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
疼痛是許多疾病中一種不愉快的感覺和情感體驗,通常是由強烈或破壞性的刺激引起的。疼痛不僅對生活質量有負面影響,而且還增加了高額的醫療支出。鎮痛藥物(西藥)雖然具有鎮痛功能,可緩解疼痛,但被包括耐受性和成癮在內的副作用所限制。因此,尋找替代措施,尤其是植物藥,對於疼痛治療至關重要。在西方,草藥和其他補充和綜合療法已被用於治療疼痛症狀。本文將對最常用的三種中草藥,以及治療各種常見疼痛病的草藥製劑進行綜述。
疼痛治療中常用的中藥
藥用植物已在中藥中得到應用,其中一些植物具有鎮痛作用。這些藥用植物也為在現代藥劑學中確定新的鎮痛化合物提供了機會。尋找新的鎮痛藥需要一種結合植物化學純化和藥理學分析的策略。研究最多的三種具有鎮痛作用的中草藥如下所述。。
延胡索是延胡索的乾燥根,其粉末或湯劑形式,已廣泛用於治療疼痛和炎症。根據中醫理論,延胡索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它能促進氣的運動,緩解氣滯引起的疼痛,如胸痛、腹痛和月經痛。延胡索可單獨使用或與其他中草藥聯合使用,以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延胡索生物學特性主要與延胡索鹼等生物鹼有關。延胡索乙素是一種活性成分,已知與多巴胺受體結合,也有鎮痛作用。另一種鎮痛生物鹼化合物是去氫紫堇鱗莖鹼,它對炎症性疼痛和損傷引起的神經病理性疼痛,耐受性有限。該化合物通過使脊髓內的小膠質細胞極化向M2表型轉移來減輕骨癌疼痛。
川芎是川芎的乾燥根莖,一種非常常用的活血化瘀植物,促進任何血瘀模式的氣機運動,包括頭部、胸部、脅腹部和疑病症患者的疼痛和酸痛。
川芎被認為是治療各種類型頭痛、偏頭痛和女性疾病的首選藥物。常用於婦科疾病,如痛經、閉經、難產或失禁。該草藥與包括但不限於天麻、白芷或當歸在內的草藥合用。
植物化學研究表明,生物鹼、鄰苯二甲酸和酚酸是川芎的主要生物活性組分,四甲基吡嗪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神經保護作用,對缺血性腦卒中心血管系統具有多種作用。川芎內酯減輕炎性疼痛部分是通過抑制促炎細胞因子,抑制NFκB介導的脊髓星形膠質細胞趨化因子的產生。阿魏酸對神經病理性疼痛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可能通過改善下行單胺類神經系統和下遊的δ-和μ-阿片活性介導。
川烏,是川烏的幹主根,具有抗炎作用,可應用於外周神經性疼痛和疼痛性關節炎。該草本散寒,溫經,從而緩解風寒痛阻之痛,尤以寒為主。
烏頭鹼、次烏頭鹼、中烏頭鹼等幾種主要烏頭生物鹼在動物疼痛模型中均能產生明顯的鎮痛作用,然而,它們的心臟毒性和神經毒性限制了它們的臨床應用。草烏鹼A對慢性疼痛,包括背部疼痛和神經性疼痛的患者是有效的,副作用最小。該化合物可抑制脊髓背角c纖維突觸的長期增強,促進嗎啡的鎮痛作用,通過直接刺激脊髓小膠質細胞強啡肽A表達而發揮鎮痛作用。
普通疾病的疼痛治療
1.頭痛 頭痛可發生在頭部的一側或兩側,表現為劇烈疼痛、搏動感或鈍痛,而緊張性頭痛最為常見。頭痛的原因可能包括脫水、疲勞、壓力、感染、藥物副作用、噪音以及牙齒或鼻竇問題。
都梁軟膠囊(DSC)以1:4的比例含有川芎和白芷,在一項多中心對照研究中,338名患者接受了DSC治療,而111名患者被分配到安慰劑組。主要療效指標為無痛率,次要療效指標為頭痛天數、發作次數、嚴重程度、鎮痛用量、生活質量的變化。經過4周的治療,DSC與安慰劑相比,前者的不痛發生率有17%的差異(p
川芎茶調散(CXCP)是治療頭痛的中草藥名方,含有川芎、薄荷、荊芥和其他五種草藥。通過對3680名參與者的37項研究的薈萃分析,數據發現CXCP在減少頭痛頻率和持續時間以及總臨床有效率方面有顯著作用(p
偏頭痛是另一種常見的頭痛,經常影響頭部的一側。偏頭痛是一種復發性頭痛,伴有中度至重度的搏動或搏動性疼痛,約10%的成年人受其影響。
我們進行了一項對照試驗,以評估正天膠囊(ZTC)在預防成人偏頭痛方面是否優於氟桂利嗪(一種用於預防偏頭痛的鈣拮抗劑)。ZTC由15種中草藥組成,包括川芎、烏頭和白芷。360例患者隨機以1:1的比例接受了12周的幹預和4周的隨訪。主要的觀察指標是應答率,次要的觀察指標包括偏頭痛發作頻率和持續時間,視覺模擬量表疼痛的VAS評分,鎮痛藥的使用。數據表明,在第12周和隨訪期,ZTC的應答率不低於氟桂利嗪(p
川芎定痛顆粒(CXDT)是由川芎、川牛膝、鉤藤等9種中藥材組成。本文報導了CXDT對肝風血瘀證偏頭痛患者的療效。在一項對照研究中,150名偏頭痛患者接受了CXDT (n=99)加上必要的鎮痛藥,或安慰劑(n=51)加上必要的鎮痛藥的治療,進行12周的幹預和4周的隨訪。觀察指標包括偏頭痛天數、發作頻率、急性治療時鎮痛藥的用量、疼痛強度的VAS。與安慰劑組相比,在第12周和隨訪期間,CXDT組偏頭痛天數和發作頻率明顯減少(p
2.胸痛 胸痛可能是一些嚴重疾病的症狀,可分為心臟相關和非心臟相關。只有心臟性胸痛被稱為心絞痛或心絞痛,將在下面討論。
丹露片(DLT)是一種治療冠心病和心絞痛的中藥製劑,由川芎、丹參、雞血藤等10種植物製劑組成。一項研究探討了DLT對219例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患者的心臟保護作用。接受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的患者被隨機以1:1的比例接受DLT或安慰劑治療,所有患者也接受阿託伐他汀治療。主要觀察指標是PCI術後30天內主要不良心臟事件(MACEs)的複合發生率。數據顯示,在DLT組中發生MACEs的比例為22%,在安慰劑組中為34% (p= 0.06),但在90天的隨訪中MACEs的發生率明顯下降(24% vs.37%,p
丹參在中國被廣泛用於治療心血管疾病。丹參多酚酸鹽是由丹參酸B鎂、迷迭香酸和紫草酸組成,臨床上用於治療冠心病。丹參多酚酸鹽注射液(SI)被廣泛應用於心血管疾病和中風患者。一篇綜述性論文評價了SI在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中的作用。本研究將2050名參與者納入22個隨機對照試驗,數據顯示,SI結合西藥治療心絞痛有較好的療效,總有效率及心電圖均得到改善(p
3.腹痛 腹痛可稱為內臟痛或腹膜痛。腹痛最常見的原因是胃腸炎、潰瘍性結腸炎、腸易激症候群(IBS)和尿道問題。
一項對照實驗觀察了健脾清腸湯對脾虛溼熱證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健脾清腸湯(JQD)由黃芪、馬齒莧、黨參等9種中藥組成。將120例活動期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隨機分為JQD組和對照組,按1:1的比例進行分組。對照組給予5-氨基水楊酸治療。經過8周的治療,比較兩組炎症性腸病問卷(IBDQ)評分和Sutherland疾病活動度指數(DAI)值的差異。數據顯示,治療後兩組IBDQ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據報導,一項對照試驗比較了中藥複方通瀉與安慰劑或匹維溴胺(一種解痙藥)在減輕腸易激症候群(一種最常見的慢性胃腸疾病)症狀方面的療效,通瀉方是由白朮、芍藥、陳皮等8味中藥組成。1044例成人IBS患者(根據Rome III標準)被隨機(1:1:1)分為通瀉組、安慰劑組和匹維溴胺(50 mg TID)組,療程4周。主要觀察指標是顯著降低腹痛和布里斯托大便評分。次要觀察指標是減少疼痛、大便次數、腹部不適及其次數。與安慰劑相比,給予通瀉的受試者在研究前後的所有症狀評估中都有顯著降低(p
4.下腰背痛 下背痛是一種困擾全世界的慢性疾病。雖然西醫的治療方法是可行的,但中草藥在配合或不配合針灸的情況下也發揮作用。
一篇對2050名參與者的14個隨機對照試驗參與者的綜述論文顯示,辣椒比安慰劑更能減輕疼痛。此外,與安慰劑相比,爪鉤草、白柳、一枝黃花和薰衣草精油似乎也能更好地減輕疼痛。在這些試驗中沒有發現明顯的不良事件。然而,與當前的標準治療方法相比,需要設計良好的試驗來測試這些草藥。一項研究旨在評估局部玫瑰油對懷孕相關腰痛婦女的療效。將120名與妊娠相關的下背痛的婦女分為三組,分別給予局部玫瑰油,安慰劑(載體油),或4周不幹預。與安慰劑組或無幹預組相比,局部玫瑰油組疼痛強度明顯降低(p
漢方醫學是一種日本廣泛應用的傳統醫學,且被健康保險覆蓋。牛車順氣丸是一種漢方配方,由10種草藥組成,包括地黃、山茱萸、茯苓和牡丹,常用於治療背痛,在一項觀察研究中發現,背部疼痛明顯減輕,特別是在沒有任何脊柱疾病的患者中。另一種漢方藥物芍藥甘草湯,已被有效地用於與腰椎管狹窄症相關的疼痛性肌肉痙攣。
5.神經性疼痛 神經性疼痛,由於周圍和中樞神經系統的損傷或疾病,是癌症、糖尿病、感染和退行性脊柱疾病的常見併發症。各種各樣的藥物被用來治療神經痛,但往往只能得到有限的滿足。中草藥也被用來研究,特別是對患有神經性疼痛的糖尿病患者,採用改良的黃芪桂枝五物湯(MHGWT)對糖尿病患者神經性疼痛的影響進行了報導。這種中藥配方包括七種草藥,如黃芪、肉桂和芍藥。112名糖尿病患者被隨機(1:1)分配到MHGWT組或安慰劑組。對糖尿病神經病理性疼痛進行評分,包括15項短式疼痛問卷(SF-BPI)和17項短式McGill疼痛問卷(SF-MPQ)。神經傳導研究中,經過12周的治療MHGWT組的SF-BPI和SF-MPQ評分均顯著降低(p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導致麻木,感覺喪失,常伴有疼痛四肢。採用大劑量中藥烏頭配合MHGWT方進行評價。為了達到更強的鎮痛效果,研究者將烏頭的劑量從15 g增加到120 g。將烏頭煮沸6-8小時,加入甘草用於降低烏頭的潛在毒性。在這四個報告的病例中,患者的神經性疼痛明顯減輕,肌電圖也得到改善。即使使用大劑量烏頭,也沒有觀察到不良反應。烏頭似乎是一種很有前途的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性疼痛患者的福祉。今後有必要進行含大劑量烏頭的中藥對照臨床試驗。
6.骨關節炎
採用多中心對照試驗方法,對活絡消靈丹(HLXL)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療效和安全性進行了研究。活絡消靈丹包括延胡索、川芎等在內的11味中藥。符合美國風溼病學會標準的合格患者被隨機分為HLXL組和安慰劑組。臨床評估包括使用西安大略和麥克馬斯特大學骨關節炎指數(WOMAC)測量膝關節疼痛和功能,患者全球評估(PGA),以及每2周進行一次膝關節疼痛評分。在第一階段,28名參與者隨機接受低劑量HLXL (2.4 g/天)或安慰劑治療6周。由於兩組間無統計學差異,本研究重新設計,92例患者進入第二階段,隨機接受高劑量HLXL,最高5.6 g/天,持續8周。雖然高劑量HLXL組有改善,但在本結果研究中未見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在今後的研究中應注意研究設計。
獨活寄生湯(DJD,)是一種中藥配方,由15種常用草藥組成,包括川芎、當歸、紅豆杉,在一些亞洲國家被認為對控制膝關節骨關節炎相關症狀有好處。一項涉及982名參與者的12項研究的綜述發現,DJD聯合葡萄糖胺或DJD聯合美洛昔康和葡萄糖胺在改善WOMAC評分方面有更顯著的效果(p
最近的一項研究為仙靈骨寶膠囊(XLGB)治療骨關節炎的療效提供了證據。XLGB由六種草本植物組成,包括淫羊藿、蛇床子草和丹參等。將40歲以上診斷為膝或手骨性關節炎的成人隨機分為XLGB治療組和對照組。主要觀察指標為數值疼痛評定量表(NPRS)、骨關節炎指數(WOMAC)和澳大利亞/加拿大骨關節炎手指數(AUSCAN)評分在基線至6個月期間的變化,共納入534例患者(1:1)。與對照組相比,XLGB組的參與者在NPRS、WOMAC和AUSCAN評分都有顯著改善(所有p
7.其他疼痛
癌症疼痛可能是由於腫瘤壓迫或浸潤附近組織,或由於激素失衡或免疫反應引起的。放療、化療和手術也可能產生短期或長期的疼痛狀況。為了控制不同部位的癌痛,中藥與化療聯合應用在癌症患者身上取得了顯著的效果。所選的草藥、草藥配方或膳食補充劑能夠減輕癌症疼痛,包括術後症狀。
2
中西合璧述評
本文討論了常用的具有鎮痛作用的中草藥,這些中草藥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結合基於傳統中醫理論的草藥配方使用。來自先前研究的數據表明,這些草藥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和有限的副作用。然而,未來的隨機對照試驗中需要更好的植物質量控制、改進的臨床試驗設計和執行,才能進一步促進草藥在抗疼痛和相關疾病中的應用。
翻譯:金廣宇 審校:陸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