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雲遊|第五站:來無錫,吃碗紅醬拌餛飩

2021-02-17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也許有很多阻力讓你無法踏上旅程,但人生還是無法抵擋遠行的魅力。

也許每一本書就像是一個小小的航站樓,你可以從翻動著的書頁上起飛,透過「舷窗」看到煙雨濛濛、大河浩蕩、街道蜿蜒.

這個假期,順著書頁的軌跡,來一場紙上雲遊吧

無錫人吃麵食,分湯的和拌的。拌是紅醬,湯則分白湯與紅湯——白湯是清湯,取其鮮;紅湯是清湯加醬油,味道濃一點。


哪位會問了:拌的紅醬和紅湯,似乎有類似之處?——不一樣。

我們故鄉的人,白湯、紅湯和紅醬,分得很細。無錫著名的無錫排骨,外地人吃起來覺得甜,無錫人自己吃得自得其樂。獅子頭,在淮揚講究細切粗斬,好肉不用醬油,自然香;在無錫則多紅燒;肉釀油麵筋,也要塞了肉才吃得香。

無錫百姓吃過年菜,一般有一鍋雞湯、一大碗蹄髈,是為壓軸攢底,鎮山之寶。但這一紅一白,不能混淆。如果誰用剛舀過蹄髈、蘸著紅醬的勺子,逕自伸進雞湯裡,容易遭到滿桌公憤:紅湯濃甜,濃油赤醬;白湯清鮮,清可見底。怎麼能混淆呢?!紅裡裹白失了濃甜,白裡落紅就汙了清鮮!

——大概您到重慶去吃鴛鴦鍋,把紅白湯一兌,也能引起類似的憤怒。

湯與拌應用到麵食上,白湯麵宜細窄,吃個清爽,吸溜溜;紅拌麵宜粗寬,吃個濃甜,呼嚕嚕。老一輩人說吃白湯麵主要吃個湯,吃紅拌麵主要吃個面。真正好面的味道,得吃拌麵才吃得出來。

我有位河北同學,也有此執念。當日請我家裡吃,有好羊肉好蔥在,「煮湯麵可惜了,我給你弄個羊肉滷麵!」

無錫人慣吃餛飩與小籠包。小籠包個頭大,大過淮揚湯包;肉頭厚,厚過上海南翔小籠;滷汁紅甜,吃一兩個就能黏住嘴。餛飩,好的用豬肉蝦仁,一般的用豬肉蝦米,湯照例要鮮,酌加豆腐乾絲與紫菜提味。

無錫人慣例先吃湯包,趁熱吃罷,吃得甜黏了,再吃餛飩,喝湯。但這麼做有個壞處:湯包味道太濃了,先湯包後餛飩,用在法國菜裡,好比先喝了餐後蘇玳甜酒,再喝白葡萄酒——味道有些亂了。

所以上年紀口重的人,要小籠包和餛飩時,要吩咐一聲,「小籠包——再餛飩——餛飩要白湯辣!」拿點辣味,才能撩撥起味道嘛。

但我外婆倒是例外:她當年在時,總是:「小籠包,拌餛飩!」拌餛飩者,紅醬餛飩也。端上來是煮好的餛飩擱在紅醬裡,需自己拌來入味,吃口很是濃甜。店家另附一小碗浮蔥葉的清湯,用來潤口。

我也試過隨我外婆這麼吃,終究不太行——小籠包已經很濃甜了,再吃碗紅醬濃甜的餛飩,再喝清湯也緩不過來。我也問外婆,嫌味道不夠,可以吃紅湯餛飩嘛,我外婆搖頭,「不夠勁!」

可是我外婆自己做紅燒菜——紅燒肉、紅燒鱔魚、紅燒排骨、紅燒肉釀麵筋——卻沒有類似的執念,並不甜。反倒是繼承了我外婆手藝的我媽,做紅燒時,甜得厲害。做一鍋紅燒肉,飛水之後,水煮到透,下老抽上色,再下砂糖,熬得汁濃,紅裡泛亮了才罷。

我印象裡,外婆只有給我做麵餅時,下糖下得不遺餘力——這個麵餅,據說,她之前總做給我舅舅吃來著。以前寫到過:打兩個雞蛋,墜在碗裡的麵粉上,加水,拌,加點鹽,加點糖。直到面、雞蛋、鹽、糖勾兌好了感情,像雞蛋那樣能流、能墜、能在碗裡滑了,就灑一把蔥。倒油在鍋裡,轉一圈,起火。看著蔥都沉沒到面裡頭了,把麵粉碗繞著圈倒進鍋裡,鋪滿鍋底。一會兒,有一面煎微黃、有滋滋聲、有面香了,她就把面翻個兒。兩面都煎黃略黑、泛甜焦香時,她把餅起鍋,再灑一點兒白糖。

很多年後,我自己開始做飯,需要跟我媽打聽做菜訣竅時,閒閒提了句糖的事。

「外婆為啥喜歡吃拌餛飩?」

「因為只吃白湯,就一種味道;她又喜歡甜,那時候吃不到,所以要拌餛飩,加清湯,兩種味道都吃得到。」

「外婆那麼愛吃甜的呀?」

「那時候啊,外婆愛吃甜,還愛吃肥肉——你們現在都嫌棄肥肉不好吃,那時候麼不太吃得到。」

「那麼她自己在家做菜麼,又不放糖的。」

「老人家麼,省,又做菜做習慣了,那時候糖很少,都省下來了,所以做菜也不甜。」

「糖留下來幹什麼?」

「偷偷攤麵餅給我和你舅舅吃,還跟我們說:『我那麼老了,吃不著甜的了,也習慣了,你們還小,多吃點甜的,將來日子可以過的甜一點。』」

本期編輯 | Rae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官方微店購買《嘗一口人間煙火》

相關焦點

  • 三鮮餛飩真的好鮮美,上海三鮮餛飩是從無錫傳過去的?
    吳歌原創餛飩是無錫人的家常小吃。雖然餛飩不僅是無錫流行,全國好多地方都流行,但無錫人對於餛飩有一種不離不棄的執著。對於無錫人來說,家裡包餛飩,仿佛是一種儀式,買皮子,割肉,斬菜,拌餡,包餛飩,下餛飩,端餛飩,左鄰右舍都有分享,惹得到處歡樂滿滿。
  • 三鮮餛飩:相傳西施發明 從無錫傳到上海?
    雖然餛飩不僅是無錫流行,全國好多地方都流行,但無錫人對於餛飩有一種不離不棄的執著。對於無錫人來說,家裡包餛飩,仿佛是一種儀式,買皮子,割肉,斬菜,拌餡,包餛飩,下餛飩,端餛飩,左鄰右舍都有分享,惹得到處歡樂滿滿。無錫麗新路社區借著這個文化傳統,2017年8月開了一家「暖宅味道」共享餛飩店,倡導「吃一碗送一碗」,鼓勵顧客給特殊群體「買單」。餛飩店的盈利注入社區「暖宅有愛」孤困老人精準幫扶基金。
  • 【周末】在無錫沒吃過這十碗餛飩,你還敢說你是資深吃貨?
    味道當然要吃拌的,稍加點辣椒醬,糖略多,醬油要濃的,再搞點豬油,3兩趁熱下肚,一頓飯就解決了。笑來喜因為上過舌尖上的中國,這家店生意火爆。餛飩餡料很是豐富,能吃到外面吃不到的口味,譬如太湖三白小餛飩,刀魚餛飩等,也都是現包現下的,味道是正宗無錫味。
  • 無錫餛飩哪家強?
    雞湯小餛飩、拌餛飩、泡泡小餛飩、三鮮餛飩……今天小布就來整理一下,帶你看看無錫的餛飩店。只要問「店堂裡有棵樹的那家小餛飩」附近街坊都會熱心指路。他家就賣小餛飩,分3塊和4塊的。兩碗估計差十來個吧。小餛飩的皮子很薄,肉雖然不多,但是口味很親切,味道真覺妙極了!地址:梁溪路榮巷菜場旁
  • 這5碗無錫大餛飩,才有資格霸佔你的冰箱!
    小淘姐最愛薺菜拌大餛飩,絕對是無錫口味的濃油赤醬,拌料裡足量的豬油和胡椒,熟悉的香氣一口吃到想流淚!買的時候說一句吃湯還是吃拌,老闆娘會幫你準備好哦。新萬鑫的牛氣之處,就是擁有自家的生面加工坊,餛飩皮與銀絲面一樣都是老闆精心研發製作,天然健康筋道不易破,所以很多會吃的老主顧不光來訂購餛飩,還會預約餛飩皮回家自己發揮~如果你不滿足於店內的三種餛飩餡
  • 南昌餛飩研究報告:老闆,來碗餛飩!
    南昌人愛粉面,但愛餛飩的人也不少,吃上一碗餛飩從來不需要講究固定的時間,隨時隨地只要想吃,總能在附近找到一家小小的餛飩店。千百年來水餃並無明顯改變,但餛飩卻在南方發揚光大,有了獨立的風格。好店姐尋訪10家熟悉且耳聞過的餛飩店,大大小小11碗餛飩吃了個遍,現在就來分享給大家,是否其中有一碗你愛的餛飩。
  • 中國人有多喜歡吃餛飩?到底哪裡的餛飩最好吃?
    天津的餛飩,對於內餡兒和形狀不是特別在意,天津的餛飩就是用筷子或者是別的工具在餛飩皮上一抹,隨手一捏就行了,皮很薄餡兒少,吃起來更像片湯。圖片來源於網絡外地朋友來了不懂的可能會覺得天津的餛飩有點騙人,餡兒那麼少,但其實也沒錯,因為天津的餛飩,湯頭才是主角。
  • 江南那些好吃的餛飩
    西施跑進廚房,發明出了一樣美食,用麵皮包上肉餡,加上骨頭清湯,吳王吃了,頓覺美不可言,後來就流入民間。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餛飩這個詞與開天闢地的的「混沌」諧音,可能與古代神話傳說相關。冬至節令吃餛飩可以看做從神話到習俗的演變。
  • 去無錫吃吃吃,收藏這一篇就夠了!
    餛飩種類五花八門:開洋餛飩、幹拌餛飩、薺菜餛飩、蝦肉餛飩……無錫早面無錫人早晨習慣來一碗熱氣騰騰的早面,麵條和湯底都乾淨利落,清清爽爽。仿佛吃上一碗早面,才象徵著元氣滿滿的一天開始了。【曹張手推餛飩】(任意一家分店)人均14最推薦「拌餛飩」,現做現下,皮非常薄。
  • 三鮮餛飩真的好鮮美,上海三鮮餛飩是從無錫傳過去的?
    吳歌原創餛飩是無錫人的家常小吃。雖然餛飩不僅是無錫流行,全國好多地方都流行,但無錫人對於餛飩有一種不離不棄的執著。對於無錫人來說,家裡包餛飩,仿佛是一種儀式,買皮子,割肉,斬菜,拌餡,包餛飩,下餛飩,端餛飩,左鄰右舍都有分享,惹得到處歡樂滿滿。
  • 33碗上海人心愛的餛飩,在溫暖春日化身吃貨們的「將就」
    一個個碗裡放好調料,看了看有味精、鹽、豬油、蔥花,等餛飩燒好了就把骨頭湯倒進碗裡,再把餛飩倒進去。小餛飩餡偏甜,餛飩皮口感很順滑,個頭也蠻大,餡料很足,而且是餡重哦,不是皮子重!越吃越想吃~一共三層,一樓是賣糕餅的小窗口,上到二樓就是用餐區域。
  • 餛飩攻略|這可能是上海最銷魂的8家餛飩店
    熙盛源熙盛源是無錫的一家老字號,在上海僅此一家,店的地址在嘉定豐莊。店裡主要賣的是餛飩和無錫小籠。極力推薦開洋拌餛飩,十五塊一碗,底下是醬麻油的醬料,味道非常好,上面撒了一層蛋皮絲。吃前要拌一下,拌勻了才好吃,餛飩是純鮮肉餡兒的,非常鮮美,附帶的湯也超級好喝。
  • 北水餃南餛飩,這碗只有春天能吃到的大肉餛飩,餡料配方收好了
    因此有些餛飩店家會推出全家福,一個碗裡十個大餛飩,倒有6、7種不同的餡料,每吃一個餛飩都不知道裡面是什麼餡,下一個會吃到什麼餡,這也是商家的一種賣點吧。家裡當然不可能做全家福餛飩,一次做兩種餡料已經了不得,唯一不同的是,你到店裡吃到的永遠是那幾種料,而在家你可以隨心所欲,興之所致,把自己最喜歡的料都往裡面加,只要你自己喜歡就可以了。
  • 今牙頭,阿切餛飩啦?
    在無錫 夏至的風俗是早晨吃麥粥,舊時還要以麥粥供家祠。中午吃餛飩,寓意為混沌和合。有民諺稱「夏至餛飩冬至團,四季安康人團圓。」午後還要為兒童稱體重,據說是可以防止「疰夏」。
  • 餛飩湯這樣調真簡單,湯鮮美餛飩多汁,早餐來1碗,吃得飽營養好
    餛飩湯這樣調真簡單,湯鮮美餛飩多汁,早餐來1碗,吃得飽營養好!早餐,我家最喜歡的就是餛飩,尤其是孩子更喜歡吃,不但做法簡單,好吃還營養全面,早上每人來上一大碗,吃得飽精神好,一上午都精神百倍不餓得慌。俗話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而我們北方最愛的還是這碗餛飩。早餐中國,各種米粉琳琅滿目,還是最喜歡我家這碗餛飩,鮮香多汁。
  • 今天,來碗餛飩吧
    六月六 吃餛飩吃餛飩應該是大家最熟悉的六月六習俗了。舊時湖州百姓在「六月六」要祭土地神,善男信女和僧尼在這天禮懺,吃素餛飩,以感土地神的恩典。民間傳說財神爺在這一天會拿出元寶來曬曬太陽,因餛飩的外形似元寶狀,所以每家都會在這一天吃餛飩,圖個吉利,故民間有「六月六,買碗餛飩落一落」的說法。
  • 拌餛飩餡,這「三種」調料少不了,否則餡料又柴又老不鮮嫩
    小時候,因為愛吃餛飩,吃過許多口味的餛飩,比如有蝦仁的、有玉米的、有紫菜肉餡的、有山藥的等等。那麼多的口味,最愛的還是香蔥肉餡的,雖然餡的種類單一,但味道鮮香,同樣讓我饞涎欲滴。我一直對母親的手藝欽佩不已,現在想起來,仍然十分懷念。餛飩,又稱雲吞、抄手等等。在中國的歷史中它屬於「湯餅」的一種。
  • 在家裡悶得發慌的話,就給家人做碗餛飩吃吧!
    去年去了趟上海,在酒店樓下吃了碗好便宜但是量好大的餛燉,敲滿足滴~只可惜在廣州木有這樣的店~於是我又在某貓買了一大堆上海餛飩囤著,時不時地煮點來吃~其實在家吃餛飩並不難。點個外賣,一個小時就能吃上做好的了;又或者是在超市下單,買新鮮餛飩,送上門後在家裡煮。現在疫情的階段,它們相對來說,是健康、便捷、便宜的好選擇。
  • 這是國內的頂級餛飩,不管吃多少都會念念不忘,你最喜歡吃哪幾種
    學生時代,複習功課到深夜時,媽媽總會端來親手包的鮮肉小餛飩做宵夜,一碗下肚,連夢境都是香甜的;上了大學,學校邊不起眼的小攤上的一碗餛飩,對於吃夠了食堂大鍋飯的學子們來說,卻是了不得的美味,即使畢業了也還念念不忘;剛剛工作時手頭拮据,出去吃飯,卻只能跟戀人分享一碗幾塊錢的餛飩,可是兩人頭碰頭的吃上這麼一碗,心裡都要樂出花來……一碗小小的餛飩,卻在不經意間承載了人們的喜怒哀樂,回首想來,讓人感覺到無比的溫暖
  • 早餐吃什麼?來碗熱乎的雞肉小餛飩,吃完渾身暖,做法也簡單
    二師兄繼續傲嬌,差不多是雞胸肉的三倍,所以,大多數時候,我都使用雞胸肉來做菜。今天我們就來自製雞肉小餛飩,做法著實簡單,利用晚上看電視的時間,包一些放冰箱,往後2,3天的早餐,就不用愁了:清湯,酸湯,紫菜蝦皮,餛飩麵,隨你怎麼吃~(做法以前都講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