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陪女兒學英語:林克媽媽的親子英語培養手記》一書的作者林克媽媽,是一位資深的英語教育與研究者,英語專業碩士,研究英語教學法,從事高中、大學英語教學和研究工作20餘年,還是外研社《漢英詞典》第三版的編委。
林克媽媽這本書的價值所在,或者說對普通家長有借鑑意義的地方,就是她提出了學好英語的「五個不能」:
有一股力量不能毀——興趣,有一條彎路不能走——堅持聽說領先,有一樣東西不能背——單詞,有一種規則不能學—語法,有一個老師不能丟——自然語境,讓英語學習充滿樂趣,而又事半功倍。
我們今天來了解第五個「不能」:有一個老師不能丟——自然語境。
一、學英語為什麼離不開自然語境?
熟悉的語言活動環境對於英語初學者來說非常重要。而小學生語言活動的最佳環境,就是自然語境,是他們的日常生活。
藉助孩子們所熟悉的自然語境和生活環境的幫助,像學母語那樣學英語,不但容易激發學習興趣,便於在熟悉的語言場景下理解意思,而且還解決了「學以致用」的難題。
英語教學內容與孩子日常生活語境脫節,正是目前少兒英語教材普遍存在的缺陷。
不是通過背中文釋義,而是在自然語境中漸漸體會、鞏固單詞和句型的含義,像學母語那樣學英語,只有在這種自然的語言環境中,不知不覺掌握的東西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
二、家長是否擔心自己是啞巴英語?
找一套替孩子們量身定做的日常生活聽說教材,平時家長和孩子一起反覆聽教材錄音,聽熟了就能在生活中原封不動地搬出來用,就不用擔心不會說或說錯的問題了。
三、家長是否擔心自己發音不標準?
可以和孩子一起先模仿課文錄音中的標準發音,然後再和孩子進行英語對話。
即使我們的發音在模仿了很多遍錄音之後,還是無可救藥,也應該大膽地和孩子用英語進行交流。
因為這樣的交流可以幫助孩子在日常活動和英語語言之間建立聯繫,使得孩子自然而然萌發想說英語的念頭,並逐步形成說英語的意識,然後再去指導孩子反覆聽發音標準的錄音。
家長可能和孩子說的只是幾遍而已,但孩子可能會聽十幾遍錄音,那麼,孩子最後學到的,依然是正確的發音。
如果我們不希望孩子日後學成啞巴英語,不希望孩子的英語學習走自己過去那條艱難的老師,那麼一定要想盡辦法,在小學階段,打開孩子的嘴,培養他們用英語表達的意識和願望。
要完成這項工作,不能指望一天只有45分鐘、一個班有40多個孩子的學校英語教育,也不能指望一周一次課、熱衷於讓孩子背單詞、記語法規則的課外英語輔導。
這個工作,只能由家長協助完成,和孩子說說英語,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語言氛圍,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學習英語,這樣才能做到曲不離口,拳不離手。
只要有想要幫助孩子學好英語的這份心,只要有正確的方法,家長英語水平差,一樣可以陪孩子學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