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院+研學」 夾谷書院助力傳統文化回歸臨沭

2020-12-24 大眾網

  

  大眾網·海報新聞臨沂11月1日訊記者 王豔彩 見習記者 劉晟爍)「臨沭縣重視傳統文化的回歸,夾谷書院的建成使用,是臨沭縣弘揚傳統文化的新樣本。」夾谷書院坐落於夾谷關風景旅遊區,11月2日,夾谷書院將在夾谷關風景旅遊區正式揭幕,為廣大學者提供研討交流的平臺。

  

  夾谷關文化眾多,內涵豐富,既有悠久的歷史文化、軍事文化、茶文化、中藥文化,又有近代的知青文化、影視文化等,古今文化交相輝映,兼容並蓄。夾谷書院便坐落於夾谷關風景旅遊區。

  踏上高高的臺階,走進這座歷史悠久、文化內涵豐富的書院,不禁讓人心生敬畏、敬仰,感慨文化是需要刻苦登攀的。臺階上的浮雕展示了孔子周遊列國圖,邁步臺階就可以了解孔子的這段歷史。

  

  沿著臺階直上,一組水泥雕像引人駐足。據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了解,這組水泥雕像展現的是孔子和學生談論人生理想的畫面,孔子的睿智、子路的魯莽、冉有的謙遜、公西華的謙卑、曾點的聰穎都表現得入木三分,非常逼真。「這幅畫面是我們邀請河南的手工藝人,根據《論語先進》精心製作而成。」夾谷書院院長劉行說。

  劉行經常在臨沭化成書院、道德講堂舉辦國學講座,為臨沭縣傳統文化的回歸做出了積極地努力。據劉行介紹,早在唐朝時期,有學子前來夾谷山遊學,便有了夾谷書院的「雛形」,今年年初,他開始著手規劃和重建夾谷書院,11月2日,書院迎來正式揭牌,對外開放,屆時來自各地的學者都可以前來交流學習。

  

  夾谷書院風格明顯,置身其中,紅柱黛瓦,綠樹白牆,東西廂房對稱,階梯走廊迴繞,還有園中花草,楹聯雕塑,十分精緻,養心怡情。

  書院兩側的東西廂房重點圍繞六藝的內容而設,充分體現了儒家文化的精髓和內涵,有著書院的獨特魅力。西邊三間廂房分別是松風堂(琴室)、遊藝堂(書畫院)、三省堂(棋藝室),東邊三間廂房分別是篤志堂(文創室)、鹿鳴堂(茶藝室)、明德堂(藏書室)。

  

  據介紹,書院的研討室是專門用來研學講課的地方,可容納30人左右。此外,書院還設有專門供學生研學的弘文堂,可以保證80人的教學。「我們借鑑曲阜、臨沂的做法,制定學生研學計劃課程,既按照上級教育部門的規定,同時體現夾谷山的文化特色,目前正在運行之中。」劉行說。

  「下一步,夾谷山將作為臨沭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宣傳傳統文化,舉辦公益活動,使其成為市級愛國教育基地、省級中小學研學基地。。」劉行告訴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相關焦點

  • 「臨沭而居」臨沭四大書院——歷史與現代的完美碰撞
    書院建設是傳統文化與臨沭文化的傳播、挖掘、研討、展示和提升,書院以講學論道、體驗傳習、重溫古典等方式,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打造臨沭獨特的文化藝術性地標和市民文化休閒中心。書院現已建成夾谷書院、縣圖書館尼山書院、化成書院、沂陽書院四個書院。
  • 傳承經典文化 臨沭夾谷山紮實「內功」引來「研學熱」
    近年來,夾谷山研學基地依託「國學經典儒家文化」「地下戰備洞」和「知青沂蒙情」三大特色品牌,弘揚傳統文化、追憶紅色歷史文化、再現紅色傳奇場景,樹立傳統研學遊新概念,一步一個腳印強化「內功」,每天來此研學的中小學生絡繹不絕。
  • 臨沭這些地方被市裡選中!即將湧來大批人馬!
    夾 谷 關 景 區夾谷關景區由夾谷山、葫蘆山、雙山等十餘座山峰組成,總面積20平方公裡,這裡曾是西周初年諸侯列國祝其古國所在地夾谷書院初建於宋元時期,為夾谷山重要文化遺蹟。今逢盛世,儒學復興,復建夾谷書院,重啟黌門教風,現為傳統文化教學基地、儒學學術研究交流基地、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基地、新時代文明時代中心,書院有「東有夾谷、西有尼山」之美譽。
  • 紀念夾谷會盟2520周年暨首屆夾谷論壇在臨沭舉行
    10月17日至18日,紀念夾谷會盟2520周年暨首屆夾谷論壇在臨沭縣舉行。來自國內有關大學、學術機構的知名專家學者應邀參加。論壇上,專家學者們圍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新時代文明實踐」這一主題,就夾谷會盟遺址研究、優秀傳統文化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優秀傳統文化與中小學思政教育、優秀傳統文化與鄉村文化振興、優秀傳統文化與家風家訓等內容進行會議發言和材料交流。
  • 萊蕪區鳳城街道葉家莊小學到汶源書院開展研學活動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周揚亮 通訊員 魏述燕 濟南報導  9月27日上午,萊蕪區鳳城街道葉家莊小學一年級41名同學在老師和家長的帶領下,走進萊蕪汶源書院開展以開筆禮為主題的研學活動。
  • 臨沭這些地方入選網紅打卡地和夜間文旅消費聚集區
    夾 谷 關 景 區夾谷關景區由夾谷山夾谷書院初建於宋元時期,為夾谷山重要文化遺蹟。今逢盛世,儒學復興,復建夾谷書院,重啟黌門教風,現為傳統文化教學基地、儒學學術研究交流基地、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基地、新時代文明時代中心,書院有「東有夾谷、西有尼山」之美譽。
  • 非遺書院推進活態傳承 助力傳統文化回歸大眾生活
    央廣網北京5月21日消息 (記者 方永磊)三萬餘冊非遺書籍,定期舉行非遺書院大課堂,免費向市民開放……記者此前曾走進長沙市雨花非遺書院,探訪弘揚傳統文化的新樣本。「非遺已經不是一件件體現文化傳統的產品或作品,不是放在博物館裡供人參觀,更應該是老百姓可見、可參與的生活。」雨花書院相關負責人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希望通過非遺書院的形式,讓非遺回歸大眾的生活。「只有吸引每個人參與進來,讓老百姓了解非遺、感受非遺,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播下非遺的種子,才能讓傳統文化和傳統技藝真正得到延續。」
  • 兩岸書院「雲上」交流 冀攜手推動傳統文化傳承
    兩岸書院「雲上」交流 冀攜手推動傳統文化傳承 2020-10-23 18:23:22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劉丹憶 責任編輯:劉丹憶
  • 兩岸書院如何助傳統文化走得更遠?
    ■新聞話題書院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肇創於唐,繁盛於宋元,歷明清而不衰,且於明鄭時期傳入臺灣,影響深遠。近日,第四屆海峽兩岸書院論壇在福州舉辦,來自兩岸的書院負責人、專家學者圍繞「兩岸書院文化的歷史淵源、傳承與傳播」「兩岸書院的運營方式創新」等內容進行交流研討。
  • 中江書院·雙宜書院研學教育基地揭牌儀式暨書畫創作班開講活動成功舉行
    8月25日,中江書院·雙宜書院研學教育基地揭牌儀式暨書法創作班開講活動在蕪湖新華聯鳩茲古鎮中江書院大講堂正式舉行。蕪湖新華聯董事長李茂海與蕪湖市文聯原主席阮傳華共同為研學教育基地揭牌。中江書院執行院長程序在致辭中表示,中江書院·雙宜書院研學教育基地的創辦將開啟中江書院發展的新篇章,雙方將通力合作,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打造蕪湖人文化家園作出新的貢獻。蕪湖新華聯董事長李茂海表示,中江書院與雙宜書院的合作,是強強聯合、資源共享,並將合力為學生、家長及社會各界提供最好的服務。蕪湖市文聯原主席阮傳華、安徽師範大學文學院博士生導師楊四平、雙宜書院院長柳根出席活動並先後發表致辭。
  • 山東臨沭休閒娛樂:夾谷關旅遊景區之南麓遊覽區
    到達聖人泉,據說孔子夾谷會盟時,就是喝了這裡的水後,智勇雙全,戰勝齊國的。從科學的角度說,此山泉是礦泉水,谷多中草藥,所以此水甚好。故當地百姓都喜歡來此取水,圖個吉利。請沿著論語小道,前去夾谷會盟和魁星閣。爬夾谷,讀論語。品人生,心徹悟。
  • 良戶書院:助力鄉村發展 引領鄉風文明 弘揚傳統文化
    黨的十九大,提出文化自信,旨在喚起民族對傳統文化的記憶,從而找到中華民族自己的根和魂,真正完成民族的偉大復興。天津榮程集團,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攜手山西省晉城市高平市政府,認養文物,弘揚傳統文化,助力民族復興。
  • 兩岸書院「雲上」交流,冀攜手推動傳統文化傳承
    臺灣鹹臨書院理事長陳亞莉23日說道。由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福建省炎黃文化研究會聯合主辦的第十二屆海峽論壇·第四屆海峽兩岸書院論壇當日在福州正誼書院舉辦。本屆論壇分設福建、臺灣兩個會場,以網絡連線、遠程互動的「雲論壇」形式聯動進行。閩臺書院的交流交往源遠流長、綿延不斷。
  • 竹枝書院
    ▽爬滿竹林的山丘、竹編夾泥牆、小青瓦屋面中國書院的萌芽可以追溯到漢代,最初是文人雅士聚集生徒、私家講學之所,後發展成為講學、辯論、研學、藏書的場所,是眾多文人雅士集聚之地。中國古代書籍竹簡更是與竹密不可分。
  • 書院人 | 杜華偉:當代書院傳統文化教育發展建議
    但家庭教育因父母自身能力的差異,不一定能為孩子提供系統的傳統文化知識,而目前學校教育又過於偏重知識灌輸,從而忽略了學生的心性養成與人格培養。當代書院,若能真正繼承傳統書院育德為先、大儒主持、自由講學、質疑辯難和師生關係融洽的教育精神,在傳統文化教育中則可以大有作為」。
  • 讓「美」融入書院生活——西安交通大學文治書院舉行傳統文化慈善...
    12月2日下午,西安交通大學文治書院舉行傳統文化慈善志願者聯盟實踐基地授牌儀式暨「非遺」進書院美育系列活動。陝西省慈善協會組聯部副部長李楠、傳統文化慈善志願服務聯盟秘書長閆敏毅、副理事長賀建榮,文治書院院務主任王琦、團工委書記姜維周及書院十四運全體志願者參加。
  • 山東臨沭休閒娛樂:夾谷關旅遊景區之西麓遊覽區
    今天,小編要推薦的山東臨沭的最佳休閒娛樂旅遊好去處——夾谷關旅遊景區之西麓遊覽區景區風光秀美,如詩如畫:有夾谷山、葫蘆山、雙山、大金山、小金山、馬山等十餘座山峰,最高峰為夾谷山,海拔304.9米,山谷深邃,樹木蔥蘢,植被茂密,野花爛漫,水庫眾多,自然景點有夾谷鶯啼、茶園春曉、慄樹濤聲、響石天鼓、孟良石等,更有其獨具特色的田園風光,徜徉其中,流連忘返。
  • 書院復興與關學傳承
    2015年,關中書院打造「中國符號」研學基地,圍繞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開設包括活字印刷、書法、射禮、茶道、中醫等12項傳統文化體驗項目,旨在將優秀傳統文化與當代社會需求融合,厚植道德沃土,用文化的力量助推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弘揚尊師重教的中華傳統美德。僅2018年一年,「中國符號」研學基地接待體驗活動達90餘次,接待人數累計3600餘人次。
  • 山東建設現代新型書院弘揚傳統文化
    山東建設現代新型書院弘揚傳統文化 2014-11-26 23:47:59陳倩倩 攝   中新網濟南11月26日電 (陳倩倩)「通過圖書館+書院這種模式來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一種有力且穩定的方式。」26日,在濟南大明湖畔舉行的山東省尼山書院會講活動上,幾位傳統文化學者對「圖書館+書院」模式的現代化新型書院在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作用上給予充分肯定。
  • 時代的選擇,雙贏的選擇——中江書院·雙宜書院研學教育基地揭牌儀式暨書畫創作班開講活動成功舉行
    我們將通力合作,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打造蕪湖人文化家園作出新的貢獻。」雙宜書院院長柳根致感謝詞:「所有的藝術沒有文化的支撐是走不長遠的。雙宜書院將陸續收集全國書法篆刻展最高獎或蘭亭獎獲獎作品,免費贈送給學生家庭,打造家庭文化,美化家庭環境,讓每個家庭過的舒適、愉快!」李茂海董事長與阮傳華主席共同為研學教育基地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