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產茶,臺灣人愛茶,臺灣茶飲品種多樣,可謂名馳遐邇。可近日,臺灣多地頻現農藥殘留超標「問題茶」,不僅嚴重影響了大陸赴臺遊客購買茶葉的欲望,也在臺島蕩起了茶杯裡的「風波」。一時間,島內大大小小的「手搖杯」令喜歡茶飲的人們陡添煩惱。
「手搖杯」是指各種通過人工手搖調製的茶飲品,如大陸人最熟悉的珍珠奶茶等。島內年輕人最愛「手搖杯」,而製作「手搖杯」的茶飲品店鋪、攤檔,其數量遠遠超過街頭的自動取款機,成為島內的著名街景。據島內年輕人喜愛的購物網站friDay等的調查顯示,高達8成網友表示,現在不喝「手搖飲」了,改喝水。
食品安全,這一關係民生的大事件,又一次進入島內媒體和民眾關切的視野。
農藥殘留頻頻超標
5月1日傍晚,臺中市衛生局接獲嘉義市衛生局有關「3點1刻直火烏龍玫瑰」抽驗檢出除蟲藥DDT的通知。
臺中市衛生局隨即啟動稽查,查出的「問題茶」是以兩種烏龍茶以及1種玫瑰花瓣以一定比例混合包裝銷售的品種。臺中市衛生局查扣的這一批農藥殘留超標「問題茶」,是由臺中市石城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大裡廠製售的。共計615.2公斤,並要求生產商全部下架收回。
2日,問題茶生產商、石城實業公司發表聲明,對消費者致歉,公司負責人朱俊宏表示,茶葉農藥殘留超標可能是進口的玫瑰花瓣造成的,目前公司已研擬消費者退貨事宜。
臺中市政府衛生局長徐永年表示,農藥DDT具有急性毒性,主要代謝產物DDE易在動物脂肪中累積,造成長期毒性,此外,DDT也具有潛在的基因毒性、幹擾內分泌、致癌及造成糖尿病在內的多種疾病,有關抽驗不符規定產品,已通報上下遊轄管衛生局負責。
緊接著,臺北市衛生局公布茶葉及花草茶檢驗結果,其中咖啡弄的茉莉花茶驗出殺蟲劑三落松超標,知名蜜糖吐司DAZZLING開設的飲料品牌蜜堂飲品,更被驗出菊花含有致癌物二氯松。
據介紹,臺北市衛生局4月份曾經針對市售茶飲店、茶行等業者執行「茶葉及花草茶農藥殘留抽驗計劃」,第一波共抽驗25件產品,包含9件茶葉及16件花草茶,檢驗結果6件產品不符規定,殘留農藥超標或被驗出禁用殺蟲劑。
其中,知名蜜糖吐司DAZZLING開設的飲料品牌「DAZZLING EXPRESS蜜堂飲品」使用的菊花,被驗出含有禁用殺蟲劑二氯松,過量攝取該物質可能致癌,來源為高雄市廣漢貿易有限公司。
咖啡弄(喜喆咖啡屋)的茉莉花茶被驗出殺蟲劑三落松超標。衛生局指出,茉莉花茶最上遊高雄市河億貿易有限公司出貨時,明確標示為「薰香沐浴用,不得食用」,河億出貨給臺北市迪化街中藥行旺泰,旺泰賣給龍源公司後,卻遭龍源更改商標,再轉售。
臺北市衛生局說,將針對龍源產品加強監管,並進行高規格抽驗,依法開罰新臺幣3萬到300萬新臺幣。
衛生局表示,已要求臺北市業者將不合格產品下架回收、不得販售,產品來源屬外縣市者,已移請所轄縣市衛生局進行查辦。來源屬臺北市者,經調查確認違規業者後,將依據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規定處辦。
衛生局說,目前來源製造廠商均有復驗意願,將待正式收到業者申請書後,依法進行復驗。
連鎖茶飲店相繼中招
除了「3點1刻直火烏龍玫瑰」,臺灣還有多個茶飲料品牌、連鎖茶飲店相繼被驗出農藥殘留超標。
臺灣知名的茶飲店「50嵐」出售的「四季春茶」以前曾被驗出含超量農藥芬普尼,這次再度復檢的結果顯示,其茶葉中仍有12種農藥殘留。
問題茶還波及島內多家連鎖咖啡店,臺中、臺南衛生局發布檢驗茶飲結果,在臺中有4家分店的例子咖啡館、在臺南有18家分店的「葉子菁」檳榔店均被驗出農殘超標。
臺灣「衛福部」食藥署8日指出,迄今有41件茶葉檢出農藥殘留不符規定,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德原表示,食藥署及各縣市衛生局總計出動近700人次各縣市共抽驗749件茶葉原料或產品,其中完成檢驗的501件,不合格率為8.18%。6日,食藥署確認全臺的「農藥茶」有33件,市場下架封存數量達35673公斤。
食藥署公布的不合格茶飲名單以玫瑰花茶、菊花、茉莉花、洋柑菊等花茶居多數,還有混合的進口紅茶、島內產青茶等。新增6件農藥殘留不合格品項為:臺中市梨子咖啡館Harney&Sons洋柑菊茶、臺中市A tea向心店紅茶、臺中市小村茶鋪阿薩姆紅茶、鮮茶道沙鹿靜宜店玫瑰花、嘉義市恆升堂參藥行茉莉花、嘉義市心宜草堂(永昌堂)A茉莉花。王德原說,已公布並要求相關業者下架這些不合格茶飲。
總部設在彰化的連鎖飲料店大苑子業主,主動通報自己旗下的袋裝及罐裝包青茶被驗出農藥殺菌劑「三賽唑」,臺北市共有8家門市,已立即通知門市停止販售,下架該批產品,並接受消費者退費。
食藥署重申,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及其罰則,農藥茶違規業者可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8000萬新臺幣以下罰金,同時也可強制業者歇業、停業。
據介紹,此波臺灣「農藥茶」風暴延燒到一些名氣不小的茶葉。供應休閒小站的天仁紅茶、舞茶道、全聯超市、初鹿牧場洛神花、3點1刻直火烏龍玫瑰茶等。如天仁茶葉供應給臺中市休閒小站的紅茶,被驗出芬普尼超標。臺中市休閒小站被抽樣的紅茶,芬普尼超標。
天仁茗茶已經向消費者致歉,並將提出復驗申請,消除顧客不安。天仁副總經理莊遠明表示,要先確認該批產品是不是天仁的。天仁每批都有做檢驗。莊遠明說,一般茶葉的農藥是非水溶性,即使熱水浸泡2個小時也不會溶出農藥,一般傳統泡茶方式是不會喝到農藥的。此次檢驗方式是將茶葉磨碎後再以化學物質去分解。
三方合力應對「農藥茶」
臺灣食品安全連環爆出問題,網絡調查也同時顯示,有45%網友想自己煮飯以減少外出飲食,而夏季即將來臨,網友最想嘗試DIY自製飲品。
臺灣有關主管部門是以《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作為管制點,以確保農民依規定用藥,並對不合格產品採取行動。訂定標準的原則是依農藥的「無可觀察危害效應劑量」為基準;依據臺灣有關部門核准的使用方法及防治作物為對象;最後還要考慮加上人們對農產品食用習慣及食用量等因素,來研訂茶的各種農藥殘留安全容許量標準。
面對消費者的困惑和擔憂,臺灣大學農業化學系教授顏瑞泓認為,茶葉的殘留農藥標準,是對於衝泡前的茶葉進行規範。在如此嚴格的標準下,只要不是一次吃下極大量相同的農作物,依食用習慣,即使偏食某種蔬果,也不會對健康造成危害。即使在偶爾不慎食用到稍微超過此一容許量標準之農產品,也並不會有立即性的危險,無須對此產生不必要的恐慌。
顏瑞泓建議,政府對農藥使用有層層把關,包括農藥的使用都須登記,登記時要檢附各種毒理資料、環境流布資料、田間試驗殘留資料等。再經當局核准並登記管理,也要求農藥販賣商接受訓練課程及依《農藥管理法》的規範進行管理,訂定安全採收期及殘留農藥的容許量、農民按《植物保護手冊》使用合法農藥,遵照安全採收期的規定。最後,當局有關部門要到田間、市場上進行抽驗,而進口商品由港口、機場等邊境對產品進行抽驗,以了解其所殘留農藥是否合乎標準。
他呼籲,為了要降低農藥的風險,應該由業者、當局及消費者三方共同努力,生產者依規定合法用藥、有關部門落實執行管理、消費者挑選,清洗確實,都可以有效降低取食農藥的風險。
本報臺灣特約記者 禾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