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秋秋在鎮中大門前留影。萬凌雲 攝
「如果照片要登報,能不能美圖一下,將我頭上的『痘痘』去掉?」昨天上午,在江蘇省鎮江中學內,該校高三(6)班17歲的女孩高秋秋,面對記者一臉燦爛的笑,還是一個小女孩的樣子。但就在昨天凌晨5時55分,這個個頭只有1.63米的女生,在鎮江創造了一個記錄——她收到了美國哈佛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並且是全額獎學金被錄取,自此鎮江也有了「哈佛女孩」。 通訊員 張賢 揚子晚報記者 萬凌雲
哈佛女孩高秋秋
說起高秋秋,揚子晚報的讀者應該不會陌生,2011年4月19日,本報焦點新聞版曾報導了「15歲女孩PK5000人免費遊『暮光之城』」的消息,高秋秋就是那個15歲的女孩。15歲高一那年,她就帶著母親陳延前往「暮光之城」加拿大溫哥華,所有費用全部由活動主辦方——美國《暮光之城》圖書出版方「買單」。2012年,她參加了南京大學110周年校慶,與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勒·克萊齊奧就世界觀、人性、文化、人文等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昨天,秋秋告訴記者,對自己的未來還沒有太多考慮,想往經濟學方向發展。
她的激動
全家尖叫迎接哈佛錄取通知書
昨天凌晨,高秋秋突然從睡夢中醒來,她知道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趕緊摸了手機,但還未及等其打開手機進入信箱,就聽到隔壁臥室傳來了父母的尖叫聲!她打開手機一看,凌晨5時55分,那一刻她知道自己夢想成真了。秋秋也尖叫一聲,當即就從床上坐了起來。還未及反應過來,父親高沛已經衝進房間,一把抱住女兒,父女倆摟抱在一起——高秋秋被哈佛錄取了。很快,媽媽陳延也進屋來,幸福的淚花打溼了一家人的臉……事實上,喜悅和幸福在上周六就已經敲過了秋秋家的門,當天,她收到了美國蔓荷蓮學院的錄取通知書,該學院在美國文理學院排名進入前30名,給予秋秋的是每年5萬美金的獎學金。
「被蔓荷蓮學院錄取,心中雖然有底了,但我還是想等一等,等一等哈佛,」從網上獲知哈佛在29日凌晨會發布錄取消息時,秋秋和父母就一直在等。一家人心中都惴惴不安。高沛告訴記者,由於世界經濟的不景氣,今年申請國外名校的獎學金就格外困難,從他所掌握的資料看,面對一些申請獎學金的中國考生,一些「大方」的名校會將考生列入候補,有的直接就拒收。正是這一原因,秋秋報了包括哈佛、耶魯、蔓荷蓮等在內的多所高校。為了等哈佛通知,高沛夫妻倆幾乎一夜未睡,凌晨後一遍遍地刷著信箱,終於等來了哈佛全額獎學金的錄取通知書——「鎮江也有哈佛女孩了」。
她的優秀
在學校主辦一本雜誌,找校長拉贊助
為進哈佛門,秋秋從高一暑假就開始準備了。此後,不影響功課的同時,她考了兩次SAT1(美國高考),最高分數2225分,滿分為2400分;託福考了兩次,分別是109分和111分,滿分為120分;SAT2考了滿分2400分。在基礎條件滿足的情況下,2012年8月她開始陸續寫「申請文」,哈佛等名校屬於美國「常青藤」盟校,共同需要一個英文的主申請,而哈佛除此外還單獨需要一個「申請」。
主申請只需要500字,秋秋卻前前後後寫了1萬多字,然後再一遍遍地修改、壓縮,發出時已經只有500字。但就在這500字中,卻包含了太多的內容,其中就講述了秋秋跟美國多名筆友交流的經過、作為「暮粉」她帶著母親出國的經歷,還有就是與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面對面交流的感受。1萬多字的主申請,讓秋秋思考了太多,對其有了一個嶄新的提升。在主申請完成後,她在哈佛報名截止前兩天,給哈佛發出了「申請文」。文中秋秋寫道通過一系列的平臺和機會,自己對別的民族文化產生了興趣,開闊了視野,並相信民族隔閡可以通過溝通得到融化……
3月2日,在上海的一家西餐館裡,兩名哈佛校友和秋秋開始了「聊天」,雙方溝通了一個半小時,涉及秋秋在校的活動、成績、興趣等等。其間,一個細節引起了對方強烈的興趣,秋秋作為總編輯在校內主編了一本雜誌《流光》,但沒有資金。她找到了鎮中校長徐傑,希望學校能「預購」400本,支付2400元作為啟動資金。直面這名名校長,秋秋絲毫不緊張,因為她拿出了兩個「強硬」的理由:2012年鎮中120年校慶可以作為宣傳資料;其次招生季即將到來,可以作為招生宣傳。由於理由足夠強大,徐校長當即答應,而此後《流光》通過校內出售等方式,還淨賺了800元。
她的心得
「高中只有一次,如果全用來讀書,不值得」
鎮江哈佛女孩,有什麼學習心得?秋秋說,學習也需要一個好心態,要相信自己有「學習」能力;其次,要儘量做到最好,對自己負責,遇到困難也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情,隨時保持身上的「正能量」,不斷激勵自己進步。此外,課堂上一定要專注,要創造機會和老師互動,「哪怕我的答案是錯誤的」,也要敢於「亮劍」。並且,要多方面發展自己的興趣,「高中只有一次,如果全用來讀書,不值得」,秋秋語出驚人,不能做書呆子,而要擴大視野,儘可能多地吸收各方面的營養。不「偏食」更健康,事實上,這也證明了她的「多元」營養,給了她很大的幫助,包括邁進哈佛大門。
(來源: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