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百我與大埔早期馬列主義傳播

2020-12-16 梅州網

  ●饒超然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二十世紀一二十年代,以李大釗為代表的先進知識分子以《新青年》(1915年創刊)和《每周評論》(1918年創刊)等為陣地,發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新紀元》和《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等一系列文章,熱情謳歌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在李大釗等人的大力倡導之下,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開始得到了廣泛傳播。

  而在廣東大埔,馬列主義的傳播開始於五四運動前後。開明知識分子饒百我是其中的一位傳播者。

  饒百我(1882—1965年),別號愛群,大埔縣茶陽鎮太寧村人。1908年從兩廣師範畢業後,先後在大埔在城公學、平遠縣立中學、大埔漳溪維新高小、長治日新高等學校任教。1918年,饒百我經友人引薦,來到香港張秩卿家任家庭教師。閒暇之餘,酷愛讀書的饒百我常到附近的幹諾道逛書店,接觸了《新青年》《每周評論》等進步書報刊,進而信仰馬列主義思想。他十分認同書中所倡導的民主、科學精神和進取、競爭意識,以及對封建意識形態的抨擊。每期購閱之後,便將雜誌寄回老家太寧義訓堂,供饒炳寰、饒炳亨、饒龍光等子侄以及同鄉張高友等閱讀,幫助他們擴大視野,接受新文化、新思想薰陶。

  對於此段經歷,饒百我在其《自傳》中寫道:「偶在幹諾道小書店獲見《新青年》《每周評論》等刊物,是北大教授陳獨秀、李大釗主編的。內有陳獨秀、李大釗、施存統等人的文章。思想、知識、眼光、理論,處處都吸引人研讀。我一見如獲珍寶,如同摯友。從此每期必須購閱。胸懷大開,思想完全改變。」「我於那時心裡已充滿著革命的情緒。俄國十月革命爆發後,馬列主義書籍傳到中國大陸及香港,我都有購閱。自己看後,除向周圍人群宣傳外,連同《新青年》等雜誌、書籍寄回家中給兒子饒炳寰、饒炳亨及侄兒龍光、同鄉張高友等研習,以擴展他們的思想。」

  1919年,五四愛國運動熱潮湧入大埔。大埔中學和大埔縣立第一高等小學等學校的師生走出校園上街宣傳救國思想,清查仇貨(敵對國家的商品和貨物)。青年學生們手舉「打倒列強」「打倒軍閥」「堅決抵制仇貨」等標語,逐個店鋪搜查英、日貨物。縣立第一高等小學教師饒龍光還聯絡饒炳寰、張高友(三人均為大埔中學畢業生)等,向進城赴圩趕集的農民發表演說,高呼「打倒賣國賊」「堅決抵制仇貨」等口號。

  隨著五四運動的深入開展,新文化、新思想也開始廣泛傳播。《新青年》《晨報》《每周評論》等刊物成為大埔青年學生和進步教師的精神食糧。與此同時,「階級鬥爭」「唯物史觀」「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思想也開始在先進青年中流傳開來。旅港、旅穗的青年學生和教師也像饒百我那樣,向自己的家鄉和母校寄贈革命書刊,馬列主義思想像潮水一樣湧進閉塞的大埔山城及鄉村。

  1923年,饒百我從香港回到家鄉太寧村的第二年,饒龍光、張高友、饒炳寰創辦了太寧公學,設立平民學校和圖書報社,組織青年農民閱讀進步書刊。饒百我與這些進步青年知識分子一起親任教師,向青年農民宣講革命道理和馬列主義思想。他從香港寄回或帶回來的許多進步書刊,也成為村民學習、閱讀的材料。太寧公學成為村中青少年學習文化、宣傳馬列主義和反帝反封建思想的陣地和文化中心。

  1926年,饒龍光、張高友、饒炳寰等成立了大埔縣第一個農民協會,同時還編印農會通訊《太寧月刊》,並向周邊地區發行,進一步推動了農民運動的開展和馬列主義的傳播。

  在太寧村,尤其是在義訓堂,一批青年迅速脫穎而出,成長為太寧乃至大埔縣早期革命運動的中堅力量。1927年2月,中共太寧支部成立時,其成員有饒龍光、張高友、饒壽山、饒炳寰、饒炳亨、饒壽田、饒福昌等。除張高友外,其餘的均為義訓堂人。他們同時又是太寧農會和農軍的骨幹,有些還是大埔縣黨組織和農民武裝的領導人。如:饒龍光曾任中共大埔縣部委書記、縣軍事委員會主席、農民自衛軍獨立一團團長、縣工農革命政府主席、工農革命軍東路第十五團團長等職。張高友曾任附城區工農革命政府主席、縣委委員。饒炳寰曾任太寧支部書記、附城區委書記、大埔縣工農革命政府秘書、縣委委員等職。饒壽田曾任大埔縣農民自衛軍獨立第一團第一連連長、工農革命軍東路第十五團第一營營長、縣委委員等職。

  此後不久,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爆發,革命處於低潮,饒百我又因推行新文化運動遭到封建頑固分子的抵制和排擠,遂輾轉閩粵贛邊多所學校任教,如:潮州省立金山中學、江西靖安縣立中學、江西武寧鄉村師範、大埔中學、福建武平縣立中學等。饒百我一生從事教育、文化工作,還曾任惠來縣教育局局長、安徽鳳陽關監署秘書、中山大學出版部文書、中大校刊編輯、福建武平縣文化館館長等職。新中國成立後,他受聘為廣東省文史館館員。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10月25日大埔縣工農革命政府公安局(經省市有關部門考證,該公安局是中國紅色政權最早的公安局)定位研討會在大埔舉行,省市縣官媒在活動報導中還將與此有密切關聯的饒龍光、饒炳寰、饒壽田、饒福昌等人的故居義訓堂定位為「大埔早期革命發源地」,可見義訓堂在大埔革命歷史上的重要地位。饒龍光等人早期參加革命,與饒百我寄回來的進步書刊對他們的影響有一定的關係。

相關焦點

  • 饒百我與大埔早期馬列主義傳播
    在李大釗等人的大力倡導之下,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開始得到了廣泛傳播。  而在廣東大埔,馬列主義的傳播開始於五四運動前後。開明知識分子饒百我是其中的一位傳播者。  饒百我(1882—1965年),別號愛群,大埔縣茶陽鎮太寧村人。1908年從兩廣師範畢業後,先後在大埔在城公學、平遠縣立中學、大埔漳溪維新高小、長治日新高等學校任教。
  • 中國最早接受和傳播馬列主義的城市 追溯黨史上的哈爾濱往事
    布爾什維克的同志們不僅在俄國工人中間宣傳馬列主義,也在中國工人中間傳播馬列主義,這極大地啟發了中東鐵路工人的思想覺悟。前蘇聯歷史學家舒米雅斯基曾在自己的回憶錄中這樣寫道:「在哈爾濱,還有同中國工人並肩勞動著的俄國工人。他們之間奠定並加強了革命的聯繫。
  • 石家莊圖書館將舉辦馬列主義典籍展
    1月1日開始的第一期展覽,將展出百年來馬列主義典籍的百餘件珍貴藏品,展期30天。本次展覽分為《共產黨宣言》版本、《資本論》版本、馬克思著作、恩格斯著作、列寧著作、史達林著作、《幹部必讀》叢書、馬列著作專題摘編、馬恩列斯生平傳記、中國馬列主義研究著作共十個部分。
  • 《論語》在朝鮮半島的早期傳播
    《論語》在這一時期傳播的確切記錄已經出現,在三個政權統治範圍內的傳播各有特色。高句麗建國初期開始用漢文修史。故國川王時期(179-196)的乙巴素任國相(宰相)之前曾經說:「不逢時則隱,逢時則仕,士之常也。」這句話與《論語·泰伯》篇的「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在句式、含義上很相似,由此能夠看出他讀懂並有意運用了《論語》。
  • 《聖經》的早期漢譯本與傳播
    《聖經》的早期漢譯本與傳播 2018年06月19日 08:08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姚達兌 字號 內容摘要:《聖經》的早期漢譯本與傳播?
  • 不幹,半點馬列主義也沒有
    我覺得你這個人半點馬列主義也沒有。他反過來問我,什麼是馬列主義,馬列主義用什麼衡量?我就對他說,你看我們冬天打井,冰天雪地在鑽臺上幹活,零下30多攝氏度,頭上身上都是冰,鬍子也凍成了冰葫蘆,頂著刀子一樣的西北風,推著幾百斤重的大鉗,使出渾身的勁,「咔嚓」一聲就打進去了,這裡就有馬列主義。不幹,半點馬列主義也沒有。
  • 世衛組織:義大利北部也在疫情早期暴發過密集傳播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當地時間12月7日,世衛組織舉行新冠肺炎例行發布會,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麥可·瑞安表示,在與中國合作研究新冠病毒源頭的同時,世衛組織也在研究其他數據,如歐洲可能出現的早期傳播,以及人和水貂之間的病毒傳播。
  • 早期儒學的傳播體系與儒學教育
    從5世紀傳入日本直至平安時代末期的日本儒學,可視為日本的早期儒學。自7世紀初的大化革新直至12世紀後期,日本一直存在著較完整的學校系統。在中央有設在京城的大學寮,地方有國學,此外還有大學寮別曹和私學。這些學校既是培養官僚的教育機構,又是日本早期儒學的傳播體系。
  • 馬列主義經典著作選編(黨員幹部讀本)
    作者: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中央宣傳部、 中共中央編譯局 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馬列主義經典著作選編(黨員幹部讀本)》為深入推進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建設和學習型黨組織建設,進一步推動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中央編譯局組織編選了《馬列主義經典著作選編(黨員幹部讀本)》(以下簡稱《選編》)。
  • 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傳統文化是個什麼關係?
    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傳統文化是個什麼關係?作者:吳銘(20190926)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是什麼?
  • 佛教傳入中國以及早期的傳播發展
    從此不斷有西域的高僧來到中國內地傳播佛教、翻譯佛經。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在公元前2年,佛教文化開始傳入中國,而在公元67年這一年,佛教進入了中國內地。當然對於佛教傳入中國的時間,在學術史上還有很大的爭議,但綜合兩種說法,一般認為佛教傳入中國在兩漢之際,約公元1世紀時。
  • 《論語》在朝鮮半島的早期傳播
    但這些只是推測,直到漢四郡時期,《論語》在朝鮮半島傳播的證據才真正出現。《論語》在這一時期傳播的確切記錄已經出現,在三個政權統治範圍內的傳播各有特色。「花郎道」這種傳播《論語》的獨特方式在新羅統一半島後繼續發揮著重要作用。統一新羅的歷代統治者均重視教育。682年,神文王(?-692)設立國學,並效仿唐朝,將《論語》和《孝經》指定為必修課程,從國家制度的層面確保了《論語》的傳播範圍、力度及效果,這是《論語》在朝鮮半島傳播史上的重要坐標。聖德王十六年(717)「秋九月,入唐大監守忠回,獻文宣王、十哲、七十二弟子圖,即置於太學。」
  • 青年教育是大事毛澤東論馬列主義
    說到這裡,毛遠新乖巧地去給毛澤東點燃了一支香菸,毛澤東吸著煙,繼續說:「你要學習馬列主義,還是要學習修正主義?」  毛遠新立刻說:「當然是學習馬列主義了!」  「誰知道你學什麼。」毛澤東卻說,「什麼是馬列主義,你知道嗎?馬列主義的基本思想就是要革命。什麼是革命?革命就是無產階級打倒資本家,農民推翻地主,然後建立工農聯合政權並把它鞏固下去。
  • 【幹部談讀書】我讀馬列主義70年
    我期待見到大嫂,報答她救命之恩,恐怕已難以實現,我只有默默為大嫂祈禱,祝願她健康長壽、幸福美滿!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國民黨越是禁止閱讀馬列著作,進步人士會更加冒著危險尋找馬列主義著作,互相傳閱。經過上述事件後,我懷著對國民黨血腥統治憤怒的心態,千方百計地尋找馬列主義書籍(當時馬列主義書籍屬于禁書,沒有關係不可能找到),到手後就廢寢忘食地攻讀。
  • 馬可波羅及《遊記》在中國早期的傳播 ——鄔國義在華東師範大學的...
    從最初的傳播來看,《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遐邇貫珍》及慕維廉《地理全志》等傳媒均有相當的輻射力。 至19世紀70年代以後,馬可波羅及《遊記》的傳播有了新的進展。這一時期,具有標誌性的則是有關專文的出現。據向達先生考證,中國第一篇介紹馬可波羅的文章是《元代西人入中國述》。但令人遺憾的是,其作者一直是一個謎。
  • 紐約市早期傳播的COVID-19病毒來自哪裡?
    近日CDC關於紐約市的早期病毒基因來源其實就說明了問題。(川普戴口罩)CDC分析人員對三月初三打感染者的病毒樣本進行基因遺傳密碼分析,發現大部分病毒早期樣本都可以追溯到歐洲,沒有菌株直接聯繫到「武漢」。這其實也就證明了,美國聯邦政府未能及時採取措施來阻止病毒從歐洲進入美國。
  • 學習《馬列主義經典著作選編》的體會
    山西省晉中市紀委派駐市糧食局紀檢組長 呼俊敏    近兩年我研讀了《馬列主義經典著作選編》和《馬列主義經典著作選編學習導讀》,使我深刻感悟到經典原著的理論本源,領會經典作家所表達的深邃思想,對於指導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 系統地、實際地學習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
    一般地說,一個優秀的共產黨員應該具備一定的研究能力,在成為一名黨員的時候,應該認真地翻閱過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應該研究過我們民族的歷史,特別是中國的近代史;都應該有一些家國情懷,關注我們當前的社會主要矛盾及其發展.只有這樣,他才會真正懂得初心來自哪裡,初心有沒有變樣。
  • 【史料選登】楊松:關於馬列主義中國化的問題 (節選)
    五四運動以後,馬列主義開始傳入中國以來,在這二十年中,特別是在最近十餘年來,馬列主義的中國化確實已收到了很大的成績,證明中國共產黨真正是科學的創造式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政黨,絕非如共產主義的叛徒葉青之流所說的,中國共產黨沒有理論。
  • 《新青年》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
    來源:《新聞愛好者》 【摘要】探討《新青年》與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二者內在的關聯,對於推進馬克思主義傳播研究意義重大。從1918年第五卷第五號開始,《新青年》逐漸開始宣傳馬克思主義相關理論觀點,並率先開闢馬克思主義研究專欄,專門研究馬克思列寧的著作文章,進行了馬克思主義的早期傳播,如「李大釗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上)、顧兆熊的《馬克思學說》、凌霜的《馬克思學說批評》等」[2]。鑑於中國國情的需要,進步分子傳播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觀點主要是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剩餘價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