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問政問效直通車」開到家門口
打通效能服務「最後一公裡」
「我上下班常常都是騎公共自行車,但是這兩天非常不方便,離我最近的租車點拉著警戒線,還車時要繞到鎮海中學附近,非常麻煩。」網民抱怨。
公共自行車投用後,在方便居民的同時,也暴露出不少問題,有些問題早已在網上引起熱議。
「調度的時間偏長,騎不到車、還不了車的現象時有發生,自行車維修時間過長,另外城區的租車點部分沒有車棚,不僅雨雪天會影響使用率,而且車身更容易損壞,希望主管部門加緊研究解決辦法。此外,在第二輪站點規劃時,能否考慮在沿江西路設點,並在莊市、駱駝等地增設租車點?」網民繼續提問。
「第一輪全區共設置公共自行車站點68個,招寶山街道有47個,循環使用率全區最高,因此故障率也相對較高。目前,全區只有14人負責維修,也造成了自行車維修時間過長的問題。我們也將與市相關部門進行溝通,通過加強投入和管理力度,改善現狀。」區住房和建設交通局局長施宇峰迴答。
「另外,2014年全區還將增加20多個公共自行車站點,增加600輛自行車。如何改善群眾的出行,提高服務、管理水平依舊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施宇峰繼續說。
「這樣的回答不知您滿不滿意?」主持人及時插話,現場聽取反饋。
「面對面交流的機會非常難得,在溝通後我們會進一步了解群眾所需、所想,同時也把職能部門的工作給大家交個底,說說下一步的打算。」節目錄製結束,施宇峰這樣說。陳蓉暉則認為,這樣的形式可以更系統地收集社情民意,同時也促使街道加快各項工作推進,在效能建設上提出了更高要求。
最終目的是群眾更滿意
「快遞都放在人行道上,他們的大貨車、小三輪車停在路邊,道路本來就窄,這麼一來就常常擁堵。我們這邊老人小孩多,出門擋住視線,很不安全。」家住人民路附近的金珊珍阿姨說,對街邊的快遞擾民難以忍受。
「將對該快遞公司加大處罰力度,金額一次比一次大,增加其違規成本。」陳建江回答。
「我覺得罰款也不是辦法,畢竟是每天都要進出的地方,希望能有更好方案儘快解決。」金阿姨接過話頭。「對行業進行評估,看是否適宜在這裡繼續經營下去,節目後我們也會和相關的職能部門一起進一步探討,在不久的將來有一個明確的答覆。」陳建江隨後說。
金阿姨在節目錄製結束後說:「能夠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職能部門的領導現場表態解決問題,我覺得工作很透明,我很滿意。」
從事汽車銷售的許佳森對城區的交通問題也提出了疑問。他對交警部門的答覆感到滿意,他對筆者表示,城區的交通問題並非一朝一夕能解決,會對這些承諾繼續追蹤。「如果有機會,我還會更多地向有關部門反映關乎我們切身利益的問題。」他說。
總浦橋社區鄭時梅見證了從節目前期準備到正式錄製以來的全過程。「這個節目搭起了職能部門與基層群眾之間的橋梁,政府部門、居民、新聞工作者等方方面面的人員參與到這個節目中,大家都是一個目的,就是把老百姓關心的困難和問題解決好。」(盧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