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莫斯科4月16日電通訊:「去中國留學是我的第一選擇」——越來越多俄羅斯學生到中國留學
新華社記者楊思琪 馬曉成
27歲的俄羅斯姑娘德裡亞科娃·尤裡耶夫娜曾是聖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學國際關係專業的一名「學霸」。本科畢業後,她做了個讓很多同學佩服的決定——去中國留學,還給自己起了個中文名字鄧寶琳。
「在眾多可能的選擇中,去中國留學是我的第一選擇。」鄧寶琳堅定地說。如今,鄧寶琳在哈爾濱工業大學攻讀計算機專業。新專業的課業壓力很大,但在學校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她很快適應了新的學習生活。
「只要我有問題,比如課堂上聽不懂專業詞彙,他們都會很耐心地為我講解。」鄧寶琳說。
讀本科時,鄧寶琳就曾以交換生身份在華南師範大學學習中文。一年間,她不僅在學習上有了巨大收穫,更愛上了中國文化。
「到中國攻讀碩士我『蓄謀已久』啦!」鄧寶琳說。
在中國,鄧寶琳還收穫了愛情。她的丈夫是哈爾濱工業大學管理學院的俄羅斯博士研究生。最近,他們剛剛到俄羅斯駐瀋陽總領事館登記結婚,迎來人生甜蜜時刻。
課餘時間,鄧寶琳經常和同學們一起聚餐、滑冰、爬山……中國同學和中國朋友都很熱情,讓她不覺得身在異鄉。
「我希望明年畢業後能留在中國工作。」鄧寶琳說。
近年來,像鄧寶琳一樣在中國學習、生活的俄羅斯留學生越來越多。
據哈爾濱工業大學國際教育學院院長助理劉孟男介紹,僅在哈工大,目前俄羅斯留學生數量已超過400人,再加上短期語言培訓生,俄羅斯留學生平均每年突破800人。師資和學習氛圍以及便捷高效的服務都是吸引他們來中國留學的重要因素。
俄新社日前在報導中援引俄羅斯副總理戈利科娃的話說,近年來俄羅斯和中國在教育領域合作成果豐碩,目前在俄中國留學生、在華俄羅斯留學生以及兩國短期進修生總人數已接近8.5萬人,預計到2020年這一數字將突破10萬人。
俄羅斯高等經濟學院東方學教研室主任馬斯洛夫認為,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不斷推進、中俄多領域合作交流的深化及中俄貿易額的大幅增長,俄國內對漢語人才的需求近年來急劇增加,促使更多俄羅斯人到中國留學。
俄中友協第一副主席庫裡科娃認為,以教育合作為代表的俄中兩國人文合作不僅對增進兩國人民相互了解有巨大作用,更有助於兩國人民始終保持好鄰居、好朋友、好夥伴的關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