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天涯熱土》在中央電視臺一套熱播 展現三代海南海墾人的...

2020-12-11 南海網

  《天涯熱土》劇照。

  4月20日晚,一部以橡膠事業建設史為切入點,展現海南發展70年曆程的電視劇在《天涯熱土》中央電視臺一套黃金檔播出。截至4月26日晚上,據相關機構統計,該劇最高收視率2.0189%,最高市場份額10.8365%。

  據了解,橡膠事業的發展史,始終與海南的建設史牢牢綁定在一起。而海南農墾人深耕膠林的信念,正是海南「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幹」特區精神的一種真實寫照。

  近日,海南日報記者採訪《天涯熱土》主創團隊和觀眾,了解該劇熱播背後的故事和情懷。

  三代海墾人熱議《天涯熱土》:

  汲取精神力量,建設天涯熱土

  海南日報記者 鄧鈺

  「心繫我的山河,愛被霞光染透,讓生命點亮大地,繁花錦繡……」4月27日晚上,電視機裡傳出電視劇《天涯熱土》悠揚的片尾曲,93歲老人梁文友仍然守在電視機前,回味劇情。

  「多少年了,我們盼著有一部海南農墾題材的電視劇,講出我們年輕時的奮鬥故事,如今終於圓夢了。」從4月20日《天涯熱土》開播以來,梁文友一集不落地收看,儼然是這部劇的「鐵桿粉絲」。

  這部劇對梁文友而言意義非凡,因為他不僅是瓊崖縱隊的一名戰士,更是海南農墾的第一代建設者,將青春與熱血無悔投入瓊島橡膠事業的發展中。梁文友曾擔任海南農墾海口機械廠廠長,在物資匱乏、技術落後的年代,帶領該廠員工攻堅克難,打造的「三葉牌」鋤頭,「挖出」了海南百萬畝膠林,遠銷國內兄弟墾區。

  當看到劇中林漢傑、沈丹寧和徐教授為了成功種出橡膠,而想盡辦法時,梁文友十分感慨:「我們當年也是把橡膠看得比命還重要,種橡膠雖然非常艱苦,我們卻感到非常光榮。我至今仍為能參與這項事業而自豪。」

  和梁文友一樣,不少海南農墾人每天晚上早早守在電視機前,等待著《天涯熱土》的播出,其中包括「墾二代」林旭飛和羅永華。

  林旭飛是海南農墾博物館專職高級顧問,在文化戰線上記錄海墾人的奉獻和擔當;羅永華是海南農墾八一總場公司董事長,帶領職工苦幹實業,謀劃產業轉型發展。他們以不同的形式從父輩身上接過使命,為建設海南這片熱土而奮鬥。

  「我們不光要在這種橡膠,還要把家安在這,讓我們的後代繼承我們的意志!」當看到《天涯熱土》中,林漢傑對著戰士們喊出這段宣言,號召大夥在海南成家立業,墾植橡膠的場景時,羅永華不禁眼眶泛紅。

《天涯熱土》劇照。

  「小時候,爸爸給我講的故事在屏幕上『活』了!」羅永華感慨道:「我的父親當時是一名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的戰士,在面臨駐站海南發展橡膠事業還是回到廣西老家生活的抉擇時,他也是選擇把家安在海南,為祖國的橡膠事業奮鬥。」

  「父親的決定改變了我們一家人的命運,但不變的是他心中的愛國熱情和奮鬥精神。」羅永華始終記得父親的叮囑,在海南農墾改革發展,產業建設中不斷發力,帶動八一總場公司廣大幹部職工探索產業轉型,助力海南自貿港建設。

  林旭飛更是直接參與了《天涯熱土》的創作工作。作為劇中的顧問之一,他全情投入,力求能夠在劇中展現那個熱火朝天的奮鬥年代。「我們堅持在臺詞、服裝、道具等方面做到精益求精,希望儘可能還原真實歷史。」他說,有時在拍攝現場遇到相關疑問,攝製組便給他打來電話請教,電話裡若是講不清,便立刻派車將他接到現場,對攝製組進行面對面指導。

  「我看電視劇很少會被打動,但看《天涯熱土》時卻忍不住感動。」「墾三代」劉金鳳說,劇中奮鬥者們薪火相傳、鞠躬盡瘁的奉獻精神令人鼓舞,「新一代海墾人,我們要汲取精神力量,建設當下的『天涯熱土』,為海南自貿港建設而不斷奮鬥。」

  (海南日報海口4月27日訊)

  《天涯熱土》總製片人、出品人李喆:

  以藝術精品展現奮鬥精神

  海南日報記者 鄧鈺

  「這是一個偶然的緣分,也是一個必然的選擇。」4月20日以來,36集海南農墾題材電視連續劇《天涯熱土》在中央電視臺一套晚上8時播出,連續多日斬獲晚間電視劇收視冠軍,獲得觀眾好評。4月26日,該劇總製片人、出品人李喆接受海南日報記者專訪,暢談促成此劇誕生的故事。

  李喆有著多重身份,既是從業20餘年,具有資深經驗的電視劇製片人、出品人,又是《天涯熱土》投資方之一——艾沃影業(海南)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可以說,該劇的成功推出,離不開他在大屏幕後的默默奉獻。

  談及與《天涯熱土》的淵源,李喆記得是在10年前的一次藝術採風。作為一名影視人,他常年關注著海南影視行業的發展,也常在全省各地採風,尋找合適的故事題材。2010年他在三亞採風時,曾臨時僱用一名司機開車帶路。

  在李喆看來,這位膚色黝黑、操著當地口音的司機應該是一名土生土長的三亞人,沒想到在車上閒聊時,司機說出了一段令他感到頗為新奇的往事。

  「這名司機告訴我們,他的故鄉在東北,父親是一名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的戰士,當年參加完解放海南島戰役後,選擇安家在原南田農場,為橡膠事業而奮鬥。」李喆說,在這位司機的口中,他聽到一段略顯陌生但令人熱血沸騰的往事,職業的敏感讓他意識到,這可能是一個好題材,有很大的挖掘和創作空間,「小人物身後卻有大時代故事,極大的反差性能引起人們的好奇心。」

  這次偶然的相遇,讓一顆好奇的種子在李喆心中紮根,促使他在接觸還未成型的《天涯熱土》項目後,便決心投入其中,講好這段奮鬥故事。

  李喆認為,這是一部能夠全方位展示海南風土人情的作品,還是具有歷史厚重感、故事衝突性強並能反映海南建設風貌的題材獨特的劇集。更重要的是,這是一部能夠展現70年來,海南從解放到改革開放經濟建設,再到建設自貿港的歷史進程,映射出70年來海南人為了「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而不屈奮鬥的精神。

  在接觸《天涯熱土》項目之初,李喆便被人勸告「這是一件苦差事」,但他始終堅持以匠心打磨作品,用藝術精品展現奮鬥精神。「我要把這個故事說好,讓人們了解這些令人肅然起敬的奮鬥故事。」

  帶著敬意去完成一部作品,要付出多少心力可想而知。在不少人眼中,拍攝和製作《天涯熱土》,是一個千辛萬苦、困難重重的過程。

  難在哪?經費緊張、題材時間跨度大、拍攝難度大、拍攝時間緊、任務重等難點都是《天涯熱土》拍攝過程中的「攔路虎」。

  「《天涯熱土》講述了一個跨越70年的故事,我們既要考慮觀眾的觀影習慣,也要考慮故事的表達形式。」李喆說,要在有限的篇幅中,講好一個宏大的故事,要求主創人員在情節設置、人物塑造等方面做到精益求精,「最終我們決定以地緣和親緣關係串起三代人,講述他們為這片熱土而拼搏的奮鬥故事。」

  李喆介紹,為了還原不同年代建設者的精神風貌,主創人員對劇本的每一句臺詞、每一個場景刻畫、以及演員造型和表演等細節都嚴格把關。為了真實還原大時代的環境,主創人員多次與當地文化風俗專家討論,盡最大能力還原真實面貌。「在還原歷史的過程中,我們始終注重說出人的故事,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人物,以得到觀眾認同。」李喆說。

  據了解,當前在央視一套播出的《天涯熱土》與最初版本相比,精簡了2集左右。李喆透露,刪減的原因一方面是調整播出節奏,另一方面是因為尊重史實而捨棄了一些藝術加工的片段。「直到作品播出後,我們仍然不斷完善作品的表達,特效部門和後期部門已經連軸轉了兩個多月,一天都沒有休息。」他表示。

  完成這樣一部電視劇確實幾經波折,但李喆始終抱有信心。因為,海南省委、省政府對《天涯熱土》的拍攝製作給予了大力支持,相關部門和單位以及海南省農墾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也積極配合,為劇組解決實際問題。

  「說起這段難忘的拍攝經歷,我很感激也很懷念一起合作這部戲的『戰友』們,正是有這群強有力的隊伍,我們才能『過關斬將』,完成一部精品劇集。」《天涯熱土》一經播出就頗受各界關注,李喆很是感慨,「拍出這樣一部戲,值了!」

  《天涯熱土》劇照。本版圖片均由《天涯熱土》主創團隊提供

  (海南日報海口4月27日訊)

  《天涯熱土》總導演王功:

  把這片熱土的故事告訴人們

  海南日報記者 鄧鈺

  「在儋州宣布殺青那一刻,在場的人都忍不住直流眼淚。淚水裡有心酸,有興奮,更多是濃濃的不舍之情。」時隔近一年時間,海南農墾題材電視連續劇《天涯熱土》總導演王功近日回想起劇集殺青的場景,仍頗有感觸。「這是一群人以匠心製作的劇目,如果不曾全情投入去打磨一個作品,我是體會不到那種心情的。」

  作為一名資深導演,王功有多年拍攝重大題材電視連續劇的工作經驗,《執行利劍》《絕密543》《白雲飄飄的年代》等觀眾耳熟能詳、好評如潮的電視劇作品皆出自他手。儘管如此,他仍然認為,《天涯熱土》是其職業生涯中極其特別,別具意義的一部作品。

  作為一名有軍旅背景的導演,對於這樣一個從軍墾情緣講起的海南建設故事,王功有著自己獨特的情懷。「我愛海南這片熱土,常來這採風創作。更重要的是,我和劇中故事有著密不可分的緣分。第一代海南農墾人中有不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的戰士,我的舅舅作為四野的一名戰士,曾參加過解放海南島戰役,在戰鬥中光榮負傷。」他說,在強烈共鳴之下,他心中油然生出一股使命感——必須把《天涯熱土》這個關於奉獻和奮鬥的作品拍好。

  對於王功而言,《天涯熱土》特別之處,不僅在於自己對劇中故事的強烈共鳴,還在於打磨作品背後的艱辛。「拍攝這樣一部作品,我們深感使命重大。」他介紹,為了高質量完成《天涯熱土》的創作,主創團隊不僅查閱大量史料,還多次深入基層採風,走訪全島,拜訪學者、企業家、膠工等多個群體,了解海南農墾人和海南建設者們的情懷與熱血等,並將這些以藝術化手段融入作品創作中。

  《天涯熱土》講述一個延續70年的建設故事,時間跨度極大,拍攝難度大。對於主創團隊來說,在採風和創作時,他們不僅要注重了解當下的發展風貌,更要抽絲剝繭,尋訪不同時代建設者的情感訴求和精神追求。

  「《天涯熱土》的特殊性,首先由它的題材所決定。它以海南橡膠產業的發展歷程為脈絡,講述70年間三代海墾人薪火相傳,不懈奮鬥,為海南發展作出貢獻的故事。這樣的題材和表現形式在全國都算罕見。」但更令王功難以忘懷的,是半年多拍攝過程給他留下的感動與震撼,「為了打磨好作品,劇組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令人折服。」

  為了在有限的篇幅中,最大限度地還原不同時代建設者的生活背景、性格特徵和精神特質,劇組從拍攝場景、表演形式等多方面發力,讓故事在屏幕上「活」起來。

  據了解,配合劇中時代背景,劇組不僅在全省各地採風,尋找最佳的取景地,還煞費苦心地在多地搭建起了極具年代感的拍攝場景。

  「我們還給每位演員設定了細緻的表演標準,要求他們舉手投足都要展現人物的年代特徵和性格特點。」王功說,為了演「活」劇中人物,凌瀟肅、啜妮等演員們下足苦功,不斷研讀劇本,揣摩人物心態,走入人物的精神世界。

  為了保證拍攝進度與拍攝質量,《天涯熱土》分為A、B兩組同時拍攝,在我省10餘個市縣取景。「我們這組取景的地方多在偏遠郊區,拍攝期間,場務人員和演員常是凌晨四五點就要做好準備工作,天還沒亮就往拍攝場地趕。」

  「《天涯熱土》在去年3月到5月拍攝,當時海南的天氣已經非常炎熱了。拍攝戰爭戲份時,演員們身著厚重的軍裝,身上還背著沉重的槍械,還有大量的奔跑戲份,其中辛苦不言而喻。」王功說,「但劇組不僅沒有一個人抱怨,反而以更火熱的激情投入工作中。甚至在現場,我只要喊上一句『準備開拍』,大夥都跑著集合。」

  最令王功感慨的是,有兩名戲份已經拍攝結束,返回北京的演員,在聽聞一場群戲需要他們出演時,又毅然飛回海南,趕到拍攝地點待命。「其實這兩位演員的戲份並不重,完全可以拒絕返瓊拍攝,但他們願意以最大的誠意來打磨這部作品。」王功說。

  「海南是一個影視資源寶庫,不僅有美妙的山光水色,也有諸多感人肺腑的歷史故事。我們希望通過作品,告訴人們,這片熱土發生過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王功認為,主創人員之所以能始終堅持以工匠精神打磨這部藝術精品,是海南建設者的無私奉獻、艱苦奮鬥精神鼓舞著他們不斷前行,也是海南省委省政府、相關市縣和部門乃至廣大群眾的關切和支持,陪伴他們度過了這段艱苦的拍攝歷程。

  (海南日報海口4月27日訊)

  《天涯熱土》編劇遊偉:

  打磨作品,弘揚瓊島正能量

  海南日報記者 鄧鈺

  「電視劇創作必須有強而有力的精神內核。」近日,隨著電視連續劇《天涯熱土》在中央電視臺一套熱播,劇中人物林漢傑、沈丹寧的故事牽動了無數觀眾的心,更讓人們對於那個年代建設者形象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作為塑造這兩個角色的編劇之一,遊偉近日在接受海南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電視劇的創作不僅要注重故事性與可看性,更要注重其中的思想性,「編劇必須以工匠精神打磨作品,在突出觀賞性之餘,給觀眾留下思考的韻味。」

  對於他而言,《天涯熱土》是一部特別的電視劇,極具挑戰性,因為劇中的故事跨越70年,涉及生活背景和世界觀完全不同的三代人,十分考驗編劇的能力。

  遊偉介紹,自接手《天涯熱土》的創作以來,他不僅查閱大量史料,閱讀了不少有關割膠、制膠的專業文獻和論文,還曾多次從北京往返海南,陸續居住在海南半年有餘,走訪海南農墾各農場公司,聆聽一線故事,以期在創作中繪製波瀾壯闊的橡膠事業建設圖景。

  大量史料和細緻採風,為劇本創作和藝術效果呈現增添了諸多感人情節。比如,在劇中由啜妮飾演的沈丹寧遠走馬來西亞運回橡膠苗的情節,便是根據海外華僑冒死將橡膠種子運回國內的史實而改編;劇中將一生奉獻給橡膠事業的徐教授,便是以中國傑出橡膠育種專家徐廣澤為原型創作的。

  「正因為這些故事真實發生過,才能更有感染力。」遊偉介紹,將真實史實經過藝術化改編呈現在劇本之中,豐富了故事情節,也讓人們感受到先輩的一片赤子之心。

  「在創作過程中,主創團隊中始終有一個共識,不管花費多少工夫,都必須把這個故事的精神內核表達出來,那就是建設者們對國家的大愛。」遊偉說,主創團隊始終堅持以工匠精神打磨作品,力求讓劇目呈現最佳藝術效果,僅劇本便已經過數次修改,才最終定稿。

  「有時候為了追求最佳的表現效果,主創人員在拍攝過程中,也會相互溝通,進一步完善劇本。」遊偉記得,在一場戲中,由演員毛林林飾演的角色林思遠與父親產生了矛盾。在爭論中,父親引用希臘神話中泰坦的故事來勸慰林思遠要腳踏實地,靜下心來奮鬥。「在拍攝過程中,演員們反映,臺詞有些拖沓和『迂腐』,和拍攝節奏有些脫節,不符合觀眾的觀影習慣。於是我們在現場重新溝通構思,讓臺詞更加接地氣。」遊偉說。

  每一個細節都追求完美,每一個人物都「有血有肉」。遊偉說,主創人員希望,經過精心打磨的《天涯熱土》,可以成為一部藝術精品,弘揚瓊島正能量。

  (海南日報海口4月27日訊)

原標題:電視劇《天涯熱土》在中央電視臺一套熱播 三代海墾人 一片赤誠心

責任編輯:周玉敏

相關焦點

  • 《天涯熱土》演繹「橡膠傳奇」
    原標題:《天涯熱土》演繹「橡膠傳奇」 講述海南建設故事,描繪瓊島發展藍圖, 4月17日,CCTV電視劇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文章稱,電視劇《天涯熱土》將於4月20日在中央電視臺一套晚上黃金時段播出,為廣大觀眾開啟一段「橡膠傳奇」。
  • 電視劇《天涯熱土》迎來首播!年逾九旬海南老兵含淚觀看
    「裡邊有好多海墾故事特別能引起大家的共鳴,很感動!」4月20日晚8時,首部以海南農墾為題材的36集電視劇《天涯熱土》在CCTV-1綜合頻道黃金時間檔迎來首播,海墾集團總部及海南橡膠烏石分公司、海墾西培場公司、海墾龍江農場公司等多家下屬二級企業分別組織廣大幹部職工進行收看,大家紛紛表示了對該劇的喜愛之情。
  • 熱播影視劇《天涯熱土》,其中片段取景於瓊中咖啡園
    海南農墾題材影視劇《天涯熱土》央視一套熱播有13集片段取景於瓊中咖啡園《天涯熱土》→近日,影視劇《天涯熱土》熱播,受到全國廣大觀眾的好評和喜愛。該劇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CCTV—1)晚上八點播出,每日播出2集,並在優酷、芒果TV同步播出。該劇由王功、田原鴻執導,李宗翰、凌瀟肅、啜妮、章賀等領銜主演,內容以海南農墾故事為題材,劇中展現了海南農墾從海南解放初期、改革開放到建設自貿區、自貿港所經歷的70年滄桑歷程,講述海南農墾三代建設者的橡膠情緣。
  • 獨家整合|好評如潮的《天涯熱土》,你一定不能錯過
    讓生命點亮大地,繁花錦繡……」4月20日晚,首部海南農墾題材電視連續劇《天涯熱土》在央視一套黃金時段播出。正如該劇主題曲所唱的,這是一部講述三代海墾人懷揣理想和激情,用青春和生命默默丈量著祖國山河的傳奇史詩大劇,集中展現了海南從解放初期、改革開放到推進自貿港建設所經歷的70年滄桑歷程。
  • 1月5日起在央視4K高清頻道熱播
    今年1月5日起,該劇在央視4K高清頻道熱播,每晚兩集。這是一部講述三代海墾人懷揣理想和激情,用青春和生命默默丈量著祖國山河的傳奇史詩大劇,集中展現了海南從解放初期、改革開放到推進自貿港建設所經歷的70年滄桑歷程。
  • 電視劇《天涯熱土》央視熱播 曾在海南這些地方取景拍攝
    4月20日晚,海墾八一總場公司組織幹部職工集中觀看農墾題材電視劇《天涯熱土》首播。通訊員 顏飛 供圖《天涯熱土》劇組在海墾八一總場315隊取景拍攝。通訊員 顏飛 供圖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南國都市報儋州4月22日消息(記者 杜倬荷 實習生 李思瑩 通訊員 顏飛)4月20日晚,海墾八一總場公司組織幹部職工集中觀看農墾題材電視劇《天涯熱土》首播,當中劇情引發員工們的熱議。據了解,該劇曾在海墾八一總場公司多地取景拍攝,並得到廣大幹部職工的積極配合與支持。
  • 由張璐瑤飾演的《天涯熱土》即將開播,4月20日與您共赴中央1套
    《天涯熱土》以新中國成立至今,海南的發展建設為背景,以海南橡膠產業的發展歷程為脈絡,講述了三代「海墾人」薪火相傳,不懈奮鬥,為海南發展作出貢獻的故事。《天涯熱土》是由王功總導演,田原鴻導演,凌瀟肅、啜妮、章賀、劉潔涵、毛林林、王聰、陳維涵、張璐瑤等領銜主演的海南農墾題材劇。
  • 《天涯熱土》央視熱播 毛林林誠摯演繹愛國海歸
    近日,海南農墾題材劇《天涯熱土》接檔《安家》於CCTV-1黃金檔播出。該劇講述了海南農墾從海南解放初期、改革開放到建設自貿區、自貿港所經歷的70年滄桑歷程,每一代人又繼續著上一代人的精神和使命,與這片土地同呼吸、共命運的故事。
  • 採訪│天涯寫青史 熱土駐忠魂
    天涯寫青史 熱土駐忠魂 ----廣東老知青陳偉榕 參加電視劇《天涯熱土》演出 殘陽絮語 描寫我國解放初期,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改編出的林業工程第一師、第二師在海南島、雷州半島開荒種膠經歷的電視連續劇《天涯熱土》正在中央電視臺熱播,收視率一路走高。
  • 《天涯熱土》央一首播,不輸激情燃燒的歲月,啜妮凌瀟肅演技超群
    文/馬慶雲4月20日晚間,電視劇《天涯熱土》在央視一套首播。從目前的兩集內容來看,該劇基本上坐穩了最近一段時間收視率爆款的寶座。這部主旋律大劇,保持著非常不錯的創作水準,在正能量表達的同時,兼顧了非常強悍的電視劇看點價值。
  • 央視新劇《天涯熱土》將播,演員許鵬上演「愛的奉獻」
    《天涯熱土》還未開播就引起了各界媒體的關注,這幾天微博、朋友圈、各種APP頭條都被這部劇佔領了。「看《天涯熱土》,贊海南兒女!」這句話一下子火了起來。該劇主要是為了紀念海南解放 70周年,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南省委宣傳部、海南省文聯、艾沃影業(海南)有限公司等單位聯合出品, 將於在4月20號央視及多個網絡平臺同步播出。
  • 《天涯熱土》中篇開播 劉筠燃章賀打對臺
    網易娛樂4月27日報導 近日,一部全景式講述海南70年恢弘建設的電視劇《天涯熱土》持續在央視一套黃金檔強勢熱播。劉筠燃:徐冰清是一個十分令人心疼的角色在《天涯熱土》的中篇,青年演員劉筠燃所飾演的徐冰清是故事的女主人公,她出身於高級知識分子家庭,是一名橡膠科研領域的高級專家,與章賀所飾演的陳繼勝是舊識。然而,當陳繼勝歸來繼任經營紅豐農場時,二人已形同陌路。又因為改革經營的問題,徐冰清被推到了臺前,與陳繼勝打起對臺,為後續矛盾衝突的展開埋下伏筆。
  • 「聚焦2020海南冬交會海墾館3」海墾旅遊去哪玩?海墾好茶去哪買...
    旅遊產業展區:發展新業態 推出新玩法■ 記者 吳天奧本屆冬交會上,海墾旅遊集團統籌海南蓮花山氡泉溫泉森林文化景區、海南石花水洞地質公園、儋州藍洋櫻花莊園、萬嘉果熱帶植物園、母瑞山紅色旅遊基地、海南鴻運大酒店、三亞東方海景大酒店等景區和單位帶來的旅遊產品及農產品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墾:冬交會上擦亮農業金字招牌
    「冬交會為海墾提供了一個與國內外農業企業合作交流的平臺,作為海南農業領域最大的國企,海墾必須打響品牌、擦亮招牌,扛起國企的責任與擔當。」海墾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楊思濤表示。  「三大籃子」亮相冬交會  海墾南繁產業集團的豇豆、茄子、苦瓜等冬季瓜菜,海墾畜牧集團的海島福豬,東新農場公司的新中檸檬……今年冬交會海墾展館集中展示了海南農墾傾力打造的海南「三大籃子」(菜籃子、肉籃子、果籃子)的相關成果。市民遊客在海墾展館參觀,猶如置身於一場農產品嘉年華。  海墾文豐文昌雞展臺前,雞肉飄香,一些客商停下腳步試吃、購買。
  • 上饒作家王挺梁電視劇《冰鋒》在湖南電視臺熱播(多圖)
    上饒作家王挺梁電視劇《冰鋒》在湖南電視臺熱播上饒作家王挺梁電視劇《冰鋒》在湖南電視臺熱播上饒作家王挺梁電視劇《冰鋒》在湖南電視臺熱播  中國江西網-上饒頭條訊 通訊員劉國華報導:上饒籍作家王挺梁擔綱編劇的54集大型近代革命題材電視連續劇《冰鋒》,近日在「湖南電視臺經視頻道」熱播,芒果TV、優酷、愛奇藝等網絡電視同步播出。
  • 2020世界旅遊文化小姐中國總決賽40強佳麗走進海墾旅遊集團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2月20日消息(記者 杜倬荷 通訊員 胡建南)12月18日-22日,2020年世界旅遊文化小姐中國總決賽在三亞舉行。12月19日,來自北京等十六大賽區前三名的40名佳麗走進海墾旅遊集團,為集團旗下景區增添亮麗風景線。
  • 電視劇《雞毛飛上天》印尼熱播引發共鳴
    《雞毛飛上天》劇照 日前,記者從佳平影業獲悉,電視劇《雞毛飛上天》目前正在印尼國家電視臺熱播,該劇的播出在印尼觀眾中掀起了一股「中國熱」,劇中主人公不向命運低頭的奮鬥故事打動了眾多印尼觀眾的心據悉,《雞毛飛上天》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印尼國家電視臺籤署的「中國劇場」播出合作協議下的印尼首播劇,於2018年10月15日開始每周一至周五晚的黃金時段在印尼國家電視臺播出,因反響強烈,目前正在重播。「很多印尼民眾對中國的印象是被謠言包裹著的,但實際上真實的中國跟印尼有很多共同之處,人們都很樸實、善良,愛情都一樣美麗。」
  • 「聚焦2020海南冬交會海墾館①」跟著記者的腳步帶你雲逛海墾館
    編者按在2020年海南冬交會上,無論是享譽省內外的知名品牌海墾早春茶、母山咖啡、神泉牌芒果,還是「海墾香」小站貢米、海墾和牛、海島福豬,此次海墾攜旗下19家企業「看家」寶貝亮相,不僅豐富了市民的果菜籃子,還搭建起了與客商溝通交流的橋梁。
  • 亞洲文明新視野 | 中國電視劇印尼熱播引發共鳴
    目前正在印尼國家電視臺熱播的中國電視劇《雞毛飛上天》,更是在印尼觀眾中掀起了一股不大不小的「中國熱」,劇中主人公不向命運低頭的奮鬥故事打動了眾多印尼觀眾的心。魯迪說,這部中國電視劇富有哲理,從中可以看到自己與國家的關係。魯迪妻子則為劇中主人公的愛情故事而感動。電視劇《雞毛飛上天》講述的是義烏浙商三代人的拼搏歷程,義烏人把「雞毛換糖」的小生意發展成為國際大生意,折射了個人命運起伏與國家和時代變革的相互關係。
  • 海墾扛起國企責任與擔當 生產供應高品質農產品
    海南日報海口12月17日訊 (海報集團全媒體中心記者 吳思敏 海南日報記者 李關平)「大家快來嘗一嘗海島福豬肉,這種豬肉不一般!」12月12日,2018年中國(海南)國際熱帶農產品冬季交易會(以下簡稱冬交會)海墾展區,海墾畜牧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王蘭頭戴廚師帽、身披圍裙,為顧客煎豬肉。切成薄片的五花肉受熱後微微捲曲、滋滋冒油,香氣四溢。市民遊客品嘗後紛紛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