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以「臨空薈聚英才,逐夢航空航天」為主題,在天津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指導下,由天津市東麗區委區政府、中國民航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天津港保稅區管委會聯合天津市120餘家企業共同發起成立的天津市航空航天人才創新創業聯盟在津成立。
天津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喻雲林,民航局人事科教司副司長陳朝霞,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彥仲,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大響,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春曉,中國工程院院士宮聲凱,天津市東麗區區委書記夏新、區長謝元,中國民航大學黨委書記曹勝利、校長丁水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黨委副書記趙罡,天津港保稅區管委會黨委常委、中天航空工業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學森共同為聯盟揭牌。
中國工程院院士、航空系統工程及信號處理專家張彥仲,中國工程院院士、航空發動機專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劉大響,中國科學院院士、航天鈦合金專家、中國航發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專家曹春曉,中國工程院院士、機械電子專家、清華大學副校長尤政,中國工程院院士、航空發動機專家、清華大學教授甘曉華,中國工程院院士、航空材料學專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宮聲凱,中國工程院院士、飛行器設計專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向錦武擔任聯盟特聘專家。
聯盟首批成員單位包括中航裝甲科技有限公司、西飛國際航空製造(天津)有限公司、愛思達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航空技術有限公司等企業,中國航發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清華大學高端裝備研究院、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天津中心等機構。
喻雲林在講話中指出,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市委工作部署,充分發揮人才引領高質量發展的作用,積極推進十大產業人才創新創業聯盟建設。要圍繞打造良好的人才發展生態,不斷提高對海內外高層次人才的吸引力這個核心要求,統籌開發科學家和企業家兩種資源,著力激發科技創新活力,系統推進應用基礎研究成果轉化,凝聚更多人才,產出更多成果。要把握聯盟的組建、運行和機制三個關鍵,統籌協調各方面資源,拓展合作發展空間,落實人才引育、科技創新、項目對接、產業協作四項任務,精準支持人才和產業深度融合,加快培育一批總部在津的龍頭企業和隱形冠軍。強化思想、組織、政策、平臺、服務保障,為聯盟運行提供一攬子支持措施,不斷凝聚共識、激發聯盟協同發展的內生動力,打造一批立足津沽大地、輻射京津冀、面向全國、融入世界的千億級產業集群和人才高峰高地。
陳朝霞指出,民航局以航空安全為底線、智慧民航建設為主線,統籌謀劃「十四五」期間民航科技創新突破,並與科技部建立了推動民航科技創新發展的相關工作機制,積極推動實施中國新一代智慧民航及自主創新結合行動計劃。她強調,天津市航空航天人才創新創業聯盟的成立對激發人才創新活力,造就中國國際一流的民航科技產業人才和創新團隊、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後備軍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聯盟一定能夠結合自身發展實力,在民航創新能力提升中發揮獨特的作用。陳朝霞希望中國民航大學作為聯盟主要發起單位之一,充分發揮民航局直屬高校得天獨厚的先天優勢,與聯盟各方齊心協力、發揮各自特色,推動聯盟良性發展,使其成為航空航天人才創新創業高地。民航局人事科教司將積極支持聯盟的科技創新工作,加大人才培養支持力度,共同為航空航天創新人才隊伍培養做出貢獻。
夏新強調,成立該聯盟是天津市委著眼培育壯大航空航天產業、構建人才集聚高地作出的決策部署,更是市委交給東麗的重大政治任務、發展任務。聯盟匯聚科技創新、產業發展所需的高端要素,搭建項目合作、成果轉化、應用推廣的載體平臺,必將全面激發創新創業活力,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強勁動力。他表示,東麗區已將深化聯盟建設納入全區「十四五」總體規劃,作為明年的重點工作高位推進,未來發展將最大限度地凸顯「臨空」這個最具東麗個性的標籤,打造都市臨空經濟中心,全力推進人才鏈、產業鏈、項目鏈、技術鏈、資本鏈「五鏈」深度融合,建立健全政策支撐、資金支持和服務保障體系,真正讓企業、高校、科研院所成為主體,打通科技、人才、產業、市場間溝通鏈路,高標準建設、高水平推進,為全市鞏固提升航空航天優勢產業、增強全國先進位造研發基地核心競爭力貢獻力量。
曹勝利表示,該聯盟的成立將對打造行業人才高地、推動天津市以及東麗區航空航天產業高質量發展產生重大影響。中國民航大學將紮根津沽大地,回報海河人民,努力擔負起推動聯盟建設、服務產業發展的歷史使命,通過深化「產學研」協同發展,提高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適應度,推進人才隊伍共建共享,打通高校、院所、企業之間的人才壁壘。學校將最大程度發揮自身的科研優勢、學科優勢、人才優勢,全力推進科技創新、協同創新,培育更多創新成果,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努力在「卡脖子」問題上實現新突破,並與其他成員單位一起,探索體制機制改革,激發人才創新活力,聚焦航空航天產業發展,形成科技成果和產業化高效連結的快車道,全力打造人才高地和學科高峰,逐步凝聚航空航天領域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為推進民航強國建設和天津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激發新活力。
丁水汀從成果轉化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空天聯盟的探索與實踐、生態環境的聚集與養成三個方面對聯盟設立重要性和發展途徑進行解讀。他強調,要通過聯盟的成立抓住空天產業的歷史機遇,打造民航強國建設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支撐民航裝備的自立自強和智慧運維,解決民航「卡脖子」問題。丁水汀希望,聯盟全力打造產業體系,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加快建設全國先進位造研發基地。在政府科技創新引領計劃的牽引下,匯聚全球智力資源,建設新型空天研發機構和新型空天產業,瞄準未來空天科技前沿問題和當前急需解決的瓶頸問題,力爭取得重大突破。通過探索空天技術攻關、校企協同創新、培養創新人才、學科交叉融合的四條新路,形成現實競爭力、引領未來發展的爆發力、可持續發展的源動力、戰略科技力量的支撐力、新一代民航規章與標準建立的重要影響力、愛黨愛國的向心力等「六力」。
趙罡在講話中表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一直是國家重點建設高校,是全國第一批16所重點建設高校之一,始終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需求為先導,堅持立德樹人,強化基礎性、前瞻性和戰略性高技術研究;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關鍵的瓶頸技術匯集,與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打造創新品牌和一流科技科研團隊。他指出,近年來,天津市東麗區在航空航天人才創新創業領域方面,健全完善了良好的基礎條件,區位優勢明顯。下一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將以人才聯盟為依託,與中國民航大學共同發揮各自優勢,圍繞交通強國戰略,打造協同創新模式,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把聯盟建設成為具有行業影響力的大型平臺,為促進我國航空事業發展貢獻北航智慧。趙罡強調,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聯盟一定會激發創新活力,加快推動航空航天產業人才聚集、產業技術升級,打造東麗區乃至天津市高質量發展新的增長能力。
成立大會上,天津市東麗區與中國民航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籤署合作協議。根據協議,中航大與北航將本著「優勢互補、互利互惠、平等自願、共贏發展」的原則,共同謀劃和促進我國航空事業發展,打造民航領域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服務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雙方將在加快重大科研平臺建設、高水平航空領域人才培養、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共同推動我國航空事業高質量發展,尤其在圍繞民航安全、安全性與適航技術、國產飛機及動力裝置、四型機場、四強空管、機務維修、通用航空等方面,發揮各自優勢,支持雙方科研創新能力提升,實現資源高效共享。
東麗區將依託天津機場和中國民航大學的獨有優勢,積極引進民航科技、航空金融、高端智能製造、航空配套服務總部、航空智能物流等產業,服務航空航天產業發展,做好上下遊企業產業鏈銜接。根據協議,將重點開展中國民航大學科技園建設,達到國家級大學科技園標準並獲得認證,全面推進以中國民航大學為主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產業化,不斷提升中國民航大學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級眾創空間發展能力和水平。
天津市東麗區、中國民航大學與天津航大天翼有限公司、天津航大物聯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航大一佳科技有限公司、中航(天津)飛訓製造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德新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籤署中國民航大學科技園入駐協議。
天津市東麗區為中國民航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北工業大學、河北工業大學、同濟大學、天津工業大學、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等10所航空航天領域重點高校校友會負責人頒發天津市航空航天人才創新創業聯盟「引才伯樂」聘書。
大會期間,劉大響院士,中航裝甲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中國航發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石墨烯中心主任王旭東,天津愛思達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毅分別圍繞天津通用航空發展尤其是航空救援領域發展、石墨烯材料在民機產業的應用開發研究進展、立足航空航天新材料科技創新助力天津航空航天產業科技協同發展作主題發言。
天津市相關部門,天津市各區區委組織部,中國民航局相關部門,天津市東麗區及相關部門,中國民航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天津港保稅區管委會,及相關高校院所、企業等單位領導、有關負責人、代表等300餘人參加大會。
融媒體中心
執行編輯 | 李新玥
責任編輯丨李天琪
文字來源 | 陳紅葉
圖片來源 | 魏小鵬
視頻來源 | 魏小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