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晚,我館攜手華為在西安南門世紀金花華為授權體驗店plus共同舉辦了「花舞大唐春 盛世科技年」主題文化沙龍,邀請了我館研究館員申秦雁、副館長龐雅妮和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於賡哲作為主講嘉賓,與50名幸運觀眾一起穿越時空,共同探索鮮為人知的唐代「硬科技」。
中國古代科技聞名遐邇,唐朝科技成果粲然可觀。這次文化沙龍就是以我館「花舞大唐」IP為主題,以何家村出土「大唐遺寶」窖藏中蘊含唐代科技元素的金銀器具為依託,將古代科技與現代科技結合,舉行的一場跨越古今的科技對話。
首先,申秦雁研究館員對「大唐遺寶」中具有科技感的金銀器具和其所使用的鏨刻、捶揲、掐絲等複雜程度極高的工藝進行了介紹,並重點講解了金梳背精湛、奇妙的製作工藝,以及葡萄花鳥紋銀香囊中蘊含陀螺儀的原理,為觀眾們展現了唐代的科技實力。龐雅妮副館長先後對我館「花舞大唐」IP品牌的成長之路,以及其在短短兩年內取得的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成果進行了介紹,再現了盛唐風貌的「花舞大唐」IP背後的故事,調動了現場觀眾極大的好奇心。於賡哲教授以古代通訊為切入點,依次向觀眾講解了古代烽火制度和郵驛制度,糾正了觀眾們對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楊貴妃的荔枝路,以及電視劇和小說中常出現的「八百裡加急」的錯誤認知,讓觀眾們了解了古代通訊的發展歷程。活動最後,還有專業茶藝師進行茶知識講解和茶藝表演,讓觀眾們領略了唐人的茶生活,感受到古人的飲茶趣味和格調。
這場兼具學術性與趣味性的「文化+科技」沙龍獲得了觀眾們的一致好評,現場觀眾在驚嘆於古人的巧思和技藝的同時,也學到了很多歷史知識,豐富了文化生活。這是我館探索「跨界合作」新方式的又一次成功嘗試,既向公眾傳播了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又向公眾推廣了我館文創IP蘊含的深刻文化寓意,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原文轉自:陝西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