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巴基斯坦演講特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2020-12-14 中國經濟網

  【學習經典】第二十八期

  ——跟習大大學引經據典(二十二)·習近平巴基斯坦演講特刊

  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②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丨子曰師說 曹雅欣

  

  2015年4月21日,習近平主席在巴基斯坦議會的演講中說道:

  中巴要弘義融利,實現共同發展。中華文化倡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中國堅持正確義利觀,幫助巴基斯坦就是幫助我們自己。

  又說:

  中國人民崇尚「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一)中國的「忠恕」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以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兩句出自《論語》裡的話,正是對儒家重要思想「忠恕」的最恰當解讀。

  「忠恕」的概念,始現於《論語·裡仁》篇,其中有這樣一段遺響千年的對話: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孔子向學生曾參傳道,告訴他:我所有的學說,都是由一個基本思想貫穿的。曾參領受,而其他學生卻不明所以,紛紛向他求教,曾參感嘆:老師的學說,就是「忠恕」二字啊。

  曾參是孔子座下天分極高的弟子,他和孔子的對話,猶如佛祖拈花、迦葉微笑,了悟於靈犀、受教於無言。而曾子後來,也確實如迦葉發揚了佛教一般,成為了將孔子儒學思想既有繼承、更有發展的一代「宗聖」。而他與孔夫子在一問一答間提煉總結出的「忠恕」至理,也提供給了孔門弟子、給世間君子一條得以依此行事的金科玉律。

  「忠」,把字拆開看就是「中人之心」,盡心待人、忠於本心,也就是以己之心去關照他人,——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表達的精神,自己想立得住、也要使別人能立得住,自己想行得通、也要使別人能行得通。所以,盡我之心,忠人之事,盡力為人謀,是謂「忠」。

  「恕」,把字拆開看便是「如人之心」,推己及人、把自己推到他人之境,推想別人之心、量度他人之苦,——也就是那一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強加給別人。換位思考,不僅儘自己之所願,還能想他人之所想。所以,如人之心,想人所想,理解而不強施於人,是謂「恕」。

  「忠」是盡己之心,從自我出發、盡心竭力為人謀;「恕」是如人之心,發散出去、換位思考體諒人;

  「忠」是要極盡所能,「恕」是要量體裁度,所以「忠」與「恕」,是一對既相互輔助又相互制衡的概念。忠,強調的是付出和助益;恕,提醒的是換位和體諒。

  「忠恕」的理念,在今天聽來,令人格外動容。這些關乎理解、善良、公道、尊重的品德,隨著歷史河流的向前推進,常常是被淹沒沉墮於河底,其蹤杳杳。

  所目當今世界很多區域,矛盾紛爭一點就著,惡性事件一觸即發……正是因為「忠恕」這個看起來陌生、說起來簡單的道理,實在是被人們遺忘太久了,——忘了曾經在兩千多年前,就有一群知識分子,他們雖不同而和、雖不比而周,他們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難,他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他們儘管性情不同、出身不同、成就不同,但是在「忠恕」的感召下,都踐行著儒者的光榮與夢想,體察萬物,悲憫蒼生。

  (二)世界的「忠恕」

  「忠恕」確實可以作為中國文化在今天提供給世界的智慧準則。早在1971年,聯合國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地位,周恩來總理為聯合國大廳帶去了孔子的兩幅語錄,其一是「以和為貴」,另一條就是關乎「忠恕」的解讀: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子貢請教孔子,是否有可以讓人終身依照的一句話準則?孔子便回復給他這一句照亮萬世的格言,這一句將中華文化的堂堂正氣昭顯於聯合國面前的行事信條: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可見,「忠恕」正是對和諧、對和平的達成。「忠恕」,不僅是古代知識分子個人修為的守則,更是當代世界風雲變幻中具有現實意義的準則。

  比如,曠日持久的巴以戰爭,是宗教信仰的衝突;以美蘇為首的東西集團冷戰,是政治形態的衝突;文化輸出與文化侵略的論爭,是文明形態的衝突;國內的貿易順差與國外的反傾銷舉措,是經濟體制的衝突;不同年齡段人群的代溝,是價值觀念的衝突;舊有事物對創新態勢的打壓,是思維模式的衝突……所有這些差異下的衝突,究其避免和解決之道,都可在「忠恕」的心態中尋找答案。如此,就不會再用固執去拒絕異類、用偏激去反對異見、用自大去打擊新生、用霸權去迫害弱勢。

  「忠恕」是如此重要的一種品格,可以賦人予同情,從而善於理解;賦人予體貼,從而擅於關懷;賦人予寬厚,從而敏於幫助;賦人予善意,從而樂於奉獻;賦人予通達,從而肯於溝通;賦人予高貴,從而敢於包容。

  忠恕,會讓世界懂得:即使不同意,也要堅決尊重,即使不理解,也該保持平和,即使不支持,也需文明禮敬。

  「忠恕」是減少紛爭的最佳原則,推己及人而不強人所難,便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忠恕」是守護發展的最好心態,各抒己見而能彼此共融,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中國儒家思想,貢獻給了社會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概念:

  比如「仁義」,既提倡仁愛,又強調要在正義的範疇內施行;

  比如「學習」,既提倡學習理論,又強調實際踐行;

  比如「孝悌」,既提倡在家門裡孝順父母,又提倡在社會上兄友弟恭;

  比如「禮樂」,既提倡禮以節人、規範秩序,又強調樂以和情、安和內心。

  ——而儒家最具有智慧廣泛性的思想之一,便是「忠恕」,它不僅是歷史貢獻給今天的,更是中國貢獻給世界的。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葉躍明(書)

  作者介紹:

  

  曹雅欣,青年文化學者。獨立撰稿人、文化主持人、國藝解說者。

  「子曰師說」微信號、「學習經典」微信號創始人。

  光明網「醉中國」專欄作者。代表作有光明日報出版社編輯出版的圖書《國學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國學與時政」系列文章、「學習經典」系列文章,被全國上百家主流網站廣為轉載。

  策劃並撰寫了「琴夢中國」系列作品,包括《琴夢紅樓》《琴頌詩經》等。

  首創「國藝演說」的文化藝術傳播方式,運用於「琴夢紅樓」、「琴頌詩經」等琴歌藝術音樂會中,並擔任音樂會的文化主持。

  始終致力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傳播,把國學、國藝做時代性解讀。

  書法作者

  

  

  葉躍明,中國書畫家協會理事,並被中國書畫藝術中心等多家全國性書法機構聘為書法家。6歲學書法,五十年來拜名師,臨名碑名帖和不潛心研究創作形成獨自風格,作品多次參加全國性書法活動並獲獎。

  

  

  

  

(責任編輯:馬常豔)

相關焦點

  • 習近平巴基斯坦演講特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學習經典】第二十八期  ——跟習大大學引經據典(二十二)·習近平巴基斯坦演講特刊  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②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丨子曰師說 曹雅欣    2015年4月21日,習近平主席在巴基斯坦議會的演講中說道:  中巴要弘義融利,實現共同發展。
  • 學習用典|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攜手追尋民族復興之夢——在印度世界事務委員會的演講》等文中引用【原典】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 於建福: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2015年4月21日,習近平主席在巴基斯坦議會的演講中指出:「中巴要弘義融利,實現共同發展。中華文化倡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中國堅持正確義利觀,幫助巴基斯坦就是幫助我們自己。」習近平主席以中華文化倡導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理念,來弘義融利,構建中巴命運共同體,開闢中巴合作共贏新徵程,無疑是儒家「忠恕」之道在當今國際關係中的恰當運用。曾子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則盡己而無欺,恕則推己以及人,曾子用「忠恕」二字對孔子「一以貫之」之道作了精闢概括。
  • 學習用典|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攜手追尋民族復興之夢——在印度世界事務委員會的演講》等文中引用【原典】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 學習用典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己欲達而達人。——《攜手追尋民族復興之夢——在印度世界事務委員會的演講》等文中引用【原典】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 我讀《論語》139: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子貢:如果廣泛地施恩於民,救濟大眾,這種行為算得上時仁嗎?孔子:這豈止是仁,都堪稱聖人了,連堯和舜都難以做到。所謂仁,就是自己想要站立起來,就幫助別人站立起來,自己想要求得發達,就會幫助別人也發達。從近處、眼前做起,這就是實施仁的基本方法了。
  • 【每日一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每日一句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孔子的名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也是孔子的名言,它出自《論語•雍也》,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思想一脈相承,用最簡單、最直白的話解釋,就是:自己要立足,先要讓別人立足;自己要通達,先要讓別人通達。
  • 「一日一智」仁的體現: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 【學】自己要站穩,也要讓別人站穩,自己要騰達,也要讓別人騰達。「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最具代表的儒家思想之一。 自己站穩,也要幫人站穩;自己騰達,也要幫助他人騰達,這可不是一般的境界,但只有達到這樣的境界,才能算是一個「仁」人。鄧爺爺說:「先讓一部分人富起來,然後帶動其餘人富起來。」這其實正是一種仁的體現,對社會與國家發展具有很好的推動作用。
  • 15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這是子貢問,如果有個人能夠博施於民。一般人所需要的能夠給別人,還能夠濟眾。博施於民是大眾,普遍的人。濟眾就是救濟困難的人。孔子回答,這何止是仁呢,你叫堯舜來博施於民和濟眾,他都辦不到呢,一定是聖人了。你說的標準不能說是仁的標準,我們的標準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 [微評公益廣告]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達而達人
    (滁州文明網)    微點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本意是「仁愛之人,自己決定對人建立仁愛之心,別人才會對你仁愛,自己決定對人豁達寬容,別人才會對你豁達寬容。」這是孔子的一個重要思想,也是儒家道德修養中用於處理人際關係的重要原則。
  • 拙讀《論語》第一百五十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還適用嗎?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主流譯文:子貢說:「如果有人能廣泛地給民眾施與恩惠,救濟百姓的生活,這人怎麼樣呢?可以說是仁人嗎?」孔子說:「何止是仁人,一定是聖人了!堯、舜做到這樣尚且不容易呢!作為仁人,自己想立身,也要使別人立身,自己想通達,也要使別人通達。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夫仁者②,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意譯,(1)(內聖)子貢說假如存在,(有人跟從自性,得道高人)。慈悲為懷,普度眾生。(呼吸之間,自然安住,知道。中道不易,既不緊盯亦不放逸。心既不打壓,也不跑掉)(有覺性的,以安住且中立的心,照見身、心的實相!)
  • 每天學點國學: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譯文】子貢說: 「如果能廣施恩惠而幫助民眾,怎麼樣?這可以說是仁嗎?」博施:廣泛地施行恩惠。孔子說: 那是多麼仁啊!那一定是聖人所為了! 即使堯舜想做到這一點也很困難。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學習146-147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仁者,只要自己想立,便也幫助人能立。自己想達,便也幫助人能達。能在切近處把來相譬,這就可說是仁的方向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孔子仁的思想的體現,到今天人們一直津津樂道於這句話,聽著簡單,實際做起來,不是不足,而是差得很多啊!孔子好學不厭,是欲立、欲達,他誨人不倦,是立人、達人,儘管他一直孜孜以求,潛心努力,他仍然說他只能做到這一步。
  • 我讀《論語》139: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子貢:如果廣泛地施恩於民,救濟大眾,這種行為算得上時仁嗎?孔子:這豈止是仁,都堪稱聖人了,連堯和舜都難以做到。所謂仁,就是自己想要站立起來,就幫助別人站立起來,自己想要求得發達,就會幫助別人也發達。從近處、眼前做起,這就是實施仁的基本方法了。
  • 紐恩泰空氣能熱水器: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作為空氣能行業的標杆企業,廣東紐恩泰新能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秉著「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仁者之心,時刻將消費者、經銷商的利益與自身的發展密切聯繫在一起。  據了解,為提升加盟經銷商盈利能力,紐恩泰新能源企業開辦了紐恩泰學院,邀請名師免費為經銷商傳授營銷理念和技巧。
  • 「一日一智」仁的體現: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 【學】自己要站穩,也要讓別人站穩,自己要騰達,也要讓別人騰達。「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最具代表的儒家思想之一。 自己站穩,也要幫人站穩;自己騰達,也要幫助他人騰達,這可不是一般的境界,但只有達到這樣的境界,才能算是一個「仁」人。鄧爺爺說:「先讓一部分人富起來,然後帶動其餘人富起來。」這其實正是一種仁的體現,對社會與國家發展具有很好的推動作用。
  • 【國學名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譯文】子貢說:「如果有廣泛施恩於百姓並且能周濟大眾的,如何?可以稱得上仁義嗎?」孔子說:「為什麼從事仁義的事情,一定要按照聖人的標準呢?堯舜大概對你說的這些事情也感到為難吧。
  • 《論語》智慧: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釋  文:子貢說:「如果有人對老百姓普遍施捨,救濟民眾,怎麼樣?這可以算是仁了吧?
  • [微評公益廣告]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達而達人
    (滁州文明網)    微點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本意是「仁愛之人,自己決定對人建立仁愛之心,別人才會對你仁愛,自己決定對人豁達寬容,別人才會對你豁達寬容。」這是孔子的一個重要思想,也是儒家道德修養中用於處理人際關係的重要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