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隕落!著名建築歷史理論家羅小未逝世

2020-12-13 網易新聞

(原標題:痛心,巨星隕落!)

記者從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證實,該院退休教授、我國著名建築歷史理論家和建築教育家羅小未,6月8日6時30分在上海家中逝世,享年95歲。

據同濟大學婦女工作委員會資料,羅小未生於1925年9月,廣東番禺人,1948年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建築系。

1952年以來,她長期在同濟大學任教,組織編寫了影響至今的《外國近現代建築史》教材、《外國建築史圖說》等,還為建築界培養了大批後學,其中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時齡、常青。

2015年,《羅小未文集》出版,鄭時齡院士在《代前言》中提到,她長期引領教學、提攜青年,是同濟建築系唯一被稱為「先生」的女教師,也是可以與貝聿銘等建築大師站在同一高度的理論研究者:「她教給學生的不僅是淵博的學識,還有她的睿智、教養、研究方法和大家風範。」

羅小未

在國內建築教育領域多有創舉

羅小未的建築教育生涯始於母校聖約翰大學建築系。1952年院系調整後,她成為同濟大學建築系建築歷史與理論教研室的創始人與核心人物,並長期任教於該校。

如今,她的多位學生已成為教育、學術和管理領域的骨幹,其中還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時齡、常青。

上世紀40年代的羅小未

鄭時齡曾撰文介紹,導師羅小未是我國第一位系統地將西方建築歷史、理論和學術思想介紹到中國的學者,也是在全國範圍內首開《外國近現代建築史》課程的教師。

由於當時文獻資料短缺,她就自編教材和圖冊、製作幻燈片。1982年,由她組織編寫的同名教材正式出版,經過修訂再版之後,在全國300餘所建築院校中沿用至今。

1956年,羅小未正在給學生上課。圖片據同濟大學官方微信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規學院院長李振宇也曾公開回憶,上世紀80年代初,羅小未從國外出訪歸來,在學校內辦公開講座,當時教室裡人頭攢動,連玻璃窗外都站滿了學生,「記得羅先生的小標題有『波士頓的提問』、『墨爾本的啟示』,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此,現代主義之後的新的建築觀在影響著同濟人,在影響著中國的建築學人……」

致力於城市文化與歷史建築保護

身為外國建築史專家,羅小未著力引進西方的建築學術思想,但也一直反對外國建築史研究的「歐洲中心論」,很早就把目光拓展到伊斯蘭建築、非洲建築和亞洲建築,並在西方世界傳播中國的建築文化。

她的學生、同濟大學現任常務副校長伍江回憶說:「她從來不拘泥於某一個領域,說我是外國建築史老師,我就只教外國建築史。比如我們對於中國近現代建築的研究、對於上海建築的研究,就是羅先生開拓的。」

記者了解到,除了在學術層面關註上海建築的歷史與文化,羅小未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還親身參與了上海市一系列建築文化遺產保護政策法規的建立,以及上海外灘、新天地等歷史建築的修繕再生指導工作。

2008年,由20世紀建築大師鄔達克設計的大光明電影院停業改建,羅小未曾以八旬之齡爬上3層樓高的腳手架,確認建築的細節,指導保護性整修,感染了許多後輩。

與人交往有風範 晚年仍優雅從容

羅小未曾獲全國及上海市「三八紅旗手」、「新中國60年上海百位傑出女教師」等榮譽稱號,擔任上海市建築學會理事長、上海市科協常委等職,並被美國建築師學會授予榮譽院士(Hon.FAIA)。

1995年退休後,她仍經常參與社會活動,直到近年身體欠佳,才逐漸減少出行。

在她的學生李振宇看來,「羅先生是永遠優雅的羅先生」。在不同場合見到她時,羅小未總是非常熱情、樂觀、優雅有風範。2013年她因病住院,時間長達一年,但到醫院探視時,躺在病榻上的羅小未,銀髮一絲不亂,沒有一句對病痛的抱怨。他說:「這樣的從容和優雅,是我們一輩子都要學習的。」

羅小未的另一位學生、同濟大學教授盧永毅也曾撰文表示:「作為學生,受羅先生的教化的其實不限於學術與教學。」

她熱愛生活,注重儀表,學過芭蕾,當過羽毛球運動員,還曾被國立音專聲樂系錄取,這些都為她的學生們提供了關於個人修養的經驗。

與同濟教授李德華伉儷情深七十載

羅小未的愛人李德華也是聖約翰大學老生,參與創建了同濟大學城市規劃專業,曾任該校建築與城規學院院長。

多年好友朱亞新曾有一聯「濡沫風雨六十載,比翼金磚;切磋教育終生事,遍栽桃李」向這對國內建築界的賢伉儷致敬。

李德華、羅小未(右)伉儷在新書發布會上。圖片據同濟大學建築與城規學院官網

2015年11月,在羅小未的九秩之年,匯集其半生學術研究成果的《羅小未文集》出版。8個月後,《李德華文集》首發式舉行。

令許多人意想不到的是,同濟大學出版社特別推出了套裝——將《羅小未文集》《李德華文集》纏繞以格子圍巾紋樣的腰封,合裝進函套,圍巾的圖案取自當年李德華自己設計、送給新娘羅小未的原物件。

2017年3月,同濟大學建築與城規學院隆重舉行了「李德華羅小未設計教席——劉克成教授受聘儀式暨學術報告會」,宣告這個由校友捐資設立,由李德華、羅小未同意冠名的高校教席正式啟動,這在國內同類高校中尚屬首例。

今後,該院將每年邀請國內外各一位著名的建築、規劃、園林設計名家,執教本科生或研究生一個學期的設計課程。

本文來源:楚天都市報 責任編輯:李崇_NN5538

相關焦點

  • 著名建築家、同濟大學建築系教授羅小未逝世,享年95歲
    記者從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證實,該院退休教授、我國著名建築歷史理論家和建築教育家羅小未,6月8日6時30分在上海家中逝世,享年95歲。據同濟大學婦女工作委員會資料,羅小未生於1925年9月,廣東番禺人,1948年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建築系。
  • 上海近代建築的「保護女神」羅小未因病逝世
    「我想重溫《外國建築史》!」6月8日,我國著名建築學家、建築教育家,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羅小未先生因病逝世,同濟大學師生紛紛在朋友圈寄託哀思。圖說:羅小未先生1982年在北京講學 校方供圖(下同)有人這樣評價「她是上海近代建築的『保護女神』。」「城市要有個性,城區也要有自己的個性。最好、最有價值與最現成的個性便是該地區與生俱來的歷史文化特色。
  • 【光明日報】中外建築文化交流的使者 ——追記同濟大學建築學家羅...
    「我想重溫《外國建築史》!」6月8日,我國著名建築學家、建築教育家,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羅小未因病逝世。同濟大學建築系被稱為「先生」的女教師走了。首開《外國近現代建築史》等課程,主持編著近10種相關教材羅小未1948年自聖約翰大學建築系畢業後,1951年起在聖約翰大學執教,講授外國建築史。
  • 又一巨星隕落!今年我國已痛失19位工程院院士
    原標題:又一巨星隕落!今年我國已痛失19位工程院院士記者剛剛獲悉,中國工程院院士、油氣田開發工程專家王玉普於12月8日逝世,享年64歲。至此,我國今年已痛失19位工程院院士。
  • 【人民日報】參與修復新天地、外灘源的同濟建築女神走了
    國內建築學專業,沒人不知道羅小未;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介紹西方建築的書籍與文章,也很容易碰到這個名字——對一個從事60多年建築歷史研究和人才培養的學者,這或是最高肯定,也是最好的紀念。在國內,羅小未首開《外國近現代建築史》課程。建築史跨多學科,編教材是個浩大工程。在文獻資料極其有限的年代,羅小未自編教材和圖冊,收集圖片,製作幻燈片,建立教學檔案,相繼主持編著《西洋建築史概論》(1955年)、《西洋建築史與現代西方建築史》(1957年)等近10種相關教材,影響遍及全國建築專業。無法赴國外實地考察,羅小未只能勤啃書本。比文字更難得的,是圖像。
  • 著名女建築師羅小未迎來90歲生辰
    著名女建築師羅小未迎來90歲生辰 2015-11-19 17:52:33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網上海11月19日電 (記者 許婧)在著名女建築師羅小未迎來
  • 巨星隕落!她出自福州名門!今後再無「公主之音」!
    巨星隕落!她出自福州名門!今後再無「公主之音」!在上海逝世,享年81歲。劉廣寧的兒子潘爭在朋友圈透露,劉廣寧於北京時間2020年6月25日凌晨1:02在上海逝世。因疫情原因喪事從簡,以後再安排追思會。福州劉家是從清末劉齊銜開始發達,劉齊銜的一個身份是林則徐的長女婿,林則徐並沒有看錯這個女婿,此後劉從戶部主事,一路官至河南巡撫,在動蕩年代,雖只是富貴官宦,但卻為劉家的發展做了最初的準備。
  • 12月第三位巨星隕落!網友:漫天流星雨為你們而下
    12月,三位院士逝世!據光明日報消息,我國氣象衛星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首席高級技術顧問孟執中,12月14日因病於上海去世,享年84歲。孟執中,1934年12月出生於浙江諸暨。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和多項省部級科技獎。2003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院士教授們的「優雅先生」,老上海建築的「保護女神」:追記建築學...
    2020年6月8日清晨,我國著名建築學家、建築教育家,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羅小未,因病醫治無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5歲。「對,她就在那間教室講過課」「我想再看一遍《外國建築史》」……更多來自天南地北的建築師、教授、院士在網上寄託哀思,他們當中,有許多是羅小未的學生。
  • 巨星隕落:致敬日本廚神喬盧布松
    尊稱他為一聲「廚神」也不為過可惜天不假年喬盧布松於2018年8月6日死於癌症享年73歲對於這樣一位美食界巨星的隕落Joel Robuchon非常美味為他合掌悼念」「巨星隕落
  • 著名建築學家李道增院士逝世,系今年逝世的第11位院士
    根據清華大學3月20日發布的訃聞,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建築學家、建築教育家、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李道增同志,於2020年3月19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李道增院士1930年1月19日出生於上海,祖籍安徽合肥,1952年獲清華大學建築系學士學位並留校任教。1988年任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第一任院長,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訃聞稱,李道增院士對建築學理論有深入的研究、廣泛的設計實踐,並取得了卓越成就。堅持中國建築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提出了「新制宜主義的建築學」理念。
  • 南徵北戰《麥可·傑克遜》懷念永不隕落的天王
    網易娛樂6月26日報導 昨日,是流行音樂天王麥可·傑克遜逝世八周年的日子,有不少粉絲紛紛自己動手剪視頻合輯來紀念這位永不隕落的巨星。除了選取麥可·傑克遜的代表作為背景樂外,其中令人倍感驚喜的還有南徵北戰NZBZ為致敬偶像麥可·傑克遜所創作的同名新歌。在這首歌中,南徵北戰NZBZ將對這個音樂天才的欣賞與讚美溢於言表。
  • 著名建築家、同濟大學建築系教授羅小未去世,享年95歲
    我國著名建築學家、建築教育家、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建築學會名譽理事長羅小未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6月8日6時30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5歲。年輕時的羅小未先生羅小未先生長期從事西方建築史教學工作,是我國著名的建築歷史理論家和建築教育家,一直致力於建築歷史、建築理論、建築評論以及近代建築遺產保護的教學與研究,特別是西方現代建築史以及後現代建築思潮的研究方面有很深的造詣
  • 94歲著名攝影家袁毅平逝世,曾創作經典攝影作品《東方紅》
    據中國攝影家協會消息,著名攝影家、攝影理論家,中國攝影家協會顧問袁毅平於9月16日17時30分在京逝世,享年94歲。創作於1961年的攝影作品《東方紅》,是袁毅平最廣為人知的作品。在長達五十年的時間裡,袁毅平在特定時期對於天安門的記錄,將「天安門」這一象徵符號與中國的歷史節點牢牢地嵌在了一起。從五十年代的五一勞動節及天安門廣場擴建,到六十年代的「東方朝霞」,七十年代悼念毛澤東的肅穆廣場,還有1997年香港回歸之夜的天安門城樓,天安門留存於袁毅平的影像中,也留存在人們的記憶中。
  • 蠟筆小新:武本康弘在京都動畫縱火案中逝世,回憶蠟筆小新!
    蠟筆小新:武本康弘在京都動畫縱火案中逝世,回憶蠟筆小新!武本康弘是蠟筆小新的主要導演之一,曾參與了多部知名動漫的製作與導演,其中就包括犬夜叉、蠟筆小新、幸運星、哆啦A夢、小林家的龍女僕等,受到了許多動漫迷的追捧和喜愛,武本康弘的逝世是動漫導演界的一大損失。
  • 香港另一個巨星「隕落」,沒有他
    提到香港著名導演,你腦子裡應該有很多名字!01香港電影大佬例如,吳宇森、徐克、杜琪峯,王家衛,王晶,陳木勝,大家都很熟悉,只要提到他們,不僅他們的作品,而且他們的外表都能讓人想起。無助的香港和另一個巨星「隕落」,沒有他,估計香港警方匪盜電影將不再是「香」!90後看來,她是唯一一個整年沒有新戲的人,這個人設能持續多久?鄭爽真的「不好惹」,連楊冪創造了自藝術以來最誠實的圖片!
  • 「建築界」2020年,16位離世的設計界大師隕落,讓人惋惜!
    他是一位出生在匈牙利的法國建築師和理論家,提出了很多創新理論。同時,他曾在麻省理工學院、普林斯頓大學、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最負盛名的大學任教。他反對柯布西耶提出的「居住者適應建築」理論,提倡「玩樂建築」,「人性化建築」,堅信建築應該具有靈活性、可變性,隨著使用者的需求而不斷變化。
  • 義大利著名建築師格裡高蒂曾設計上海浦江鎮
    據義大利《共和報》報導,義大利著名建築師和建築理論家維託裡奧·格裡高蒂日前因新冠肺炎逝世,享年93歲。 維託裡奧·格裡高蒂出生於1927年,曾是格裡高蒂建築設計事務所的負責人、米蘭理工大學教授,也是建築學中新理性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 格裡高蒂的代表作,有曾舉辦過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會的巴塞隆納奧林匹克體育場、裡斯本的貝倫文化中心、米蘭的新斯卡拉大劇院、卡拉布裡亞大學和為中國人所熟悉的上海浦江鎮。
  • 巨星隕落後,他最愛的夢幻樂園被低價轉手,夢幻童話終成泡沫
    據美國CNN 12月27日報導,一代天王巨星麥可·傑克遜(Michael Jackson)去世10多年後,他的夢幻莊園(Neverland Ranch)被億萬富翁投資家羅納德·伯克爾(Ronald Burkle)低價收購。億萬富翁投資家羅納德·伯克爾伯克爾是傑克遜的生前好友,曾擔任過他的商業顧問。
  • 以球王之名——祭馬拉度納逝世
    足球歷史上的巔峰傳奇,以「上帝之手」與世界盃史上,最佳進球留名青史的阿根廷球王——馬拉度納,於當地時間本月25日中午因心臟病發,在睡夢中於阿根廷猝逝身亡,終年60歲。但球王的生涯後段,卻因傷病、吸毒、欠稅、債務危機、家庭失和與個人身心狀態的崩潰,從球壇的「上帝」隕落為「撒旦」。然而馬拉度納狂放不羈的一生,卻是上世紀80、90年代全球狂飆的永恆傳奇,他身後留下的「10號球衣傳說」,更讓包含梅西在內的阿根廷後代巨星們,留下難以跨越的「上帝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