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將帥1600人,只有他死後沒有火化,高層:下不為例!

2020-12-13 灞上松

在中國,人死後要進行火葬已經推行了幾十年,由於地區、民族差異等問題,土葬的情況仍然存在。

早在1956年,出於保護耕地、節約土地資源等目的,老一輩領導人帶頭倡議實行火葬。80年代和90年代,我國先後頒布相關規定,在全國範圍內推行火葬。但由於中國人的傳統觀念,火葬推行得並不順利,需要一個緩慢的適應過程。

許世友將軍墓

本文的主角、大名鼎鼎的開國上將許世友就很排斥火葬。

1955年,解放軍開始實行軍銜制,並首次為戰火中走來的將領們授銜,除了人們熟悉的十大元帥十大將,還有55名上將、170多位中將,以及將近800個少將。1958到1965年之間,又有數百人被授予少將及以上軍銜,總計有1614名開國將帥。

這1600人裡,許世友將軍是唯一一個例外,去世後遺體進行了傳統的土葬,並與母親葬在一起。

許世友

許世友將軍出身貧苦,生於1905年的河南信陽地區一個農村。少年時期,他曾在少林寺習武,功夫了得。後來他參加了紅軍,因驍勇善戰,20多歲就當上了團長。他參加過革命根據地的反「圍剿」和長徵,爬雪山、過草地,多次負傷,功勳卓著。

抗戰時期,許世友曾任八路軍129師386旅的副旅長,在冀南地區的香城固戰鬥中,他與旅長陳賡打了一場漂亮的勝仗;後來又調任山東縱隊第3旅旅長、膠東軍區司令員,與日軍進行艱苦卓絕的遊擊戰,戰功赫赫。

戎馬倥傯大半生,許世友將軍可謂經歷過九死一生,指揮過千軍萬馬。

許世友

他性情剛烈,粗中有細,不但擅長打硬仗,也精於計謀。而且他酒量極大,一次喝2斤白酒根本沒事。據說長徵到陝北時,有人跟許世友打賭,結果許世友一頓喝了四五斤白酒,還吃了幾斤羊肉。結果對方認輸,只好代他付帳。

所以有人用八個字概括許將軍,「劍吼西風,吸海垂虹」,倒也妥帖。

許世友還有個廣為人知的特點,他是個難得的大孝子,對母親無比孝敬。他十幾歲失去了父親,兄弟姐妹裡只有他一個人活了下來。其母子間的感情之深可想而知。錚錚鐵骨的許世友將軍「三跪慈母」的故事被人津津樂道。

許世友母親

比如,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時任華野山東兵團司令員的許世友派兒子從家鄉接來了老母。母子相見的時候,許世友當著很多部下的面,撲通一聲就跪倒在地,泣不成聲。他的部下也被感動得紛紛落淚。

在河南省新縣,有一條路被當地人稱為「孝母路」,說的就是許世友孝敬母親的故事。

1959年,許世友的母親去世時,時任國防部副部長兼南京軍區司令員的許世友回老家送別母親。在父母的墓地旁邊,許世友為自己選好了日後的長眠之處。

前文說過,我黨高層在1956年就倡議遺體火化。最初有100多人在倡議書上簽字,不在北京的同志也紛紛寫信或者打電話,表示支持火化。但許世友拒絕在倡議書上簽字,他可不打算死後火化。他要穿著軍裝下葬,死後也陪著母親。

許世友一家

後來在一次會議上,許世友向毛主席表明了自己的態度。毛主席未置可否,只是一笑了之。

1979年,許世友給長子許光寄了一封家書及50元錢,讓兒子給他買好棺材。光陰似箭,轉眼到了1985年。那時許世友患了肝癌,自知時日無多。他讓秘書給組織上寫信,提出了土葬的要求。許世友的理由很簡單,自己參軍很早,對母親沒有盡好孝道,所以死後一定要葬在母親墳邊,繼續盡孝。

這讓組織上犯了難,遲遲未作批覆。而許世友的病情日漸惡化,時常陷入昏迷。每次醒來的時候,他都要問一問,報告批覆了沒有。然而,直到1985年10月,許世友與世長辭的時候,也沒有等來批覆。

許世友墓前的茅臺酒

組織上當然沒有忘記許世友的請示,只是覺得不好辦。那時火化倡議都提出幾十年了,已經開始向全國推行,組織上奇怪,許世友怎麼還不覺悟,如此固執呢?火化這件事,本來就應該從上到下實行,幹部以身作則,才有說服力。

但許世友的請求也不好拒絕,因為他沒有在倡議書上簽字,火化是倡導,而不是強迫。最後,高層還是破例批准了許世友的請求,允許他的遺體土葬。

於是,許世友生前愛將廣州軍區司令員尤太忠專門派人到原始森林裡採伐楠木,製作一口棺材。1985年11月,許世友的遺體被運回家鄉,放在楠木棺中,葬在了母親墳邊。

許世友的葬禮屬於特事特辦,所以辦得很低調。中央高層也表示,土葬下不為例!

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王震將軍參加了許世友的遺體告別儀式,他說,許世友的葬禮是「特殊的特殊」,再也不會有了。他還幽默地對身邊的老將軍們說,「我們這批老骨頭,再也甭想領到這種通行證嘍!」

參考資料:《上將許世友》

相關焦點

  • 開國將帥的詩劍情懷
    陳毅像隨軍記者一樣,所不同的是,他用詩歌忠實地記錄下戰爭的全景及片斷,既為我軍軍史寶庫留下了豐富的史料,也為我軍軍事文學增添了精彩的篇章。 遵義大捷、遵義會議、平江起義、黃土嶺之戰、淮海戰役、中原決戰、抗美援朝、板門店談判……幾乎我軍軍史上所有重大戰役、重要事件都被開國將帥們用詩詞珍記下來。
  • 這名開國少將,有一個特殊身份,在開國將帥中堪稱獨一無二
    看到這,有人會說,你這個小編就會瞎扯,開國少將,總共有1360名,你怎麼說只有798位呢?聽小編接著說,1955年,是只有798位。1958年,又給8人授予少將軍銜。到了上世紀六十年代,由大校晉升少將的,1961年至1963年之間,有233名;1964年及1965年共有321名,如此,才是1360人。
  • 82枚純銀「開國領袖將帥彩色紀念銀章大全」限時領取
    專家表示:論收藏,獻禮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的重大主題,我們可能一輩子就一次機遇;論價值,一次發行82枚開國領袖將帥彩色紀念大全,收藏空間無比巨大;論送人,它更有意義,更高端;論傳家,它是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的雙重傳家寶。
  • 開國將帥中,哪些人曾在黃埔軍校任教
    據統計,1955年授銜的一千五百多名我軍開國將帥中,畢業於黃埔軍校前七期的就有36人。這還不算如李運昌、程子華等因轉行政而未被授銜的將軍。如果再加上黃埔七期以後畢業的,那人數就更多了,比如黎原、曾澤生等。那些能給未來的將軍們講課的教官,那更牛,可以說國共許多將軍見了他們得禮貌地叫一聲:「老師好!」。
  • 看一看我們的開國將帥,有多少人是黃埔軍校畢業的?
    大家都知道,黃埔軍校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產物,被譽為國共兩黨將帥的搖籃,培養了許多能徵善戰的革命將領,為東徵、北伐和抗戰的勝利,立下汗馬功勞。今天秀才就和大家一起來看一看,我們的開國將帥,有多少人是黃埔軍校畢業的?
  • 開國將帥待遇上有何區別?他們到底能拿多少工資?
    毛澤東、周恩來分別親自為開國十大元帥和十大大將授銜。在評定軍銜時,絕大部分將帥表現出了高風亮節的品質,也有極個別高級將領對評定軍銜的結果不滿意。對於前者,毛澤東很感慨地說:「這是一面明鏡,共產黨人自身的明鏡!」對於後者,毛澤東非常感慨,諷刺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授銜時。」那麼,開國將帥在待遇上有何區別?
  • 【紅色文化】開國將帥家屬走進哈爾濱三五將軍文化博物館
    編者按:按照區委二次黨代會「整合發掘紅色旅遊資源戰略,創建紅色文化感悟體驗區,塑造一批具有雙城特質的城市文化符號,厚植城市文脈」的戰略部署,自2017年以來,區委、區政府已連續主辦了兩屆三五將軍文化活動月活動,舉辦了傳承開國將帥精神暨雙城區紅色文化
  • 開國將帥中,何人槍法最準?大將百步穿楊當仁不讓
    在開國將帥中,有著無數能徵慣戰的名將,他們的赫赫戰功,直到今天,依舊被我們津津樂道。而在這些功勳卓著的名將中,也不乏個人武力值非常高的,比如許世友、徐海東、錢鈞、賀炳炎、彭紹輝、耿飈等人都有著非常高深的個人武功。而神槍手,在開國將帥中也有不少,那麼,在開國將帥中都有哪些神槍手呢?
  • 人死後有沒有靈魂,土葬和火化哪個好?
    人死以後,當然是火化最好,如果在火化的基礎上從簡安葬更好。一個人去世之後沒有靈魂,有的是生者對死者的思念之情。目前,並沒有嚴格意義上的火葬,更多是火化土葬。什麼意思?就是人一旦去世,進行火化,然後將骨灰和骨灰盒還是按照選墳地、挖墓穴的方式進行埋葬。唯一和土葬不同的是,一個棺材裡裝的是逝者遺體,另一個則是棺材裡裝著骨灰和骨灰盒。火化土葬還是佔用耕地所以,火化土葬其實只是解決了可能導致的環境汙染問題,而佔用耕地、林地的問題依舊未能解決。
  • 黃埔軍校一期畢業著名的開國將帥,除了徐向前還有誰呢
    該校為中國革命培養了無數軍事、政治人才,廣大黃埔師生在爭取國家統一與民族獨立的鬥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為中國革命做出了重大貢獻。國共兩黨的很多將帥都是黃浦軍校培養出來的,特別是黃埔一期,軍校初創,國共兩黨都非常重視,因此一期也培養出最多國共兩黨著名將帥。
  • 為什麼現在廣西人都要感謝這位開國大將?他給廣西要來了出海口
    在開國大將中,粟裕、陳賡、徐海東這些瀟灑於陣前的名將的名字可能最為大家熟知,但其實大將中資格最老的人並不是他們,而是名叫張雲逸的人,而且張雲逸也是昔日官銜最高的人,其他大將都曾是他的部下。這一點從年齡上就可見一斑,因為在開國將帥中,比張雲逸年齡更大的只有朱老總一個人,其他人中雖然劉伯承和他同歲,但是生日並沒有他大。早在大多數開國將帥還沒有出生的1909年,張雲逸就已經是同盟會的一員。
  • 參與指揮炮擊金門,最後的山東籍開國將帥走了
    他的生命,定格在100歲。媒體報導:今天上午,開國少將、原昆明軍區參謀長孫幹卿因病醫治無效,在南京逝世。值得注意的是,他是最後一位山東籍開國將帥。他的離開,帶走了一個時代。孫幹卿是山東省臨淄縣(今淄博市)人,曾任第四野戰軍師參謀長、海南軍區司令員,廣州軍區參謀長,昆明軍區參謀長、司令部顧問等職。參加了四平保衛戰和臨江、遼瀋、平津、海南島等戰役。1961年晉升為少將。曾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84年9月離職休養。
  • 1614名開國將帥中,有325名江西人,佔五分之一,全國最多
    此後斷斷續續有一些將領得到晉升和授銜的開國將軍,截止到1965年軍銜製取消,一共有少將以上將帥1614名。這1614名開國將帥中,江西籍的最多,一共有325名,佔據了總數的五分之一。其中有3位上將和38位中將,以及284位少將。像肖華、陳奇涵、劉西元、餘秋裡等等這些著名將領,都是江西人。
  • 唐朝開國大將秦叔寶,古墓一石碑揭開了他的身世之謎
    相信大家都聽過秦叔寶,他是唐朝開國大將之一,為李世民大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本人也是武藝雙全,功夫也好,也有才華。所以大家對他的能力,都是比較肯定的,也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但是,關於他的身世,卻一直比較離奇,歷史書沒有準確記載,民間有很多的說法,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
  • 愛滋病人死後火化,火葬場需要做什麼"特殊"準備嗎?長見識了
    大家好,我是尼莫,今天我們科普的問題是:愛滋病人死後火化,火葬場需要做什麼"特殊"準備嗎? 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個會先來臨,可無論如何都還是有希望的。相比起在愛滋病魔爪下失去生命的那些人,我們實在是幸福得太多。
  • 一代高僧閱女無數,死後屍體火化肉身盡化,只剩舌頭不爛
    不過在很久以前就有一位高僧,他與其他僧侶不一樣,  這位高僧閱女無數,死後屍體火化肉身盡化,只剩下舌頭沒有因為火焰的燒灼而化為灰燼。  這位高僧名叫鳩摩羅什,出生在王室家族,父親名叫鳩摩羅炎,也是一位和尚,母親是龜茲國國王的女兒。  從小他所受到的教育就不比尋常人,並且他從出生起就非常的聰明。
  • 她是清朝死在皇后位最年輕的皇后,也是清朝第一個死後不火化的人
    孝誠皇后赫舍哩氏,是索尼的孫女,索尼長子領侍衛內大臣葛布喇的女兒,她比康熙大3個月,生於順治十年十二月十七日(1654年2月4日),屬相蛇,皇太極、順治帝在位時首任皇后皆為蒙古人,而赫舍哩氏身為滿族人卻成為康熙帝首選皇后皆是因為康熙帝即位時因年幼只有8歲,順治帝命索尼、遏必隆、蘇克薩哈、鰲拜四位作為輔佐大臣,然而鰲拜專權,為了不讓大權旁落,孝莊太后為康熙帝挑選了同是輔佐大臣的索尼孫女赫舍哩氏
  • 百團大戰中,出身黃埔軍校的開國將帥主要有誰?分別擔任什麼職務
    那麼百團大戰中,出身黃埔軍校的開國將帥主要有誰?分別擔任什麼職務?我們接著往下看。元帥2位他先後參加了廣陽、神頭嶺、響堂鋪等戰鬥和晉東南反「九路圍攻」。百團大戰時期,徐向前擔任山東八路軍第1縱隊司令員,率部有力地配合了百團大戰的進行,為戰鬥的勝利奠定了基礎。大將2位
  • 新中國唯一開國女將,三段婚姻,一生無後,晚年「寒酸」讓人心碎
    巾幗不讓鬚眉,中國歷史上曾出現過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女將軍,但在新中國1600餘位開國將帥中,只有一位女將,她叫李貞,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授銜時,毛主席握著李貞的手說道:「李貞同志,你可是新中國第一位女將啊。」
  • 開國將領離世後不入八寶山,反而將骨灰撒在巨石旁,這是為何?
    ——毛主席鄭維山,是新中國的開國將軍,他早年跟隨中國共產黨南徵北戰,立下了汗馬功勞。雖然他的軍銜是中將,但毛主席把他和許世友上將並列,說明主席十分認可他的功績。不管是戰爭時期,還是建國後的和平時期,鄭維山將軍都做出了很多突出貢獻。可是這麼一位開國將領,死後卻不入八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