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順蛇島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大連旅順口區雙島鎮大甸子西湖咀西7海裡,面積0.73平方公裡。蛇島是世界上唯一一座生存單一品種近二萬條劇毒黑眉蝮蛇的島嶼。
蛇島是鄰陸孤島,最高山頂標高216.9米, 是西高東低單一構造的單面山,地貌類型有海蝕地貌、海積地貌和重力堆積地貌,土壤為棕壤。植被是次生闊葉落葉林,以喬木和灌木為主,林間生有以禾本類為主的中生草本植物,鷹等猛禽和褐家鼠是蛇島蝮蛇的天敵。中緯度寒溫帶季風性氣候類型,受季風和海洋影響明顯,夏無酷暑,冬無奇寒。淡水資源缺乏。
旅順蛇島(源自網絡)
我先後兩次登上蛇島,一次是20年前去拍照,一次5年前去立標誌碑。
登島要特別小心腳下和頭上,當心腳下踩著蝮蛇和頭碰著灌木上的蝮蛇。蝮蛇不會主動向人發起攻擊,只有當它發現你對他構成威脅的時候,才會咬人。一旦被蝮蛇咬了,就要立即送往旅順蛇島醫院就醫。第一次上島的時候,工作人員帶著我們按照指定的路線行進。前面帶路的是一條寵物狗,工作人員介紹,小狗被蛇咬了多次,已經形成了抗體。後來聽說,島上有的工作人員被蛇咬了多次,也形成了抗體。
由於是一座孤島,受海浪衝擊形成海蝕地貌。南邊有幾塊平坦的礁石上面勾勾畫畫猶如人工天書,無法辨認,這一奇觀非常罕見。
島上缺少淡水,需要攔截雨水,後來打井。我曾聽當地人講過,蛇島岸邊有一個洞,裡面有淡水。漲潮的時候洞裡灌滿海水,退潮的時候,你進洞裡喝水,水依然是淡水且有甜味。這個洞我沒有進過,自然也沒有嘗過,只是聽說而已。
20多年前,有人做個實驗,蛇島的蝮蛇能不能在陸地生存。當地一個姓劉的人,帶人從蛇島上抓了幾條蛇帶到陸地放到岸邊。神奇的一幕出現了,幾條蛇都掉過頭來面朝大海,一起向7海裡遠的蛇島遊去。有資料介紹,蝮蛇只能短途遊動,那幾條蛇遊沒遊回去就不得而知了。求生的本能和對故土的眷戀,我想它們一定會重返故裡。
蛇島是怎麼形成的呢?千萬年前,渤海與黃海是一片平原,喜馬拉雅造山運動改變了這一切。地面塌陷,海水湧入形成渤海,形成了遼東半島與山東半島的同時,也將渤海平原上一座小山峰變成了如今的蛇島,在蛇島的周圍還能看到板塊斷裂的痕跡。島上生存著蝮蛇和候鳥。蝮蛇由於有冬眠和夏眠的習性,進食一次就可以活上一年。
蛇島蝮蛇在與人類和自然的抗爭中頑強的生存下來,如今,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繁衍生息,隊伍不斷發展壯大。
據記載,1937年,日本人捕蛇7000餘條運往中國臺灣,將其製成蛇酒出售。1946年,蘇聯軍隊為修建靶場,派遣部隊登島除蛇,殺死蝮蛇若干。1958年6月,蛇島發生火災,火勢延續了7天才被全部撲滅。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蛇島因無人管理,濫捕濫獵、經營蛇酒生意的現象十分嚴重。
蛇島蝮蛇(源自網絡)
有關蛇島的傳說至少有3個版本,青葉一流博客中有關蛇島的傳說與唐二主徵東有關,轉來與大家共賞。
唐朝的軍隊進駐遼東半島的時候,那裡的田野和山上棲息著許多許多的蛇。
士兵們一不留神就會踩著蛇,被踩的蛇不示弱就用身子纏著士兵的腳不放。士兵們用力抓住巖石攀山的時候,發現盤在那裡一動不動的是一條大蛇。有時士兵的背包上也懸垂著小蛇。士兵們就這樣被蛇困擾著,叫苦連天。他們實在忍受不了蛇的折騰,軍官們商量的結果,決定向皇帝報告苦情。皇帝聽了後,苦笑著說:「是呀,我們是來跟敵人打仗的,不是跟蛇來打仗的呀!」
皇帝一時想不出好主意,就召見了一個經驗豐富的道士。皇帝對他說:「士兵們被蛇折騰得好苦,可又不能殺死這些蛇,殺了太可憐了。」道士摸著鬍鬚,搖晃著頭思量了一會兒,恭恭敬敬地回答說:」可以想辦法把所有的蛇都弄到遠離陸地的島嶼上,這樣它們就不會來這裡了。「皇帝沉思了一會兒說:」那麼多蛇住在一個島嶼上,不行吧?"道士說:「它們住在一起,到處爬行,互相纏繞,也是一道少見的風景呀!」「那它們吃什麼呢?」「島上不能養育青蛙,小鳥會越洋飛到那裡,就讓蛇吃小鳥吧!不過,小鳥也怪可憐的,沒辦法。」皇帝聽了後,覺得沒有別的好辦法,只能按照道士說的去做了。
於是道士向老天開始禱告,專心致志地禱告著。只見遠處颳起一陣颶風,氣勢洶洶地撲來。無數的蛇排成一行行,被風驅趕著,越過高山,越過低谷,到了海邊。風勢絲毫沒有減弱,蛇群從海邊拼命溜進到海中。這些蛇一直在陸地生活,沒有遊泳的本事,可是它們已經身不由己了。它們晃著身子遊動著,最後來到了一個島嶼上。本來遼東半島的蛇並不多,可是在這個島上卻棲息著成千上萬條蛇。
後來人就把這個島稱為蛇島。
神秘的蛇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