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6日,在日本廣島的上空,一架美國B29轟炸機帶著死神飛來。
原子彈「小男孩」被丟在廣島上空,在與距離地面500米處爆炸,形成了一個溫度超過6000攝氏度的小太陽。在地上,大量來不及逃走的日本人被瞬間氣化,方圓1公裡內的人當場死亡,幾乎所有建築物被毀,廣島市直接死傷10萬人,間接死亡20萬人以上。
三天後,另一顆原子彈「胖子」被投放在長崎,造成4萬人直接死亡,4.5萬人受傷。
在教科書之中,普遍認為原子彈的爆炸是日本法西斯投降的直接原因。日本裕仁天皇得到廣島、長崎的傷亡報告之後非常惶恐,生怕美國人往東京或者大阪這樣的地方投彈,造成更恐怖的傷亡,最後只好選擇投降。
▲廣島紀念公園
其實,美國在二戰時期則對日本恨之入骨,曾制定了很多個針對日本的「亡國計劃」,一個比一個狠,原子彈只是最簡單、效率最高的,所以被率先使用。
美國雖只造了四顆原子彈,在實驗中炸掉兩顆,在日本丟了兩顆,如果在1945年8月日本不投降,美國還準備了哪些策略對付日本呢?
一、衝繩之戰,改變了美國的態度
美國人在二戰後期的目標很明確,那就是像歐洲戰場一樣,拿下日本的首都,活捉或者擊斃裕仁天皇。在海軍陸戰隊血戰太平洋島嶼的時候,美國海軍已經急不可耐地奔向亞洲,想獨吞勝利果實。
但是日本人用兩場血腥的戰役改變了美國人既定的戰略,讓美軍思考自己能夠吞下這顆火球,這兩場絞肉機式的血戰就是
硫磺島之戰
和
衝繩島之戰
尤其是衝繩島之戰,一直位列二戰最血腥的戰役前三甲。日本人用土木工事和血肉之軀,裹挾著大量平民抵抗美軍登陸。
此戰是太平洋戰爭裡傷亡最多的戰役,日軍10萬人全軍覆沒,只有7000人被俘,美軍則傷亡超過8萬人,連最高指揮官巴克納中將都戰死沙場。此戰中衝繩平民死傷數萬人,衝繩島在1945年4月到6月,平均每個月死亡10萬人,簡直是人間地獄。
硫磺島和衝繩島兩次血戰,日軍幾乎和美軍打到了傷亡比1:1,這讓美軍高層有點害怕。要是攻打日本本土,那麼美國的傷亡將會是個天文數字。根據美軍參謀部預測,攻打日本本土的戰爭將會在1945年8月展開,預計戰爭持續1年以上,美軍將付出100萬士兵的傷亡換取日本帝國的滅亡。
這個傷亡數字超過了美國兩次世界大戰傷亡人數的總和,美軍也不敢肯定美國國內能否承受得了這個負擔。於是乎,美軍放棄了登陸日本的"奧林匹克"行動計劃,開始考慮用其他的方式迫使日本投降。
二、「火焰大法師」李梅
在美軍全面登陸之前,美國海軍航空兵從1944年底開始,對日本全境的90多個城市進行了轟炸。尤其是1945年3月對東京進行的轟炸,史稱「東京大轟炸」,也叫作「李梅火攻」,共造成10萬人死亡,百萬人無家可歸,在戰略上講效果卓著。
1944年,李梅少將升任成為21遠程轟炸機隊司令,他創造性地把燃燒彈作為轟炸機的首選,而不是像歐洲那樣使用高爆彈。李梅深刻分析了日本人的建築特點,日本建築大多都是木質的,而不像歐洲那樣是鋼筋水泥,所以燃燒彈對日本城市的殺傷力大大高於其他炸彈。他的這一戰術很有個人特色,在軍事史上第一無二,以至於後來的軍迷將他戲稱為"火焰大法師"。
李梅的計劃得到了美軍的認可,1945年3月9日夜晚,裝載燃燒彈的B29轟炸機群飛到東京上空,扔下幾千噸燃燒彈。東京市民在睡夢中被火海包圍,9萬人活活燒死,20多萬棟建築被毀,10萬可憐的日本人被嚴重燒傷,在缺醫少藥中等死。
燃燒彈大獲成功,李梅又在5月9日組織第二次轟炸,2000多噸燃燒彈扔在東京平民區,東京幾乎被燒成平地,十幾萬人變成焦炭。李梅指揮21轟炸機隊對日本大阪、名古屋、神戶等等城市進行燃燒彈攻擊,效果非常出眾。於是在美軍登陸之前,李梅就向上請示美軍大可不必登陸,自己要用燃燒彈將日本變成焦土,把所有日本城市付之一炬,癱瘓其工業和商業,逼迫日本投降。
但是燃燒彈攻擊主要目標為平民,大量的平民死傷在世界引起爭議,美國國內也有人反對,於是"火焰大法師"李梅的焦土戰略被暫時擱置。
▲東京大轟炸
三、餓死整個國家
在登陸以及轟炸之外,美軍還有一個讓日本走上絕路的戰略——飢餓計劃。
眾所周知,作為一個島國,日本這片土地真的不算太好。日本列島狹窄多山,可以耕種的平原都破碎狹小,國內糧食產量不高。日本國內不僅工業資源要從海上運輸,連農業產品也是從海路輸送。
東南亞和中國東北的糧食養活著日本國內7000多萬人,日本每年光從越南就要搶走幾十萬噸大米,造成餓死百萬人的「越南大饑荒」。
但1945年從南亞的運輸早就被美軍切斷,從中國運來的糧食是日本國民的命脈,一般走朝鮮半島,從釜山運往日本。
1945年的日本國內已經是供給制,因為大量的青壯年勞動力被拉去打仗,農村土地大量拋荒,農民基本成了流民。日本在1945年夏天已經處在饑荒的邊緣,全國糧食產量只有600多萬噸,連前線打仗的士兵都吃不飽,老百姓食不果腹,而美國的「饑荒戰略」加速了日本饑荒的進程。
美軍在1944年底開始,用轟炸機在日本本州島、九州島海域進行水雷布置。日本的東京港、神戶港,及大阪、名古屋等等港口都被布置了水雷。除此以外,美軍在朝鮮半島的釜山、馬元、興南以及越南地區的金蘭灣,臺灣島的高雄等港口也布置了水雷,東亞的港口被徹底封鎖,日本海運宣布死亡。
雖然美軍這種無差別攻擊日本船隻的行為是不人道的,但是效果顯著。日本有將近700艘輪船被水雷炸毀,大米、棉花、煤炭等等資源全部斷絕,日本高層已經掐著指頭數,看糧食還能堅持幾天。
按照美軍當時的估計,在1945年8月,日本全國的糧食僅能維持不到3個月,之後就會出現全國性的大饑荒,可能會餓死幾千萬人,日本人有絕種的危險。
四、原子彈,上帝給日本的「禮物」
1945年,日本7000萬人處在水深火熱中,美軍則絞盡腦汁逼迫日本投降,就在這時候,原子彈研製成功了。
1945年7月16日,人類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僅僅半個月後,「小男孩」就被B29轟炸機運到了廣島上空。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帶走了幾十萬人的生命,加上此時關東軍被蘇軍橫掃,日本徹底絕望了,於是在8月15日宣布投降。
▲1946年的廣島
在某種程度上看,原子彈雖然殺死了幾十萬無辜百姓,但是也間接救了整個日本民族,否則以美軍本來的計劃,不管是登陸作戰,還是焦土政策、飢餓戰略,日本都會遭受比原子彈爆炸更大的傷亡,真的有滅族的危險。
在後世一些史學家眼裡,原子彈可能真是上帝給日本的「禮物」,讓處在滅亡邊緣的大和民族「斷肢求生」,只是不知道日本人是怎麼看待這個"禮物"的呢?
參考資料:
1、《火焚日本李梅與對日轟炸戰略》,顧劍
2、《日本入侵越南,導致兩百萬人死於「大饑荒」》,車仁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