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母親打電話閒聊時,聽她說起村裡的一件事,住在我們斜對街的鄰居,她家的不安生了。如果按照家裡的輩分來論的話,算是我的長輩,他們家有四個孩子,前面三個都是女兒,只有一個兒子,很多人都說他們夫妻很有福,每年女兒買的衣服都穿不完,也正是因為三個女兒嫁的婆家都不錯,所以在操辦小兒子婚禮時,老兩口基本沒有作過難。
我媽曾告訴我說:「你別看她表面上非常和善,而且也很享福,但是你不知道,那個老婆子和她兒媳的關係並不太好,因為她打心眼裡沒有瞧上自己的兒媳,覺得自己兒媳個頭太低,而且長得也不俊,所以經常在家裡給她媳婦使絆子,剛開始她兒媳還能忍著,可是後來實在忍不下去,兩個人開始經常掐架。」
這一次,他們婆媳再次開戰,不為別的,就是因為春節期間做飯的問題,因為每年大年初二的時候,鄰居的3個女兒女婿帶著全家就會過來吃飯,加在一起差不多有十幾口人。
本來鄰居的兒媳想著圖方便,全家人都是鎮上下館子,這樣比較快捷,而且她也不用那麼忙,可是鄰居卻死活不同意,她認為兒媳就是懶,還說了一堆封建思想,反正就是要兒媳在家裡做飯。就這樣兩個人開始吵了起來。
最後越吵越兇,兒媳聲嘶力竭地說:「今年你們過吧,我要回娘家過年,我不想在做15口人的飯菜了,我不是你們家的保姆,更不是老媽子」。說完這話,兒媳轉身就走開了,後面傳來鄰居的罵聲:「你還反了天了,你要是敢在娘家過年,我就讓兒子休了你。」
聽母親說完以後,我心裡也有點生氣,覺得那個鄰居做得有些過分,本來過年就是圖個喜慶,清閒,讓一個人在廚房忙前忙後地準備那麼多人的飯菜,確實有些不妥,而且更讓人生氣地是,竟然拿兒子的婚姻來要挾兒媳,這種做法無疑是非常愚蠢的。
讀者青青的婆婆和我的這個鄰居有的一拼,而青青也終於在忍無可忍下發出了自己的吶喊:我今年要回娘家過年,我不想再做15口人的飯菜了,我不是你家保姆,更不是老媽子。
青青和丈夫阿斌是相親認識的,剛開始的時候,青青並不想同意這門親事,因為她聽別人說阿斌的母親是個非常厲害的人,在年輕的時候,都是婆婆兇媳婦,可是阿斌的母親卻是個例外。
從她嫁過來開始,一直都是壓婆婆一頭,而且在她生孩子坐月子時,她婆婆一直進行伺候,而且她一連生三個女兒,她婆婆硬是沒有說二話,(那個年代,重男輕女的思想非常重。)一直盡心盡力地伺候,可是等到她婆婆晚年時卻沒有享過福。
後來,在媒人的遊說下,再加上他們家經濟條件稍好,給的彩禮也比較多,父母就一直勸著青青同意,聽著父母喋喋不休的勸告,青青只得順從父母的意思,就這樣青青不太情願地和那個強勢的女人做起了婆媳。
剛結婚的時候,青青和婆婆的關係還算相敬如賓,最起碼青青的婆婆沒有主動挑事,一直到青青頭胎生下女兒後,婆婆的態度就發生了明顯的改變,對青青開始指手畫腳,動不動就使喚青青幹著幹那,青青雖然心裡有氣,但也不不好發作。
最讓青青痛苦的就是每年的大年初二,因為這天家裡回來好多親戚,而且婆婆又是一個非常好面子的人,她覺得大過年的下館子吃飯不吉利,非要在家招待。
如果是婆婆在廚房忙活,青青自然沒二話,可是婆婆連廚房的門都不進,一直都是青青一個人忙前忙後地伺候15口人吃飯,一天下來,青青累得腰都直不起來,而婆婆只是不鹹不淡地一句話:「今天的飯菜有點鹹了,不好吃。」
一連幾年的折磨,青青終於忍不住了,那天她和婆婆再次吵了起來,她歇斯底裡地說:「今年我要回娘家過年,我不想再做15口人的飯菜,誰愛做誰做。」婆婆也急眼了:「休想,這飯必須你來做,你要是敢不做,我就讓兒子休了你這個懶女人。」青青有些抓狂地說:「死老婆子,不用威脅我,有本事你就讓你兒子休了我,你以為我還真稀罕當你兒媳啊。」
聽完這話,青青的婆婆有些慌亂,而青青逕自回房收拾東西,好在丈夫及時回來勸住了青青,並且當著全家人的面說,以後初二都去飯店招待,不在家做飯吃了。聽到這話,青青故意瞥了一眼婆婆,發現她愣在那裡說不出來話,說來也怪,從那以後,青青的婆婆變得安分了。
在我看來,過年真正開心的應該是孩子和那些沒心沒肺的臭男人,他們根本不懂得去體諒自己的妻子,讓婆媳關係逐漸惡化,其實中國很多婆媳之間的矛盾都是可以避免的,之所以會不斷惡化,就是因為丈夫的不作為,但凡丈夫能夠負點責任,也許婆媳關係就會向好的方向前進一大步。
程曰:婆媳關係的惡化根本不在婆媳,而是丈夫的不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