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T澳門賽已經結束兩三天了,國乒取得的成績非常不錯,包攬了所有的冠軍,再一次展現了世界霸主的實力,當然也有一些球員輸掉外戰,比如核心大將許昕,無論怎麼說,結果是好的,大家也就不要吹毛求疵了。比賽落幕後,國乒眾多球員紛紛發文感謝幕後工作者,為他們的付出讓比賽順利運行而點讚。
如此心懷感恩,怪不得國乒會受到很多人的喜愛,這應該就是大家所謂的成績與品德相匹配吧。當然,國乒成績輝煌,大家也不能太驕傲了,因為這一次比賽最強對手日乒沒有來,他們參與的話,還是能夠給國乒帶來一些衝擊的。
很多球迷或許疑惑,世乒聯也就是現在大家叫的WTT澳門賽,作為國際賽比賽,還是初辦的,熱衷參賽刷分的日乒為什麼會錯過呢?其實是有原因的,「日乒教父」宮崎義仁在面對媒體的採訪時就曾為大家揭開答案。
宮崎義仁直言:「沒有世界排名積分的比賽,就沒有參加的意義。有人回應他:「但是獎金很高啊。」宮崎義仁回懟說:「不需要錢,給我積分吧。」
說實話,聽上去滿滿的分奴感,這也太赤裸裸了吧,怪不得日乒一些球員在世界排名上能夠緊隨國乒的腳步,不放過任何一場帶有積分的比賽,誰都能做到日乒這樣,勤能補拙並不是說說而已,實力不夠場次來湊,不知道大家學會了沒有。
客觀評價,日乒的發展似乎已經走上了歧途,運動最初的目標是超越極限,後來上升到國家榮譽,大家對勝負更加看重,但依然會享受比賽。然而現在到了日乒眼裡,比賽已經成了拿積分的「考試」,感覺失去了競技的本質意義,就像大家討厭的應試教育以及古代科舉考充滿之乎者也的八股文一樣,怪不得日乒沒有像馬龍這樣的超級球星出現!
對於日乒的策略,充滿竊喜而又夾雜著失望,竊喜是因為一直按照這樣的思想發展下去,日乒很有可能再過數年不負如今的強盛。失望則因為沒有強大的對手做背景板,國乒的輝煌成績也會有點黯然失色。
或許這就是格局吧,劉國梁任國乒總教練的時候,他想的是給大家找一些強力的對手,刺激全部球員的成長,提醒大家不要鬆懈,和鯰魚效應有些相似,於是有了「養狼計劃」。而日乒想的是如何獲取積分,在世界排名上超越國乒,即使真的實現了又有什麼意義,一到比賽不就全部現出高分低能的原形了嗎?
只能說劉國梁與宮崎義仁所在的層面不一樣,或許這就是見識帶來的區別,劉國梁最起碼也是國乒的大滿貫成員,他著眼於世界;而宮崎義仁只是日乒的教父而已,眼界局限於某一個對手,劉國梁前年教育樊振東時就曾明言不能如此,會限制自己的成長,事實證明,不把馬龍當成唯一對手的樊振東確實成長了很多!對於宮崎義仁解釋得不參加WTT澳門賽這件事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