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收到的明信片,他祝福我今後學習蒸蒸日上,生活快樂幸福。」
「我收到的祝福是願我考上理想的高中,長大後做想做的工作。」
......
農曆四月,正值初夏時節。走進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羅甸縣逢亭中學八(2)班,班上的同學們正利用課間時間分享來自觀山湖區會展城第二中學的明信片。
「這份禮物對我而言很特別,我一直視若珍寶,雖然從未和遠方的他們見過面,但感覺卻很親切。」該班學生黃彩霞向筆者展示她收到的明信片並介紹道。
「這些明信片是去年11月份觀山湖區會展城第二中學的同學們寄來的,班上41個同學每人一張。同學們收到時都非常興奮。後來,大家擔心自己保管會破損或弄丟,決定由我統一放置在教室的固定角落,學生們想看時便拿出來分享。」一旁的班主任王為益補充介紹道。
據了解,觀山湖區會展城第二中學是逢亭中學的教學幫扶單位,兩所中學雖處兩地,但同學們隔空的友誼卻逐漸加深。除通過明信片傳遞友情外,會展二中還結合學校讀書會、圖書室等方面的特色教學優勢,積極開展教學幫扶工作,具體由會展二中相關負責人及8位教師聯合貴州眾恆助學中心老師組成幫扶團隊,赴逢亭中學開展送訓送課交流合作,並在交流活動中捐贈了「蒲公英」圖書室,涉及中外歷史、文學、科普、名著等各類圖書2000餘冊,切實將教育教學及聯合助學等幫扶工作落到實處,進一步加深了兩校友誼。
走進該校「蒲公英」圖書室,書架上《山海經》《八十天環遊世界》《魯迅雜文精選》《作文大百科》等書籍分類有序擺放;書架邊,幾名同學正在翻閱書籍......
「我們很多學生特別喜歡查閱書籍,但是由於學校地處鄉鎮,資源比較緊缺,會展二中給我們的圖書,有效彌補了這個缺陷,使學生們能夠在課餘時間了解更多知識。」逢亭中學校長毛天祿介紹,今年若不是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兩所學校的同學們本來準備進行一場面對面的交流。雖然疫情阻擋了他們見面的腳步,卻擋不住他們相互幫助、共同學習的腳步。
觀山湖區會展二中對羅甸縣逢亭中學的幫扶,只是該區對羅甸縣逢亭鎮實施教育幫扶的一個縮影。據了解,自觀山湖區2019年結對幫扶羅甸縣逢亭鎮以來,為促進兩地教育事業的交流合作,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促進兩地教育事業更好、更快發展,觀山湖區教育局結合自身優勢和羅甸縣逢亭鎮實際,積極圍繞「學校管理完善優化、教育教學質量提高、教師專業素養提升、教學科研交流」等方面,開展交流幫扶工作,做到資源共享、輻射帶動、共同發展。
除開展送教送學外,該局還通過公開招標與貴州勤邦黔品生鮮配送有限公司籤訂協議,由該公司負責全區50多所農村中小學、幼兒園一萬餘名學生營養餐的原材料供給。其次,借著全面開展「校農結合」工作、助推農村產業革命和脫貧攻堅契機,聯合貴州勤邦黔品生鮮配送有限公司加強與逢亭鎮對接聯繫並明確「兩條扶貧主線」——針對蔬菜類產品,與逢亭鎮農民專業合作社、種養殖基地、農業大戶聯繫,在同等品質、價格合理的前提下,樹立「優先採購羅甸縣農副產品」的原則,籤訂採購合同,待適季蔬菜上市後,定期進行採購;同時,針對辣椒類產品,與有條件的合作社、基地合作,建立長期穩定合作,實行「訂單農業」,保底收購農產品。該合作形式不僅能保障觀山湖區所有農村中小學、幼兒園營養餐的質量,還可以拓寬對口幫扶地區的農產品銷路,帶動當地農業產業發展,從而實現「雙贏」。
來到逢亭鎮納坪村蔬菜種植基地,筆者了解到教育幫扶新模式——「校農結合」助脫貧。基地裡,村民們於去年12月種下的250畝辣椒長勢良好,抬眼望去,綠油油的一片,十分喜人。
「這些辣椒都是去年12月初,觀山湖區教育局和貴州勤邦黔品生鮮配送有限公司與我們村民籤訂規模化種植育苗及收購合作協議時,給我們帶來的免費種子長成的。我們共有143戶村民與這家公司籤訂了辣椒種植訂單,辣椒產出後將由公司保底回收,銷售問題也不用我們自己擔心。」納坪村駐村工作隊長譚樂剛說,眼下,村民們收入增加,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信心十足。
與譚樂剛同行的納坪村村民韋金福也迫不及待地向筆者計算著未來可期的收入帳,「以前我們種的是玉米,一畝地只能收800斤,收入也很少;如今種上辣椒後,一畝地大概有3000斤的產量,我有8畝地參與了種植,除去人工成本後,一年大概能賺2萬多塊錢呢。」韋金福十分激動地說。
一張張明信片和一個個蔬菜訂單的背後,凝聚著的是校與校的友誼及觀山湖區對羅甸縣逢亭鎮的幫扶情誼。下一步,觀山湖區教育局將繼續加大教育幫扶力度,結合兩地實際和幫扶需求,優化完善幫扶計劃,不斷探索新的方法、途徑,不斷將教育扶貧工作落到實處。(陳楊 謝丹 李黔豫 晏艾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