友,他聽過很多誇他的話,也聽過很多罵他的話,但他選擇一聽了之,他知道自己沒有別人吹捧的那麼好,也沒有別人罵的那樣壞。
一個人沒有朋友要麼是因為他壞事做絕,惡貫滿盈,被大家唾棄,要麼就是他能力過於出眾,打破了僵死的環境,動了別人的奶酪,遭人嫉恨,郭德綱無疑是後者。
2005 年德雲社剛火起來,相聲界就有一幫人組織起來,建議有關方面封殺郭德綱,他們每天都聽郭德綱的相聲,每個字都不放過,挖空心思從中找出可能引起麻煩的話題,抄送有關部門,一趟趕一趟,樂此不疲。
無非是郭德綱用野路子走出了一片天,某些人的利益受到了影響,從德雲社成立那天起,大部分同行都希望它毀掉。
當年北京相聲界曾流傳過過這麼一段話:「在郭德綱之前,我們可以很安靜地安樂死,可以很舒服地混到死,但是他出現之後,打亂了我們的正常生活,我們在臺上再說十分鐘的相聲,觀眾不認可,他讓觀眾知道了什麼是相聲,我們怎麼辦?」
郭德綱當然知道自己為什麼這麼「惹人厭」,在半自傳《過得剛好》裡他就曾直言不諱地指出「相聲圈是一箱蘋果,好的都放在上面,一掀蓋又大又紅,我不過是把箱子倒過來,讓大家看看爛的。當然,上邊那些紅的也不是完美的,有可能心裡爛了。」
就憑這段話,有多少人就恨不得要吃郭德綱的肉,喝郭德綱的血了,同行是冤家,在郭德綱這裡體現的更為明顯。
但郭德綱是不會妥協的,至少在他熱愛的相聲上,他是不會妥協的,幾十年走來他更像一個鬥士,手握桃木劍,誓要斬妖魔,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現在有鞋了更不怕了。
今年已經 47 歲的郭德綱,鬥志仍在,但已經收斂了自己身上的那股狠勁兒,也不再向年輕時那樣好勇,更多的是一種豁達,依然嫉惡如仇,但時常包容慈悲。
在半自傳《過得剛好》中,郭德綱首次回顧了自己四十多年的人生過往,用文字記錄下了自己的心路歷程以及對人生、相聲藝術、生活的感悟和思考,不誇張、不做作、不煽情、不隱瞞不迴避,包括「反三俗」事件,甚至育兒,涉及郭德綱和德雲社的個個方面,為我們還原了一個更真實更立體的郭德綱。
侯耀文說,郭德綱一路坎坷走來,所以他勢必疾惡如仇。
但在我看來,郭德綱就是一個熱愛相聲的普通人,我們不用給他戴高帽,更不應該給他穿小鞋,他只是守護著心裡珍視的那片地方,在人生最落魄的時候,在被人當狗看的的時候,他還是要想著說相聲,沒有什麼能讓他放棄,那一夜,他也曾夢見百萬雄兵。
無論你是不是「鋼絲」,我都建議你看看老郭的書,讓你了解到一個真實的郭德綱的同時,又讓你在哈哈一笑中學到人生大智慧,宛如上了一堂人生哲學課,實在是酣暢淋漓,夠味兒。點擊上方商品卡連結購買這本《過得剛好》,不過一頓奶茶錢,就能讓你在嬉笑怒罵中品味這位大師級相聲演員的冷暖人生,學到受用一生的人生的知識智慧,何樂而不為?
往期精彩內容:
賈平凹第17部長篇出版,尺度比《廢都》還大,網友:只有老賈敢寫
妻子患癌1盒藥51000,大學教授四處演講掙錢,網友:毫無文人風骨
王小波暴亡後,額頭髮褐色,齒間有白灰,作協竟不派一人參加葬禮
豐乳肥臀|兒媳第8胎臨產,婆婆扭頭就走:自己生,我要去給驢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