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將至,蘇州一位工廠老闆帶著他的員工忙得不亦樂乎。
這位老闆不一般,多年前他畢業求職屢屢遭拒,遭到歧視,甚至被侮辱「狗都不如」,只因他是一名殘疾人。這麼多年,他一直與命運抗爭,做過無數個行當,如今成為相冊工廠的老闆,產品遠銷歐美,銷售額達千萬元 。更讓人感動的是,他的工廠有42名員工,其中30人是殘疾人。他就是被人們稱為「腦癱廠長」的陸鴻。
41歲的陸鴻始終相信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我現在有能力,也有責任去幫助和我一樣的殘疾人。今後最大的希望就是買一套房子給一直支持我的老婆。」11月5日,接受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採訪時,陸鴻笑著對記者說。
每天騎車五十公裡學藝在蘇州吳江區平望鎮東張路上,有一處搭建起來的廠房,裡面擺放著陸鴻全部的家當。「公司現在有42名員工,殘疾人有30人。我們一年的營業額大概有一千萬元,現在光設備加起來都有五百萬了。」提到自己的事業,陸鴻咧著嘴笑了。
陸鴻接受紫牛新聞記者採訪
一歲時因為高燒不退,陸鴻不幸成了腦癱,從小就受盡冷落。初中畢業後的他即使成績達標也與高中無緣,在父母的安排下,最終進了一所「畢業後包分配工作」的中專,然而畢業之後等所有同學都分配到工作後,他還是被拒之門外。
陸鴻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份工作是「敲白鐵皮」,也就是「擺地攤修鐵桶、修漏鬥」。因為找工作屢屢碰壁,陸鴻窩在家裡悶悶不樂。他的叔叔在回家探親的時候得知此事,就讓他跟著去蘆墟學「敲白鐵皮」。
然而,蘆墟距離陸鴻所住的地方有二十五公裡遠,交通成了難題。陸鴻就騎著自行車,每天來回五十公裡,跟著叔叔做了兩年的學徒,之後獨自在家擺攤「敲白鐵皮」。陸鴻覺得空餘時間太多,他還想在擺攤之餘再做些別的事情,騎了兩年自行車讓他對自行車有了更多了解,他又琢磨著開了一家自行車修理鋪。看到門口經常有人拿著水壺來來往往,陸鴻便買了一個鍋爐做起了「泡水」的生意。之後他又開了報亭、電話超市。口袋裡的錢多了,看到自己的事業蒸蒸日上,陸鴻也感覺到前所未有的充實。
自學各種軟體get新技能雖然生意還不錯,但陸鴻不滿足於現狀。玩電腦時,有網友告訴他,只要學會 「Ae」和「Pr」兩個軟體,就可以賺大錢。這句話給了陸鴻新方向,他開始在網上搜索相關的教程,慢慢研究學習,需要付費觀看的教程,他也毫不吝嗇,付費學習,陸鴻逐漸學會如何使用這些軟體,之後又自學了「Ps」和「CDR」等軟體。
學是學會了,怎樣才能把自己手裡的技術變現,這讓陸鴻又一次陷入苦惱當中。「學了這些東西給誰去做呢?沒有人認可我。」2005年對陸鴻來說是意義重大的一年,那一年,陸鴻的表弟準備結婚,知道自己的表哥會使用「Ae」軟體,便把自己的結婚照片給他,想請他幫忙做一個電子相冊,可以在婚禮上放映。陸鴻非常愉快地接下了這個活,在網絡上搜羅了一些素材,把相冊做好後送給表弟。「在婚禮上播放的時候,大家都覺得眼前一亮,感覺這個東西很好玩,因為當時比較稀奇。」陸鴻對記者說。
婚禮的攝影師看見屏幕上的立體電子相冊,問新郎誰是相冊的製作者。在表弟的指引下,攝影師找到了陸鴻,「他一看到我這個人,就不相信了,他說『這個東西是你做的?』接著就是一連串的懷疑。我這個人就是你越懷疑我,我越要爭口氣。」陸鴻說,「他不相信這是我做的,想看看我的真本事,就問我會不會做婚禮錄像。其實我根本就不知道怎麼做,但是為了爭一口氣,我說可以!」回去之後,陸鴻喊來朋友一起研究,三天之後終於把婚禮錄像做出來了。看到陸鴻的作品之後,攝影師才真正相信這些都是出自眼前這個「傻子」之手,便認可了他的能力,開始和陸鴻談合作,剪好一個視頻付給他一百五十元報酬。從那以後,陸鴻的單子越接越多,最後,蘇州吳江區好多生意都來找他做,他的日子過得更加充實與忙碌起來,他果斷地把報亭、「泡水」店、電話超市都關掉了,專心做電子相冊和婚禮錄像。
做大做強!開工廠做相冊此後,陸鴻又跟人學習了攝影,隨後便開了屬於自己的照相館,也慢慢有了自己的第一家網店。在網上接訂單,幫人洗照片,最後再寄出去。「顧客給我提了意見,『有相片沒相冊怎麼行呢?』然後我又去批發相冊。當時網上有一款手風琴相冊我很感興趣,價格賣得相當貴,於是我就想自己製作這個相冊。」有了這樣的想法,陸鴻便從網上買了幾套手風琴相冊,他將相冊拿給妻子看,妻子也贊同他的想法。「我第二天就從廣東買了八萬元的材料,這個相冊看著容易,做起來並不簡單。」材料送到家後,陸鴻才知道這個材料折個兩三次還可以,折多了就會有誤差。後來一個師傅給他出了主意,讓他買了壓痕機,才解決難題。「相冊做出來了,也很好賣,銷量很大,也賺了不少錢。」陸鴻說。
陸鴻的工廠裡,工人們正在忙碌地生產
2011年,陸鴻添置了自動化機器,招了幾個工人,開辦了自己的相冊工廠。陸鴻說:「當規模越來越大了,也挺辛苦的,因為地方很小,白天幹活,晚上睡覺就把地上的東西拿開,搭個帳篷,睡在帳篷裡。」
2017年,因為政府給予補助,陸鴻將工廠搬遷到了平望鎮東張路上,接著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現在工廠一年的營業額大概1000萬元左右,設備也有500萬元了,我們的相冊出口到英國、法國、美國等國家。工廠前幾年賺的錢基本上都用於買機器了,現在設備已經挺全了,從今年開始我們就能有結餘了,等賺到錢後我要給老婆買一套房子。」陸鴻對記者說。
陸鴻的妻子是2013年經人介紹認識的,這些年,對於他的事業,妻子一直都很支持他。曾經有一段時間,陸鴻因為壓力一度想放棄繼續開廠,妻子默默在背後幫他解決了資金、場地、工人等問題,並鼓勵他繼續做下去。現在妻子是工廠的主管,主要負責廠裡的生產,每天早上六點到工廠去上班,晚上十點才下班,而他則專心設計新的產品。
陸鴻的第一臺機器
我想給其他殘疾人「剛開始我一直找不到工作,殘疾人找工作有多困難我也很清楚。大多數殘疾人找到工作之後,也發現並不是自己想要的工作,幾乎都是掃掃地、看看門之類的,很難找到能體現自身價值的工作。」陸鴻中專畢業時,學校曾承諾為畢業生提供工作,然而三年之後,班裡五十多位同學都如約分配到了工作,唯獨陸鴻因為殘疾沒有被工廠僱用。母親帶著陸鴻一起去找工廠負責人,工廠負責人告訴陸鴻母親,「你看看他這個樣子,能幹什麼?我養一條狗,都比養他來得好,他連狗都不如。」
聽著這些話,陸鴻的汗毛都豎起來了,他第一次覺得夏天是這樣的「寒冷」。被工廠拒絕後,他在家待了兩年,最後感覺不能再這樣了,就想出去找工作。當時,父親的氣管炎越來越重,而父親卻想把看病的錢留給陸鴻,母親堅決不同意父親的想法,兩人為此起了爭執。陸鴻偷聽到了父母之間的對話,暗下決心一定要找到工作,「嘗試的後果也讓我挺心酸的,如果我能找到一份工作,我會特別努力地去做,但就是沒有這樣的機會。所以我認為殘疾人都需要一個機會,只要給他們一個機會,他們會做得很好,在某些方面甚至比正常人做得更好,所以我願意多招一些殘疾人,帶著他們一起奔小康。」記者了解到,大部分殘疾人員工在進廠之前都是沒有工作的,在進入陸鴻的工廠後都有了穩定的收入。
陸鴻免費提供的員工宿舍
公司員工小陸告訴記者,因為年幼時自己得了腦癱,腿腳不便,最開始的工作是在別的工廠做門衛,現在在這裡負責淘寶網店的售前售後服務。「我已經工作八年了,非常喜歡這樣的工作。剛來的時候我什麼都不會,都是陸老闆手把手教我的,不懂的我就問他,他也會耐心地教我,現在我都能自己做了。」小陸說。
陸鴻指導員工工作
「有時殘疾人與殘疾人之間能更好地相互理解。我也只是運氣好,所以我想讓更多有夢想的殘疾人通過我的平臺,實現他們的夢想。雖說大家都認為是我在幫助殘疾人,其實也是他們在幫我,因為他們不光實現了自己工作的夢想,也是在為我創造價值。我感覺是他們幫助我更多一點,而不是我在幫助他們。」陸鴻說。
紫牛新聞記者|張畢榮
實習生|郭嘉浩
編輯|張冰晶
剪輯|萬惠娟
主編|陳迪晨
圖片來源 記者拍攝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刪改
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紫牛新聞常年法律顧問:
北京大成(南京)律師事務所唐迎鸞律師
原標題:《【紫牛頭條】了不起的打工人!"腦癱廠長"帶領殘疾員工奔小康,年銷售額千萬》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