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類霜天競自由——談毛澤東詩詞中的秋意象

2020-12-12 黨史頻道

原標題:萬類霜天競自由

簡介: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副院長、教授。1989年6月進入江西省委黨校工作。2001年2月至2003年4月擔任南昌市青山湖區區委副書記。2004年9月調入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先後擔任對外交流與培訓開發部主任和教務部主任,2015年8月擔任學院副院長。著有《破譯廣告》《問鼎名牌》《品讀歷史深處的女人》《毛澤東詩傳》等專著,主講電視系列片《毛澤東的詩人情懷》,譯著有《戰略管理》《面向未來的管理---組織行為與過程》等。

■悲秋情結是古典詩詞吟詠秋景的主基調,讚美秋天的詩人與詩句寥若晨星。詩人毛澤東打破肅殺哀婉的文人悲秋傳統,高揚古典詩詞中微弱孤寂的贊秋情愫,展現了遼闊豪邁的藝術境界。他筆下的秋意象充滿生機與活力,絕無哀婉與悲情,足以使千古文人的悲秋文字黯然失色,彰顯了豁達激越、超凡脫俗的人格魅力。本期講壇邀請汪建新教授講述毛澤東詩詞中的秋意象。

在中國古代文學中,「睹落葉而悲傷,感秋風而悽愴」,這一主題經歷數千年的發展、嬗變和積澱,從無意識到有意識,從個體意識到群體意識,最終形成獨具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悲秋」文學意識。

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對秋的描寫自《詩經·小雅·四月》「秋日悽悽,百卉具腓」和《楚辭·九章·抽思》「悲夫秋風之動容」等辭句已初現端倪。戰國時宋玉《九辯》云:「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杜甫《詠懷古蹟五首》其二詩云:「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此後,「宋玉悲」成為古代文人的悲秋情結的代名詞。

宋玉之後,古代文壇詠秋的詩賦詞作不計其數。如曹丕《燕歌行》:「秋風蕭瑟天氣涼」;潘嶽《秋興賦》:「秋日之可哀」;王勃《秋日餞別序》:「悲哉秋之為氣」;杜甫《登高》:「萬裡悲秋常作客」;李益《上汝州郡樓》:「傷心不獨為悲秋」。以悲秋為主題的詩歌,常常借秋色、秋景、秋聲、秋葉、秋風這些具體意象,表達羈旅之思、老病之哀、黍離之悲、家國之痛,字裡行間流淌著一種悲天憫人、憂世傷生的大感喟,大悲哀。

但古代文壇也絕非沒有不同的聲音與格調。中唐詩人劉禹錫的《秋詞》詩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他一掃低迷悲涼之氣,充滿樂觀昂揚的主體意識,變悲嘆秋意為盛讚秋景。南宋楊萬裡對秋景的態度與劉禹錫如出一轍,他的《秋涼晚步》寫道:「秋氣堪悲未必然,輕寒正是可人天。」

毛澤東寫春天的詩句很少,他對秋天卻情有獨鍾。他有多首詩詞寫於秋天,有很多詩句吟詠秋天。毛澤東創造的「秋」意象不同凡響,耐人尋味,充滿著異樣的風採和神韻。

湘江北去萬山秋

1925年2月,毛澤東回到韶山開展農民運動。8月,湖南省長趙恆惕電令湘潭縣團防局逮捕毛澤東。他從韶山到了長沙。9月上旬,毛澤東奉命赴廣州參加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離開長沙前夕,毛澤東重遊橘子洲頭。面對如詩如畫的秋色和洶湧澎湃的革命形勢,回憶過去的崢嶸歲月,他不禁心潮起伏,縱筆寫下了《沁園春·長沙》。

《沁園春·長沙》是青年毛澤東的一篇力作,是一篇遊故地而觀秋景、憶同窗而思往事、勵鬥志而抒豪情的壯美詞章。縱觀全首詞,寫景、敘事、抒情渾然一體、一氣呵成,無論是數詞還是動詞的選用,呈現的都是一種豪邁的氣勢。寫秋景而不衰颯,憶往事而不惆悵,景、事、情緊密交融,汪洋涵匯,大氣磅礴,實開臨秋撫事詞篇之大觀。

詞的上闋借秋景抒發革命激情。當毛澤東佇立橘子洲頭,眺望嶽麓山楓葉秋紅的景象,憑弔愛晚亭杜牧《山行》遺曲,目送滾滾北去的湘江水,舉目仰觀天空展翅的雄鷹,俯首察看碧水躍動的遊魚,感天地萬物生生不息的競爭,湧發了「誰主沉浮」的感喟。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一句,點明了時間、地點和特定環境。毛澤東獨自佇立於寒氣襲人的蕭瑟秋風中,見湘江經過橘子洲頭向北流去,想到它一進洞庭湖,便會與長江合流,將出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浩大氣勢;想到自己即將南下廣州,投身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洪流,更是「駕長風破萬裡浪」的壯舉。「寒秋」一詞給人一種寒氣撲面、秋風悽厲之感,既點明了作者到達長沙的時間,又暗示了當時軍閥混戰社會黑暗的現實,更是作者對自己生命處於危險之中的切膚感受。「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給人一種大河之中、小洲之上的空曠感。

一個「看」字,總領七句,山水盡收眼底,描繪出立體的寥廓萬裡、絢麗多姿的湘江秋景,不愧為「驅山走海置眼前」、「咫尺應須論萬裡」的大手筆。這幅秋景圖異常壯美而富於活力。遠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立體的嶽麓山群峰聳立,層次分明,都染了紅色,真是「霜葉紅於二月花」。近觀:「漫江碧透,百舸爭流」,秋水澄練,秋江碧波,從嶽麓山下蜿蜒流過的湘江,在秋天更加清澈晶瑩,如碧綠的翡翠,如透明的水晶。江面上,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生氣勃勃,可謂「秋水共長天一色」。仰視:「鷹擊長空」,萬裡無雲的秋空,雄鷹振翅健羽,自由飛翔。俯瞰:「魚翔淺底」,湘江水透明而清澈見底,天空中的景象映射到清澈的湘江水中,水天一色,相映成趣。魚兒遊在水中,也仿佛是遊在空中,活脫脫一個「翔」字,寫活了這一景象,開拓出一種超凡脫俗的審美想像空間,堪稱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面對如此壯美的秋景,毛澤東慨嘆「萬類霜天競自由」,深刻揭示秋景之奧秘,揭示人生之哲理。身處封建軍閥割據時代,人們能不奮起去爭取自由和解放嗎?「悵寥廓」三個字,表露出作者深深的思慮。面對如此多嬌的祖國河山,反觀軍閥混戰的殘酷現實,迫使他在悵惘中從內心深處發出「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這一氣壯山河的詰問。這既是對宇宙蒼穹的質問,也是對現實人生的嚴峻挑戰,對當時不合理社會的強烈否定。與尋常所謂的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迥然不同,這一詰問集中體現了詩意、詩情、詩味、詩美,流淌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深刻感受,凝聚著毛澤東對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百姓疾苦的深深憂慮。這樣的內心感受,超越了古今中外一切從個人出發的名利意識,顯示出高尚的、純粹的、真正的崇高美。

《沁園春·長沙》脫儘自古文人悲秋的窠臼,一掃衰頹蕭瑟之氣,以壯闊絢麗的詩境、昂揚振奮的豪情,喚起人們為理想而奮鬥的英雄氣概和高尚情操。全詞無論寫景、憶舊、議論、記事,都緊緊繫於變革現實的思想主線,主題鮮明,羽翼豐盈。詞中景物之壯麗、人物之英俊、事跡之卓絕、情感之豪邁,四者格調一致,相互輝映,建構渾成,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一個世紀偉人的臨秋情懷。整首詞意境雄偉瑰麗,革命理想崇高。吟之,其情動人,思之,其理感人。

秋風萬裡又重陽

1929年,毛澤東、朱德率領紅四軍創建了閩西革命根據地。同年6月,中共紅四軍第七次黨代表大會在龍巖召開。由於領導人之間存在意見分歧,毛澤東被嚴重警告。7月,毛澤東身患瘧疾,到閩西農村休息養病。1929年9月下旬,紅四軍攻克上杭縣城後召開中共紅四軍八大,毛澤東提出「紅四軍黨的是非不解決,我不能隨便回來,再者身體不好,我就不參加會議了」。前委給毛澤東以「黨內警告」處分,毛澤東只得坐擔架趕到上杭,但已錯過會期。毛澤東在上杭縣城繼續治病,住在臨江樓。適逢農曆重陽節,毛澤東倚樓遠眺,面對黃菊盛開,江天寥廓的萬裡秋色,他感到心境格外開朗起來,揮筆寫下了富有人生哲理意味和樂觀主義精神的《採桑子·重陽》。這是毛澤東處在人生逆境時寫的作品,也是吟詠秋天的作品。

上闋從時令入手,著重寫重陽菊花,從小處落墨,寫得親切有味。感天時,嘆流年,託景物,抒胸懷,賦新意,寄深情。毛澤東以胸懷宇宙、囊括四海的氣度,含英咀華地歌頌戰地黃花,歌頌革命戰爭。

詞的下闋是作者對秋景的描寫,但又不是單純描繪秋天的自然景色,而是更多地包含作者的主觀感受,洋溢著一種天高地闊的豪邁。毛澤東以歡樂讚賞的筆觸揮寫革命根據地的壯麗秋色。他打破那些感秋而傷愁的陳詞濫調,創造出嶄新的詩情畫意,寫出了革命家無比曠達的胸懷,顯示出對革命前途的樂觀和自信。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年年秋風勁吹,秋季不會像春天那樣萬紫千紅,嫩綠嬌黃,香鬱迷人,這是客觀規律。但毛澤東於「秋風」之後異乎尋常地用充滿感情色彩的「勁」字,極寫秋風掃蕩酷暑、蕩滌塵埃的巨大威力。秋風吹得很猛烈,全然不像春風那樣柔順和煦,只能「吹皺一池春水」。「勁」字寫出了秋天強勁有力的個性,也隱隱透露出詩人的人生追求和價值取向。毛澤東不像古人那樣面對重陽秋光嘆惋秋風蕭瑟,感慨人生悲涼,而是以一個唯物主義者的藝術眼光,深刻感悟人生有限,宇宙無窮。

「勝似春光」,秋景比春光更美好。秋天具有雙重特性,一邊是成熟與豐收,一邊是蕭條與衰落。取前者,則志得意滿;取後者則悽涼悲切。古代詩人也有將春秋相提並論的,如宋代韓琦《重九會光化二園》「誰言秋色不如春,及到重陽景自新」;宋代秦觀《處州閒題》「莫誇春光欺秋色,未信桃花勝菊花」。這種格調與劉禹錫「我言秋日勝春朝」和楊萬裡「輕寒正是可人天」格調接近、異曲同工。毛澤東認為秋天勝似春光,和古代贊秋的詩人心有靈犀一點通。但毛澤東不是悠閒自適的文人,而是豪情萬丈的革命家,他看到的是革命的美好前景。按自然規律,秋天之後接踵而至的應該是冰凍三尺的嚴冬,詩人跳過這個季節,從思維邏輯上講,比雪萊詩句「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的格調更加激越,更顯得樂觀豁達。

「寥廓江天萬裡霜」,這是對「勝似春光」的具體詮釋。雖是繪景寫實,卻顯胸襟寬廣,大有「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的壯闊之感。如果說「戰地黃花分外香」是芬芳秀麗的近景,表達詩人對戰鬥勝利的溫馨心境,那麼「寥廓江天萬裡霜」則是寥廓壯麗的遠景,寄託詩人對革命前途的美好遐思,餘韻悠揚。「萬裡霜」的「霜」字,不是冷若冰霜的「霜」,而是秋色的代名詞,是「霜葉紅於二月花」的「霜」。霜是白的,但古典文學作品中卻有「丹霜」「紫霜」「青霜」等提法,這就說明古人用的「霜」字並非指「霜」本身,而是指經「霜」變成各種顏色的草樹之類,一個「霜」字包含了豐富多彩的秋天畫景。如此看來,「萬裡霜」也不是白茫茫一片,而是五彩斑斕、各種色調都有,「萬裡霜」就是「萬裡秋」。作者選用了「霜」字,不僅出於押韻考慮,也是由於「霜」字既響亮又含義豐富。

這首詞的原稿是下闋在先,先描寫秋天的壯美和江天的寥廓,再感悟人生的短暫和宇宙的無限。詩人進行修改時,將上、下兩闋互易位置。採用這種「挪移法」之後,原先字裡行間透出的抑鬱情緒銳減,先抑後揚,境界變得更加開闊,更使人感受到生生不息的活力。

這是毛澤東身處逆境時寫的作品,有沉鬱的思索,但全然不見怨天尤人、憤然不平、消沉鬱悶的牢騷與哀嘆,呈現給世人的是熱情、陽光、積極、樂觀、豁達、昂揚、奮進的人生追求與灑脫心態。在表達人生感悟和革命豪情方面,《採桑子·重陽》一詞獨具神韻,別開生面,極富藝術魅力。在這首詞中,毛澤東以特有的胸懷、氣魄和藝術眼光,譜寫了一曲曠古絕倫的人生頌歌和人民戰爭的讚歌。

逢秋意象皆豪情

除《沁園春·長沙》《採桑子·重陽》專門吟詠秋天之外,毛澤東詩詞還有很多詩句含有秋的意象。分析這些秋意象,讀者不難得出結論:毛澤東對待秋天、秋景、秋色、秋風的態度始終如一,都擺脫了悲涼之意,要麼不同於古人的悲秋,要麼都高於古人的頌秋,體現了毛澤東的博大胸襟、偉岸人格、鬥爭意志和樂觀精神。

秋收時節暮雲愁

「秋收時節暮雲愁」,出自《西江月·秋收起義》。「暮雲愁」典出唐代詩人溫庭筠《過陳琳墓》:「石麟埋沒藏春草,銅雀荒涼對暮雲」;宋代歐陽修《聖無憂》詞:「珠簾卷,暮雲愁,垂柳暗鎖青樓」;元代趙孟頫《後庭花破子》詞:「歌聲起暮鷗,亂雲愁」。

《西江月·秋收起義》創作於1927年,是秋收起義這一重大事件的史詩。「秋收時節暮雲愁」,指傍晚的雲霧帶有愁色,象徵反動勢力氣勢洶洶,農民生活水深火熱。秋收時節是農民收穫的季節,也是催農民交租交稅的季節。「暮雲愁」,既反映了農民愁苦暗淡的心態,也是農民武裝暴動之前嚴峻形勢的反映。需要注意的是,「暮雲愁」當中的「愁」,不是毛澤東個人情感的「愁」,也不同於古代詩人筆下的「愁」,而是廣大農民兄弟的「愁」。農民的「愁」不是因為秋景而產生的「愁」,而是因為不合理的社會制度所造成的。毛澤東家鄉韶山的一首民謠:「農民頭上三把刀,稅多租重利息高。農民眼前三條路,逃荒討米坐監牢。」這是「地主重重壓迫」的社會現象。而詩人隨之而來的一句「霹靂一聲暴動」,突出了「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的真理。農民武裝革命以霹靂般的氣勢和摧枯拉朽的威力,開闢農民翻身解放、當家作主的新時代。因而「秋收時節暮雲愁」中的秋意象,是促使毛澤東投身革命,奮勇前進的直接誘因,也是毛澤東意欲徹底改變的社會現實。

萬木霜天紅爛漫

「萬木霜天紅爛漫」,出自《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1930年10月,蔣介石糾集10萬兵力,採取「長驅直入,分進合擊」的方式對革命根據地實行「圍剿」。毛澤東採取誘敵深入的策略,12月30日在龍岡首戰告捷,殲敵9000餘人,活捉敵前線總指揮張輝瓚。

「萬木霜天紅爛漫」,寫秋冬時節,根據地千山萬木一派火紅,絢麗可愛,反映出根據地紅紅火火,生機勃勃的喜人景象,熱烈地讚美根據地人民明朗歡快的生活和蓬勃高漲的熱情,同時也象徵著根據地已經完全成了「紅區」。「紅爛漫」形容紅得鮮亮,紅得火熾,真是「霜葉紅於二月花」了。「萬木霜天紅爛漫」,是寫景,也是寫情。它是根據地建設和發展的結果,是朱毛紅軍要努力捍衛的革命果實,也是「天兵怒氣衝霄漢」奮勇殺敵的戰場。「萬木霜天紅爛漫」這種秋意象,表達了毛澤東對根據地壯美河山的讚美,同時也激發了他與紅軍抗擊國民黨反動派的鬥爭豪情。

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

「天高雲淡」,是《清平樂·六盤山》一詞當中的詩句。這首詞是毛澤東翻越長徵途中最後一座高山———六盤山之後的詠懷之作。六盤山一過,長徵臨近結束,目的地就要達到,新局面必將很快開始。從作者的自注中便可看出,這首詞也是作者過了岷山之後,在「柳暗花明」的心境下寫的。

「天高雲淡」是全詞的開頭。此以寫秋景開始。秋高氣爽,晴空萬裡,偶有幾縷淡雲輕盈掠過。在如此乾坤朗朗的秋日,毛澤東登山六盤山主峰,舉目遠眺,秋日的晴空格外高遠,怎能不百感交集,豪情萬丈。寥寥四個字,就把讀者帶入一個遼遠闊大的境界,使人眼界頓開,心曠神怡。「天高雲淡」這一秋景,充分表達了紅軍在擺脫了敵人的圍追堵截之後,那種「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歡暢心情。

「天高雲淡」這一秋意象,不是一般文人墨客閒來無事登高望遠,緊隨其後的「望斷南飛雁」一句,使毛澤東心境顯得深沉悠遠。「南飛雁」暗含「雁足傳書」的典故。晉代潘嶽《秋興賦》「蟬嘒嘒而寒吟兮,雁飄飄而南飛」;唐代李白《送友人遊梅湖》「莫惜一雁書,暗塵坐胡越」;唐代王維《寄荊州張丞相》「目盡南飛雁,何由寄一言」,所表現的都是對於兄弟分離的惋惜之情。毛澤東立於高山之巔,久久凝望大雁南飛,直到望不見還在望。如此一個細微動作,卻飽含詩人無限情思:雁系候鳥,秋來南歸。長徵從中央蘇區一路走來,歷盡千辛萬苦,離中央蘇區越來越遠,有成千上萬的紅軍戰士流血犧牲。這是對犧牲的烈士們的深切緬懷;這是對堅守中央蘇區根據地的陳毅等戰友們深深牽掛;這是對根據地人民安危冷暖的無限憂慮。身在北國的詩人,無時無刻不心繫南方啊!

秋風度河上

「秋風度河上」,是《五律·喜聞捷報》中的詩句。1947年8月,西北野戰軍在陝北取得沙家店戰役勝利,9月中旬又收復青化砭、蟠龍等城鎮。從黨中央3月18日撤離延安,到收復蟠龍恰好半年時間。西北野戰軍經歷了先撤退、再反擊的軍事轉折。此後,人民解放軍或守或攻,由守轉攻,拉開了戰略大反攻的序幕。這首詞作於1947年中秋,是毛澤東得知蟠龍鎮大捷的消息之後的感懷之作。

「秋風度河上,大野入蒼穹」,詩人一入筆就描繪「中秋」的壯麗景色。先提及秋風,「度」顯得從容不迫,秋風從河上從容而至。毛澤東在河邊漫步,步履舒餘,悠然自得,而遠處的原野無邊無際,天與地融合為一。這樣的秋景是在中秋佳節之際,自然也會勾起詩人思念親人的情愫。毛澤東亦有兒女情長,何況是「每逢佳節倍思親」?何況「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因而「故裡鴻音絕,妻兒信未通」反映了作者的一種尋常心態。但是「凱歌奏邊城」就使得這個中秋不同尋常,使毛澤東筆下的「秋風」平添了許多喜氣,作者的心情自然也更加舒暢、喜悅。面對這般溫馨的「秋風」,毛澤東自然要發自內心地贊秋、頌秋了。

蕭瑟秋風今又是

「蕭瑟秋風今又是」,是《浪淘沙·北戴河》中的詩句。「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該詞的下闋已經點明是回想曹操的文治武功,「蕭瑟秋風」出自曹操組詩《步出夏門行》中《觀滄海》的「秋風蕭瑟」,因為詞律平仄的需要作了顛倒。曹操的詞作真實地寫出了碣石山附近滄海之景,表現出那種吞吐宇宙的宏闊氣象。儘管曹操的作品寫得也很豪放,但畢竟「秋風蕭瑟」是描寫實景,含有幾分蒼涼的味道。

毛澤東並非實寫秋景,因為毛澤東遊泳、填詞是在1954年盛夏,他遊泳上岸後感到幾分秋涼寒意也未可知。「蕭瑟秋風」只是借用曹操的句子,特別是後面一句「換了人間」,更顯出毛澤東的筆意與曹操不同。毛澤東與曹操所處的時代和社會環境全然不同,即便「秋風蕭瑟」與「蕭瑟秋風」的外在表現相同,類似秋景的蘊含已經迥然不同。在毛澤東筆下,「蕭瑟秋風」沒有半點悲涼悽愴的味道,而只有豪邁與激越,因為在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改天換地、中國大地日新月異、蒸蒸日上。

劍南歌接秋風吟

「劍南歌接秋風吟」,出自《七絕二首·紀念魯迅八十壽辰》(其二):「鑑湖越臺名士鄉,憂忡為國痛斷腸。劍南歌接秋風吟,一例氤氳入詩囊。」

關於「劍南歌接秋風吟」,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毛澤東詩詞集》這樣解釋:「劍南歌,指陸遊的詩集《劍南詩稿》所收詩作。秋風吟,指秋瑾作的《秋風曲》詩和被清政府殺害前所寫書的唯一供詞『秋風秋雨愁煞人』。接秋風吟,與秋風吟一起。」這一解釋未必準確,只談到陸遊、秋瑾的作品,而未涉及魯迅的吟秋之作。如果與魯迅作品無關,何來紀念魯迅壽辰?事實上,魯迅也有詠秋作品,如1934年作的《秋夜有感》,1935年寫的《亥年殘秋偶作》。毛澤東對魯迅的《亥年殘秋偶作》十分欣賞,並曾仿該詩而作《改魯迅詩》。可以斷言,「劍南歌接秋風吟」的「秋風吟」,既包括秋瑾的詠秋之作,也涵蓋魯迅的詠秋詩篇。

但是,不管怎麼說,此處的「秋風吟」不是描寫秋景的詩句,而是指秋瑾和魯迅的詠秋作品,自然也就不包含嚴格意義上的秋意象在內。毛澤東未必和陸遊、秋瑾、魯迅那樣感秋傷懷,但是對他們作品中所表達「憂忡為國痛斷腸」的愛國主義思想則是十分讚許的。

推薦閱讀


2017年,你不可不知的6個黨史國史紀念日

毛澤東的文化自信和美學精神源自哪

紅軍裡為何流傳「毛委員有主意」

領略毛澤東詩詞裡的四大情懷

毛澤東的批評藝術:有如良醫看病

周恩來與共產黨人老戰友何香凝的深情厚誼

1955年許世友特批哪位小學校長保留軍籍

哪對姐妹被周恩來譽為「長徵姊妹花」

賀炳炎甘當「補缺官」一生「五下五上」

黎東漢:與紅色電波同行的開國將軍

相關焦點

  • 國慶出遊教孩子「何事秋風悲畫扇」還是「萬類霜天競自由」?
    沁園春-長沙,作者:毛澤東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沁園春·長沙》是毛澤東1925年秋所作,長沙是他人格形成的地方,長沙也是中國農村革命的發源地,是他初期革命活動的中心。1911年,毛澤東來到湖南長沙第一師範。由於當時的社會背景,通過與同學暢談人生國事,毛澤東更清晰地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觀。
  • ...盎然的黃河大合唱——代表委員熱議長篇通訊《萬類霜天競自由》
    □河南日報記者 曾鳴 溫小娟1月12日,《河南日報》頭版刊髮長篇通訊《萬類霜天競自由》,以飽含深情的細膩筆觸,關注黃河溼地物種多樣性,描摹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正值省兩會召開期間,「黃河」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高頻熱詞」,《萬類霜天競自由》一稿甫一推出,便在朋友圈呈刷屏之勢,引發代表委員熱烈反響。「在兩會期間,讀到《河南日報》刊發的《萬類霜天競自由》,真的很震撼。如此優美的環境,許多從未見過的鳥類,讓我從另外一個角度認識了黃河。」
  • ...的黃河大合唱——代表委員熱議本報長篇通訊《萬類霜天競自由》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曾鳴 溫小娟1月12日,《河南日報》頭版刊髮長篇通訊《萬類霜天競自由》,以飽含深情的細膩筆觸,關注黃河溼地物種多樣性,描摹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正值省兩會召開期間,「黃河」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高頻熱詞」,《萬類霜天競自由》一稿甫一推出,便在朋友圈呈刷屏之勢,引發代表委員熱烈反響。「在兩會期間,讀到《河南日報》刊發的《萬類霜天競自由》,真的很震撼。如此優美的環境,許多從未見過的鳥類,讓我從另外一個角度認識了黃河。」
  • 2014年海南高考作文網友作品13:萬類霜天競自由
    以下是網友「大漠飄雪」所寫的高考作文《萬類霜天競自由》。  萬類霜天競自由  南海網網友:大漠飄雪  一個野生動物園裡,掛著一個警示牌,警示不要給野生動物餵食,否則將面臨處罰。如果給野生動物餵食,它們會失去自我生存的能力。  這是海南今年高考作文題的材料。
  • 河南日報長篇通訊《萬類霜天競自由》
    1月12日,本報一版刊髮長篇通訊《萬類霜天競自由》,報導了我省黃河沿岸地區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經歷持續多年的生態保護恢復,溼地生態系統質量明顯提升,呈現出飛鳥翔集、人水和諧的美好生態畫卷。
  • 萬類霜天競自由
    我親眼目睹了一個小人類野蠻化的全過程,她放肆地奔跑、喊叫,那種奔放和天然,與她追逐的狗、海鷗沒有兩樣,真是一幅萬類霜天競自由的美好圖景。我原本還擔心,與以往的旅行相比,這次會不會太辛苦。++的表現讓我釋然,既而很慶幸我們走了這一趟。孩子被精緻地包裹了太久,遠離粗礪和蠻荒,也遠離瘋狂和自由。偶爾脫軌一下,沒什麼大不了,何況,她是真的很快樂!
  • 萬類霜天競自由—豪放詩人眼裡的秋天
    沁園春·長沙【作者】毛澤東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賞析: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言「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毛澤東詩詞的意境奇特、氣勢恢宏、志高意遠,令讀者精神振奮。
  • 時評丨打造萬類霜天競自由的創新局面
    總書記強調,我們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引領科技發展方向,努力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萬類霜天競自由的創新局面。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
  •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今日之橘子洲,別墅林立,綠樹成蔭,風景如畫,美不勝收,南行一小時後,到青年毛澤東雕像處,雄偉壯闊,緬懷、留影,此行目的達到。再南則是望江亭和問天台了,望江亭前指點江山,問天台處激昂文字,再次高歌那首膾炙人口的詞牌「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 萬類霜天競自由,童話秋景入夢來—武漢植物園風光
    在湖邊,秋水秋波,殘荷、蘆葦、紅衫、亭臺樓閣,在秋陽的映照下,色彩斑斕,如詩如畫,惹人心醉,令人流連忘返,正是:萬類霜天競自由,童話秋景入夢來。逢秋不必悲寂寥,秋景如畫勝春朝。
  • 萬類霜天競自由 網易試駕江淮瑞鷹2.0T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瑞鷹不僅僅能給你帶來越野的感受,還能給你帶來追求自由的精神。江淮乘用車短短三年時間就實現了「完美蝶變」,在自主陣營中唯一橫跨SUV、MPV及轎車領域並取得全面成功,得益於江淮乘用車一直堅持的「品質戰略」。2011年3月10日江淮隆重推出全新造型、全新動力的瑞鷹T動越野版與T動時尚版,為用戶提供了更優性能的SUV座駕。
  • 趙一朗:萬類霜天競自由 中部區域分析及城投展望
    8月13日,在「『誠』不我欺:說說城投那『東』『西』」專場上,東方金誠公用事業二部高級分析師趙一朗發表題為《萬類霜天競自由——東部區域分析及城投展望》的主題演講,趙一朗表示,以廣東、江蘇、山東、浙江四大金剛為首的東部省份經濟優勢明顯,儘管短期內受疫情及貿易戰等因素影響,經濟承壓,但人力、資本等生產要素依然充盈,產業升級持續推進,東部省份將在經濟內外雙循環體系下繼續發揮火車頭的帶動作用
  • 本報長篇通訊《萬類霜天競自由》在我省林業系統引發強烈反響 在新...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陳慧1月12日,本報一版刊髮長篇通訊《萬類霜天競自由》,報導了我省黃河沿岸地區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經歷持續多年的生態保護恢復,溼地生態系統質量明顯提升,呈現出飛鳥翔集、人水和諧的美好生態畫卷。
  • 詩行天下|長沙:萬類霜天皆自由,還記當年橘子洲
    這裡是百期經典文化傳播系列《詩行天下》,由湖北之聲與「詩詞世界」聯合出品。1925年的深秋,一個湖南青年離開家鄉,踏上了前往廣州的旅途,他將要在那裡進一步投身於自己的理想和事業。旅途中他經過長沙,重遊了自己年少讀書遊覽過的橘子洲。
  • 營商環境篇——萬類霜天競自由
    營商環境篇——萬類霜天競自由 2019-07-22 11:08:17   來源:皖江在線
  • 毛澤東詩詞中的江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全詞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悠悠流水,不舍晝夜,流出了歲月,流出了人文歷史。
  • 黃河溼地調研行:萬類霜天競自由
    「我省黃河溼地位於亞熱帶和溫帶的過渡地帶,溼地中既有峽谷地貌,也有廣闊灘涂,所以不但成為候鳥在遷徙途中的『加油站』,也是許多候鳥南下越冬、北上繁殖的『終點站』。」省林業調查規劃院野生動植物與溼地監測站站長王春平介紹,在2016年我省33個水鳥同步調查地中,水鳥數量排名前5位的調查地,黃河沿岸佔據4席。
  • 毛澤東詩詞中的鳥獸魚蟲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中的鳥獸魚蟲   毛澤東詩詞頻繁運用動物形象,有飛禽、走獸、魚鱉、昆蟲,還有神話動物認真解析這些動物意象,有助於品味毛澤東詩詞的意境,領略毛澤東思維的廣博,把握毛澤東心志的高遠。   雲橫九派浮黃鶴   毛澤東詩詞常用動物作為襯託,營造詩歌意境。「雲開衡嶽積陰止,天馬鳳凰春樹裡」,「天馬鳳凰」指嶽麓山東南的天馬峰、鳳凰峰,又賦以山形峰影在「春樹裡」騰空展翅之勢。
  • 毛澤東詩詞中的春夏秋冬
    南朝鐘嶸《詩品》云:「若乃春風春鳥,秋月秋蟬,夏雲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諸詩者也。」古往今來,嘆春、詠夏、悲秋、憫冬的詩詞不計其數,四季不同景觀引發文人騷客萬般感慨,揭示出人與自然之間的感應與互動。詩人毛澤東善於詠物抒情言志,對春夏秋冬不同景致情韻有諸多吟詠,與歷代詩家既有同聲相應,更有別樣格調。        春:春風楊柳萬千條   毛澤東標明寫於春天的作品有三首,其中《賀新郎·讀史》屬詠史之作,與季節無關。
  • 毛澤東《沁園春·長沙》為何「C位」首發?標誌著毛澤東4大轉變
    1957年1月,《詩刊》第一次向世人集中展示了毛澤東創作的18首詩詞。其中,包括大家耳熟能詳的《沁園春·雪》、《七律·長徵》、《水調歌頭·遊泳》等。在這發表的18首詩詞中,《沁園春·長沙》排在了第一位,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C位」,足以說明其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