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朝鮮,感受朝鮮老舊的交通工具

2021-01-10 半島行者

說起朝鮮的交通工具,還是非常豐富多樣的。在朝鮮較為常見的交通工具有火車、汽車、公交車和地鐵。朝鮮的交通工具有個共同特點——老舊。到朝鮮旅行,讓人覺得朝鮮很多交通工具可以陳列在博物館。在朝鮮新義州火車站經過安檢後,我們乘坐的國際列車出發了。

雖說是國際列車,但車廂是八十年代的產物。細心的遊客在車廂列車處發現了「南京」的字樣,可見車廂是從我國進口的。朝鮮的火車以綠皮火車為主,給人一種懷舊的感覺。朝鮮的火車大多是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產物,所以在朝鮮乘坐火車,會有一種特別的情愫。朝鮮不但客運列車老舊,貨運列車更老舊。

沿途我見到不少貨運列車已經鏽蝕出現了大洞,朝鮮人用稻草把洞口堵住。到達朝鮮平壤之後,街頭的汽車多了起來。朝鮮汽車保有量不多,據說全國二三十萬輛汽車。和朝鮮火車一樣,朝鮮街頭老爺車很多。我們乘坐的旅遊大巴車,是一輛車齡超過十五年的日本車。平壤街頭老款沃爾沃,老款奔馳很常見。朝鮮的汽車似乎不會報廢,只要還能啟動,就可以運行。在朝鮮一些鄉鎮地區,我甚至見到了燒木炭的卡車,這種木炭卡車據說車齡超過四十年。

公交車是平壤市民重要的通勤工具,每到上下班高峰段,公交車站牌前總排著長長的隊伍。朝鮮的公交車老舊復古,和我們過去的大辮子公交車很像。朝鮮有軌電車非常多,據說有軌電車已經運營了數十年,有三條線路。遺憾的是外國人不能乘坐朝鮮的公交車,也就無緣體驗平壤公交了。

雖然不能體驗朝鮮公交車,但外國遊客有機會體驗平壤地鐵站。在導遊帶領下,我們就參觀和體驗了平壤地鐵。平壤地鐵站同樣很老舊復古,和國內地鐵站區別很大,平壤地鐵站隨處可見復古元素,非常適合拍照。

相關焦點

  • 走進朝鮮,感受朝鮮的商店和交通狀況
    到朝鮮之前,有朋友告訴我,朝鮮是沒有商店的。當我到了朝鮮之後,發現朝鮮不但有商店,而且商店還很多。朝鮮街頭的商店,很多都是臨時搭建的,有些還可以移動。這些商店看起來更像是小賣部,它們分布在朝鮮的大街小巷。在這些小賣部購物,不需要憑票,直接用現金就可以購買了。
  • 到朝鮮旅行,感受當地的交通工具
    在朝鮮的幾天時間,我們對什麼都感到新鮮。朝鮮的交通讓不少遊客想搖頭,因為整個朝鮮,幾乎沒有一條高速公路。雖然從平壤到開城的公路被稱為高速公路,但在我們遊客看來,那只是普通公路,路面寬一點,比較平坦而已。路上甚至能見到行人和動物。沿途也沒有服務區,可以隨意在路邊停車。
  • 走進朝鮮:朝鮮第四大城市是什麼樣的?
    朝鮮和我們相鄰,朝鮮新義州和我國丹東隔江相望。新義州屬於朝鮮的特別行政區,在朝鮮排名中,大概能排到第四名。作為朝鮮的第四大城市,新義州給人的印象是什麼樣的?新義州靠近丹東,是重要的商貿口岸,新義州交通便利,航運、鐵路很發達。很多人對朝鮮感興趣,但不想到朝鮮旅遊。
  • 朝鮮街頭常見的交通工具,我國年輕人可能沒見過
    談到朝鮮的交通工具,我覺得很豐富。我在朝鮮旅行期間,在平壤街頭見到了各種各樣的交通工具。國內有的交通工具,在平壤幾乎都能見到。比如,在國內計程車很多。在平壤計程車也不少。比如國內很多城市都有地鐵,平壤也有地鐵。比如,國內有共享單車,平壤也有共享單車。不過平壤的共享單車,很少有人使用。
  • 我在朝鮮乘坐過的交通工具
    在朝鮮旅行期間,我在朝鮮一共乘坐了三種交通工具。分別是火車,汽車,還有地鐵。朝鮮這三種交通工具都給我留下了很深印象,回國以後都有點忍不住想吐槽。首先談談朝鮮的火車:朝鮮的火車只想用一個字形容,慢。我們乘坐的吃朝鮮的臥鋪火車,兩百多公裡的路程,足足跑了六個半小時,平均時速不到五十公裡。不但速度慢,沿途我都有些提心弔膽,因為朝鮮鐵軌的木質都是木質的,而且很很多木頭都糟了。坐了一趟朝鮮火車之後,我後悔沒有乘坐飛機前往平壤。
  • 走進朝鮮,哪些中國製造在朝鮮受歡迎?
    地處東北亞的朝鮮,歷來給人的印象是神秘。不過當你真正走進朝鮮,會發現中國製造同樣大受歡迎。朝鮮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見到中國製造的身影。從交通方面來說,中國製造的交通工具非常受朝鮮人民喜愛。在平壤街頭走一走,會發現中國製造的汽車可以說爛大街了。
  • 走進朝鮮羅先,感受朝鮮經濟特區的發展現狀
    羅先是朝鮮的經濟特區,也是朝鮮旅遊業比較發達的城市。前不久,我去了一趟羅先,親自感受了羅先的發展現狀。羅先是一座臨海的城市,風景很美,氣候很好。雖是經濟特區,但和國內大城市差距還是很明顯。在羅先,有很多當地人做生意。羅先有個國際商貿城,據說建築面積超過十萬平方米。
  • 到朝鮮旅行,我所見到的朝鮮交通現狀
    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朝鮮百姓的生活水平是很高,比韓國的生活水平都要高。但七十年代以後,因為各種原因,被韓國超越,並且差距越來越大。我在朝鮮六天時間,朝鮮給我的總體感覺是,相當於我國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後期。到朝鮮旅行,我見到的第一個城市是新義州,新義州是朝鮮重要的邊境城市,但是車站廣場空蕩蕩的,候車室也很小,沒見到幾個旅客。
  • 走進朝鮮,感受一場不同尋常的「穿越」之旅
    到朝鮮旅行,是一場不同尋常的旅行。因為到其他國家旅行,更多的是到當地購物,感受當地風土人情,觀賞當地的美景。而到朝鮮旅行,很多遊客主要目的並不是這樣。很多人到朝鮮旅行,是為感受朝鮮百姓的生活水平,比較一下現在的朝鮮和我們的過去。
  • 走進朝鮮,感受平民百姓的交通方式
    在朝鮮的時候,不管走路還是坐車時,我時刻都想拍點東西。對一個喜歡攝影的人來說,朝鮮有太多值得拍攝的畫面。旅途中,兩名美女導遊叮囑我們,不要拍軍人,髒亂的地方不要拍……在朝鮮,我感到很奇怪,公路上幾乎見不到長途客運汽車。從新義州到平壤,從平壤到開城,沿途我見到的朝鮮人,大多辛勤地步行。
  • 朝鮮交通現狀:普通百姓騎自行車,有錢人騎摩託車
    到朝鮮旅遊,朝鮮交通是我比較感興趣的一方面。朝鮮百姓的交通工具,主要依靠火車,無軌電車和有軌電車,另外還有少數的轎車。朝鮮的鐵路很多,但很少見到有列車行駛在上面。我在朝鮮見到的列車,大部分都很老舊。朝鮮的小轎車,大部分屬於公務車,私人沒有資格購買。
  • 走進朝鮮:中國遊客眼中的朝鮮鐵路現狀
    到朝鮮旅遊可以選擇乘坐飛機或是火車,為了更深刻地感受當地百姓生活現狀,我毅然選擇了乘坐火車。到朝鮮乘坐火車,不單單是乘坐火車,更可以透過朝鮮的火車,感受這個國家百姓的生活水平。
  • 走進朝鮮:朝鮮女孩和中國女孩差距大,比韓國女孩兒還好看
    現在隨著經濟條件的越來越好,我們的生活質量也是越來越高,很多國人都是比較喜歡走出國門,到國外去旅遊,看看外面的世界,感受不一樣的風土人情,不一樣的異域文化,旅遊不光是簡簡單單的放鬆心情,感受不一樣的美景,最重要就是在旅途中可以學到很多。
  • 走進朝鮮:朝鮮的富人區是什麼樣的?
    到朝鮮旅行,發現朝鮮貧富差距不大,但平壤人和地方百姓生活水平差距明顯。平壤也有自己的富人區。平壤的富人區主要集中在未來科學家大街,黎明大街等地方。在朝鮮時,我們有幸到平壤富人區參觀。很多人可能會問,平壤的富人區是什麼樣的呢?首先,平壤富人區沒有別墅,都是高檔公寓。公寓都是國家免費分配的,面積在一百五十平到三百平之間。
  • 走進朝鮮,看看平壤地鐵站是什麼樣的?
    國大城市基本都有地鐵,作為一種交通工具,地鐵極大地方便了百姓的出行。到朝鮮旅行的時候,當地導遊明確告訴我們,平壤有地鐵,而且平壤地鐵是遊客參觀的一個項目。曾經跟團去過其他一些國家,沒有哪個國家把地鐵單獨拿出來,作為一個景點供遊客參觀。
  • 走進朝鮮:看看平壤地鐵站是什麼樣的?
    國大城市基本都有地鐵,作為一種交通工具,地鐵極大地方便了百姓的出行。到朝鮮旅行的時候,當地導遊明確告訴我們,平壤有地鐵,而且平壤地鐵是遊客參觀的一個項目。曾經跟團去過其他一些國家,沒有哪個國家把地鐵單獨拿出來,作為一個景點供遊客參觀。
  • 走進朝鮮,說說我在惠山的感受
    上一個帖子專門說了下長白山東坡,這次再說說我在惠山的感受。也會讓你們重新認識意念中的朝鮮,其實朝鮮除了比我們落後,其它方面還都是挺好的」。後來他的這些說法基本上都得到了印證。但過橋後朝鮮那邊的效率就不那麼高了,橋頭那邊的導遊一一喊我們的名字過去,大家按照先後順序進行去安檢。和我們國家現代的安檢設施及寬敞的大樓相比,那邊的確顯得有些寒酸,一排小平房,安檢基本靠手工查看,效率自然低不少。等了好半天總算過關了,來到了惠山那邊。惠山屬於朝鮮的一個省會城市,但發達程度還不如鴨綠江對面的長白縣。接我們的車也比較老舊,讓我們感到仿佛穿越時空又回到了我們國家的六七十年代。
  • 走進朝鮮:在朝鮮農貿市場感受普通百姓真實生活
    到朝鮮旅遊,我們住的涉外酒店羊角島酒店。酒店坐落在大同江中,羊角島酒店據說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建成的。羊角島酒店外形看起來很霸氣,像五星級酒店。但是走進酒店內部,很多設施顯得陳舊,相當於三星級的酒店。在酒店的四十七樓,有個旋轉餐廳,在餐廳裡可以看見整個平壤市容。
  • 在朝鮮坐綠皮火車是什麼體驗?
    火車是大眾交通工具,很多人出行喜歡乘坐火車,火車的安全性非常高。近幾十年,我國火車經過多次提速,現在的高鐵時速已經能達到三百五十公裡。在七八十年代,很多人都有乘坐綠皮火車的經歷,那時候火車速度不快,乘車環境一般,但卻讓人懷念。
  • 走進朝鮮電玩城,看看朝鮮百姓都玩什麼遊戲?
    在很多人眼裡,朝鮮百姓的娛樂生活是非常單調的。其實,當地走進朝鮮平壤以後,你會發現這裡的娛樂生活還是很豐富的。但是,在朝鮮的娛樂消費,價格是非常貴的。比如,在朝鮮平壤,也有酒吧也有KTV,但是普通人都消費不起。在朝鮮旅行期間,我們有幸去了一趟凱旋門附近的遊樂場。體驗了一次朝鮮百姓的娛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