嵐山發布
嵐山區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平臺!
點擊播放 GIF 0.1M
「
「2019年是我區旅遊大發展年,我們要認真落實『旅遊富市』戰略,在推動全域旅遊發展上實現新突破。圍繞『黃海明珠、鋼鐵新城』定位,按照『一海一山兩小鎮』路徑深入開展文旅工作。堅持用文化的理念發展旅遊,用旅遊的載體傳播文化,挖掘和放大我區海、山、鋼鐵等豐富的旅遊資源。」區文化和旅遊局局長鄭培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構建精品旅遊體系,打造拳頭旅遊項目。以文化為靈魂、旅遊為載體,按照宜融則融、能融盡融的思路,構建海洋、鄉村、鋼鐵、茶葉、航空、美食等主題多元的文旅產品體系,形成一條黃金旅遊線,讓遊客更好地觀賞嵐山美景,實現遊客「住一晚,玩兩天」的目標。持續打造「黃海明珠,鋼鐵新城」的城市品牌和「山、海、茶、城」的旅遊品牌,強力推進旅遊目的地、特色旅遊鎮、特色旅遊村的梯級開發,在傳統濱海旅遊的基礎上不斷推出新興特色旅遊產品,促進旅遊產品向觀光、休閒度假與專項旅遊並重轉變。
全面開啟全域旅遊新篇章,進一步打響嵐山旅遊品牌。大力推進安東阿掖旅遊景區、通航小鎮、嵐山嵐文化旅遊驛站等年內計劃投資30.8億元的20個旅遊項目建設,建成運營阿掖山山地體育公園、多島海旅遊綜合體、松虎灣景區、官草汪漁村小鎮和磴山風景區整修運營等項目,讓「旅遊富市」戰略在嵐山落地生根,見到實效。紮實推進東夷茶文化創意園、甲子山鬼谷文化風景區等項目建設,強力推進茶山公社、小茶山文旅綜合體等鄉村旅遊項目,啟用嵐山機場和「金海灣1號」海洋牧場遊釣平臺,規劃工業旅遊線路。
精心培育旅遊新業態,實現嵐山元素與旅遊發展工作有機融合。堅持把新業態培育作為旅遊業新舊動能轉換的重點領域和突破口,開展嵐山區文旅導遊解說技能大比武活動,每季度組織一次導遊解說競賽;探索工業農業商業漁業融合嫁接,將產業產品印上旅遊元素、鉻上文化符號,製作全行業旅遊「伴手禮」;連點成線、邊遊邊建,將文旅推介活動貫穿全年全域,走出去面向全省全國。
大力發展「旅遊+」產業融合體系。探索「旅遊+海洋」深度融合發展海洋休閒旅遊、「旅遊+工業」創新發展產業旅遊、「旅遊+文化」建設文化旅遊精品項目和線路、整合「旅遊+鄉村」打造新興民俗旅遊活動。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雲」,打造文化服務中心亮點,提升城區旅遊內涵。提升改造區文化館、圖書館硬體設施,完善歷史文化展室和非遺文化展室,做好文藝展演、免費開放等工作。挖掘文化遺產,助推旅遊發展,協調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做好堯王城遺址考古挖掘工作,啟動申報堯王城遺址為國家大遺址公園。
創建旅遊服務「軟環境」,加強旅遊服務能力。健全完善以高鐵站為樞紐的城市路網體系,加強「智慧旅遊」建設,圍繞打造旅遊交通網、智慧旅遊網、公共服務體系網三網合一的要求,全力做好智慧旅遊城市建設。
提高旅遊接待設施標準,制定出臺《嵐山區加快賓館、酒店、特色餐飲等生活性服務業發展的獎勵扶持辦法》,通過資金獎勵、政策扶持及相關配套措施,使嵐山區的賓館、酒店、特色餐飲等生活性服務業逐步樹立品牌,提升質量。做好旅遊招商引資工作,打造一批「叫得響、生命力強」的精品旅遊節事活動,吸引廣大遊客以及投資企業前來參觀考察。
全力做好「走出去」和「請進來」兩篇文章,積極走出去參加國內旅遊招商活動開展招商,主動邀請旅遊專家、企業代表等來嵐考察,吸引更多的旅遊項目湧入嵐山。深入開展旅遊行業文明創建活動,建設行業誠信體系,推進高標準旅遊服務能力建設,把守法經營、誠信經營、優質服務納入從業者年度考核中。
乘高鐵時代東風,築黃海明珠新夢。2019年,我們將抓住高鐵時代給我區旅遊業發展帶來的難得機遇,主動在思想上「接軌」、觀念上「接軌」、行動上「提速」,全力推動旅遊業發展邁上新臺階。
阿掖山
阿掖山風景區東臨黃海,總面積15平方公裡,主峰老爺頂海拔314米,山以「臨海霧氣常昏如夜」得的名,這裡峰巒疊嶂,雲霧繚繞,怪石幽谷,冠與群山。自古就是「疊嶂矗霄真如畫,天成景色即蓬瀛」的美稱。
多島海
多島海公園是近年來嵐山政府重點打造的特色景觀。總規劃面積5610畝,有東西兩個大島。廣場綠化十分美觀,花缽、草坪、綠化帶和樹陣互相搭配,閒暇時在此散步遊玩非常愜意舒適。
海上碑
嵐山區海上碑位於日照市嵐山區阿掖山海濱旅遊度假區內,以海邊天然巨石為碑身鑿琢而成,有明、清時期名人所書刻的四幅碑文,為蘇京,閻毓秀等歷代名人題書。是嵐山區唯一保存完好的古蹟。
小茶山
後山旺小茶山文旅項目位於嵐山區巨峰鎮後山旺村北側,北鄰日照機場,東臨222省道,南鄰巨峰水庫,背靠北垛山,具有良好的山水自然風光,更以種茶、制茶的茶文化特色而突出。項目佔地約1500畝,功能定位為休閒娛樂、旅遊景區、公共服務、茶文化發展、傳播及民宿發展等。
海洋牧場
位於日照市嵐山區虎山鎮周圍海域,是一家以海上垂釣、親子遊釣、海釣賽事為主,集休閒旅遊、休閒垂釣、海上觀光、海上採摘、祈福放生、漁俗文化、海鮮美食等於一體的綜合性休閒渡假園區。
圖片由丁斌、蘇日明、劉叢山、趙學東拍攝,「嵐山發布」整理髮布,轉載請註明。
----------END----------
本期編輯:王田 林坤
每天早上6:00 不見不散
點擊「好看」讓更多人看到這篇文章
點擊播放 GIF 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