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歷秘魯(1) - 利馬掠影

2021-02-17 洛城攝影人

南美的旅遊計劃一改再改,一波三折。原計劃11月的南美三國遊,由洛杉磯飛智利首都聖地牙哥,轉機前往北部的Calama,遊覽San Pedro de Atacama; 然後由陸路進入玻利維亞的Uyuni的大鹽田,打卡天空之鏡後;途徑玻國首都La Paz, 飛往秘魯的Cusco;打卡聖谷及馬丘比丘後,再飛往首都利馬,由利馬回美。兩個禮拜都是滿滿的乾貨,行程嚴肅緊湊,連喘口氣的時間都沒有。

暑假過後,看到兒子的大學申請遠落後於計劃,思前想後,不敢走開,我得站好兒子的最後一班崗;兒子大學申請1月底結束,於是把行程推到3月。閒來看看秘魯資料,發覺3月是那一帶的雨季,天空之鏡是合適了,可是行程中重頭戲的秘魯也會有大量降雨,想像著在大雨滂沱中,馬丘比丘,彩虹谷那兒悽風慘雨,這該多讓人失望?想想還是秘魯更加重要,於是再次把行程延後到旱季的5月底。定下了時間,寫email問了玻利維亞幾家旅行社,被告知5月底的大鹽田都乾枯了,估計找不到大片的水田,那天空之鏡就黃了,玻利維亞成了雞肋;還有必要去智利嗎?比較得失,索性大砍行程,把智利、玻利維亞都拿掉,只留秘魯;由於少去了兩個國家,原本很緊張的行程頓時變得寬鬆起來,想想亞馬遜一直待在我的bucket list上,這次正好拔了這根心頭草。經過緊鑼密鼓地研究比較,我決定去秘魯北部Iquitos的亞馬遜熱帶雨林,至此盼望已久的南美之行程最終敲定下來。

大方向定下後,細節的推敲就是功夫活,火🔥到豬頭爛。原以為秘魯是第三世界國家,吃喝玩樂都會便宜,真正訂票時才發現,那是一個大大的錯覺;尤其是馬丘比丘一線,從火車票開始,巴士票、門票,樣樣跟便宜沒半毛錢關係;這裡給大家報幾個價格: 馬丘比丘+華納比丘: $86/人;從歐雁臺到馬丘的火車票,1.5小時: $59~$90+/人(不同的時段,價格不一樣);如果從庫斯科到馬丘,那火車票就超過$100;從熱水鎮到馬丘的巴士,不到半小時: $24/人。後來在跟當地人的聊天中得知,負責聖谷到馬丘的火車和巴士運營的其實是英國公司,價格直接與西方接軌;馬丘的門票收入也被利馬的政客拿去,所有旅遊景點的利潤並沒有實惠到Cusco地區的當地人。

這次的行程主要有三大塊:一是首都利馬;二是庫斯科,聖谷和馬丘;三是北部的亞馬遜雨林。這些地方相隔比較遠,開車不實際,只能坐飛機。秘魯有自己的廉價航空公司 - Air Peru,網站都是西文,對照著Google Translate,基本看懂7-80%,這倒是難不倒我;秘魯航空機票便宜,可是晚點、取消率極高,比方說,從利馬到庫斯科的單程機票,Air Peru僅收費$25;LATAM的機票是$76,經過網上一頓查詢,最後還是放棄了秘魯航空。這一路走下來,我們在秘魯境內坐了5段單程的飛機,都用了LATAM,沒有任何意外,很是安全可靠。在利馬轉機前往Iquitos時,遇到一個女孩聊了幾句,得知,她訂的Air Peru被取消;在機場等了好幾個小時了,不知航空公司啥安排?我很慶幸事先做足功課,沒有讓自己陷入如此的境地。也提醒以後要去秘魯的人,謹慎訂購秘魯航空公司的機票。

為了這次旅行,我買了個紫色的Patagonia 20-liter daypack,它的體積不大,卻非常能裝東西。在包裡我裝了無人機加3塊電池、遙控器;Nikon Z7加24-70/14-24兩個鏡頭、4塊電池;Sony5600加55-210鏡頭加4塊電池;軟殼衝鋒衣,登山杖,水杯,充電寶,看著把桌上一大堆東西全部塞進包裡,很是滿意它的設計!

非常喜歡的背包,我給5星評價

一切準備就緒,出發!以往都是自己開車去機場,停車在機場附近。這次權衡利弊,決定利用大眾交通:在家門口坐Gold Line(金線輕軌)到LA市中心的Union Station,在那裡換乘大巴Flyaway bus直達機場,如果時間銜接合適,只需1個小時出頭,兩段票價合起來不到$10,比機場停車一天的費用還要低些。所有車次的時刻表都可以在網上查詢,精確到分,十分方便簡潔。

我坐在Gold Line的輕軌裡,車票$1.75,兒子事先幫我充好tap card,我進站臺時刷一下就好

Flyaway Bus,每天十幾班次往返於LAX & Union Station之間

來到機場,發現時間還早,跑去PF Chang吃飯。排隊的時候,在高中的微信群組得知,遠在國內的高中同學居然這個時間在LAX轉機,現在剛剛下飛機,轉機時間很長,我們的登機口緊挨著,老同學可以走來我的登機口聊會兒天!世界越來越小了,這不,候機的這點時間還能和遠隔重洋的老同學偶遇一下。 :)

PF Chang的食物一直不敢恭維的,但如果是免費的,就不挑剔了

和老同學在LAX的國際候機廳碰面

一路順風順水,不負贅言,午夜到達利馬,與智利出發的領導匯合。預定的計程車不知為啥沒有出現?好在機場有計程車的站點,我問了價格,跟我在網上訂的一樣,去Miraflores 60 soles, 約20美刀不到;我去秘魯這段時間,1美元兌換3.3-sole;也可以直接支付美元,但是以1:3的匯率計算。

深夜到達酒店,奔波了一整天,看到潔白的床,立即倒下,眼睛一閉就人事不省。這一覺就睡到日上三竿,睜開惺忪的眼睛看了一下手錶,趕緊蹦起來,快到10點了,早飯馬上就要結束!趕緊跑去二樓的餐廳,早餐非常豐富,琳琅滿目,擺了好幾個桌子。這次在秘魯旅遊2個禮拜,一路過去所有酒店的早餐都很好,水果和果汁品種多樣,新鮮美味;尤其西紅柿酸甜可口,不像美國的,顏色鮮亮,卻是沒有啥味道。

免費早餐的水果區

餐桌上的裝飾

我的早餐盤子

吃完早飯,收拾了一下,就出門打卡秘魯首都利馬。我發現秘魯每個城市的市中心都有個Plaza de Armas,中文譯成「武器廣場」,就像大陸的城市都有個人民廣場一樣。查了一下,原來這個名字是從西班牙而來,秘魯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從傳統意義來講,武器廣場是為了集合和檢閱軍隊所用;也有說,因為西班牙是外來侵略者,枕戈待旦,隨時準備戰鬥,所以把修建的廣場叫做武器廣場。

我們的利馬之行也隨著大流,從武器廣場開始。美國的叫車軟體Uber在利馬流行,用Uber叫車,極其方便,因為我們都不會西班牙文,秘魯人的英文普及率極低,如果直接和司機對話,雞同鴨講,跟本說不清楚;現在有了Uber,一切手機上搞定,對著秘魯司機只需要微笑致意,無需費力溝通,不知省掉多少口水!

一個年輕和善的Uber司機把我們送到武器廣場的附近,那裡聚集了很多盛裝打扮的當地人,而且鑼鼓喧天,熱鬧非凡;當然堵車也很厲害,問了司機是啥活動,司機只能說幾個英文單詞,然後就是大段的西文,比劃了半天,我們也沒搞懂是啥活動,看著像遊行,不管了!我們在這裡下車,馬上就加入了歡樂的入群。

我們走了2、3條小街,就到了武器廣場,那裡更加熱鬧,小街上的遊行隊伍還在集結;到了武器廣場,就是真正的編隊遊行了。道路的兩邊都站滿了人,我看了一眼,很多當地人,當然遊客也是烏央烏央的。我也趕緊搶佔有利地形,拍起遊行來。

遊行的服裝很特別,看著像祭神穿的。

女生就是穿著裙子轉圈

大熱天的穿著那麼厚的衣服,真心不容易,給大大的贊字。

我的工作照


這個面具不知道是神,還是惡魔,被我逮住來一張合影。

跟歐洲的廣場一樣,中心處有一個雕像

廣場邊的歐式建築

一個小教堂

街邊的小花

手捧一大把氣球的姑娘

說實話,利馬不太有意思,沿著廣場往四周走,確實有很多歐洲的建築樓群,估計是當年的西班牙殖民者留下的建築。這些樓房年久失修,維護得比較差,牆壁和雕像都是黑的,顯得很髒;很多樓甚至都是空的,沒有人氣,只是一個空架子。整個市容乏善可陳,加上那天溫度高,溼度大,在太陽地下晃悠幾小時後,我開始口乾舌燥,視覺上也沒得到滿足,還有時差發作,總之,沒多久,我就開始興趣索然,想趕緊找家餐館,好歹安慰一下五臟廟,吃飽喝足後回酒店休息。

來前,朋友推薦了一家叫La Mar的餐廳,就在我住的Miraflores區,在手機上查了地址,離酒店很近,吃完正好走路回家,邊消食邊逛街,一舉數得。說起這個La Mar,居然也不平常,它被評比為拉丁美洲50家最受歡迎的的餐館中的第15名,以海鮮聞名。它家的海鮮都是當天從海裡打撈上來;而且為了保證海鮮的新鮮美味,它只提供午餐,直到下午5點關門,沒有晚餐;不接受預定,所有饞嘴的老饕們,為了口腹之慾,只能去它家門口排長隊,耐心等待。

本來在旅行中,我非常排斥花時間排隊吃飯。可是這個利馬實在有點讓人失望,與其在街上被曬得頭腦發昏,還不如坐餐館裡享受美食。3點不到,我們打了Uber,前往這家餐廳,果不其然,這個點,門口依然站滿了食客。我進去填了名字,在等候區找了個位置坐下,四下打量了這家餐館。餐館不是一個封閉的房子,而是一個大棚子,棚頂有電風扇,氣溫高的時候會有點比較熱的。我的旁邊有菜單,打開研究了一下,有人端了一小籃子的炸玉米給我,沒想到這個免費的零食居然也很美味。

油炸玉米粒,味道挺不錯的

我吃著美味的玉米粒,看著菜單,也詢問了旁邊的當地人,其中有一個客人英語相當流利,他給我講解了菜單裡的不少食物,也推薦了幾個菜。La Mar是海鮮餐館,其特色菜就是Ceviche,就是秘魯版的生魚片,切得比較厚,放在檸檬汁裡,湯裡還有生的洋蔥絲,玉米粒,還有一些幼嫩的海帶。味道我不是很喜歡,不過嘗嘗當地的特色,知道是怎麼一回事,倒也不錯。真正能吃到特別合適的食物,可以吃得大快朵頤,直呼過癮時,那就是真正的驚喜了。

餐館提供的炸土豆片,和美國的不一樣,挺好吃

我點的這份Ceviche 叫做 "Best of the Sea"

在餐廳門口來一張

第二天是下午的飛機前往庫斯科,上午就在酒店附近的Miraflores逛逛。從我們的酒店往西走,不到10分鐘,就走到海邊。Miraflores是新區,市容相對利馬的其它區域要整潔美麗很多。我們走走,逛逛,吃點東西,一個上午很快就過去了。。。

Parque del Amor, Miraflores

海邊有人在玩Paragliding

飛得老高的,這種運動倒貼給我錢,我都不要玩 :)

相關焦點

  • 秘魯首都利馬 獨一無二的城市
    從普諾飛到利馬已經是晚上11點了,酒店送的是秘魯「國產」紅酒TACAN和芝士拼盤,有木有寫意的感覺?
  • 秘魯首都利馬
    首都利馬古城又是一處世界文化遺產。利馬是因利馬克河而得名,利馬克是一個神的名字,意為"會講話的神"。據說以前在這裡有一個很大的神像,當人們朝拜時,藏在神像裡面的人就大聲說話,人們以為神在說話,於是便稱此神為"利馬克",並用神的名字命名了當地的河流。
  • 李克強抵達利馬對秘魯進行正式訪問
    李克強抵達利馬對秘魯進行正式訪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5-23 06:26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利馬5月22日電(記者 俞錚、郝亞琳)應秘魯總統烏馬拉邀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於當地時間5月22日下午乘專機抵達秘魯首都利馬空軍基地,開始對秘魯進行正式訪問。
  • 秘魯甲(秋): 卡哈馬卡商業聯 VS 利馬聯盟再現小球 比分0:1
    秘魯甲(秋): 卡哈馬卡商業聯 VS 利馬聯盟足球賽場回放: 上半場開始。第14分鐘,主隊卡哈馬卡商業聯第1個角球。第27分鐘,主隊卡哈馬卡商業聯第2個角球。第28分鐘,主隊卡哈馬卡商業聯第3個角球。
  • 秘魯遊記(2)吃勝於玩的利馬
    利馬海濱,西太平洋的日落  到秘魯首都利馬的時間,是當地早上7點半,秘魯和北京時差13小時,也就是說,我已經有35小時沒沾枕頭了。利馬機場,名叫豪爾赫·查維茲國際機場,估計就是國內四線城市水平,飛機為了等個廊橋還停了半天。還好,過關不算太慢,給我印象比較深的是機場內有很多中文香菸廣告,難道秘魯有這麼多中國人?取了行李別忘了換點秘魯索爾,但是機場匯率太低,不要換太多,就夠打車就行。出了海關,就有推薦計程車的攤位,據攻略所說,機場外的計程車更便宜,但是安全性成疑。
  • 秘魯人對中餐情有獨鍾 首都利馬有4000家中餐館
    一位在秘魯的老華僑開玩笑說,秘魯人早就被中餐給同化了,到利馬來看一看,那裡大街小巷遍布著4000多家中餐館。隨著中國的不斷發展,不僅秘魯人更加看重中國,而且當地華人華僑的觀念也改變了不少。早期華人與秘魯當地人通婚的比較多,一些有中國血統的華裔身上已經完全找不到一點中國人的樣子。秘魯駐華使館的一位官員曾說,秘魯大約有10%的人有華人血統。目前,2700多萬秘魯人中估計有150萬至200萬人有華人血統,但真正的華僑只有1萬多人。目前,華裔在秘魯的地位較高,有的當了部長,有的當了議員,還有的當了大學的校長。秘魯最近兩任駐華大使都是華人。
  • 頭條 | 利馬是秘魯的首都,米拉弗洛雷斯的景點有很多奇蹟,你值得一看!
    利馬是南美洲秘魯的首都,這是一個位於太平洋沿岸的大都市,是一個我們一直夢想探索的神奇國家的大門。我們開始與利馬,拉丁美洲僅次於聖保羅和墨西哥城的第三大城市邁出第一步。利馬 - 秘魯的首都利馬,它不僅是秘魯的首都,並在拉美的第三大城市,也是大都市利馬的中心。它是秘魯的文化,經濟和政治的首都,也是南美洲的美食之都。
  • 「利馬陽臺」炫南美—秘魯旅遊見聞(7)
    閒來無事到處走之南美四國「急行軍」(13)王走天下「利馬陽臺」炫南美—秘魯旅遊見聞(7) 雕像底座上有一女神手舉著橄欖枝圍繞的聖馬丁的名字,周邊碧草如茵,噴泉水湧,體現了秘魯人民對這位南美解放者的崇敬之情。
  • 地圖看世界;六百年幾乎不下雨的秘魯首都利馬.
    「無雨之都」秘魯首都利馬。利馬,坐落於裡馬克河沿岸。東北有聖克裡斯託瓦爾山,西連太平洋沿岸的港口城市卡亞俄。
  • 秘魯利馬之行,這裡的景色非常迷人
    假期有限的話,秘魯遊時間就會比較緊,只能去利馬,庫斯科和馬丘皮丘,沒時間去也很嚮往的熱帶雨林了。大致行程是先從邁阿密直飛利馬,歇一天飛機去庫斯科,停留3夜,期間主要是馬丘皮丘。然後飛回利馬,住3夜,再返回邁阿密。
  • 多面秘魯 | 探訪不雨城利馬,泛舟亞馬遜源頭垂釣食人魚
    12°03′S 77°02 ′W海拔 2335米1月8日,從聖地牙哥飛抵秘魯利馬,世界上聞名的無雨城市,一年四季,沒有雷鳴電閃,沒有疾風暴雨,至於結冰、下雪更是聞所未聞的事情。它是秘魯政治生活歷程中許多重要事件的見證物。十六、十七世紀,廣場周圍有許多小商店,各種商販雲集,中心廣場是慶祝重要節日的活動場所。1821年,聖馬丁將軍在這裡宣布秘魯獨立。
  • 中興汽車盛裝亮相秘魯利馬車展 開啟南美品質新徵程
    近日,享譽南美的秘魯利馬車展在秘魯首都利馬的Jockey會展中心隆重開幕。中興汽車聯手當地代理商DIM Autos Peru S.A.C公司攜全新威虎TUV皮卡及廣汽中興C3兩款車型正式亮相利馬車展,與眾多國際品牌同臺競技。
  • 秘魯利馬民眾高度依賴計程車 約23萬輛車提供服務
    中新網12月15日電 據秘魯《公言報》報導,秘魯首都利馬是世界上計程車數量最多的城市。據估計,每千名居民約有22輛計程車,比馬德裡和紐約這樣的大城市要高得多,馬德裡和紐約分別為每千名居民擁有3.7和4.7輛計程車。
  • 秘魯利馬最詳細的旅遊攻略,帶你認識一個不一樣的南美國家!
    選了一家離機場近的青旅,原本想只住一晚就去市區,怎料一住就是5天,也不為別的,就想看看利馬的窮人生活是怎麼樣的。利馬的城市規劃是以中心城區為界,北區是窮人以及殖民時期的黑奴後裔所居住,南區則是富人區。整個秘魯只有利馬有「地鐵」,不過這所謂的「地鐵」之所以打上引號,是因其不同於我們所常見的地下鐵路或者輕軌,這裡的「地鐵」只是公交車的升級版,僅僅是增加了類似閘門的防護設施以及專用車道,但這種模式在某種程度上便利了部分商業中心,卻使原有的交通更有壓力。並且從站點的分布就能明顯感覺到南部站點更多更集中。
  • 港府:65名滯留秘魯香港居民將於4日凌晨搭專機離開利馬經倫敦回港
    新聞公報稱,至今,香港入境處共接獲98名滯留秘魯港人的求助,當中有13人已通過其他安排離開秘魯。目前有65人表示會乘搭特區政府安排的專機離開利馬經倫敦回港,其餘仍留在秘魯的港人因個人意願或需接受隔離而不會乘搭專機離開。至於正身處秘魯不同地方的香港居民,視乎其所在地與利馬的距離,需乘搭內陸機或其他長途陸路交通工具前往利馬。
  • 習近平抵達利馬
    習近平抵達利馬     出席APEC第二十四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並對秘魯進行國事訪問    據新華社利馬11月18日電 (記者賈安平 李建敏)當地時間1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抵達利馬,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四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並對秘魯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
  • 代號NO.6--利馬,一盤ceviche的距離
    本來是在利馬轉機然後去基多,結果因為航班延誤,我們在利馬多呆了大半天。航空公司安排了市內的酒店,我們去睡了半天,還在周邊小逛了一下~還順便見識了一下利馬城的擁堵。「利馬(Lima)建於1535年1月18日,由西班牙殖民者法蘭西斯克·皮澤洛所建的,是秘魯西班牙文化的重地,在1500年代和1600年代,是拉丁美洲僅次于波哥大和墨西哥城的經濟、文化重心。自1535年建城到1821年聖馬丁將軍(1778—1850)解放該城,它一直是西班牙在南美洲的總督駐地,成為殖民地的行政、宗教和文化中心。
  • 除了吃飯,在利馬還能逛什麼?
    「如何在利馬打發消食時間?」如果不是為了吃,我大概也不會在秘魯首都利馬停留這麼長的時間。在早前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馬丘比丘幾乎是遊客唯一來秘魯的理由。每年大批量遊客經由利馬轉機,在此停留者卻少之又少,讓一國之首都非常沒有面子。怎麼辦呢?當地人想出來的招數是,通過推廣美食吸引遊客。
  • 了解秘魯:秘魯主要城市一覽
    秘魯主要城市:【利馬】利馬,位於秘魯中部太平洋沿岸,與秘魯第一大海港卡亞俄相連,是秘魯首都,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人口約912萬人(2018年末)。它於1535年1月18日由西班牙殖民者皮薩羅所建,分為新舊兩個城區,舊城區位於城市北部,以古色古香的西班牙風格建築為主,包括教堂、廣場、以及始建於1551年的拉美地區最古老的大學之一的聖馬科斯大學等,新城區則是另一番景象,高樓林立,商業匯集,街道寬闊。利馬還是世界著名的「無雨城」,年降水量僅15毫米左右。
  • 在利馬的偷拍中敬畏生命
    可能是南美之行其他目的地的特色都太突出,作為我2018年南美旅途中的第一個落腳地,也是最後一站的秘魯首都利馬,我就重點之中挑重點。註:本文含有刺激性圖片,請謹慎閱讀!利馬大教堂:南美徵服者的埋骨之地把南美洲納入到世界文明體系裡永遠繞不開一個人:弗朗西斯科·皮薩羅。這位西班牙文盲冒險家,列為《影響人類歷史進程100名人排行榜》的第62名。利馬,就是他當年創建的殖民據點發展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