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慶陽78歲農民演「社火」引導年輕人走正路

2020-12-12 中國新聞網

甘肅慶陽78歲農民演「社火」引導年輕人走正路

2015-03-04 17:10:2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正月十五耍社火」元宵節前,在甘肅慶陽鎮原縣新城鄉新城村淺儉自然村的窯洞前,一位老者手持自製繡球引逗著舞獅,用方言說唱著,這位年屆78歲的村民王學功在當地「耍社火」已有30多年,是當地頗有名氣的「社火頭」。 侯志雄 攝

    「正月十五耍社火」元宵節前,在甘肅慶陽鎮原縣新城鄉新城村淺儉自然村的窯洞前,一位老者手持自製繡球引逗著舞獅,用方言說唱著,這位年屆78歲的村民王學功在當地「耍社火」已有30多年,是當地頗有名氣的「社火頭」

  中新網甘肅慶陽3月4日電 (侯志雄 呂贇)「正月十五耍社火」元宵節前,在甘肅慶陽鎮原縣新城鄉新城村淺儉自然村的窯洞前,一位老者手持自製繡球引逗著舞獅,用方言說唱著,這位年屆78歲的村民王學功在當地「耍社火」已有30多年,是當地頗有名氣的「社火頭」。

  4日,記者在村裡見到了這位鄉鄰所說的「社火頭」王學功時,他正捧著臉譜畫冊,握著毛筆給演員們化妝為當日的表演做著準備,這是他在社火表演前親自要做的一項工作。

  一陣強勁有力的鑼鼓聲中,社火表演開始。氣勢洶洶的舞獅跳上板凳「雄視天下」,王學功手持繡球吸引舞獅在板凳間嬉戲,他來回遊走引逗獅子,時而激烈,時而平靜,眼花繚亂,情緒激昂。

  作為村子裡的「社火頭」,王學功身兼社火隊總導演、化妝師同時也是其中的重量級「演員」。

  從小習武的王學功練得一身好本領,社火表演的壓軸節目舞獅更是老人的一絕,在村子裡無人能比,被當地人公認為「舞獅第一人」。

  王學功的二兒子王會玲告訴記者,社火表演中許多事情老人親力親為,他手把手傳向村裡年輕人授社火表演技藝,村裡很多孩子是在社火表演的隊伍中長大。

  王學功表演的社火內容以傳統為基礎,通過借鑑日常生活加以創造,最終形成了一整套的社火表演節目。「舞獅、划船、舞龍、上天官、送紅燈、跑馬燈」等不一而足,而社火演員都來自村子裡,包括他的兩個兒子。王學功說,「編排社火一方面是因為自己的愛好,更重要的是想教育村裡的年輕人,讓他們走正路。」

  「我小時候第一次『跑社火』是趴在父親的背上的。」王會玲告訴記者,多年前,村民們的文化生活貧乏,社火表演成了寒冬臘月農閒時刻的重要娛樂項目。每到農曆臘月二十以後,父親就帶領他們一家人並動員村子裡的年輕人組織排練社火節目。

  在王會玲童年的記憶裡,每天晚上和父親「跑社火」都是一次快樂無比的經歷。每到一家門口,戶主都會生起一堆火,伴隨著鑼鼓聲和鞭炮聲,從由24人一同表演的開場節目「跑旗」到壓軸節目「舞獅」,整場社火從本村一直演到鄰村,所到之處,人聲鼎沸,熱鬧非凡。「跑累了父親就背著我繼續跑,有時候趴在父親的背上就睡著了。」

  「想做社火自搭團,演員都是莊稼漢。」淺儉村村長王自強的這句順口溜正是王學功老人幾十年排練和演藝社火人生的真實表達。

  以往農村過年時聚眾賭博、喝酒尋釁滋事的不良風氣讓村民們的春節倍感不歡樂,而王學功的「社火隊」成為村民們最大的看點。王自強說,「通過排練演出社火改變了村裡過年時的不良風氣。」

  最初表演「社火」都是王學功自己掏腰包,他組織家人動員村子裡的人參與,用自己和老伴種地攢下來的錢購買演員服裝和道具等全套東西,許多是用廢舊的材料重新手工製作的。

  說起當初排練社火的「難」,王學功老人的大兒子王會軍有著深刻的印象。「當時舞獅子的獅子頭是用背簍做的,然後父親用毛筆畫出獅子面部的模樣。」

  如今看著父親表演的場景,兩個兒子卻都捏著一把汗。「父親已經78歲了,怕他身體吃不消。」然而老人還是倔強地走上村頭,繼續耍著社火,在老人的心裡,社火已經是他生活的一部分。(完)

相關焦點

  • 慶陽秧歌
    慶陽秧歌是甘肅最早的民間舞蹈形式之一,它以鮮明的特點、獨有的風採和濃鬱的泥土氣息,受到廣大勞動人民的喜愛。
  • 甘肅非遺——17.剪紙(慶陽剪紙)
    17.剪紙(慶陽剪紙)慶陽剪紙源遠流長,歷史悠久,是根植於隴東黃土高原歷史悠久的群眾性傳統民間藝術活動,具有傳承的廣泛性、抒情的隨意性、生活的實用性以及人文歷史的突出性等特徵,在內容上延襲了原始圖騰的文飾圖樣
  • 甘肅慶陽鎮原黃土高坡的新生活:林果滿山 五穀豐登
    甘肅慶陽,屬於典型的黃土高原地區,這裡的村民能吃著自家種的糧食、蔬菜、水果,還能用它們換錢來補貼家用。圖為慶陽鎮原縣臨涇鎮的農戶,家裡的蔬菜都是產自自家的菜園,串好的辣椒正掛在院子裡晾曬。
  • 慶陽「春官」,一唱萬家樂
    慶陽社火中,常常有一位幽默、風趣、能說會道、出口成章的獨角人物,他在社火中最活躍、也最引人注目,人們稱他為「春官」。春官常由才思敏捷、口齒清晰、嗓音宏亮且有即興編詞能力的人來扮演。在社火中春官既是獨角,又可以串演,有著很大的自由活動的餘地。社火隊出發時,春官大都在前邊。他遇山說山,逢水說水,即景生情,信口拈來,生動、詼諧、幽默。說唱的詞多為打油詩或順口溜,人們常叫它春官詞或春官歌。春官的表演常用特有的浪漫腔調,似喊似唱;句子以七言或五言為基本句式,四至六句為一首,數首還可以連接。
  • 甘肅慶陽市長走街巷 告誡官員當老好人得罪更多人
    甘肅慶陽市長走街巷 告誡官員當老好人得罪更多人 2014-06-14 19:28:0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網甘肅慶陽
  • 甘肅慶陽,一座因天價彩禮而出名的城市,未來的希望在哪裡
    而這個地方就是甘肅慶陽。慶陽到底是一座什麼樣的城市呢?為何會因為天價彩禮而出名呢?年輕的一代還有希望嗎?未來的出路又在哪裡呢?說起慶陽這個城市,還有許多關於這座城市的名片。慶陽是周祖農耕文化的發祥地。也是香包刺繡之鄉,這裡的婦女們用自己的雙手製作的香包,遠近聞名。這裡是長慶油田的發祥地,長慶油田在這裡鑽探出來了第一口石油井,為建國初期做出了巨大貢獻。
  • 甘肅慶陽54對新人向高價彩禮說「不」
    54對來自慶陽市各縣區的年輕人共同舉行了隆重又簡樸的結婚慶典。這些新人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結婚彩禮很少,甚至是零彩禮。「我要嫁給愛情,而不是彩禮。」來自甘肅慶陽寧縣農村的新娘吳燕說。多年來,地處隴東山區的慶陽市彩禮高企,一些農村地區年輕人結婚彩禮高達20多萬元,結婚全部花費下來甚至要好幾十萬元,部分農村家庭因為孩子結婚而致貧、返貧。
  • 甘肅四大名窟——慶陽北石窟寺
    甘肅慶陽北控朔方,西到河西,南俯關中,東達延綏,被稱為秦隴鎖鑰,關中門戶。在董志原西部,蒲河與茹河交匯的地方,有一處著名石窟北石窟寺。窟區總面積1.7 萬平方米,現存大小窟龕307 個,石雕造像2126 尊,碑刻題記150餘方。
  • 甘肅慶陽特困區「水土不養人」整鄉搬遷別困境(圖)
    信息 甘肅慶陽特困區「水土不養人」整鄉搬遷別困境(圖) 2016-08-01 21:59:2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隴原社火舞起來 龍騰獅躍迎新春
    隴原社火舞起來 龍騰獅躍迎新春  肅北  每日甘肅網2月3日訊 據蘭州晚報報導:(通訊員朱蕊李彬記者劉學智文/圖)大年初二,肅北縣黨城灣鎮紫亭社區、東山村的秧歌社火隊與敦煌市莫高鎮的社火隊聯袂,在肅北縣會展中心舉辦「2017年新春社火秧歌大拜年」活動。
  • 甘肅慶陽出政策推非公經濟 市長指官員懷「戒心」
    甘肅慶陽出政策推非公經濟 市長指官員懷「戒心」   中新網甘肅慶陽4月25日電 (記者 侯志雄)甘肅慶陽市長欒克軍25日表示,該市非公經濟發展速度、市場發育程度、推動力度仍處在一個相對滯後的發展層次。
  • 慶陽主題旅遊線路設計大賽及"慶陽人說慶陽"精品大賽拉開帷幕
    為了宣傳推廣慶陽文化旅遊產品,樹立慶陽文化旅遊品牌,慶陽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聯合隴東報社、慶陽電視臺,創新宣傳平臺、宣傳形式和宣傳手段,形成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相結合的宣傳陣勢。從9月1日開始,持續到年底,在報紙、電視、新媒體、自媒體四大類平臺,舉辦慶陽主題旅遊線路設計大賽和&34;精品大賽。
  • 榆中:鑼鼓喧天慶團圓 社火演練迎新年
    連日來,榆中縣部分鄉鎮村組正在加緊排練社火表演,紛紛摩拳擦掌,準備在春節、元宵節的社火表演上大顯身手。 2月15日,榆中縣小康營鄉翟家灣村陳家坡社籃球廣場內鑼鼓喧天,熱鬧非凡,彩旗隊、太平鼓隊、舞龍隊、錢鞭隊、獅子隊等輪番上陣演練,喜迎新年的熱情掩蓋了隆冬的寒冷。
  • 慶陽西峰區「三變」改革 「變」出農民新生活
    中新網甘肅新聞5月4日電 (通訊員 王娜)在顯勝鄉嶽嶺村綠優苗木繁育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門前,擺放著這樣一張展板,上面整齊排列著二十一名村民的名字,這些原本普普通通的農民,如今,靠流轉土地和在苗木基地打零工,有了另一個新的身份——綠優苗木繁育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
  • 甘肅慶陽黃土塬農特產密集「出海」拓外貿「朋友圈」
    甘肅慶陽黃土塬農特產密集「出海」拓外貿「朋友圈」 2020-04-20 10:57:35 (資料圖) 高展 攝   中新網甘肅慶陽4月20日電 (侯志雄 高展)4月的甘肅慶陽黃土塬上煥發著勃勃生機色。在慶陽中慶農產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裡,工人們正在熟練地將成品小雜糧打包裝箱。「這批發往加拿大的小雜糧,已是今年第二次向該國出口。」該公司總經理楊千介紹說。  3月底,該公司將15噸慶陽產的小雜糧出口加拿大。
  • 甘肅永靖:千人社火儺舞進城鬧新春
    喜慶的鑼鼓敲起來,歡快的秧歌扭起來,歡騰的龍獅舞起來,甜蜜的小調唱起來……2月8日,農曆正月十二,永靖縣城劉家峽人頭攢動,鑼鼓陣陣,一年一度的千人農村秧歌社火進縣城表演
  • 慶陽 七年造出一個子午嶺
    慶陽 七年造出一個子午嶺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俞樹紅子午嶺,黃土高原中部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次森林。在慶陽境內橫跨正寧、寧縣、合水、華池四縣的24個鄉鎮,主脊長達250多公裡。「11歲時,父親帶我第一次進林區,那時感覺樹木少,稀稀疏疏的,颳風塵土飛揚,下雨到處是泥,樹林沒有今天這樣的茂密。」自從1998年實施「天保工程」以來,林區大面積栽樹,現在管護的321萬畝林場,其中60%是靠人工造林栽出的林子。子午嶺在慶陽林區,有7個林場,整個林區面積700萬畝,嵩咀鋪林場只是其中的一個。
  • 《魅力中國城》|| 最慶陽,最民俗:一起來看慶陽在競演中的那些民俗...
    來慶陽,看民俗——你就會看見新房的窗戶上、炕圍裡貼著剪紙;姑娘們、媳婦們、老大娘坐在大門口的樹蔭下編織、繡花;在偏僻的山鄉裡,農民還會請你晚上到他寬敞的窯洞裡欣賞皮影戲。走進慶陽,一股強烈的泥土芳香撲面而來;漫步慶陽,你會陶醉在這座民間藝術的寶庫裡。
  • 【宣傳推廣】慶陽主題旅遊線路設計大賽及「慶陽人說慶陽」精品大賽拉開帷幕
    為了宣傳推廣慶陽文化旅遊產品,樹立慶陽文化旅遊品牌,慶陽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聯合隴東報社、慶陽電視臺,創新宣傳平臺、宣傳形式和宣傳手段,形成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相結合的宣傳陣勢,從9月1日開始,持續到年底,在報紙、電視、新媒體、自媒體四大類平臺,舉辦慶陽主題旅遊線路設計大賽和「慶陽人說慶陽」
  • 天水社火與馬社火
    原標題:【甘肅日報】天水社火與馬社火  所以說,社火是民間最神聖的娛樂載體,是全民參與的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千百年來,一代又一代,自發地傳承,使這種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得以保存下來,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與精神力量。  流行在天水、隴西一帶的社火,有傳統的秧歌、高抬、舞獅子、劃旱船、夜秧歌、高搖傘、高蹺、馬社火等。在眾多傳承不衰的社火中,唯有馬社火日漸衰微,已很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