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腦癱廠長」帶領殘疾員工奔小康,相冊工廠年銷售額千萬

2020-12-24 澎湃新聞

雙十一將至,蘇州一位工廠老闆帶著他的員工忙得不亦樂乎。

這位老闆不一般,多年前他畢業求職屢屢遭拒,遭到歧視,甚至被侮辱「狗都不如」,只因他是一名殘疾人。這麼多年,他一直與命運抗爭,做過無數個行當,如今成為相冊工廠的老闆,產品遠銷歐美,銷售額達千萬元 。更讓人感動的是,他的工廠有42名員工,其中30人是殘疾人。他就是被人們稱為「腦癱廠長」的陸鴻。

41歲的陸鴻始終相信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我現在有能力,也有責任去幫助和我一樣的殘疾人。今後最大的希望就是買一套房子給一直支持我的老婆。」11月5日,接受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採訪時,陸鴻笑著對記者說。

每天騎車五十公裡學藝

從零開始,開了好幾個小店鋪

在蘇州吳江區平望鎮東張路上,有一處搭建起來的廠房,裡面擺放著陸鴻全部的家當。「公司現在有42名員工,殘疾人有30人。我們一年的營業額大概有一千萬元,現在光設備加起來都有五百萬了。」提到自己的事業,陸鴻咧著嘴笑了。

陸鴻接受紫牛新聞記者採訪

一歲時因為高燒不退,陸鴻不幸成了腦癱,從小就受盡冷落。初中畢業後的他即使成績達標也與高中無緣,在父母的安排下,最終進了一所「畢業後包分配工作」的中專,然而畢業之後等所有同學都分配到工作後,他還是被拒之門外。

陸鴻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份工作是「敲白鐵皮」,也就是「擺地攤修鐵桶、修漏鬥」。因為找工作屢屢碰壁,陸鴻窩在家裡悶悶不樂。他的叔叔在回家探親的時候得知此事,就讓他跟著去蘆墟學「敲白鐵皮」。

然而,蘆墟距離陸鴻所住的地方有二十五公裡遠,交通成了難題。陸鴻就騎著自行車,每天來回五十公裡,跟著叔叔做了兩年的學徒,之後獨自在家擺攤「敲白鐵皮」。陸鴻覺得空餘時間太多,他還想在擺攤之餘再做些別的事情,騎了兩年自行車讓他對自行車有了更多了解,他又琢磨著開了一家自行車修理鋪。看到門口經常有人拿著水壺來來往往,陸鴻便買了一個鍋爐做起了「泡水」的生意。之後他又開了報亭、電話超市。口袋裡的錢多了,看到自己的事業蒸蒸日上,陸鴻也感覺到前所未有的充實。

自學各種軟體get新技能

訂單不斷事業步入正軌

雖然生意還不錯,但陸鴻不滿足於現狀。玩電腦時,有網友告訴他,只要學會 「Ae」和「Pr」兩個軟體,就可以賺大錢。這句話給了陸鴻新方向,他開始在網上搜索相關的教程,慢慢研究學習,需要付費觀看的教程,他也毫不吝嗇,付費學習,陸鴻逐漸學會如何使用這些軟體,之後又自學了「Ps」和「CDR」等軟體。

學是學會了,怎樣才能把自己手裡的技術變現,這讓陸鴻又一次陷入苦惱當中。「學了這些東西給誰去做呢?沒有人認可我。」2005年對陸鴻來說是意義重大的一年,那一年,陸鴻的表弟準備結婚,知道自己的表哥會使用「Ae」軟體,便把自己的結婚照片給他,想請他幫忙做一個電子相冊,可以在婚禮上放映。陸鴻非常愉快地接下了這個活,在網絡上搜羅了一些素材,把相冊做好後送給表弟。「在婚禮上播放的時候,大家都覺得眼前一亮,感覺這個東西很好玩,因為當時比較稀奇。」陸鴻對記者說。

婚禮的攝影師看見屏幕上的立體電子相冊,問新郎誰是相冊的製作者。在表弟的指引下,攝影師找到了陸鴻,「他一看到我這個人,就不相信了,他說『這個東西是你做的?』接著就是一連串的懷疑。我這個人就是你越懷疑我,我越要爭口氣。」陸鴻說,「他不相信這是我做的,想看看我的真本事,就問我會不會做婚禮錄像。其實我根本就不知道怎麼做,但是為了爭一口氣,我說可以!」回去之後,陸鴻喊來朋友一起研究,三天之後終於把婚禮錄像做出來了。看到陸鴻的作品之後,攝影師才真正相信這些都是出自眼前這個「傻子」之手,便認可了他的能力,開始和陸鴻談合作,剪好一個視頻付給他一百五十元報酬。從那以後,陸鴻的單子越接越多,最後,蘇州吳江區好多生意都來找他做,他的日子過得更加充實與忙碌起來,他果斷地把報亭、「泡水」店、電話超市都關掉了,專心做電子相冊和婚禮錄像。

做大做強!開工廠做相冊

產品出口到國外

此後,陸鴻又跟人學習了攝影,隨後便開了屬於自己的照相館,也慢慢有了自己的第一家網店。在網上接訂單,幫人洗照片,最後再寄出去。「顧客給我提了意見,『有相片沒相冊怎麼行呢?』然後我又去批發相冊。當時網上有一款手風琴相冊我很感興趣,價格賣得相當貴,於是我就想自己製作這個相冊。」有了這樣的想法,陸鴻便從網上買了幾套手風琴相冊,他將相冊拿給妻子看,妻子也贊同他的想法。「我第二天就從廣東買了八萬元的材料,這個相冊看著容易,做起來並不簡單。」材料送到家後,陸鴻才知道這個材料折個兩三次還可以,折多了就會有誤差。後來一個師傅給他出了主意,讓他買了壓痕機,才解決難題。「相冊做出來了,也很好賣,銷量很大,也賺了不少錢。」陸鴻說。

陸鴻的工廠裡,工人們正在忙碌地生產

2011年,陸鴻添置了自動化機器,招了幾個工人,開辦了自己的相冊工廠。陸鴻說:「當規模越來越大了,也挺辛苦的,因為地方很小,白天幹活,晚上睡覺就把地上的東西拿開,搭個帳篷,睡在帳篷裡。」

2017年,因為政府給予補助,陸鴻將工廠搬遷到了平望鎮東張路上,接著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現在工廠一年的營業額大概1000萬元左右,設備也有500萬元了,我們的相冊出口到英國、法國、美國等國家。工廠前幾年賺的錢基本上都用於買機器了,現在設備已經挺全了,從今年開始我們就能有結餘了,等賺到錢後我要給老婆買一套房子。」陸鴻對記者說。

陸鴻的妻子是2013年經人介紹認識的,這些年,對於他的事業,妻子一直都很支持他。曾經有一段時間,陸鴻因為壓力一度想放棄繼續開廠,妻子默默在背後幫他解決了資金、場地、工人等問題,並鼓勵他繼續做下去。現在妻子是工廠的主管,主要負責廠裡的生產,每天早上六點到工廠去上班,晚上十點才下班,而他則專心設計新的產品。

陸鴻的第一臺機器

我想給其他殘疾人

一個實現自己價值的機會

「剛開始我一直找不到工作,殘疾人找工作有多困難我也很清楚。大多數殘疾人找到工作之後,也發現並不是自己想要的工作,幾乎都是掃掃地、看看門之類的,很難找到能體現自身價值的工作。」陸鴻中專畢業時,學校曾承諾為畢業生提供工作,然而三年之後,班裡五十多位同學都如約分配到了工作,唯獨陸鴻因為殘疾沒有被工廠僱用。母親帶著陸鴻一起去找工廠負責人,工廠負責人告訴陸鴻母親,「你看看他這個樣子,能幹什麼?我養一條狗,都比養他來得好,他連狗都不如。」

聽著這些話,陸鴻的汗毛都豎起來了,他第一次覺得夏天是這樣的「寒冷」。被工廠拒絕後,他在家待了兩年,最後感覺不能再這樣了,就想出去找工作。當時,父親的氣管炎越來越重,而父親卻想把看病的錢留給陸鴻,母親堅決不同意父親的想法,兩人為此起了爭執。陸鴻偷聽到了父母之間的對話,暗下決心一定要找到工作,「嘗試的後果也讓我挺心酸的,如果我能找到一份工作,我會特別努力地去做,但就是沒有這樣的機會。所以我認為殘疾人都需要一個機會,只要給他們一個機會,他們會做得很好,在某些方面甚至比正常人做得更好,所以我願意多招一些殘疾人,帶著他們一起奔小康。」記者了解到,大部分殘疾人員工在進廠之前都是沒有工作的,在進入陸鴻的工廠後都有了穩定的收入。

陸鴻免費提供的員工宿舍

公司員工小陸告訴記者,因為年幼時自己得了腦癱,腿腳不便,最開始的工作是在別的工廠做門衛,現在在這裡負責淘寶網店的售前售後服務。「我已經工作八年了,非常喜歡這樣的工作。剛來的時候我什麼都不會,都是陸老闆手把手教我的,不懂的我就問他,他也會耐心地教我,現在我都能自己做了。」小陸說。

陸鴻指導員工工作

「有時殘疾人與殘疾人之間能更好地相互理解。我也只是運氣好,所以我想讓更多有夢想的殘疾人通過我的平臺,實現他們的夢想。雖說大家都認為是我在幫助殘疾人,其實也是他們在幫我,因為他們不光實現了自己工作的夢想,也是在為我創造價值。我感覺是他們幫助我更多一點,而不是我在幫助他們。」陸鴻說。

紫牛新聞記者|張畢榮

實習生|郭嘉浩

編輯|張冰晶

剪輯|萬惠娟

主編|陳迪晨

圖片來源 記者拍攝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刪改

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紫牛新聞常年法律顧問:

北京大成(南京)律師事務所唐迎鸞律師

原標題:《【紫牛頭條】了不起的打工人!"腦癱廠長"帶領殘疾員工奔小康,年銷售額千萬》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年入千萬,他帶領殘疾員工逆襲
    在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平望鎮,蘇州緣躍紙製品有限公司的工人們正忙碌地工作著。與一般的工廠不同,這裡的很多工人都身有殘疾,老闆陸鴻也是一位腦癱患者。但在他的帶領下,工廠今年的營業額預計將達到1000萬元。創業受挫損失幾十萬元「我懂得了怎麼面對對手和困難」2005年,陸鴻為表弟的婚禮製作了電子相冊。婚禮攝影師通過新郎找到了陸鴻,希望與他合作製作婚禮錄像。一年下來,陸鴻掙了10多萬元。
  • 蓬溪縣殘疾人杜炳乾:自立自強當「明星」 帶領鄉親奔小康
    蓬溪縣殘疾人杜炳乾:自立自強當「明星」 帶領鄉親奔小康 新聞來源:遂寧新聞網
  • 這個從小被罵的腦癱孩子,開網店成了年入千萬的老闆!
    但是他很快又說:錢能實現我的夢想,幫助到更多的人。蘇州吳江山水秀麗,就像個完美無缺的美人,增之一分則多,減之一分則少。但1979年出生於吳江的陸鴻是一個殘疾人,從小就受到很多人的欺負:「他們都叫我傻子,不和我玩。」好在當這個世上所有人的都嫌棄他時,他還一直是母親眼中的寶貝。在他剛生下來就被確定為中毒性腦炎,連經驗豐富的醫生都認為他沒救了時,是母親一直苦苦哀求一定要救活他。
  • 那個被罵「傻子」的人,現在年入1000萬了
    一個曾被嘲笑、被孤立的殘疾人,憑藉自己的力量開公司、辦廠,成為了年入千萬的老闆。2020年12月13日,在央視《面對面》欄目裡,陸鴻講述了自己有點像小說情節卻又真實的人生。「我養一條狗都比他強」 41歲的陸鴻,是吳江平望人,不到一歲時,一次高燒引發中毒性腦炎,導致小腦指揮神經失常,俗稱「腦癱」。直到今天,他說話也還是不流暢,走路也並不穩當。「人家一直喊我傻子,我很難過,但是我很不服氣。」從小陸鴻沒少被同伴嘲笑。因為腦癱後遺症,他從職校鍋爐專業畢業後,求職總是一次次被拒。
  • 曾經被侮辱「狗都不如」的腦癱患者陸鴻,用堅強演繹精彩人生!
    如果命運給你開了個無情的玩笑,讓你肢體殘疾,成為別人眼中的另類時?你是像一片隨風飄蕩的殘葉,毫無生機的任由命運宰割?還是像阿甘一樣,不屈服於命運的安排,如絕壁上的孤柏,倔強生活?江蘇蘇州的腦癱患者陸鴻,選擇了後者!從小的腦癱,使陸鴻面部歪曲,走路蹣跚。
  • 決戰脫貧攻堅丨精準幫扶,帶領群眾奔小康的司法局駐村幹部
    決戰脫貧攻堅丨精準幫扶,帶領群眾奔小康的司法局駐村幹部 2020-10-11 08: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告別北上廣,梁平聚奎鎮的他返鄉建廠,帶領村民奔小康!
    告別北上廣,梁平聚奎鎮的他返鄉建廠,帶領村民奔小康!由於青龍村山高坡陡、交通閉塞,加之豆筋廠投入巨大,原有的生產設備短時間難以更新換代,2013年,梁軍決定關閉豆筋廠,專心發展養豬事業。但在村裡開辦現代化豆筋廠,帶動村民共同致富的想法一直縈繞在他心裡,從未磨滅。
  • 放棄「老闆娘」舒適生活 帶領村民奔小康
    17歲,她承包下村裡的100多畝魚塘,經多年努力率先致富;35歲,她放棄舒適的經商生活,帶領村民開發集體土地、改造綜合市場,帶領村民發家致富。 十多年過去了,北沙村從一個負債纍纍的落後村,發展到如今經濟、社會、民生事業長足發展的先進村,村民的股份分紅從原來人均每年幾百元提高到現在6000多元,在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沈小琴的個人成長經歷與北沙村緊緊聯繫在一起。北沙村孕育和培養了她,而她也在成長中不斷反哺和感恩這片土地。
  • 我在廣東奔小康丨小小竹條,大大夢想!「蒸籠姑娘」帶領村民致富奔康
    沈美娟回憶說,一開始缺少資金,她的親叔叔就給了她兩萬塊;沒有場地,就在家以小作坊的形式開工;缺少人員,家人都成了第一批「員工」。因為自身規模小,加上竹子本身生長周期等因素的影響,六個月後才在線上接到了第一單生意,這一筆8000塊的訂單,讓沈美娟的創業有了轉機。
  • 「做電商 奔小康」 60後支書帶領下營村建設美麗鄉村
    本屆論壇以「小康與小美——以數字鄉村促美麗鄉村」為主題,國內外專家學者、全國淘寶村鎮代表以及電商領域的領軍人物出席此次盛會。論壇期間,湖北省十堰市鄖西縣澗池鄉下營村村黨支部書記劉廷洲分享了帶領全村開拓電商事業,建設美麗鄉村的故事。「我是一個60後的支部書記,快60歲了,我這個60歲的書記很自豪,為什麼?
  • 帶領鄉親「趕著牛兒」奔小康
    原標題:帶領鄉親「趕著牛兒」奔小康 5月14日上午,在位於禹州市範坡鎮張劉村的龍躍牧業公司(以下簡稱「龍躍牧業」)裡,上千頭帶有精緻「耳標」的牛悠閒地吃著草料,「哞哞」的叫聲此起彼伏。 「『耳標』相當於牛的『身份證』,記載著它的出生日期、性別、體重等信息。」
  • 那個被罵的傻子,現在年入1000萬了
    一個腦癱,一個傻子,一個被罵「連狗都不如」的殘疾人,後來卻成為了年入千萬的老闆,這樣的逆襲聽起來怎麼都覺得不太現實,然而這卻是陸鴻的真實人生。 /01/ 「我的第一個稱呼,就是傻子。」
  • 李樹祥:德馬社區帶領群眾奔小康的「千裡馬」
    圖為李樹祥在群眾家中,左一為李樹祥據了解,李樹祥今年53歲,這位有著21年黨齡的「老黨員」,從2006年至今,已連續四屆擔任德馬社區黨總支書記兼主任,他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心上,一心一意謀發展,當地老百姓都稱讚他是帶領德馬社區群眾奔跑在全民小康大道上的「千裡馬」。
  • 唐河縣湖陽鎮許紀勇:拓展致富路 攜手奔小康
    唐河縣湖陽鎮許紀勇:拓展致富路 攜手奔小康河南經濟報記者張治中 通訊員陳炳謙「許廠長是個大能人,辦廠有眼光,管理有方法,對上班員工非常關心、體貼,人性化管理,上班幹活就像在家裡一樣。特別是對家裡有學生的員工,上班時間自己掌握,接送的學生中午還可以在廠裡免費就餐。在他廠裡上班(按件計酬)既能掙錢,又能照顧老人和孩子,一年下來,掙個三、五萬不成問題。這兩年,凡是在廠裡上班的,家裡日子都過得非常好,腰包鼓了,日子甜了,是許廠長幫俺們圓了家門口上班致富夢!」在唐河縣湖陽鎮張灣村南陽市綠爾康防護用品有限公司,員工們七嘴八舌誇起了他們的廠長許紀勇,紛紛點讚。
  • 重生在八零年代,種果園開食品工廠,白手起家奔小康,年代文
    大家下午好啊,今天為大家送上的小說推薦是5本年代文,重生在八零年代,種果園開食品工廠,白手起家奔小康!《重生七零之怦然心動》——不言成蹊小說點評:甜文,小說內容就像它的名字一樣美好,沒有極品,沒有虐心。故事情節新穎,很吸引人,可以去看一看。
  • 那個被罵的「傻子」,現在年入1000萬了
    一個曾經被罵「傻子」的人,後來卻成為了年入千萬的老闆,這樣的逆襲聽起來怎麼都覺得不太現實,然而這卻是陸鴻的真實人生。/01/「我的第一個稱呼,就是傻子。」不久,一位老人在別人的推薦下找到陸鴻,想要送給妻子一本電子相冊作為金婚禮物,陸鴻很受感動,堅持免費幫老人完成了電子相冊的製作。兩人就此成為了朋友。
  • 泰安市泰山區:科技助殘促增收 精準幫扶決勝全面小康
    魯網12月12日訊 為鞏固脫貧成效,改善殘疾兒童運動能力,2020年泰安市諾萊生物醫學科技有限公司在泰山區啟動了「共享陽光—關愛殘疾兒童」救助項目,投入資金1050萬元,項目歷經七個月已免費手術救助了100名因病致貧腦癱兒童。
  • 百位人大代表話小康丨周洪明:創新提技能 匠心奔小康
    編者按: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之年!為全面展現人大代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使命擔當,「學習強國」江蘇學習平臺、江蘇人大發布、新江蘇客戶端、中國江蘇網特別策劃「百位人大代表話小康」活動,面向全省五級人大代表徵集相關稿件,並將擇優精選100篇同步推出。今天推出第三十七篇,敬請關注!
  • 【我的扶貧故事】閆福泉:不忘初心 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我的扶貧故事】閆福泉:不忘初心 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2020-11-19 17: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這個山東人,把快要倒閉的破工廠,做到年銷售額4億元,憑什麼?
    工廠佔地70畝,員工1200多人,年加工原料海產品超3萬噸,產品200多種。誰能想到,這曾經是一個瀕臨倒閉的工廠。最初,這個工廠有一百多號員工,三個月都沒有發工資。2000年,工廠又來一位叫王大軍的廠長。員工們還在心裡嘀咕:這位王總能行嗎?事實證明,王總能行,而且非常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