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網約車大戰前夜:騰訊阿里再出手,網約車的終點在哪裡?

2020-12-25 創業邦傳媒

作者丨王笑漁

編輯丨子鉞

「我們真的需要一個新的出行工具嗎?」

人類對出行的探索,延綿了幾個世紀。從雙腳,到馬車,再到自行車、汽車,似乎每個時代下,出行的演變都成為必然。當人類社會在21世紀進入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新的出行方式也應運而生。

十年前,網約車這一新興事物的出現,在經歷一輪又一輪角逐之後,最終滴滴出行佔據九成市場份額,挑戰者偃旗息鼓。

2018年的兩起順風車安全事件,2020年初的疫情突襲,讓原本快速增長的網約車行業陷入困局,新玩家們在今年底卻又悄悄燃起了戰火。

T3出行尊享車(拍攝:王笑漁)

10月,嘀嗒出行提交港股IPO招股書;11月,滴滴出行發布定製網約車D1;同月,高德打車宣布進軍計程車領域;12月18日,享道出行完成3億元融資。12月22日,T3出行發布2021年戰略目標——4833戰略:網約車業務落地全國48城,加速和落地「網約車業務+巡網一體超級計程車+自動駕駛生態運營聯盟」3大戰略板塊,並在2021年年底實現全業務線日均300萬訂單目標。

交通運輸部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網約車覆蓋全國400多個城市,平臺日均使用量超過2000萬人次。

一場技術驅動的變革,正在激活著這條沉寂已久的賽道,新的群雄逐鹿時代會再次開啟嗎?

網約車1.0時代結束

今年是網約車行業的第十個年頭。

2010年10月,易到專車上線;2年之後,快的打車、滴滴打車橫空出世;2015年滴滴和快的宣布合併;2016年滴滴正式收購Uber中國。在這個階段,贏家的致勝因素,無非就是錢。

2015年,樂視收購易到後,開始了持續8個多月的充返等一系列瘋狂的營銷活動。2016年更是用10億現金補貼充值返現。據報導,Uber和滴滴在對抗的巔峰時期,每年最多砸錢超過10億美元,為司機和乘客提供補貼。

與1.0時代不同,在2.0時代的這一批新玩家中,車企、網際網路巨頭開始嶄露頭角:一類是,以高德打車、美團打車為代表的網際網路公司推出的聚合打車平臺;另一類是,以T3出行、享道出行、曹操出行為代表的、有主機廠背景的出行平臺。

數據顯示,今年10月,網約車監管信息交互平臺共收到訂單信息6.3億單。其中,滴滴出行10月份的訂單為5.62億單,排名第一位,曹操專車1660萬單排名第二位,T3出行1580萬單排名第三位。接下來依次為萬順叫車890萬單、美團打車730萬單、首汽約車580萬、享道出行440萬單、花小豬320萬單。

粗略計算,現階段滴滴出行的市佔率達到驚人的90%。

在滴滴獨佔九成份額的市場裡,如何生存是個最現實的問題。

正如高德地圖副總裁王桂馨在採訪中曾說:「高德地圖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做地圖導航,在國內,我們是唯一日活過億的出行平臺。」導航與出行之間的緊密聯繫,應運了高德打車的誕生。類似的道理,美團在衣食住行的板塊上繼續完成布局,2018年從摩拜單車切入出行,去年高調殺入網約車。

那麼採用聚合平臺最大的優勢之一,莫過於先天的流量優勢。美團、高德地圖每天有著龐大的流量進入,而網約車平臺又需要流量,雙方有不謀而合的基礎。聚合平臺不涉及重資產運營,通過App接入包括滴滴在內的大量中小運營平臺的車輛運力,實現網約車的撮合。

「作為一個平臺型的公司,如果市佔率連百分之十幾都沒有達到是沒有生存空間的,這是我們入局的基本邏輯和算法。我們一定要達到15%以上的市佔率。」T3出行CEO崔大勇在採訪中表示。

T3出行CEO崔大勇

他還認為,中國48個核心城市佔到中國整個網約車80%的市場,如果在單一一個城市做到30%的份額,基本上就能達到20%以上全行業的市佔率。

由一汽、東風、長安三大汽車央企以及兩大網際網路公司騰訊、阿里巴巴領投的T3出行,從誕生之初就備受關注。在12月22日戰略發布會現場,T3出行CEO崔大勇定下2021年全業務日均訂單300萬的目標。按照今年10月的網約車日均訂單量2100餘萬單的數據計算,明年T3出行的目標是市佔率接近14%。

當然,在這背後網約車並非唯一的行業增長點。

盯上了傳統計程車

出行行業都值得重做一遍

計程車,是滴滴出行創始人程維創業故事的起點——「2012年的一場大雪。我在北京,下樓打車等了15分鐘等不到計程車,風很大,15分鐘以後我全身都已經凍透了。那個時候我想,如果能把附近的空車調度一輛過來,那就太好了。 」

圖片來源:攝圖網

隨著網約車的發展,計程車這個曾經為平臺開闢流量的功臣,最終卻被拋棄。今年底,各路玩家卻又意外地重視起計程車這個行業。

9月1日,滴滴旗下計程車業務升級為「快的新出租」。同時快的新出租投入1億元專項補貼,向乘客發放計程車打車券,拉動消費,幫助司機師傅們提升單量和收入。11月26日,高德地圖宣布啟動「好的出租」計劃,以統一的服務標準,向巡遊車和網約車公平派單。高德表示計劃一年內幫助100萬輛巡遊車完成巡網融合改造、300家巡遊車企業數位化升級,幫助司機收入增長30%、車輛空駛率降低20%。12月23日,T3出行推出T3新享計程車,在導流的基礎之上,為計程車打造了基於車聯網平臺的「數字底座」,從司機、車輛及計程車公司的維度進行全面升級。在3年內能助力開通城市的30%計程車全面實現智能化升級。

實際上,運力是目前來說各大平臺最稀缺的資源。

2018年,陸續出臺的政策卡住了網約車運力的增長命脈。尤其是三證合一的政策——網約車「三證」指平臺擁有《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許可證》、駕駛員持有《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駕駛員證》、車輛具備《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運輸證》。這從平臺,車,司機三個方面進行了全方位規定。

那麼合規運力從哪來,答案只有一個——計程車

高德地圖副總裁王桂馨在採訪中曾表示,計程車跟網約車一個很大的優勢,計程車是天然合規的。此外,計程車司機的從業素質,計程車公司給司機做的教育和培訓遠遠高於網約車平臺。

計程車不僅是天然合規的運力,其實更是出行的頂梁柱。據交通部數據2020年5月發布的數據顯示,計程車僅次於公共運輸的第二大城市運力,全國計程車總數超140萬輛,日均接送5000萬單,一年的客運量達348億人次。

優勢之外,計程車的劣勢也顯而易見。

在採訪中崔大勇分析道:從乘客端看,一些乘客約不到網約車,沒辦法只能打計程車。但計程車管理混亂,車輛屬於髒亂差。從司機端看,約車方式大部分來自揚招,乘客在路邊等、司機在路上開。對計程車來說,導致現在訂單下降的一個原因是網約車進入市場,進行需求端爭奪,所以必須做線上化。再則,對於計程車公司來說,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

計程車行業改革也有先遣兵探路,以計程車為主要業務之一的嘀嗒出行,也在加速跑馬圈地。嘀嗒此前宣布通過與計程車公司合作,將「智慧碼」和智能車機終端整合到巡遊計程車打車服務中,實現了乘客在路面揚招線上化。目前已在西安落地,後續將在瀋陽、徐州、南京等城市推廣。

這個思路確實給予了行業參考價值。比如高德打車在智慧碼的基礎上,還提供了計程車管理智慧化系統,建立大數據平臺,實時掌握計程車運營情況,預測打車需求,科學調度車輛。以技術賦能的方式,逐漸替代「燒錢換市場」的行業規則。

12月22日,T3出行針對計程車行業發布了瑞獸計劃,從車聯基建的維度,對計程車進行三維賦能。一是平臺導流,從雲端到整個數據分析。二是提供V.D.R安全防護系統,守護司乘安全。三是SaaS系統,能夠給計程車管理公司進行賦能,掌握車輛、司機的狀態。

實際上,在早期做計程車生意的事情,往往是因為盈利問題而將重心轉向網約車、專車等業務。但現階段的計程車行業變革, 大家似乎更注重付出,如高德地圖副總裁王桂馨所言,「盈利或者賺錢,是一個時間的問題,但是我們有很大的耐心。」而T3出行CEO崔大勇也告訴創業邦:「我們不問收穫只管耕耘,我們給計程車賦能,將來一定會給我們回報的,先把我們的能力建立起來。」

在這場與政府、計程車公司、司機之間的多方關聯的行業裡,並不是每個企業都有資源和實力去推動。但它的市場價值,或許在未來的競爭中愈發重要。

「我們有這樣一個基本判斷,超級計程車做賦能以後,這個領域的競爭力大於之前,因為實現了雙線叫車。一方面巡遊,能夠在路上載客,同時實現完全線上化,它等於比網約車多了一部分,這可能是一個終極業態。」崔大勇說道。

網約車的終點在哪?

計程車或許不是終點,無人駕駛計程車一定是。

美劇《西部世界》中,在人類未來的2052年,馬路上遊走的車輛中絕大多數都是沒有方向盤、沒有司機的無人駕駛的車輛,隨叫隨到——毫不誇張地說,這可能就是網約車、計程車最終的形態。

今年11月,滴滴出行創始人程維在D1發布會現場表示,到2025年,搭載自動駕駛的共享汽車有望在滴滴平臺普及超過100萬臺,新的迭代版本能夠搭載滴滴自研的無人駕駛模塊。到2030年,希望去掉駕駛艙,實現完全意義上的自動駕駛。

滴滴出行創始人程維

從無人駕駛的最終形態倒推過來,車聯網現階段是未來發展的關鍵。「做中國自動駕駛時代的核心運營商,這是我們最終極的目標,現在做的是以終為始,我們一定要用車聯網的技術實現調度和運作,同時會參與現階段的一些競爭,最終給客戶帶來更好的出行體驗,這是階段性的目標。」崔大勇表示。

進一步來講,車聯網背後其實是數據的掌握。

業內有句話叫,數據是AI的燃料。國內大部分布局自動駕駛的企業並不是缺乏對數據重要性的認知,而是缺乏數據獲取渠道。對於網約車平臺而言,每天在路上跑的車輛即可收集真實駕駛數據,但前提是實現了車聯網上車。

崔大勇進而解釋道,「車輛3D採集的路況數據,是將來自動駕駛最底層的高精地圖的核心數據。以前數據是靠自己裝載一些採集車,一個中等城市需要兩個月才能採集完,更新就更晚了。」

目前,T3出行表示,公司在人、車、路的三維數據採集方面,是獨家的。因為基於「車聯網+B2C」的模式,不僅有乘客司機的信息數位化,還可實現車輛、路況數據的獲取。相反C2C模式的網約車平臺,是以手機為載體,對車輛和道路的數據獲取來源不足。

此外他還表示,在高精地圖的數據眾包模式的採集上,T3出行是第一選擇。所以,變現能力也持樂觀態度。數據的價值是倍數級增長,因為數據是越用越活。

基於這些思考,T3出行聯手蘇州高鐵新城、整車企業、科技公司等30餘家合作夥伴共同發起成立自動駕駛生態運營聯盟——鰲頭聯盟(Auto-union)。

T3出行CEO崔大勇

「我們這次的聯盟的作用,就是T3出行提供一個擂臺。」

將自己定義為自動駕駛運營商的T3出行,目標是在三個方面實現改變:一是,從以前的實驗性的封閉場景變成一個更加開放的真實運營場景。二是,從以前單打獨鬥,單一企業變成多核生態共同迭代的場景。三是,從單一運力,變成混合運營。涵蓋網約車、計程車、自動駕駛等多種車輛屬性。

實際上,資本對於自動駕駛出行的期待日益見長。根據瑞銀集團分析師的消息,到2030年全球自動駕駛計程車市場每年的價值可能超過2萬億美元。

此外,摩根史坦利在報告中給予了Waymo無人計程車業務800億美元的天價估值。而在瑞銀的報告中,其認為在價值13.8萬億元的2030年全球自動駕駛計程車市場中,Waymo的市場份額將佔到60%。

顯然在這個市場裡,無論是滴滴還是T3,都希望分上一杯羹。

寫在最後

「我們是絕對不賣菜的。」

T3出行CEO崔大勇在採訪中,還針對「社區團購潮」作出回應:「我認為一家公司,不管是多大的平臺,把出行這件事情做好,就有無限想像空間。尤其看到自動駕駛時代到來,我認為自動駕駛能夠改變人類出行方式。如果在衣食住行中,這一類能做到,單純的一個平臺公司已經是無限榮光了。」

幾天前,阿里巴巴和寧德時代領投了上汽集團旗下的享道出行,而高德地圖又屬於阿里巴巴旗下;推出花小豬瘋狂下探市場的滴滴出行,股東名單中騰訊也有一席之地。T3出行又恰巧是騰訊、阿里巴巴在創始期就聯投的一家「國家隊」出行平臺。

這場網約車大戰背後,或許又是AT之間的較量。

相關焦點

  • 2021網約車大戰前夜:騰訊阿里再出手、國家隊衝擊日均300萬訂單 |...
    從雙腳,到馬車,再到自行車、汽車,似乎每個時代下,出行的演變都成為必然。當人類社會在21世紀進入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新的出行方式也應運而生。十年前,網約車這一新興事物的出現,在經歷一輪又一輪角逐之後,最終滴滴出行佔據九成市場份額,挑戰者偃旗息鼓。2018年的兩起順風車安全事件,2020年初的疫情突襲,讓原本快速增長的網約車行業陷入困局,新玩家們在今年底卻又悄悄燃起了戰火。
  • 2021 網約車大戰前夜:騰訊阿里再出手、國家隊衝擊日均 300 萬訂單
    從雙腳,到馬車,再到自行車、汽車,似乎每個時代下,出行的演變都成為必然。當人類社會在 21 世紀進入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新的出行方式也應運而生。十年前,網約車這一新興事物的出現,在經歷一輪又一輪角逐之後,最終滴滴出行佔據九成市場份額,挑戰者偃旗息鼓。
  • 網約車黑馬誕生,背靠阿里、騰訊等巨頭,融資近百億一天28萬單
    儘管目前網約車市場亂象叢生,亂戰不斷,2019年滴滴旗下的「順風車」業務又事故頻發給網約車行業帶來了較大的負面影響,但由於我國擁有全球最大且仍在持續增長的需求和市場,網約車行業仍是諸多企業力爭的風口。在各大企業紛紛進軍網約車市場的同時,網約車黑馬也順勢誕生,這批黑馬正是成立剛滿一年的T3出行。據相關資料顯示,2019年4月22日,一汽、東風、長安三大央企共同發起,聯合蘇寧、騰訊、阿里共同創辦了T3出行。除了背靠6大巨頭外,T3出行還有著充足的資金支持。
  • 南京網約車打慘烈價格戰,起步價僅僅0元、3元……
    8月5日,揚子晚報刊出報導《0元打車又現南京,新平臺加入,價格大戰「一觸即發」?》,報導了T3出行加入南京網約車大軍、這款打車軟體首次0元出行的狀況。  當時,其他打車軟體還未加入「價格戰」。不過,昨天揚子晚報記者再打開南京其他打車軟體,發現有軟體的起步價已經降至3元,有的軟體起步價格為5元、6元……  南京自2017年出臺網約車新規,並明確規定「網約車平臺不得以低於成本價格運營」後,南京網約車市場首次明目張胆地開打價格戰。揚子晚報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此前,交通部門給T3出行平臺發了函,要求其不得低價競爭,不過並沒有效果。
  • 網約車打價格戰 有平臺數百司機集體跳槽到T3出行
    元  8月5日,揚子晚報刊出報導《0元打車又現南京,新平臺加入,價格大戰「一觸即發」?》,報導了T3出行加入南京網約車大軍、這款打車軟體首次0元出行的狀況。  當時,其他打車軟體還未加入「價格戰」。不過,昨天揚子晚報記者再打開南京其他打車軟體,發現有軟體的起步價已經降至3元,有的軟體起步價格為5元、6元……  南京自2017年出臺網約車新規,並明確規定「網約車平臺不得以低於成本價格運營」後,南京網約車市場首次明目張胆地開打價格戰。
  • 誰來救救網約車
    「司機和乘客一樣,哪裡收入高就開哪個平臺。」徐師傅告訴《IT時報》記者,享道價格偏高,而且無論對乘客還是司機,補貼都不多,現在單子更少了,司機流失比較大。 那麼,當網約車平臺通過各種渠道發放消費券,是否會掀起和此前一樣的「消費券大戰」? 「目前,大多數網約車平臺回歸到了理性,疫情期間,平臺的策略不盡相同,有的平臺是發消費券,有的是充值返利,各家平臺根據自身定位的差異,給出了不同的刺激消費方案。
  • 第二波網約車大戰再添新巨頭 上汽「享道出行」重塑司機職業生態
    從即將推出的三個服務產品來看,上汽正在試圖通過享道出行建立一種新型網約車模式。即在享道出行平臺上,像天貓商城一樣引入符合合規資質的專車服務商,服務商再向客戶提供計程車輛和司機的服務。此時我們再回過頭來看上汽集團:作為一家掌控汽車生產全產業鏈的巨頭,該集團自己就擁有龐大的汽車用戶基數,從2006年起,上汽整車銷量聯繫12年排名全國第一。在中國平均每四輛汽車中,就有一輛是「上汽製造」。
  • 網約車下半場開啟,出路在何方?
    那麼,網約車下一步到底如何發展?網約車在亂象中步入下半場空姐夜間乘坐滴滴順風車遇害事件揭開網約車瘋狂發展背後的各種隱患。讓社會各界,重新審視網約車的利弊,探尋網約車良性發展之路。作為一名網約車用戶,筆者也親身經歷過「人車不符」「車牌與APP顯示不符」等網約車投訴最為普遍的問題。
  • 網約車在香港的發展為何不盡人意?
    近日,香港消費者委員會發布了一份調查報告,建議香港特區政府逐步開放網約車市場,並建立相關的規管辦法。在香港,網約車一般是指私家車、貨客車等,與的士及獲得政府認可的出租汽車不同。雖然網約車模式進入香港後滿足了一部分消費者的交通需求,但其發展並不盡人意。原因為何?
  • 日漸擁擠的網約車賽道 出行市場真就那麼香?
    據全國網約車監管信息交互平臺統計,截至2020年10月31日,全國共有207家網約車平臺公司取得網約車平臺經營許可,各地共發放網約車駕駛員證254.5萬本、車輛運輸證105.9萬本。各網約車平臺10月份共新註冊合規駕駛員4.9萬人,新註冊合規車輛3.5萬輛。
  • 網約車二戰打響:模式之爭下,乘客、司機、平臺的三方博弈
    與此同時,網約車司機也處於戰火一線,深受「戰爭」影響:一方面,由於老牌網約車平臺爭相討好乘客,甚至不惜犧牲司機利益,司機對平臺的不滿與日俱增;另一方面,隨著司機和老牌平臺不斷加劇的衝突,新興平臺趁勢「挖牆腳」,搶司機大戰提上日程,網約車平臺不得不在乘客和司機利益中尋找平衡點。
  • 永安行獲網約車經營許可證 網約車競爭激烈
    【太平洋汽車網 行業頻道】近日,永安行發布公告稱,公司已獲得江蘇常州市交通運輸局頒發的《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許可證》,證件有效期從2019年5月8日-2024年5月7日,這也意味著永安行將具備網約車經營的線上服務能力。
  • 網約車經營牌照到底值多少錢? 原來這麼值錢啊!
    [車友頭條-車友號-學車動態]  自從國家宣布網約車合法以後,網約車經營牌照就一直沸沸揚揚,如果說去年是網約車大戰的元年,那麼今年就一定是網約車牌照的元年。 如今,各家網約車公司也都在積極全力的申請,原因很簡單,有牌照,合法!沒牌照,違法!
  • 深圳交警:遭舉報「的士」系網約車,司機被吊銷網約車駕駛證
    深圳交警:遭舉報「的士」系網約車,司機被吊銷網約車駕駛證 澎湃新聞記者 陳緒厚 實習生 李璟 2017-10-09 11:02
  • 網約車行業亂象頻出 廈門市交通運輸局將實施管控
    對此,廈門市交通運輸局將對其進行「降溫」,暫停新增網約車的登記註冊。今日,據藍鯨TMT報導,根據廈門市交通運輸局近日下發的《廈門市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實施細則》顯示,自2018年5月1日起,廈門市將停止新增網約車登記註冊。
  • 廈門市網約車管理辦法修訂發布:全面推廣使用純電動車輛
    [新聞頁-臺海網]臺海網1月6日訊 據廈門網報導 2020年12月29日,廈門市人民政府頒發了《廈門市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辦法》(以下簡稱《廈門市網約車管理辦法》),並從2021年2月1日起實施。這是對原《廈門市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實施細則》(以下簡稱《實施細則》)實施四年多來全面總結後進行的修訂。
  • 207家平臺有81家失蹤,網約車市場泡沫初現
    政策接連出臺政策規範了網約車,確保乘客的權益、乘車安全、服務質量得到有效保障,這樣才能為消費者提供更多樣的選擇,消費者也逐漸更可以選擇網約車服務。市場方面,據統計,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約車用戶規模達3.62億,佔網民整體的40.1%。如前文提到的,2012年-2019年,網約車市場交易規模逐年上升。
  • 復盤BAT2019投資版圖:阿里騰訊共同投資21家企業
    阿里:保持高度介入 投資分布均衡  2019年阿里投資熱情同樣低迷。  CVSource投中數據顯示,阿里資本去年的投資數量為42起,這一數字創下了5年來新低。從投資輪次的偏好來看,阿里保持了先投資、再併購、最後全資收購的高介入模式。事實上,其投資的多數商業形態最終都成為了阿里的一部分。
  • 網約車app哪個好?8款熱門的網約車app推薦
    隨著網絡的發展,網上也是出現了很多網約車app,而網約車app總共分為巡遊出租汽車和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用戶可以通過網約車app找到合適的車。那麼,網約車app哪個好呢?相信對於初次使用網約車app的朋友來說有些還不是很清楚吧。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8款熱門的網約車app下載推薦,感興趣的朋友就一起來看看吧!
  • 交通部官網1個月內發7篇評論直指網約車亂象,行業協會出招
    從4月9日開始,交通運輸部在其官網上接連發表7篇評論:《運輸市場要公平競爭》《網約車發展要「脫虛向實」》《「燒錢大戰」不可持續》《誠信經營方能行穩致遠》《交通運輸新業態不是「法外之地」》《包容審慎監管不是放任不管》《網際網路交通運輸企業切莫「店大欺客」》,這些評論矛頭直指網約車市場出現的過度補貼競爭、非法營運等亂象和怪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