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超然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二十世紀一二十年代,以李大釗為代表的先進知識分子以《新青年》(1915年創刊)和《每周評論》(1918年創刊)等為陣地,發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新紀元》和《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等一系列文章,熱情謳歌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在李大釗等人的大力倡導之下,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開始得到了廣泛傳播。
而在廣東大埔,馬列主義的傳播開始於五四運動前後。開明知識分子饒百我是其中的一位傳播者。
饒百我(1882—1965年),別號愛群,大埔縣茶陽鎮太寧村人。1908年從兩廣師範畢業後,先後在大埔在城公學、平遠縣立中學、大埔漳溪維新高小、長治日新高等學校任教。1918年,饒百我經友人引薦,來到香港張秩卿家任家庭教師。閒暇之餘,酷愛讀書的饒百我常到附近的幹諾道逛書店,接觸了《新青年》《每周評論》等進步書報刊,進而信仰馬列主義思想。他十分認同書中所倡導的民主、科學精神和進取、競爭意識,以及對封建意識形態的抨擊。每期購閱之後,便將雜誌寄回老家太寧義訓堂,供饒炳寰、饒炳亨、饒龍光等子侄以及同鄉張高友等閱讀,幫助他們擴大視野,接受新文化、新思想薰陶。
對於此段經歷,饒百我在其《自傳》中寫道:「偶在幹諾道小書店獲見《新青年》《每周評論》等刊物,是北大教授陳獨秀、李大釗主編的。內有陳獨秀、李大釗、施存統等人的文章。思想、知識、眼光、理論,處處都吸引人研讀。我一見如獲珍寶,如同摯友。從此每期必須購閱。胸懷大開,思想完全改變。」「我於那時心裡已充滿著革命的情緒。俄國十月革命爆發後,馬列主義書籍傳到中國大陸及香港,我都有購閱。自己看後,除向周圍人群宣傳外,連同《新青年》等雜誌、書籍寄回家中給兒子饒炳寰、饒炳亨及侄兒龍光、同鄉張高友等研習,以擴展他們的思想。」
1919年,五四愛國運動熱潮湧入大埔。大埔中學和大埔縣立第一高等小學等學校的師生走出校園上街宣傳救國思想,清查仇貨(敵對國家的商品和貨物)。青年學生們手舉「打倒列強」「打倒軍閥」「堅決抵制仇貨」等標語,逐個店鋪搜查英、日貨物。縣立第一高等小學教師饒龍光還聯絡饒炳寰、張高友(三人均為大埔中學畢業生)等,向進城赴圩趕集的農民發表演說,高呼「打倒賣國賊」「堅決抵制仇貨」等口號。
隨著五四運動的深入開展,新文化、新思想也開始廣泛傳播。《新青年》《晨報》《每周評論》等刊物成為大埔青年學生和進步教師的精神食糧。與此同時,「階級鬥爭」「唯物史觀」「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思想也開始在先進青年中流傳開來。旅港、旅穗的青年學生和教師也像饒百我那樣,向自己的家鄉和母校寄贈革命書刊,馬列主義思想像潮水一樣湧進閉塞的大埔山城及鄉村。
1923年,饒百我從香港回到家鄉太寧村的第二年,饒龍光、張高友、饒炳寰創辦了太寧公學,設立平民學校和圖書報社,組織青年農民閱讀進步書刊。饒百我與這些進步青年知識分子一起親任教師,向青年農民宣講革命道理和馬列主義思想。他從香港寄回或帶回來的許多進步書刊,也成為村民學習、閱讀的材料。太寧公學成為村中青少年學習文化、宣傳馬列主義和反帝反封建思想的陣地和文化中心。
1926年,饒龍光、張高友、饒炳寰等成立了大埔縣第一個農民協會,同時還編印農會通訊《太寧月刊》,並向周邊地區發行,進一步推動了農民運動的開展和馬列主義的傳播。
在太寧村,尤其是在義訓堂,一批青年迅速脫穎而出,成長為太寧乃至大埔縣早期革命運動的中堅力量。1927年2月,中共太寧支部成立時,其成員有饒龍光、張高友、饒壽山、饒炳寰、饒炳亨、饒壽田、饒福昌等。除張高友外,其餘的均為義訓堂人。他們同時又是太寧農會和農軍的骨幹,有些還是大埔縣黨組織和農民武裝的領導人。如:饒龍光曾任中共大埔縣部委書記、縣軍事委員會主席、農民自衛軍獨立一團團長、縣工農革命政府主席、工農革命軍東路第十五團團長等職。張高友曾任附城區工農革命政府主席、縣委委員。饒炳寰曾任太寧支部書記、附城區委書記、大埔縣工農革命政府秘書、縣委委員等職。饒壽田曾任大埔縣農民自衛軍獨立第一團第一連連長、工農革命軍東路第十五團第一營營長、縣委委員等職。
此後不久,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爆發,革命處於低潮,饒百我又因推行新文化運動遭到封建頑固分子的抵制和排擠,遂輾轉閩粵贛邊多所學校任教,如:潮州省立金山中學、江西靖安縣立中學、江西武寧鄉村師範、大埔中學、福建武平縣立中學等。饒百我一生從事教育、文化工作,還曾任惠來縣教育局局長、安徽鳳陽關監署秘書、中山大學出版部文書、中大校刊編輯、福建武平縣文化館館長等職。新中國成立後,他受聘為廣東省文史館館員。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10月25日大埔縣工農革命政府公安局(經省市有關部門考證,該公安局是中國紅色政權最早的公安局)定位研討會在大埔舉行,省市縣官媒在活動報導中還將與此有密切關聯的饒龍光、饒炳寰、饒壽田、饒福昌等人的故居義訓堂定位為「大埔早期革命發源地」,可見義訓堂在大埔革命歷史上的重要地位。饒龍光等人早期參加革命,與饒百我寄回來的進步書刊對他們的影響有一定的關係。
①凡本網註明「來源:梅州網(包括梅州日報)」的所有文字、圖片稿件,版權均屬梅州日報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梅州日報社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違反上述聲明者,梅州日報社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③如您因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15天內來電或者聯繫mzrbw@meizho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