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網消息:中秋國慶是結婚的大好日子,珠寶首飾是必不可少的。一說到珠寶,我們就會想到,周大福、周生生、周大生、周金生、周六福。然後就會發現大部分有點名氣的珠寶品牌都姓周。他們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是周氏家族的壟斷,還是巧合?
都有哪些周姓品牌
周大福
周大福是香港「四大家族」之一的鄭裕彤家族的珠寶產業,也是鄭家發跡的根本。鄭裕彤已於2016年9月過世,享年91歲。現在家族大管家是鄭裕彤長子鄭家純,而鄭家純長子鄭志剛也正在接班路上。鄭家產業之所以稱為周大福,而不是「鄭大福」,要從「周大福金鋪」說起。
● 早期的周大福金鋪
1929年,廣東順德人周至元開了家「周大福金鋪」;
1938年,廣州淪陷,周至元把店遷到了澳門,1939年又在香港開了分店;
1943年,金店學徒鄭裕彤迎娶了老闆的女兒周翠英,逐漸接手金行生意;
1956年,周大福正式由鄭裕彤博士接手經營,同年首創999.9黃金首飾,也就是老一輩人心心念念的,比「千足金」還厲害的「萬足金」。正是在鄭裕彤手中,周大福從一家小金鋪,變成了大型珠寶品牌。
1960年,鄭裕彤博士突破傳統金鋪的營運模式,率先預見到珠寶行業的發展前景,開始由單純的黃金轉向以鑽石為首的珠寶首飾生意,並將周大福珠寶金行改組為周大福珠寶金行有限公司。
此後幾十年間,在鄭裕彤的掌管下,周大福推行珠寶首飾一口價政策,成為控制全球鑽石產業鏈上遊的戴比爾斯公司的全球特約配售商,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在大陸開設2000家零售點,業務拓展到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後來在周大福珠寶基礎上,鄭裕彤又介入零售和地產——新世界百貨和新世界發展。
周生生
周生生的發展歷程和周大福差不多,它的創始人也姓周,也是廣東順德人。小道消息說,周生生和周大福兩家創始人是親戚,但這個說法並沒有得到官方認證。
1934年,周芳譜在廣州開了一家「周生生金鋪」。
1938年,因為時局動蕩,金鋪遷往澳門。
1941年,周芳譜把澳門金鋪交給三個庶出的兒子:周君令、周君廉、周君任。
1948年,周家兄弟把業務遷到香港,並於1957年成立「周生生金行有限公司」。
1973年,周生生上市。
● 1948年,周生生香港旺角上海街分店
周生生的珠寶設計比周大福稍微年輕。其品牌解釋源自《易經》的「周而復始,生生不息」,總體上講,周生生在年輕人中的市場佔有率,稍高於周大福。
周大生
周大生創建於1999年,主打鑽石的珠寶飾品零售商,款式新穎設計時尚的珠寶連鎖品牌,創始人叫周宗文,福建福清人。
關於它的起源,有個故事廣為流傳:1966年,海外華人周氏家族在香港創辦批發珠寶的「港龍洋行」,90年代初與「周氏合大」公司合資,創立香港周大生珠寶有限公司。
不過這個說法在周大生官網上是不存在的。周大生官網上的品牌起源,只有簡明扼要一句話:「1999年,在北京王府井百貨開設第一家專櫃」。
周六福
周六福誕生於2004年,源於香港的著名珠寶品牌,專業從事黃金、鉑金、K金、鑽石鑲嵌、翡翠、等珠寶首飾的設計、生產、經營業務,有「鑲嵌專家」的美譽。周六福的迷惑性在於,它聽起來不光像周大福,還很像另一家有名的香港珠寶品牌——六福珠寶。
據了解,六福珠寶是1991年由黃偉常、港姐楊寶玲等人在香港共同創辦的珠寶品牌,1994年進入內地。這家進軍吉隆坡、首爾和紐約,擁有上千家分店的珠寶公司,在內地除周六福之外,還遇見了「百年六福」、「六桂福珠寶」、「金六福」等攀親品牌。
● 1991年 香港北角首家六福珠寶
與周大生試圖溯源香港一樣,周六福據說也是1968年的香港老字號。不過,查工商局備案可以知道,周六福是一家2004年成立於深圳市的公司,法人叫李偉蓬。
事實上,「周六福」這個名字本身,和周家沒什麼關係,據說是「全健康、平安、和諧、富裕、美德、成就之六福」的意思。
周金生
周金生九十年代初進駐大陸,集珠寶首飾生產、設計、批發、零售為一體,致力於設計主流珠寶及名貴首飾產品,包括珠寶鑲嵌首飾、黃金產品、鉑金、K金以及臻品翡翠,2005年在深圳註冊,法人叫李楚宜。
周百福
周百福官網上說,香港周百福珠寶集團貿易商行成立於2000年,2005年進軍大陸市場,2010年在深圳註冊,它的法人叫葉偉嶺。為什麼叫「周百福」,官網上也沒有給出解釋。截至2016年,全國專營店已經超過300家,市場網絡遍及全國各地。擁有自主獨立的產品研發隊伍、規模龐大的貴金屬首飾生產工廠和鑽石鑲嵌加工廠的周百福福珠寶,憑藉優質的產品、創新的設計、低成本的產品供應,讓利於加盟合作夥伴,因此在業內贏得「鑲嵌專家」的美譽。
周福生
周福生由鄭智斌先生於2002年創立,並在2008年註冊商標,集珠寶設計、直營加盟、品牌推廣為一體的綜合性專業珠寶企業。周福生的logo比較有自己的特色:英文字母明顯。周福生的官網給出「周福生」的命名含義:意義在於,周:「忠信為周」,時刻告誡自己要忠誠和守信,「福生」,其意義則是祈福眾生。
周大金
周大金,始建於1966年,廣東名牌,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成員,集研發/生產/銷售於一體的大型珠寶連鎖店,品牌代言人張庭。周大金的官網上顯示,母公司叫千禧之星珠寶股份有限公司,周大金是它旗下的品牌。至於為啥叫周大金,就沒有解釋了。
為什麼都姓周
可以確定的是,除了周大福,周生生和周大生這三個珠寶行業的創始人跟周姓有關意外,其他都是巧合。如今,周大福被公認為行業老大,市值達631億港元,周生生的市值只有102億港元。
但是,除巧合外,周姓與國內珠寶行業還有著更多關聯。
1949年建國後,中國對黃金等貴金屬實行嚴格的管制,改革開放後從香港走私黃金到深圳一度盛行。直到2000年10月上海鑽石交易所成立、2002年10月3上海黃金交易所成立,珠寶商採購黃金、鉑金、白銀、鑽石才有了合理的渠道。
在此之前的行業蠻荒時代,中國最早的一代珠寶商人不少出自潮汕一帶,他們很早就到廣州深圳淘金。因為潮州自古有打金的傳統,有技藝;而港澳、東南亞一半以上的富豪是潮汕華僑,東南亞的黃金、大米等物產精華基本由他們掌控,國內潮商很容易借勢。
在全國最大的珠寶加工、製造和交易中心——水貝,潮汕人擁有多家黃金首飾年產銷量幾十噸的企業。他們中多數來自於汕頭潮陽峽山鎮附近的幾個村莊,不少人之間還沾親帶故。更重要的是,很多人都姓周。
根據史料和地方志記載,在潮汕地區,周姓最多的就數潮陽,而在潮陽,周姓最多的則是峽山,約佔潮陽周姓人口的二分之一。
很少有人知道,周大福、周生生等港資珠寶品牌的許多產品都是潮州人的公司代工的。因此,佔據中國黃金交易70%以上、在中國乃至世界都赫赫有名的水貝珠寶工業區中,一群姓周的人掌控著中國的珠寶市場。
這樣真的好麼?
也有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珠寶行業受周大福、周生生等影響,有跟風嫌疑。第一叫此名字比較新鮮,之後衍射出來的也就不那麼高明!此舉多是借用大企業的多年的品牌,通過名字的相似性來提升自己的知名度。此外以金命名的珠寶企業也很多,讓消費者難以分辨,許多企業有打擦邊球的嫌疑。
名字混淆,從一個側面來說明珠寶企業認為品牌就是取一個相似的名字,而忽略品牌的內涵,缺少對品牌的理解。品牌不單單是一個名字,品牌是由產品,內涵、知名度、美譽度、服務等共同表現出來的。沒有很強的品牌意識,只是跟著大牌子的後面走,這樣會缺乏自己的內涵,反而讓消費者混淆,更加記不清自己店的名稱。
這些模糊近似的商標讓我們無法區分,那面對這麼多的名稱相近的品牌,我們應該如何應對。既然各大品牌都在正規專櫃銷售,那就說明不存在什麼問題。其實各個行業都存在產品同質化,甚至品牌辨識度不高的問題。對消費者們來說,只要對品牌有清醒的認識,就不會被誤導了,這才是最關鍵的。
(來源:聯商網 木魚 部分資料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