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中,宮、殿、亭、臺、壇、廊、榭、廡、廂、舍、齋~這些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2021-02-19 書藝公社


 

 

古代建中,宮、殿、亭、臺、壇、廊、榭、廡、廂、舍、軒、齋、寢、樓、閣之類多不勝舉。這都表示什麼樣的建築?

▼宮

宮上古時,宮只是指一般的房屋,無貴賤的分別,秦以後,才專指帝王的住處。宮室一般朝南,其內部又分為堂、室、房等幾個部分。前部稱為"堂",通常是舉行吉兇大禮、處理公務或接待賓客的地方,不住人;堂後為"室",住人;室兩側是東西房。即所謂"前堂後室",成語"登堂入室"本意亦源於此。堂內以朝南的方向為尊,室內以朝東為尊。

▼殿

即堂,漢以後習慣稱堂為殿,後又多專指皇宮中的堂

▼亭

亭在古時是公家的房舍,建在路旁,以便旅客投宿。秦漢時是十裡一長亭,五裡一短亭,十亭一鄉。如今園林中的亭指有頂無牆的建築,與其原義不同。

▼臺、壇

高而平的建築叫臺,築成方形。臺上可以有建築,也可以沒有建築。規模較大、較高者便叫壇。

▼廊

原是指房簷下的過道,後演變成多種形式,如:長廊、短廊、迴廊、飛廊、半壁廊等。

▼榭

臺上的木結構建築叫榭,特點是只有楹柱花窗,沒有牆壁。臨水者叫水榭。

▼廡

原是指高堂下四周的走廊,即廊屋;後來正房對面和兩側的小屋子都稱廡。

▼廂

廂,古漢語中又寫作「箱」。《說文解字》中說:「凡堂之內,中為正室,左右為房,所謂東房、西房也。」這裡所說的東房、西房,指的便是廂房。據漢代的資料顯示,古人在堂室外還築有一道牆。其中,北半部分,即房與牆之間的間隔叫做東夾西夾,南半部分叫做東堂西堂,也叫東箱西箱。有一種觀點認為,箱指的是君王辦公的正室東西方向的屋子。《周昌傳》有: 「呂后側耳於東箱聽。」後來,人們將南北向分布的正房兩側的房子通稱為「廂房」。

▼舍

「舍」泛指房屋。《說文解字》中說, 「舍」指的是市居之所,包括客棧、旅館、廬室之類。在古語中,天子所賜的舍稱為侯館;客棧之類稱為旅舍。人們也以「舍」作代詞使用,借指破舊或簡陋之家。如「廬舍」 「茅舍」、 「寒舍」等。

▼軒

軒是有窗檻的長廊或小室。原是指車上邊較高的部位(低的部位叫輊),古時一種有帷幕而前頂較高的車也叫軒。陶潛《飲酒》詩:「嘯做東軒下。」杜甫《夏夜嘆》詩:「開軒納微涼。」又殿堂前簷下的平臺亦稱軒。古時皇帝不坐正殿而在殿前平臺上接見臣屬,稱「臨軒」。

▼齋

古代的齋室一般指的是書房和學校。齋,常含清心雅靜、讀書思過之意。

▼寢

說到寢,人們經常想到的就是臥室。《爾雅·釋宮》中說: 「無東西廂有室日寢。」也就是說,在古代,沒有東西廂的堂室總稱為寢。到了周代大寢為堂,小寢為室。寢還有指代帝王宮室的意思。後來,人們將很多人睡覺的大房間稱為寢。

▼樓

所謂的「樓」指的是很多層的屋子,在古代稱為重屋。《古詩十九首》中有「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可見,當時的「樓」和現在所指的「樓」相差無幾。只是,據古籍記載,古時候,人們住的樓大多是木製或南方竹製二層樓。樓上並不住人,而是放些雜物。

▼閣

作為古代一種特有的建築形式,「閣」最初指的是閣板。後來,閣成了與樓相對應的架空小樓房。多為四邊形或多邊形,周圍雕欄迴廊,作藏書、遊園遠眺之用。在南方,樓房上的小房間也被稱為閣。古代有些女子居住的場所亦有「閣」之稱,因而,女子出嫁有「出閣」的說法。

 


從這裡,再出發 !
10000+書壇精英/名家的選擇!



相關焦點

  • 怎麼區別:宮、殿、亭、臺、壇、廊、榭、廡、廂、舍、齋、寢、樓、閣
    古代建中,宮、殿、亭、臺、壇、廊、榭、廡、廂、舍、軒、齋、寢、樓、閣之類多不勝舉。這都表示什麼樣的建築?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下! 宮 上古時,宮只是指一般的房屋,無貴賤的分別,秦以後,才專指帝王的住處。宮室一般朝南,其內部又分為堂、室、房等幾個部分。
  • 怎樣區分:宮、殿、亭、臺、壇、廊、榭、廡、廂、舍、齋、寢、樓、閣
    古代建中,宮、殿、亭、臺、壇、廊、榭、廡、廂、舍、軒、齋、寢、樓、閣之類多不勝舉。這都表示什麼樣的建築?今天小編帶大家學習一下!亭在古時是公家的房舍,建在路旁,以便旅客投宿。秦漢時是十裡一長亭,五裡一短亭,十亭一鄉。如今園林中的亭指有頂無牆的建築,與其原義不同。
  • 宮 殿 亭 壇 廊 榭 廡 廂 舍 軒 閣 樓 寢 齋 都是些什麼「鬼」
    亭亭在古時是公家的房舍,建在路旁,以便旅客投宿。秦漢時是十裡一長亭,五裡一短亭,十亭一鄉。如今園林中的亭指有頂無牆的建築,與從前已大不同。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廂廂,古漢語中又寫作「箱」。《說文解字》中說:「凡堂之內,中為正室,左右為房,所謂東房、西房也。」這裡所說的東房、西房,指的便是廂房。據漢代的資料顯示,古人在堂室外還築有一道牆。
  • 如何區分宮、殿、亭、臺、壇、廊、榭、廡、廂、舍、軒、齋、寢、樓、閣
    上古時,宮只是指一般的房屋,無貴賤的分別,秦以後,才專指帝王的住處。宮室一般朝南,其內部又分為堂、室、房等幾個部分。
  • 你分得清「亭、臺、樓、閣、軒、榭、廊、舫」的區別嗎?
    臺、樓、閣、軒、榭、廊、舫」區別的小編……說起江南水鄉,大多數人的腦海裡會立馬蹦出另外一個詞:園林。然而江南園林中的那些古建築你卻不一定能分得清彼此。比如:亭、臺、樓、閣、軒、榭、廊、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get新的知識吧!
  • 亭、臺、樓、閣、軒、榭、廊、舫如何區別?來圍觀!
    你走過很多園林,見過不少美景, 然而風景中的那些古建築你卻不一定都認識 比如:亭、臺、樓、閣、軒、榭、廊、舫。
  • 亭、臺、樓、閣、軒、榭、廊、舫盡顯古韻之美!區別你知道嗎?
    走過很多園林,見過不少美景,然而風景中的那些古建築你卻不一定都認識比如:亭、臺、樓、閣、軒、榭、廊、舫。亭是一種中國傳統建築,源於周代。多建於路旁,供行人休息、乘涼或觀景用。亭一般為開敞性結構,沒有圍牆,頂部可分為六角、八角、圓形等多種形狀。因為造型輕巧,選材不拘,布設靈活而被廣泛應用在園林建築之中。亭子是供人憩息的場所,也是園林中重要的點景建築。臺是高出地面而建的平面建築物,是一種露天的、表面比較平整的、開放性的建築。樓是指兩層以上的大型建築物。
  • 中國傳統建築中的宮、殿、堂、樓、閣、軒、榭各有什麼特點?
    宮:上古時,宮就是室,室就是宮。只是為了區別階級性。地位尊貴的人逐漸把宮變成自己居所的專有名詞。指大的房屋,後來成為皇帝的專利,成為古代帝王或者皇子嬪妃們的住所或神廟。 乾清宮,慈寧宮,對於看過宮鬥戲的觀眾一點不陌生。
  • 園林中的建築——廳、亭、廊、橋、榭
    園林中的建築種類繁多,但凡宮室式建築和居家式建築體系中常見的單體建築,都曾出現於園林之中,如皇家園林中就建有殿、堂、樓、塔等建築。私家園林中一般都有用於正式會客的建築一一廳。不過,園林中最具特色的,也是最常見的還是亭、廊、橋、榭等建築。
  • 知識分享:傳統民居中的寢、廂、齋、軒、舍
    倚子"代表"椅子"的意思,最早出現在唐朝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的《濟瀆廟北海壇祭品碑》中,在該碑文中有"繩床十,內四倚子"的記載。  五代至宋,高型坐具空前普及,椅子的形式也多了起來,有靠背椅、扶手椅、圈椅等形式。同時,根據尊卑等級的不同,椅子的形制、質料和功能也有所區別。
  • 中式園林建築裡的點睛之筆_軒、榭、廊、舫「冠墅陽光」
    中式園林裡的亭、臺、樓、閣、軒、榭、廊、舫,是中式園林裡非常別致的建築,點睛中式園林。人們賞景乏累,可以通過這些獨體建築小憩遠眺,躲避驕陽和不期而遇的大雨。對軒、榭、廊、舫你們了解多少呢?有什麼區別呢?
  • 古代建築常用英語詞彙匯總
    Practical English :古代建築英語詞彙  宮palace  殿 hall  亭 pavilion  臺 platform tower  樓 building tower  閣 tower attic  剎 temple
  • 素課語文|高考需要了解的中國古代建築
    素課語文|高考需要了解的中國古代建築上海高考文言文閱讀中的第二篇古代散文往往會選取題記這一體裁,如亭記,堂記,文章表述內容大多與此相關,所以考生們有必要了解關於高考中可能會出現的一些中國古代建築的專有名詞,從而更好地把握文本。
  • 齋號:一部妙趣橫生的中國文人思想史
    最早的書齋是沒有名字的,到底是誰一時興起,最先給書齋添上「齋號」,而今已經無從考證。但「齋號」文化卻流傳下來,成為中國書齋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堂,許慎《說文解字》:「堂,殿也。」其特徵是高大、寬敞、明亮,所以文人學者起齋名用「堂」者頗多。
  • 齋宮一日遊怎麼走既省時又能觀賞到全景
    在整個北京城裡,北有地壇祭地,南有天壇祭天,東有日壇祭太陽,西有月壇祭月亮,其中天壇最為光彩奪目、氣宇非凡。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皇天,祈五穀豐登的場所。齋宮是天壇五大景之一,建於(1420年)明永樂十八年,皇室祭祀大典專用。
  • 詩詞中經常出現的亭臺樓閣軒榭廊坊,來看看長什麼樣子吧!
    中國古代園林結構複雜,形態各異。亭臺樓閣軒榭廊坊是八大建築結構,組成了多樣化的園林景觀。   「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簷牙高啄。」   讓我們跟隨古人的步伐,來欣賞一下這些形態各異的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