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日,一則消息讓成都再上熱搜——22日,在商務部舉行的「步行街改造提升工作專題新聞發布會」上,公布首批5家「全國示範步行街」名單,成都寬窄巷子步行街位列其中。
23日,在南京召開的全國步行街改造提升工作現場會上,商務部對五條示範街進行了授牌。
「成都寬窄巷子步行街作為全國首批步行街改造提升試點之一,成都以『彰顯天府文化魅力,體驗寬窄原真生活』為總體定位,以打造品質、品牌、品位,歷史有根、文化有脈、商業有魂、經營有道、品牌有名的『三品』『五有』特色商業街總體思路,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深入謀劃,積極推進街區改造提升和重點項目建設。」在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看來,通過近兩年的努力,寬窄巷子步行街已成為最具成都文化風味的城市名片,成為最受遊客青睞的旅遊打卡地。
以「成都味、國際範」的理念
推動傳統文化傳承塑造寬窄文化特色品牌
城市需要文化,也是文化依附生存和傳播的物質載體,而步行街就是一個縮影,其能夠體現城市商業文化,成為城市名片的延伸。有什麼鋪面、做什麼生意,都能在步行街上展示得一清二楚,而逛街的人也不僅僅是商業參與者,更是文化感受者、城市觀察者。
遊客用手機記錄寬窄巷子
顯然,這與步行街的發展歷史脫不開關係。寬窄巷子步行街地處成都中心城區核心位置——青羊區少城片區,是成都三千年少城文化和三百年滿城文化的最後遺存,是北方胡同文化與川西民居四合院落融為一體的建築風格在中國南方城市的「孤本」,是成都平原宜居休閒與時尚生活的最典型代表和中國首個院落式情景消費生活體驗最原真的標本。
在寬窄巷子遊逛的市民絡繹不絕
「老」既是步行街改造提升的原因,也是其保有特色的精華。有學者認為,商業街的形成源於在城市最方便的交易地點產生了商戶聚集,且大多商戶在商業街初始形成時就有了自己的店鋪。由此不難理解,步行街為什麼總是位於老城中心地段,還常常孕育有大量的老字號。按照上述負責人的說法,「步行街作為發展特色小店的重要載體,成都已形成寬窄巷子、錦裡等各類步行街60餘條,對培育提升蘊含天府文化、展現工匠精神、承載城市記憶的特色小店,促進『小店經濟』繁榮發展,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採耳既是一種文化也是一種享受
另一方面,改造提升規劃時提出將寬窄巷子步行街整體打造成為「獨具生活特色的文化體驗街區、世界文化旅遊目的地」的目標定位也相當清晰。據悉,寬窄巷子按照「少拆多改,載體轉型,修舊如舊」原則做優街區景觀風貌,修覆核心區院落50個,改造提升臨街店鋪128家,實施了泡桐樹、小通巷、奎星樓等6條街道的建築外立面、綠化景觀、慢行交通、院落環境、電力設備改造提升。上述負責人也強調了對於「老」的感觸,即文化特色愈加彰顯。「寬窄巷子還堅持以『成都味、國際範』的理念,打造標誌性文化場景,挖掘街區文化,講好院落故事,融入時尚文化元素,推動傳統文化傳承,塑造寬窄文化特色品牌。」
探索歷史文化傳承與現代商業文明跨界融合
形成了一系列的特色主題消費場景
「在11個城市開展首批步行街改造提升試點工作中,共累計改造商業體80多萬平方米,引進知名品牌900多個,新增旗艦店、首店80餘家,既包括國際一流品牌,也有大批的中華老字號、地方特色品牌。」22日商務部專題發布會上,商務部相關負責人介紹,11條步行街均實現5G信號覆蓋、人臉識別技術廣泛應用、實施「小額爭議先行賠付」「無理由退貨」等舉措,僅2019年,總客流量和營業額同比增長22.6%和17%。
雨天漫步寬窄巷子也是一種享受
《消費主義新論》作者麥克雷曾說過,「氛圍調動購買慾望,場景製造消費理由」。換句話說就是,消費已然不再只是買商品,還包含體驗、感受、氛圍營造烘託等更多維度和更深程度的附加價值。
在消費貢獻日益趨重的當下,步行街顯然不能只是滿足「逛」的需求,城市更希望能將吸引所至的流量轉換成購買力。「寬窄巷子作為國際消費的新場景,我們希望其能成為真正觸動人們消費神經的『街』。」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直言,寬窄巷子是成都三大歷史文化街區之一,保護利用好歷史文化遺產,是改造提升的使命和責任。
寬窄巷子糖畫表演吸引遊客目光
巷子,總比車輛飛馳的大街更有味道。寬窄巷子又如何承載豐富多元的消費需求?該負責人解釋稱,成都寬窄巷子按照「一巷一主題、一院一景」的形態與業態融合布局,依託歷史遺存的6條呈魚骨狀緊連相通的步行街巷和60多個院落構成的獨特街、巷、院肌理,塑造「少城生活」主題街區,形成了寬巷子「閒生活」、窄巷子「品生活」、井巷子「市井生活」、小通巷「雅生活」、泡桐樹街「漫生活」、奎星樓街「文創生活」的特色主題消費場景。
寬窄巷子灰色的牆面與彩色的雨傘形成鮮明的對比
來自市商務局的《成都寬窄巷子自評報告》顯示,在兩年多改造提升過程中,成都先後共編制完成36個專項規劃和專題研究報告,涵蓋街區文化遺產保護、景觀風貌改造、業態優化提升、5G示範街區等方面,探索出歷史文化傳承與現代商業文明跨界融合的步行街改造提升模式。
充分發揮寬窄巷子的引領作用和溢出效應
推動打造全新城市IP
步行街的特徵,一是「慢」——慢速步行能留給路人更多時間來打量街道,體會風貌,這要求步行街必須要有歷史故事和文化氣質,能讓人駐足流連;二是「通」——要依託既有的便利交通和高漲人氣,形成馬太效應,讓口碑擴散,讓商機聚集;三是「全」——既要業態全面,又要全天全時,為客流帶來萬般變化和豐富體驗。
很幸運,成都寬窄巷子步行街擁有這些特質,這也勢必會為城市對外展示呈現時多加一束「光」。
喝著蓋碗茶下著棋,體現出成都安逸的生活
商務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推進步行街改造提升工作,就是從「小切口」入手,爭取做出一篇「大文章」——首先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其次,改造提升步行街就是要發揮消費引領生產的作用,三是擴大對外開放,改造提升步行街就是要發揮步行街的窗口作用,再者就是要打造城市靚麗名片,傳承歷史文脈,挖掘文化內涵。
成都名小吃吸引遊客目光
據了解,寬窄巷子步行街歷史文化獨特,在改造提升試點工作中,寬窄巷子步行街串聯起了天府錦城「八街九坊十景」項目,直接輻射方圓2.5公裡半徑內的武侯祠、杜甫草堂、錦裡、青羊宮、琴臺路、人民公園、永陵博物館、四川省博物館、成都博物館、四川科技館等集成了成都三千年璀璨文化精髓的人文生態景區,充分發揮了寬窄巷子的引領作用和溢出效應。
各種川味小吃遍布寬窄巷子
而圍繞「成都千年少城、寬窄原真生活」的形象宣傳定位,成都也提出打造全新城市IP的清晰定位。上述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成都深入挖掘老成都文化,修復文化場景,完成了記憶四川、德門仁裡等一批老成都文化地標的打造修復,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成都特色工藝美術和名特優產品進街區。同時,積極打造寬窄茶會、寬窄讀書會、寬窄創意嘉年華等特色節會活動品牌,並在此之外,還推出寬窄「風物閒美」等線上線下融合IP品牌,在網上推出中秋拜月大典、寬窄國潮市集、夜間演藝、24小時書店、時光博物館等特色遊購活動,以可視、可觀、可感等新技術展現寬窄巷子時光變遷和寬窄文化魅力。
編輯 何凡
校對 唐元
審核 張婷婷 李影 莊偉偉
監製 孟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