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來了,都回來了,2020年已經過去大半,人們終於迎來了第一個「像樣」的長假。
今年的國慶長假較為特殊,特殊在國與家撞個滿懷,團圓成為假期主題;特殊在這是疫情後的首個中秋,人們對於「家」的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
長時間的「蝸居」遇上連續8天的長假,境內旅遊的全面恢復讓國人躁動的心再也安分不了了。
經歷疫情的「洗禮」,國民消費太需要一場狂歡來提氣了,湖北、武漢也需要這樣的一個機會來饋贈,對曾經接受過的幫助而感激。
同時,在特殊的長假裡也有許多有意思的場景,通過國慶期間旅遊消費大數據我們可以發現,最鼓舞的旅遊消費體現出國內經濟內循環動力,最青春的95後已經成為出遊的主力軍,最豪橫的國人在海南免稅店買買買,最感動的湖北武漢已經重新煥發活力,最下沉的縣域市場扛起經濟活躍的大旗。
10月6日,英媒《每日郵報》報導,在全球大多數國家都在新冠病毒中苦苦掙扎的時候,中國人卻在國內享受豪華假期。前不久剛落幕的青島啤酒節也被外媒報導過,從羨慕到惡意揣測,但也最終承認,在抗疫方面,中國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理想主義,2020如此魔幻,旅遊消費對當下的中國而言,是信心。節假日經濟作為最能凸顯發展特徵的體現和衡量經濟恢復的尺度,在推動經濟內循環化中正在起到重要作用。
最鼓舞的雙節數據超預期
最熱門地區接待遊客近1/3
據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統計,國慶八天長假,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6.37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79.0%;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665.6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69.9%。
有意思的是,節前文化和旅遊部預測,假期國內旅遊人數預計將達5.5億人次,而實際出遊人數超過了6億。也就是說,旅遊市場的復甦表現遠比預想中更好。所以從人氣上看,今年「雙節」的市場表現是超預期的。
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以及復工復產的全面推進,十一期間國民消費旅遊、吃喝玩樂等領域已經逐漸恢復到以前水平,這其中熱門地區仍然是人們出遊的最佳選擇。
據數據顯示,國慶期間北京共接待遊客998.2萬人次,較去年出現了顯著的逆勢上漲8.4%,旅遊市場顯著回暖,並體現出消費升級態勢。
北京、上海、貴州、陝西、湖北等熱門地區接待遊客總數約2.26億人次,約佔全國總接待人次的1/3.
峨眉山、九寨溝、黃山等傳統熱門景區依舊是人們出遊熱門目的地,據各大景區官方數據,國慶長假期間,峨眉山和九寨溝接待遊客14萬,黃山景區接待遊客12.67萬。
事實上從下半年開始,隨著國內疫情的好轉,旅遊業也開始逐漸復甦。市場轉圜需要時間,但資本是敏銳的,下半年,旅遊業的復甦在資本市場最先得到體現。
截至2020年9月29日,從年初開始算起,除西域旅遊作為新股漲幅較大外,已經有部分旅遊股票股價開始扭降為升,其中14隻股的股價漲幅為正。
這種漲幅延續到國慶,截至10月8日,仍有11隻股的股價漲幅為正,這其中就有我們熟悉的黃山旅遊、中青旅等旅遊集團。旅遊業的發展是後疫情時代經濟先行的代表,從市場復甦到資本回流,狂想曲雙響炮為資本市場注入一針強心劑。
最青春的95後成為出行主力軍
最下沉的縣域市場甩起經濟大旗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國慶出遊也有一些新變化,據第三方旅遊平臺的數據顯示,今年國慶出遊年輕人成為最積極的出遊人群。這其中「95後」首次成為黃金周全國出遊主力,佔比30%,排名第一。
而在家庭出遊決定因素中,95後已經成為對家庭消費決策的重要參與。好新奇、重體驗,越來越豐富的文旅產品得到年輕人的青睞,觀光遊向休閒度假旅遊轉變中,具有文化特色和休閒度假屬性的目的地備受歡迎。據第三方旅遊平臺顯示,新疆、內蒙古等地的深度遊成為今年年輕人圈層中的新風尚。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在今年國慶出遊人群中,三線及以下城市出遊人次佔比達60%,為了看世界也越來越捨得花錢,人均花費增長55%,下沉市場加速消費升級。
越來越多的四五線城市青年在國慶期間體驗數字生活方式,十一假期,五線城市訂單量同比去年增長最高,上漲29%,其次是四線城市增長23%。
有趣的是,國慶期間小城青年們似乎更喜歡學習,假期使用APP學習的四線城市用戶學習培訓訂單量同比增長1627%,五線城市訂單量同比增長1263%。
四五線城市的消費前景不僅在城鎮青年身上得到體現,創業者投資的眼光也集聚在這裡。「十一」假期,53%的商用電器賣向縣域市場,48%的購買者來自小鎮用戶。大量商用電器成為小鎮店中的新設備,體現了創業者對縣域市場消費滿滿的信心。
最自信的旅遊消費帶動城市周邊經濟
最豪橫的國人免稅店買買買
8天長假,國內大交通、酒店、景區、度假產品等迎來全線煥發,最直觀的旅遊消費走出疫情陰霾進入全新發展階段。據第三方訂票平臺顯示,國慶期間大交通整體增長100%,直接帶動假日旅遊消費強勁復甦。
據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10月1日至8日,全國道路預計發送旅客3.79億人次,日均客運量4737萬人次,其中,國慶節當天全國鐵路、公路、水路、民航發送旅客總量達到6586.23萬人次,為今年疫情暴發以來最高峰值。
觀光旅遊、短途旅行等客流持續走高,帶動了「高鐵遊」、周邊遊火熱。全國接待遊客6.37億人次,旅遊收入4665.6億元,國內旅遊市場復甦態勢強勁。
假期前5天海口海關監管的海南離島免稅購物金額就達到了5.3億,購物人數達到8.2萬,遊客「買買買」熱情非常高漲,海南多個離島免稅店成為遊客的打卡地,海南離島免稅店購物異常火爆。
今年7月,海南離島免稅政策迎重大調整,額度也提高至10萬元。免稅商品種類也不斷擴大,增加了電子消費產品等7類消費者青睞商品。受額度提升、產品品類豐富的影響,暢遊免稅店已經成為今年遊客旅遊的又一新的消費方式。
旅遊促進城市消費,根據商務部消費促進司消息,國慶長假前三天,全國購物中心總客流數達3.05億人次。10月3日開始,旅遊熱點城市購物中心客流顯著增加,昆明、西安、蘇州、桂林等部分城市回暖率達到90%以上;一線城市中,上海、北京回暖率也達到85%以上。
有意思的是,國慶期間成為許多年輕人舉行婚禮的首選日子,因為疫情耽擱的婚慶產品置辦在十一期間爆發,10月1日至3日,在國慶結婚場景品類(珠寶飾品)中戒指銷售件數同比增長100%、項鍊銷售件數同比增長2633%、鑽石首飾銷售件數同比增長121%。
國慶,婚禮季,遇上中秋,更是團圓季。國慶期間,人們觀影需求依然強勁,據燈塔實時數據,截至10月8日21時,國慶檔觀影總票房累計超39.5億,總觀影人次近億,為中國影史國慶檔票房第二。
吃喝行娛購,「雙節」假期中,疫情防控經受住了考驗,消費回暖交上了一份超預期的答卷。但從長遠看,這些仍只是一個新的節點。在防疫常態化下,促進經濟全面可持續增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最受關注的湖北旅遊全面恢復
放眼全球,不少地區疫情仍在蔓延,而這場舉國遷移不僅受到國人的高度關注,外媒也都聚焦於這場抗疫中的「中國大旅行」。
10月1日,外媒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發布報導稱「中國控制住了新冠疫情。如今,那裡有數億人開始同時度假。」CNN報導中特別提到:武漢已成為中國遊客的熱門旅遊目的地。自4月份解除離漢通道管控以來,武漢已成為中國遊客的熱門旅遊目的地。
事實上也正如此,國慶假期,武漢市共接待遊客人數1817.53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89.84億元。在今年黃金周各景區遊客限流情況下,這兩項數據仍達到去年同期的80.34%和71.31%。
黃鶴樓公園、武漢歡樂谷、武漢海昌極地海洋公園、東湖海洋世界、杜莎夫人蠟像館等熱門景區預約門票一投放即被搶光。在全市7個接待量超過10萬人次的景區中,5個景區入園遊客累計分別超過20萬人次。
不止武漢,整個湖北旅遊都在加速恢復,國慶中秋假期湖北省共接待遊客5228.59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 348.29億元,分別恢復到去年國慶假期的82.74%和72.26%。
而在8月8日「與愛同行 惠遊湖北」活動啟動以來,參加活動的A級景區累計接待遊客2550.6607萬人次,是去年同期的167.78%。
在眾多旅遊項目中,武漢市推出的「情暖中秋耀我中華」江灘燈光秀、「夜上黃鶴樓」黃鶴樓景區燈光秀、「英雄武漢城市之光」曇華林光影節,吸引廣大遊客追捧。宜昌市推出特色夜遊項目16個,為國慶中秋假日旅遊量身打造「針尖上的三峽」「漫步夷陵畫中村」「歲末三峽風情遊」三條非遺旅遊線路。
湖北武漢的旅遊向著正常回歸,這不僅是全國旅遊市場蓬勃發展的一個典型表現,更為國內經濟社會復甦吃了一顆定心丸。
我們用力把握住的時代就是最美好的時代,疫情防空下讓節假日出遊變得尤為珍貴。而「雙節」期間井噴的人氣和消費活力,體現的是國內經濟內循環的潛力,但也足以證明,只要落實好科學有效的常態化防疫措施,為市場和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環境,中國經濟全面恢復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