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訊!
劍門關古鎮
被授予首批「四川省文創集市」
12月7日,在全國文化和旅遊創意產品開發推進活動暨首屆四川省文創大會上,劍門關古鎮被授牌為首批「四川文創集市」。
走進劍門關古鎮文創集市
劍門關古鎮始建於三國時期,是劍門蜀道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及劍門關-翠雲廊國家5A級景區的核心重鎮。境內擁有獨特的自然景觀、悠久的三國蜀漢文化、蜀道文化以及紅軍文化、劍門關豆腐文化等,是旅遊觀光、研究蜀漢文化、品味劍門豆腐文化的最佳之地。
劍門關鎮文創集市位於劍門關古鎮,以非遺傳承劍門豆腐、劍門土雞、劍門茶葉和文藝節目為主打。今年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劍門關鎮黨委、政府按照「一核一極兩帶五園」區域協同發展新格局,合理規劃布局鄉村旅遊、種植、養殖三大產業,推進建設「豆腐小鎮」「茶葉小鎮」。
劍門關鎮不僅擁有極為豐富的旅遊文化資源,還擁有地方特色鮮明、品種繁多的土特產品及各種非遺物產。
「不吃劍門豆腐,枉遊天下雄關」,劍門豆腐以劍門山區礫巖油沙石土出產的黃豆為原料,使用來自劍門七十二峰的「劍泉」水,經浸豆、磨漿、濾渣、煮漿、點漿、脫水等工序製成。劍門豆腐顏色雪白,細嫩鮮美,口感不澀,且有淡淡清香,並韌性極強。
劍門土雞——川陝交界的劍門關一帶養雞歷史悠久,根據《齊民要術》引漢《廣志》記載:「雞有鬍髯,五指,金餃,反翅之種,大者蜀,小者荊,白雞金骰者鳴長,倍於常雞」。
劍門茶葉——《蜀中名勝記》有載:「有梁山寺,產茶,亦為蜀中奇品」。早在唐代,劍門的綠茶已成貢品,宋代詩人陸放翁「細雨騎驢入劍門」時,曾在把盞品茗之後也即興盛讚劍門玉綠。中國工農紅軍攻克劍門關後,幾位指揮戰鬥的將軍們也稱「雄關有茶香中華」。
劍門根雕。採用劍門山區的珍貴「檀木」「塔木」「柏木」的根為原料,依據原料自然形態,經民間藝人精心雕刻,或珍禽異獸,或自然山水,或花鳥魚龍等,再配以盆花、盆景成為實用的裝飾品。木質細膩,色澤黃褐,造型美觀,工藝精湛。
劍門童帽。童帽為純棉布手工製作,造型多為十二生肖、獅子、鳳凰等吉樣動物為主。分為炎夏戴的涼圈子和寒冬帶的風帽,且不分男女都要繡上色彩鮮豔的花卉或動物圖案,並配上金銀飾物安上長命鎖、銅錢等飾物,頗具民俗特色。
崖壁燈光秀--《劍門長歌》。以穿越劍門蜀道千年歷史為主線,藉助全息投影、聲效互動等科技手段,點亮劍門關景區夜空,成為全國首個實景崖壁燈光演藝秀。
雄關雜技藝術團在劍門關大劇院常年駐院演出 ,該劇院坐落於劍門關古鎮核心區-龍劍廣場,無論是百姓日常行徑時,還是遊客暫歇腳步時,都能看到這座古樸典雅、端莊大氣的「文化大院」。
大型歌舞劇《燈舞劍門》是以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白龍花燈」改編而成,以一對爺孫為故事主線的情景歌舞劇。全劇由六個篇章組成,在春夏秋冬四季變化的過程中展現了劍閣的風俗人情。
高觀皮影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命名為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皮影採用小黃牛皮為基本材料,雕刻出的人物容貌、衣袍、裝飾都非常形象生動,特別是武生武旦的鎧甲、袍鞋,雕刻精美、線條流暢,是皮雕藝術之精品。
登劍門雄關遊三國古鎮
劍門關文創集市歡迎您
綜合自劍閣發布
錯過的精彩請點這裡
【來源:廣元文廣旅】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