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區熱帶睡蓮休眠越冬示範
王胤傑
熱帶睡蓮因花大、花香、花多、色彩豐富,近年來廣受花友的歡迎。但它相對於耐寒睡蓮有一個極大的缺點,在低溫下無法成活,耐寒性差。我國位於亞歐大陸東海岸,受洋流、冷氣團等影響。全國大部分地區冬季熱帶睡蓮無法自然越冬。人工加溫補光越冬又耗費大量資金,增加個人、單位的負擔。筆者經過多年的摸索總結以及參考國內外愛好者、專家的經驗,為大家介紹一種低耗費、方便、潔淨的熱帶睡蓮越冬處理方法。
消毒浸泡後的球莖
裝袋後做好標記的球莖
冬季常規開袋檢查
處於最佳保存狀態、保留芽點的球莖
筆者於 2015 ~ 2019 年陸續使用熱帶睡蓮 Brachyceras、Anecphya 、Lotos 三個亞屬的品種進行試驗,在合理的管理下成活率較高。一些 isg(跨亞屬)品種如 N.Queen of sirikit 可用類似的方法越冬。筆者相信熱帶睡蓮Hydrocallis 亞屬適用於此方法。
位置:山西省陽泉市太行山區、大陸性季風氣候
材料準備:潔淨的衛生紙或棉布等(可吸水的纖維製品亦可)、自封袋、記號筆、高錳酸鉀粉末、紙盒、網篩。
部分生長菌絲的球莖,應加以注意
秋季準備階段
9 ~ 10 月,氣溫下降、睡蓮出花量大量減少時,開始越冬準備工作。此時應該及時清除爛枝、爛葉,切除部分葉片,保留葉柄,擾動根部,促使其開始結球,進入休眠狀態,部分過大植株會出現一直開花到冰凍時期,始終無法進入休眠狀態,應及時關注其休眠狀況,若始終無法休眠,可移入溫室或捨棄這些植株任其死亡。
球莖獲取階段
待植株葉片數量較少,乃至全部消失時。即可進行球莖的獲取。要在結冰下霜之前進行。
在原生長區域附近挖出母球和小球等球莖,摘除殘根、爛根等物,用清水洗乾淨,同一個品種整理一起,避免混淆。收集到水龍頭下進行進一步的清洗泥沙、摘去根茬等工作。
球莖收取裝袋階段
將衝洗完成的球莖分品種置於網篩中,在大盆內置入清水,加入適宜濃度的高錳酸鉀粉末配置成滅菌液。把置有球莖的網篩浸於溶液 2 ~ 3 天后取出,用清水洗乾淨,把表面晾至半溼潤狀態。把球分個包裹在衛生紙中,保持10% ~ 20% 水分 ( 部分 Brachyceras 含有 N.Capensis 好望角睡蓮血統的品種如 N.Ganna walska 可於陰乾後完全乾燥保存至於其他品種是否可以這樣操作,筆者未嘗試過 )。水分過多可能會導致病菌滋生,也可能導致其生長萌芽,自由水、結合水比率上升可提高植物抗逆性。手觸感半溼,擠不出水最佳。每個球裝 1 袋,並用記號筆於袋面記錄日期品種等信息。包裝後擠掉大部分空氣裝入紙箱,保持無光、5℃~ 10℃下置於屋內較冷的位置,佔地很少,便於存放。筆者曾經嘗試在冬季放入北方的暖氣屋內,保持較低水分情況下,依舊可以維持其不生長狀態。
冬季保存管理階段
入冬後,應以數周至 1 月的周期開袋檢查,球莖在此期間保存一直數個葉芽,卻不開始為最佳。如果觀察到黑粉、菌絲生長的情況應及時更換衛生紙,適當降低溫度。如衛生紙完全乾透可適量滴入水珠保持整體半溼潤狀態。期間要注意調控溫度,保持無光狀態。輕輕摁壓球莖,如有變軟,腐爛者應及時丟棄。
春季對球莖進行浸泡催芽
打破休眠階段
如要使用球莖種植,需給予大量水分,提供適宜溫度。對於北方地區,將袋裝球 4 月底 5 月初直接置於目標養殖環境培養為宜。如果在室內培育再移到室外,則有可能出現不適應、僵苗、再次結球現象,影響當年賞花。熱帶睡蓮在合適的條件下,從休眠球到著花不到 1 個月便可完成,所以無需著急在室內培養。在此袋裝狀態下,球莖可保存1 ~ 3 年甚至更久,可以隨時打破休眠,也可以此特性製成商品出售。經觀察,經此方式的植株由於冬季營養物質損耗較少,開春時生長旺盛。「爆芽」情況時有發生,可以促進繁殖,獲得經濟效益。
開花的熱帶睡蓮
開花的熱帶睡蓮
相較於大多數愛好者使用的補光、加熱越冬法,本方法極大提高了存活率以及第二年的生長旺盛度,降低了不必要的電力、人力、熱力損耗。筆者於2012 ~ 2014 年冬季對於熱帶睡蓮採用補光越冬,由於經驗不足,難以控制,使很多種苗死亡。對於新手來說很難得心應手,而且冬季日光照射較少,使營養大量損耗。至春季出現了「疲勞」,從高溫溫室放出室外池塘還極易出現「僵苗」情況。此種方法所用材料身邊隨處可見,方便低廉,不需要過多管理。存放佔地小,方便移動。極有利於熱帶睡蓮北方地區的擴展,是本人認為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