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密西根湖,清澈得可以見到湖底的沉船。
密西根湖是北美五大湖之一。
經冬雪消,湖面的冰蓋融化了,夏至未至,湖底的沉積物還不會形成漩渦,於是形成了如此妙境。
這湖水真乾淨,乾淨得足以讓最精明的紅塵中人萌生禪意,但背後卻有著一個令人不安的事實——如鏡的湖水,是生物入侵的結果,還會給湖裡的其他生物還有岸邊的人們帶來災難和煩惱。
其實在20年前,密西根湖的水質與現在天差地別。那時的水體富營養化,滋生大量綠藻。藻類等浮遊生物太多,水中溶氧減少,魚類和其他生物就會大量死亡。
後來,由於一種貝類的到來,一切就不一樣了。
這種貝類叫貽貝,煮熟加工後的貽貝,就是南方朋友非常熟悉的淡菜。
貽貝可以清潔水體,它以浮遊植物為食,當它用鰓抽水呼吸時,水中的微塑料顆粒和其他汙染物也會被它儲存,還可以滅活和去除水中的大腸桿菌。可以說,貽貝是水體的天然「過濾器」。
貽貝來到這富含藻類的湖間天堂,迅速繁衍,數量以萬億計,4-6天內就可以把整個密西根湖的水都過濾一遍。
但正如前文所說,貽貝的到來是「生物入侵」,清潔工終將反客為主。
它們把食物鏈基層的浮遊植物吃光了,食物鏈就建立不起來,湖裡的小魚、大魚等其他生物都會因為沒有食物而消失。
這樣一來,不僅湖裡的生態系統遭到破壞,岸上人民的生計也受到打擊。
畢竟,密西根湖牽動著總量70億美元的漁業。
例如,湖中名貴的國王鮭魚的產量就從80年代的900萬斤銳減到如今的270萬斤。不但如此,由於國王鮭魚喜愛陰暗的水域,湖水變清,陽光照進水裡,它們就會遊向更深更暗的湖底,清澈的湖水也使它們遠遠見到船隻就開始躲避,這都大大增加了捕撈難度。
貽貝作的亂還不止於此,大量貽貝的排洩物促使剛毛藻的生長。湖上暴風雨來臨之時,將剛毛藻衝到岸上,散發臭味,而且對鳥類有害,剛毛藻還可能會招來另一種入侵生物——亞洲鯉魚,引發新的問題……
因此,湖心如鏡,背後是危機四伏。
一個「水至清則無魚」的真實例子。
湖中的任何一種生物,太多或太少都是不好。
制衡和中庸,才是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