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園林網5月26日消息:中俄合作,無疑是本次亞信峰會的一個焦點。
5月20日至21日在上海召開的亞信峰會,讓昔日繁忙的陸家嘴變得空曠了不少。地鐵裡站滿了武警,多家公司讓員工在家辦公,路面的車輛也明顯減少,有人戲稱之為「亞信福利。」
不過,更大的福利來自普京:亞信峰會第一天,中國和俄羅斯籤署了30多份協議,涉及汽車、銀行、能源多領域。5月21日,中俄天然氣談判歷時10年修成正果。中石油和俄羅斯天燃氣工業股份有限公司(Gazpron)籤署了天然氣購銷合同,從2018年起,俄羅斯開始向中國供氣,最終達到每年380億立方米,合同期30年。
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這一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協議上,但中國和俄羅斯的合作遠比能源這一個領域更廣泛和深遠。5月19日,莫斯科就新城的規劃與建設,分別與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中鐵建集團籤署了協議,新莫斯科市將有更多的中國元素。
新城規劃參考北京
同為首都的莫斯科和北京頗有淵源。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北京城在規劃設計初期,主要採用的是蘇聯專家的方案,對舊城進行改造。如今,北京中心城區仍大量保持了當年規劃的風貌,將城牆拆除變為二環,並像當年的莫斯科一樣,將城市規劃為環線和放射線交叉融合的形態。不同於巴黎將所有放射線聚焦到艾菲爾鐵塔一個點,北京和莫斯科的放射線並不規則。現在,北京城從二環到四環的環路,以及功能分區、政治中心的位置、工業區和中央政府的落腳點,在當年都大量聽取了蘇聯專家的意見,有的莫斯科城建專家在北京工作了十年,協助北京奠定了今天的城市形態。
在北京市規劃委主任黃豔看來,人口和土地膨脹是莫斯科和北京共同面對的大問題。相對於北京的2114萬人口和16400平方公裡的面積,莫斯科市佔地1081平方公裡,有1200萬人口和600萬輛汽車,人口密度比北京高出許多。而作為政治、經濟、文化、金融中心,莫斯科又比北京承擔了更多的功能,俄羅斯很難有別的城市可以和莫斯科比肩。據莫斯科市對外經濟合作部部長謝爾蓋(Sergey E. Cheremin)介紹,莫斯科集中了俄羅斯80%的銀行,90%的股市交易額和90%的外企代表處。
為了解決城市人口密度過高的種種問題,2012年,莫斯科市決定「擴都」,建立新莫斯科市。規劃中的新莫斯科市位於俄羅斯首都西南部,總覆蓋面積達148000萬公頃,將對周邊郊區資源進行集結和整合,類似北京在周邊建設11個新城的計劃。新莫斯科市目標擴大莫斯科城市面積兩倍,該項目自 2012 年審批後所獲投資額已達到40億美元,到2035年,預期將會吸引超過2000億美元的投資。
半個多世紀後的今天,新莫斯科市在規劃設計時將參考北京現有的設計規劃方案。據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杜立群介紹,這次莫斯科新城的建立,莫斯科方面找了9個國家提供規劃的諮詢建議,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是亞洲唯一一家。「歐洲國家的首都很少請亞洲國家來做諮詢,學我們的以前主要是非洲和其他亞洲國家。莫斯科的經濟很發達,他們請中國的規劃院做技術諮詢,這非常少見。」杜立群說。
據杜立群介紹,俄羅斯要擴都,對新城的發展和開發區建設、基礎設施投資、交通需求很大,怎麼在這些方面規劃好,引導這些地區的發展,他們希望向北京學習。「俄羅斯和歐洲在文化上也有差異,歐洲人在文化上有先天的優越性,他們願意來學習我們,這是有價值的。」
而新莫斯科市看重北京城市規劃的具體領域,主要是新舊城之間的連接和地鐵的布局。
連接新舊城
連接郊區地域需要對現有交通基礎設施實行重整,核心重建項目之一就是要在首都西南部興建新的地鐵線。此新線會從第三交匯環線的Ulitsa Novatorov延伸至Stolbovo。該線預計長14.9公裡,並可容納六個地鐵站。
莫斯科副市長馬拉特·胡斯努林表示:「這全新的西南地鐵線將引入國際專業技術,更會為莫斯科創造可觀的就業機會。」
據莫斯科副市長馬拉特介紹,這個地鐵方案是新莫斯科市的核心部份。5月19日,莫斯科國有建築公司JSC Mosinzhproekt與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及中國國際基金籤署合作協議,將就這條地鐵線建設項目展開合作。「這是莫斯科第一次和中國籤這樣的協議,項目的具體方案剛剛開始談判。根據我們的初步估計,這個項目大概價值幾十億美元。目前,我們已經開始對這個項目進行審查,希望儘早確定工期。從法律程序上,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項目,也會有不同的合同。現在,莫斯科政府和一些公司正在積極協商。」謝爾蓋對經濟觀察報表示。
除了這條連接新舊城的地鐵,新莫斯科市還將有更多的城市軌道交通項目。據謝爾蓋介紹,新的城區計劃將創造100萬個就業崗位,並有150萬人入駐,這意味著必須發展交通設施,莫斯科政府也宣布了國際招標,來研究這些區域的發展。未來十年需要的投資有1000億美元。這不僅是動用政府財力,還將動用國際投資商的力量。「因為中國在地鐵建設方面很有經驗,施工速度很快。對我們來說,地鐵是莫斯科的核心基礎設施,莫斯科現在非常需要建地鐵,這樣可以很大地緩解地面交通的壓力。所以,我們很希望在地鐵建設領域和中國有更多的合作。」謝爾蓋說,「但是,建地鐵的困境之一是建地鐵的土地,我們的用地方式和北京很不同,需要與土地所有者一一商談。」
據俄羅斯國家建築與交通工程科研設計院的康斯坦丁·馬特維耶夫介紹,莫斯科目前有150公裡的地鐵,去年建成13公裡。過去兩年,莫斯科也在計劃建立立體的交通樞紐。按照規劃,未來三年,莫斯科將投入210億美元改善交通,包括公交、城鐵和地鐵。但是,這並不夠,需要從市場上吸引更多的融資。到2020年,莫斯科將建成255個交通樞紐和80個地鐵站,目標地鐵日運載旅客數量將達到900萬人。「希望將來進一步開展合作,使中方和俄方都能從中獲益。」康斯坦丁·馬特維耶夫說。
推薦閱讀:
美媒:中國將特大城市合併成特大地區分析
英媒評中國城市化夢想
墨爾本:保護城市遺產重在公眾參與
城市功能疏解啟示錄:東京衛星城戰略實際失敗
(來源:經濟觀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