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新加坡1月10日電(記者馬玉潔)新加坡首家貓咪博物館近日在市中心一座三層商鋪正式對外開放,公眾可以在這裡詳細了解不同血統貓咪的特徵,如果看對眼,還可以領養一隻回家。
新加坡的貓咪是在不同歷史時期來到這片土地。有些是跟著來自印度或者中國的新加坡人的祖輩搭船過來,有些是在英國殖民時期到訪,還有的則是在日佔時期從日本漂洋過海踏上這個熱帶國家。這些不同血統的貓,與本地的馬來貓一起雜交,後來便有了被稱作「獅城貓」的本地貓。
1月9日,志願者與貓咪在新加坡「貓咪博物館」有互動。當日,新加坡首個「貓咪博物館」開幕。鄧智煒攝
「獅城貓咪博物館」裡有來自各個國家和地區貓咪的照片,同時也講述了很多貓咪和人類的感人故事。此外,博物館每層的牆壁上還展示了世界各地藝術家們精心製作的貓咪主題藝術品。
「我們希望能夠改變人們對於貓咪和動物的看法,同時呼籲本地藝術社區為貓咪營造一個充滿藝術感的生活空間。我們也希望與新加坡貓福利協會一起,為被遺棄的貓咪尋找新家,」博物館創辦者薛玉娘說。
近年來,新加坡居民不斷與流浪貓的餵食者發生矛盾,有人擔憂隨便投放的貓食將引起衛生問題。有媒體報導當局在未通知貓福利協會的情況下計劃捕殺流浪貓。儘管政府後來澄清,稱將綜合考慮貓福利協會和公眾的建議再做進一步打算,但居民與流浪貓的矛盾再次進入公眾視野。
對此,外交部長兼律政部長尚穆根在博物館開幕儀式上表示,很多此類矛盾都是可以避免的,「針對寵物主人、餵食者以及公眾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民間團體、薛玉娘等愛貓人士以及今天開業的博物館都能在此過程中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
博物館另一項重要活動便是邀請公眾領養館內的流浪貓。目前,已有12隻流浪貓在上個月博物館預覽活動中被領養。組織方希望能夠在今年8月9日,也就是新加坡建國50周年之前,為50隻流浪貓找到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