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訊 據江淮晨報報導,去年10月,合肥市科技館新館(自然博物館)(以下簡稱「新館」)建設項目獲得合肥市發改委批覆立項,項目規劃坐落於合肥高新區王咀湖東北部,此後,新館的規划進展一直備受市民關注。近日,江淮晨報、江淮網記者從合肥科技館了解到,新館將規劃建設面積達兩萬平方米的展廳。
展廳面積近兩萬平方米
位於合作化路與黃山路交叉口西北角的合肥科技館,是許多市民尤其是小朋友們最喜歡的去處。自2011年8月向全社會免費開放之後,合肥科技館接待量更是節節攀高。至今,合肥科技館已經接待了省內外乃至世界各地的各類參觀者560萬人次。
但是合肥科技館建築面積僅有1萬多平方米,其中常設展廳面積僅5800平方米。因為空間有限,該館展廳極限瞬時容量也只有1000人。因此,為了保證安全,當展廳內人數達到1000人時,場館只能開啟「限流」模式,讓其他參觀者暫時在館外排隊,等候參觀。
好消息是,合肥市科技館新館(自然博物館)目前規劃總建築面積5萬平方米,展廳面積近2萬平方米,比「老館」的展廳面積擴大了近4倍。「新館建成後,展廳瞬時容量將大幅提升,參觀者再也不用像現在這樣,在館外長時間排隊等候進場了。」合肥市科技館相關工作人員說。
6大領域10大展區
未來的新館,將如何打造呢?相關人士透露,新館結合自身「科技館與自然博物館融合」的特點,已確定了「自然·人類·科技·文明」的展陳綱領。
同時,根據規劃,新館將圍繞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與宇宙科學、技術與工程,科技與社會、自然與環境6大領域,設計布局10個主題展區,其中包含一個兒童展區、一個自然展區與一個安全教育體驗展區。
「我們將本著『世界眼光、合肥特色,主題引領、繼承創新』的原則,圍繞這些科學領域,以明確且聚焦的主題思想策劃每一個展區的設計,實現展品展項和教育活動的同步設計。每個展廳都將成為有思想、有靈魂的展示空間,而絕不僅僅是展品展項的簡單堆砌與羅列。」合肥市科技館工作人員說。
此外,在展覽設計時,新館還將結合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所匯聚的先進科學項目和科技資源,以及合肥的地理、人文、環境等特色,用科技館獨特的展示手段與方法加以展示,參觀者將在這裡感受到更多的合肥元素與合肥特色。
據了解,一系列包括科技館展陳綱領、展區概念及數量等在內的新館展陳理念和定位前置研究,已於今年7月完成。「展陳大綱編制將於近期啟動招標,爭取今年年底前完成參照性展陳大綱的編制,並啟動各主題展覽的方案設計招標工作。」合肥市科技館工作人員說。
球幕影院4D影院全面升級「夢想劇場」即將上線
要問孩子們最喜歡目前合肥科技館裡的哪個展覽環節,播放展演科普影片的球幕影院和4D影院想必會是大多數孩子的回答。新館建成後,這兩個影院還會有嗎?
相關人士介紹,新館不但保留了這兩個影院的展演形式,還將增加一個「夢想劇場」。根據規劃,新館擬建一個內球(幕)直徑為20米、外球直徑為26米、傾斜角度為15°的球幕影院,影院將能同時容納180-200個人,同時還具有開展天象放映和相關教育活動的功能。4D影院也將擴容,新建的4D影院將能容納80名觀眾。
此外,新館還擬建一個「夢想劇場」,該劇場將採用全息技術,利用投影幕、舞臺造景、真人演員和虛擬角色等元素,以虛擬與現實疊加的方式,展映科普劇和科普影片。
預計2021年下半年正式開放
「新館臨湖而建,周圍環境也特別好,所以相比現在的『老』科技館,新館還將兼具市民休閒放鬆場所的功能。」相關人士介紹,除了「標配」的內部展覽,新館還將充分利用周邊環境以及新館建築內的公共空間設計開展多樣化的科普展示及教育活動,為公眾提供更為舒適的公共環境。
此外,新館還將利用王咀湖和周邊綠地,開展生物、生態、環境等相關教育活動設計,實現亦學亦遊、益智怡神的活動效果。例如,以王咀湖的溼地景觀為教育資源,將可以設計溼地探險活動,以「階段任務」形式,設置溼地形成、王咀湖溼地特點、溼地物種等內容,設計一系列集體參與的活動。
根據目前考慮,合肥市科技館新館(自然博物館)預計將於明年上半年正式開工,2021年下半年正式對外開放。
(晨報記者劉暢司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