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臨沂11月1日訊(記者 王豔彩 見習記者 劉晟爍)「臨沭縣重視傳統文化的回歸,夾谷書院的建成使用,是臨沭縣弘揚傳統文化的新樣本。」夾谷書院坐落於夾谷關風景旅遊區,11月2日,夾谷書院將在夾谷關風景旅遊區正式揭幕,為廣大學者提供研討交流的平臺。
夾谷關文化眾多,內涵豐富,既有悠久的歷史文化、軍事文化、茶文化、中藥文化,又有近代的知青文化、影視文化等,古今文化交相輝映,兼容並蓄。夾谷書院便坐落於夾谷關風景旅遊區。
踏上高高的臺階,走進這座歷史悠久、文化內涵豐富的書院,不禁讓人心生敬畏、敬仰,感慨文化是需要刻苦登攀的。臺階上的浮雕展示了孔子周遊列國圖,邁步臺階就可以了解孔子的這段歷史。
沿著臺階直上,一組水泥雕像引人駐足。據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了解,這組水泥雕像展現的是孔子和學生談論人生理想的畫面,孔子的睿智、子路的魯莽、冉有的謙遜、公西華的謙卑、曾點的聰穎都表現得入木三分,非常逼真。「這幅畫面是我們邀請河南的手工藝人,根據《論語先進》精心製作而成。」夾谷書院院長劉行說。
劉行經常在臨沭化成書院、道德講堂舉辦國學講座,為臨沭縣傳統文化的回歸做出了積極地努力。據劉行介紹,早在唐朝時期,有學子前來夾谷山遊學,便有了夾谷書院的「雛形」,今年年初,他開始著手規劃和重建夾谷書院,11月2日,書院迎來正式揭牌,對外開放,屆時來自各地的學者都可以前來交流學習。
夾谷書院風格明顯,置身其中,紅柱黛瓦,綠樹白牆,東西廂房對稱,階梯走廊迴繞,還有園中花草,楹聯雕塑,十分精緻,養心怡情。
書院兩側的東西廂房重點圍繞六藝的內容而設,充分體現了儒家文化的精髓和內涵,有著書院的獨特魅力。西邊三間廂房分別是松風堂(琴室)、遊藝堂(書畫院)、三省堂(棋藝室),東邊三間廂房分別是篤志堂(文創室)、鹿鳴堂(茶藝室)、明德堂(藏書室)。
據介紹,書院的研討室是專門用來研學講課的地方,可容納30人左右。此外,書院還設有專門供學生研學的弘文堂,可以保證80人的教學。「我們借鑑曲阜、臨沂的做法,制定學生研學計劃課程,既按照上級教育部門的規定,同時體現夾谷山的文化特色,目前正在運行之中。」劉行說。
「下一步,夾谷山將作為臨沭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宣傳傳統文化,舉辦公益活動,使其成為市級愛國教育基地、省級中小學研學基地。。」劉行告訴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