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陳棟 文/圖
今年4月,台州市天台縣開放了大瀑布景區,眾多遊客慕名而來。
天台山大瀑布原本是天台縣一處自然瀑布景觀,60年前因為當地農業灌溉等的需要,瀑布被截斷引流。消失60年後,瀑布重新開始譁譁流淌。引來了遊客,為當地帶來了收入。
歷史變遷,所謂滄海桑田,不過如此。
更妙的是,在夜間沒有遊客的時候,大瀑布的水被引入內部發電機組,又變成了源源不斷的電力能源。
一條瀑幾乎涵蓋所有瀑布種類,堪稱瀑布界「大百科全書」
近幾個月,天氣只剩一個「熱」字。然而天台山大瀑布下,卻是一片被清涼寵溺的世外桃源。
高達325米的大瀑布,層進式地往前逐級延伸,人在底下抬頭仰望,是看不到高處的情況的。從大瀑布頂部到最底下,水平跨度有近半公裡。
天台山瀑布豐富多變,整條瀑布依照每一段的特點,自下而上分別為龍湖迴流、玉梭飛流、幽谷疊瀑、懸瀑風雷、閬苑仙葩、群蛟爭壑、龍遊三井和七星伴月。
整條瀑布形態多樣,幾乎囊括了國內外各種瀑布的所有形態,自下而上分別為補水型瀑布、疊水型瀑布、開敞型瀑布、峽谷型瀑布、湧泉型瀑布。
沿著臺階往上走,石階環繞在瀑布周圍,走走停停,可以看到瀑布不同的景象,或壯觀,或靈秀,或雄奇,讓人目不暇接。
最底下的補水型瀑布,場面恢弘,水源從四處湧入,齊齊灌入青黛色的龍湖。
再往上,便是疊水型的幽谷疊瀑。這一段的直觀感受就是所有的水流都在這裡展開百米賽跑,你追我趕往下衝,譁譁的水聲歡快悅耳。
等這一段走完,緊接著就到了懸瀑風雷這一段,眼前又是另一番模樣。只見水柱從70多米的高處直直落下,跌落谷中濺起大量水霧,將附近的空間籠罩起來,陽光切入,抬頭可見多道彩虹環繞,恍若誤入仙境。
繼續往上爬,腿腳開始有些發酸,但是眼前所見琳琅滿目,抓著人的眼球繼續往上牽引。每走幾十步,峰迴路轉,又是一番不同的景致。
在最頂端,令人期待的「七星伴月」仍在建設中,待建成後,瀑布的源頭附近有7個泉眼環繞著,裡面有泉水汩汩冒出,像極了趵突泉,這在全省都屬唯一的景致。
至此,整條大瀑布遊覽完畢。從最底下爬到頂部,若是腳步不停,需一個多小時才能爬完全程。
老縣長揭秘:60多年前,大瀑布為何斷流?如今因何重生
範昌運今年81歲,小時新聞記者見到他時,他正戴著老花眼鏡,在辦公室研究天台山大瀑布的開發工作。對他來說,大瀑布就像他一手培養的孩子,如今已經長大成年,但還有不少不地方需要改進,他這個做長輩的操碎了心。
1983年到1992年期間,範昌運擔任天台縣的常務縣長和縣長一職,對天台山大瀑布十分關注,即便此後退居二線,範昌運也在為大瀑布的未來規劃和推進努力著。
天台山大瀑布原名三井瀑布、又名桐柏瀑布,是天台縣有名的景點之一。當時天然形成的瀑布高約兩百米,集水面積6.7平方公裡,夏季洪水時較為壯觀,平時涓涓細流,但若遇到乾旱天,瀑布直接斷流,是一個季節性高落差瀑布。
「那時候的大瀑布是純天然形成的,洪水時下遊泛濫成災,枯水期又見不到一滴水,觀賞和經濟價值都很差。」為發展當地工農業生產,1958年天台縣在瀑布頂上修建了桐柏水庫,致使這條瀑布徹底斷流消失了。
但是範昌運心裡一直有個想法。「天台縣畢竟不是工農業重縣,山清水秀是它的特點,還是需要走以旅遊業為主的發展思路。」
要重築大瀑布,並非重新通水這麼簡單。「如果單單恢復供水,大瀑布它仍舊只是一個天然的景觀,除了一定的觀賞價值外,並沒有太大特色,而且白白浪費了大量的水資源,效益很差。」
2013年,恢復大瀑布的項目正式立項,天台縣政府對原始的大瀑布進行了大刀闊斧地改造,在原瀑布基礎上恢復並拓展,瀑布高度325米,寬度40到60米、最寬的九級達到90米,集水面積是原有瀑布的7倍。全年來水量是原有瀑布的9倍、並全年流量穩定,是個流量穩定的高落差梯級瀑布群。
最神奇的是,改造後的天台山大瀑布已經沒有了原先「澇時泛濫、旱時乾枯」的任性,已經徹底被「馴服」了。
「早晨7點半,大瀑布風景區開園,供水系統切換到『大瀑布』模式,於是遊客就能看到壯觀的瀑布群景觀。等到晚上8點後遊客全部離場,我們把開關一調動,瀑布斷流,水流全部進入另一條管路,流入發電機組進行發電。」天台山大瀑布景區的工作人員介紹,利用原有集雨面積的水和天然落差,山內藏著120萬千瓦的大型抽水蓄能電站為大電網調峰填谷,單去年電站產值就近5億元。
通過這樣雙管齊下的方式,白天賺旅遊經濟,晚上賺電能經濟,將大瀑布的效益發揮到極致。
農家樂生意翻番,村民生活因大瀑布發生大變化
「原以為受疫情影響,今年要虧本了,沒想到天台山大瀑布一開放,來了那麼多遊客,這幾個月下來,我的收益竟比往年還要好得多,真是奇蹟。」張英傑向小時新聞記者說。
張英傑是天台縣九峰村的村民,他於2015年在村裡投資200萬元建成一家農家樂,依託附近的天台山瓊臺仙谷景區,做往來遊客的餐飲生意,魚頭、土雞、有機蔬菜是他家的招牌菜,可同時容納300人就餐。
「大瀑布景區開放以後,這邊的遊客量明顯多起來了,尤其是周末,如果不提前預定,根本沒有位置吃飯。」張英傑向記者透露,今年五一勞動節期間,他的農家樂基本全天爆滿,銷售額一天能做到3萬元,「這比往年同期至少增長了40%以上。」
小時新聞記者了解到,九峰村距離天台山大瀑布景區只有幾分鐘車程,地域優勢絕佳,目前正在積極創建A級旅遊村。
「我們現在正在打我們村的品牌,並且拓展各項業務,比如將天台的各種土特產進行加工和包裝,打上我們村的『九峰』logo,通過發達的物流送往全國各地。」張英傑說。
而同樣離天台山大瀑布景區不遠的塔後村,正卯足了勁往民宿特色村方向發展。
據塔後村黨總支書記陳孝形介紹,近年來,村裡的民宿從剛開始的幾家,已經發展到了60多家。「尤其是天台山大瀑布開放後,村民嗅到商機,不少在外打工的村民紛紛返回家鄉,將自家閒置農房改裝民宿,不僅可以結束打工生涯陪在親人身旁,又能依託大好自然風光,輕鬆賺上『旅遊錢』。」
陳孝形說示,現在的塔後村不僅有綠水青山,更是有了金山銀山。「生態,發展,經濟一樣都不能少。」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