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的越南,是戰爭和動亂的代名詞,是盛產咖啡與菠蘿蜜的國家,是杜拉斯筆下充滿欲望與哀愁的地方。
來到越南芽莊以後才發現這裡更像是一個與世無爭的城市,遼闊湛藍的大海,色彩繽紛的房子,在陽光下更顯愜意慵懶。
如果你來到芽莊旅遊,你會去哪些芽莊景點呢?在沙灘的躺椅上發呆、在細白的沙灘漫步還是品一杯咖啡享受陽光的撫摸。
我更喜歡參觀當地的歷史遺蹟,看看別人的宗教信仰,感受異國的人文風情。
關於芽莊的歷史記載並不多,據說這個城市在遠古年間時曾經是佔婆國的一部分,當地居民多信奉顯婆。位於芽莊北部的婆那加佔婆塔就是佔婆文化時期的最好見證。
婆那加佔婆塔屬印度教的建築,建築風格有些吳哥窟的味道,但是規模小的多,雕刻也沒有那麼的細緻。
婆那加是音譯,也有翻譯作天依女神廟的。天依女神是庇佑佔婆王國南部的一位女神,保護著靠海吃飯的漁民,相當於中國東南部漁民心目中的媽祖。
幾乎所有的越南人都會脫了鞋子進去跪拜,不論年輕或是年老。
越南曾是法國的殖民地,由於法國人的影響,在越南信奉基督教的人也很多。芽莊教堂是一座哥德式教堂,法國殖民時期所建,簡樸素雅,教堂周圍地勢較高,可以一覽整個芽莊。
大教堂是由石頭砌成的建築,牆體有雕花圖案,周圍還有很多雕塑和聖經故事的石刻。
教堂外是繁雜吵嚷的街頭,教堂內則靜謐平和,沒有人聲鼎沸,讓人不由地想坐在木質長椅上感受這一份寧靜。
當夕陽的光束斜斜地透過大教堂的百葉窗,暖暖地落在中世紀風格的彩色琉璃片上,斑斕而炫目,煥發出奇幻的色彩。
看過了芽莊大教堂才驚奇的發現,芽莊竟然有一座以中文命名的佛教寺廟-隆山寺,很多僧侶在這裡修行。
隆山寺建於19世紀後期,當時越南稱「安南」,屬於中國清王朝時期的屬國,當時的皇帝親賜「敕賜隆山寺」以顯其龍威。
隆山寺內的漢字門聯、龍紋雕柱等元素有著強烈的中國氣息。
寺廟佔地面積並不大,院子和寺廟裡卻常常擠滿前來清修拜佛的信徒。如果趕上正在參拜的儀式,席地而坐虔誠禮佛的場景多少會讓人內心平靜下來。
在寺廟的後山上,爬過150級臺階,就會來到一尊24米高的白色佛像腳下。
大佛像安然地坐於蓮花之上,掩映在樹蔭之中,顯得特別的神秘安詳,仿佛正在俯視著芸芸眾生。
佛祖的聖跡、印度教的神殿、西方的教堂,人們的信仰與虔誠,變成了一份勇氣,一種份追求,為這座城市增添了更多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