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標題下藍色字「匯智攝影」免費加關注!精彩資訊不容錯過!
匯智攝影俱樂部等待您的參與!
匯智攝影學堂讓您越來越任性!
2016年元旦,臺北遊記!
臺北(Taipei),簡稱「北」,又稱北市,是臺灣省的省會。臺北市位於臺灣島北部的臺北盆地,被新北市環繞,西界淡水河及其支流新店溪,東至南港附近,南至木柵以南丘陵區,北包大屯山東南麓。
臺北是臺灣省的六個「直轄市」之一,全臺灣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旅遊、工商業與傳播中心,僅次於新北市的第二大城市。全市下轄12個區,總面積271.8平方公裡。
臺北歷史悠久,歷史遺蹟眾多,於舊石器時代晚期即有人類居住,1875年(清光緒元年)欽差大臣沈葆楨在此建立臺北府,意為臺灣之北從此有「臺北」之名,統管臺灣軍民政務,從此逐漸成為臺灣的政治中心。
以臺北為中心與周邊市鎮所連結而成臺北都會區,是臺灣人口最多的都會區。其作為臺北都會區的發展核心,全省規模最大的公司、企業、銀行、商店均總部設在這裡 。
雨中的臺北
自由廣場
自由廣場,原名中正廣場,位於臺北市中心地區,廣場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是臺灣地區的公共活動廣場,大型活動廣場、藝文表演中心,也是臺灣著名的旅遊勝地。自由廣場四周為杭州南路、中山南路、愛國東路和信義路,以中正紀念堂為主體,分布中正公園、自由廣場牌樓、瞻仰大道、國家戲劇院、國家音樂廳等公共建築。
國家音樂廳
國家音樂廳,屬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國際級之音樂表演場地。國家音樂廳位於中正紀念堂右側,隸屬於教育部,與國家戲劇院皆採中國式建築,兩廳院各恃一方,與中正紀念堂成三山並立之勢且有賓主之別。音樂廳的管風琴更號稱是亞洲最大的管風琴,建築外觀上擁有歇山式屋頂,圍繞建築四周有大型紅色柱廊羅列,門廳內有高達三層樓高的水晶吊燈,甚是壯觀。
國家戲劇院
國家戲劇院是臺灣最重要的戲劇、舞蹈表演場地之一,與臺灣音樂廳合稱為「兩廳院」。它的整體造型採用中國傳統明清殿堂式,建築外觀上擁有臺灣罕見的廡殿頂,圍繞建築四周有大型紅色柱廊羅列,門廳內有高達四層樓高的水晶吊燈,非常華麗。
中正紀念堂
中正紀念堂於以中國庭園造景為主要設計形制,加廊窗稜古典而幽雅,整體建築則以藍、白二色搭配相和,有著自由、平等的寓意。寶頂為八角形代表著「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等八德,聚於寶頂,上與天接,以寓「天人合一」之思想。中正紀念館的上層有蔣介石的巨幅銅像,銅像後白色大理石上是蔣的主張,基座上刻有蔣的遺囑。
總統府
臺北「總統府」位於中國臺灣地區臺北市的博愛特區,在臺灣日據時期啟用,當時做為臺灣總督府辦公廳舍之用,建築風格為巴洛克式建築,於1919年完工以後,就一直是中國臺灣地區的最高權力中心所在,此建築也是臺灣地區行政當局所謂「文化部」所指定的古蹟。
國父紀念館
國父紀念館位於臺北市信義區仁愛路四段,是為紀念「民國國父」孫中山先生百年誕辰而興建的,該館於1972年落成,是臺灣著名建築設計師王大閎的作品。
孫中山先生是中國革命的先行者,中華民國的締造者,是中國現代史上的一位傑出人物。紀念館佔地35000坪,為宮殿式建築。館外有中山公園環繞,還有九曲橋、池塘、假山、柳樹等景色點綴。館內四大展覽室裝飾精美,設計新穎,展示中華民國建國史及現代名家藝術品。
位於臺北市西區的中山堂,是中國政府接受日本戰敗投降典禮的地點。
國軍歷史博物館
國軍歷史博物館成立於1961年10月31日,隸屬於臺灣當局「國防部」「部長」辦公室。其宗旨為藉由展示國軍各時期的史料、文物,以展示國民革命軍東徵、北伐、抗戰等以及建設臺灣各時期的史跡和當前臺灣軍隊實況。
臺北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博物院,又稱臺北故宮,中山博物院。是中國大型綜合性博物館、臺灣規模最大的博物館,也是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研究古代中國藝術史和漢學重鎮。
臺北故宮博物院座落於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建造於1962年,1965 年夏落成。佔地總面積約16公頃。為仿造中國傳統宮殿式建築,主體建築共4層,白牆綠瓦,正院呈梅花形。院前廣場聳立五間六柱沖天式牌坊,整座建築莊重典雅,富有民族特色。
西門紅樓
西門紅樓位於臺北市萬華區的成都路上,緊鄰西門町徒步區。這棟兩層高的三級古蹟紅磚洋樓為1908年所建,該古蹟建築最獨特之處,是其外觀為每正立面8米。也因此,該建物於日治時期通常被稱為「八角堂」。
國立歷史博物館
臺北101
臺北101(Taipei 101),位於中國臺灣地區臺北市信義區,由建築師李祖原設計,KTRT團隊建造,保持了世界紀錄協會多項世界紀錄。2010年以前,臺北101是世界第一高樓。
臺灣淡水漁人碼頭
臺灣淡水漁人碼頭位於新北市淡水區,淡水河出海口右岸,舊名淡水第二漁港,完成於1986年;淡水漁人碼頭東連大屯山脈、西隔淡水河與觀音山相峙,聞名遐邇的 「淡江夕照」 於此可以一覽無餘,是臺灣淡水的八大景之一。
淡水漁人碼頭原只是一個傳統的小漁港,如今,漁人碼頭不但擁有一座美輪美奐的浮動碼頭,其中漁人碼頭最著名的景點,就是330多公尺的木棧道、堤岸咖啡和超大的港區公園,構成一個環狀動線,讓人們可以完整流暢的體驗漁港風情,站在步道遠眺對面的觀音山和出海口盡頭的臺灣海峽,看著夕陽從水平面上緩緩落下,美景之盛,令人流連忘返。
人行跨海大橋是一座流線彎曲造型的單面斜張橋,橫跨港區,又叫情人橋。大橋就像一面白色風帆,傳遞著一帆風順的祝福,未來縣府更將興建結合玩賞、採購餐飲的多功能 「北縣漁市」 ,使淡水漁人碼頭成為國際級的海口景觀公園。
夕陽餘暉掩映下的碼頭夜色
陽明山
陽明山,在臺北市近郊,居紗帽山之東北,磺溪上源谷中。原名草山,後來蔣中正覺得此地應叫陽明山,後來就全部改成陽明山,此山位於大屯火山群最高峰七星山(海拔1,120米〔3,674英尺〕)南側。
臺北是一個美食天堂,全球各地的美食在這裡匯集,不管是中餐、西餐、日本料理、東南亞美食應有盡有,臺灣夜市小吃更是家喻戶曉。
掃二維碼關注「匯智攝影」,下一專輯「臺北美食匯」近期推出!
圖片拍攝於2016年1月
匯智攝影學堂
13945001031(汪老師)
長按二維碼,即可識別添加關注!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