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塞薩洛尼基和天空之城梅黛奧拉

2020-09-04 我是人間事了人


10月28日,是此次巴爾幹半島之旅的第1天,晚上11點從香港機場出發。

此行16天,巴爾幹半島除東北部的羅馬尼亞和摩爾多瓦,包括了原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6個加盟囯(科索沃地區除外),另外還加上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和希臘三囯,共九個國家。



巴爾幹半島位於歐亞兩洲的接壤處,是歐洲的下腹部,扼黑海、地中海的咽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同時,這裡民族成份複雜,宗教多樣。自古以來,就是歐洲的火藥桶。

巴爾幹半島在公元前2世紀以後,曾先後被羅馬、拜佔廷、土耳其奧斯曼等帝國所統治,其中奧斯曼帝國的統治長達500餘年。因此,多種文化在此融合,又相互對立。

從19世紀初期起,沙俄渴望打通南下地中海的通道;奧地利帝國企圖向南擴張通向亞得裡亞海;英、法則要保護通往印度洋和遠東的交通命脈,因而半島成為俄、奧、英、法激烈爭奪的地區,多次發生戰爭,所以被稱為「歐洲火藥桶」。




南斯拉夫聯邦曾是巴爾幹半島上最大最獨特的國家。1945年二戰勝利後的冷戰時期,南斯拉夫因為狄托是共產主義者所以屬於東方的陣營,但是南斯拉夫又並非成為蘇聯的附庸國或是衛星國家,而是發展成為具有獨立自主地位的社會主義國家,扮演了西方國家和蘇聯之間緩衝國的角色,也使得蘇聯無法在地中海擁有據點。




南斯拉夫聯邦的解體是由民族問題引起的。最初的南斯拉夫人其實算是一個民族,他們生活在波蘭南部,公元6世紀南遷到巴爾幹半島,半島的山地形態容易形成民族內部的割據勢力,生活習性、語言文字、宗教信仰逐漸分化,從而演變成了一個多民族國家。塞爾維亞族佔36%,佔相對多數,但優勢並不明顯。從狄托時代開始,民族問題就是南聯盟的一個隱患。 1987年總統米洛舍維奇向國內的民族問題開了刀,引發了內戰。隨著局勢發展,在國際某些反共勢力的支持下,1991年3月南斯拉夫解體,變社會主義為資本主義體制,組成南斯拉夫聯邦的各國陸續脫離南斯拉夫而宣布獨立。

在南聯邦解體之後,民族問題又與宗教問題糾纏在一起,大大惡化了巴爾幹局勢,引發了克羅埃西亞戰爭(1991年3月~1995年11月)和波赫戰爭(1992年4月~1995年12月)。戰爭中,據說各獨立國塞族人對克族人、波西尼亞人、阿爾巴尼亞人等進行了大量的種族、宗教屠殺,引發了西方的譴責和施壓。

之後,塞爾維亞軍隊和自治省科索沃武裝發生衝突,造成數百人傷亡和數萬阿族平民流離失所,引起了美國和西方的幹涉。因而受到了北約長達78天的轟炸。在俄羅斯的斡旋下,塞爾維亞最終同意軍隊退出科索沃。




南斯拉夫聯邦曾是一個區域性的經濟強國,從1960年到1980年期間,南斯拉夫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以年均6.1%的速度增長。南斯拉夫的醫療系統是免費的,識字率達到了91%,並且預期壽命達到了72歲。然而在經歷了解體、內戰、西方的制裁甚至轟炸後,南斯拉夫經濟崩潰了。前南聯盟六個國家中,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較早加入歐盟, 所以經濟發展較快,特別是斯洛維尼亞早早就跨入了發達囯家行列。而其餘的四個國家近年的人均GDP都在歐洲國家倒數十位之中。這四個國家除了塞爾維亞以外,波赫和黑山近期都加入了歐盟,就在我們回來後的不久北馬其頓也進入了歐盟候選國。

巴爾幹人屬山地人性格,強硬彪悍,從1991年蘇聯解體到2000年米洛舍維奇下臺為止,前南國家的內戰和紛爭,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巨大物質損失,迫使大批難民背井離鄉,給巴爾幹半島人民帶來災難性的影響。

我們在巴爾幹半島旅行的途中,經常可以看到90年代內戰留下的累累傷痕,大片的墳塋墓地、山頂白色的十字架,默默地訴說著巴爾幹人的傷心往事。




沿途常見大片的墳地,觸目驚心。戰爭結束後,半島各地發現許多埋屍坑,並掘出數千具屍體。




波赫戰爭是南斯拉夫內戰最激烈的戰爭,波赫430多萬人口中有27.8萬人死亡,失蹤人數目前尚數以萬計,200多萬人淪為難民;全國85%以上的經濟設施遭到破壞,直接經濟損失450多億美元。

圖為波赫莫斯塔爾古城一處被廢棄的房產,據說這處房產的家族人口在內戰中全部死亡,再無人繼承而荒蕪,牆上的彈洞清晰可見。




「彈洞前村壁」的真實寫照。許多人家為了銘記歷史,在裝修房子時留下戰爭中彈痕累累的一面牆,以警示後人。




以內戰留下的殘垣斷壁做成的公路環島紀念碑。

如今,幾個國家都已經過上了相對平靜的生活,克羅埃西亞人、波西尼亞人和塞爾維亞人、基督徒和穆斯林之間的仇恨也在逐漸消弭。正如前南斯拉夫電影《地下》中的對話發人深省:「我們還會懷著悲傷或喜悅的心情回憶我們的祖國嗎?」也許他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吧。




巴爾幹半島歷史悠久,是人類文明較早發祥地之一。南部是古希臘文化的發祥地,歷史遺蹟眾多;半島西部亞得裡亞海岸線蜿蜒曲折,古堡、島嶼相輝映,風景如畫。現在的巴爾幹半島,早已變身世界旅遊最佳去處,我計劃已久的巴爾幹半島之旅也終於得以成行。




希臘 • 塞薩洛尼基

10月29日,第2天

當地時間9點,我們從伊斯坦堡轉機抵達抵達巴爾幹半島的希臘東北部塞薩洛尼基市。我已經是第二次到希臘旅行,提起希臘,過去只注意到雅典衛城和愛琴海上的那些美麗島嶼,忽略了塞薩洛尼基這個城市。塞薩洛尼基其實並不簡單,它是希臘第二大城市,昔日馬其頓王國的都城,今日的博覽會和電影之城。

塞薩洛尼基是希臘北部最大港口,瀕臨愛琴海,是東南歐主要的交通樞紐,其商港對於希臘和東南歐腹地都非常重要。是巴爾幹半島的海陸交通樞紐,海上與東地中海各國港口均有航線聯繫。港口還設有南斯拉夫專用港區。




塞薩洛尼基是一個有1700年歷史的古城。前315年,馬其頓國王卡山德在塞爾馬古城遺址上建城,並以妻子的名字——薩洛尼卡(亞歷山大大帝同父異母的妹妹)來命名該城。

1988年,塞薩洛尼基的早期基督教和拜佔庭建築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1997年,塞薩洛尼基成為歐洲文化城市。




一千多年來的戰爭紛爭,塞市被幾個強國搶來奪去不得消停。 公元前315年,馬其頓國王卡山德攻佔了這裡並建立王囯;公元前168年,羅馬帝國徵服了馬其頓,塞市成為了東羅馬帝國(拜佔庭)的首府。1430年,奧斯曼土耳其人佔領了塞市,開始了近500年的統治。直至1912年以前,奧地利政府仍然建議將塞市訂立為中立的國際化城市。1913年8月10日籤訂的布加勒斯特條約,將塞薩洛尼基劃歸希臘,由此最終確定了塞市的歸屬。

圖為市中心亞里斯多德廣場和亞里斯多德大道。




作為文化中心,該市以每年9月初在此舉行的國際貿易博覽會知名,也是希臘總理髮布下一年政府計劃的地方。塞薩洛尼基還以國際電影節而知名,吸引了許多國際名流。

圖為塞薩洛尼基的城市標誌。




現存於市內的一些古建築,清晰反映了這個城市的時代變遷。塞薩洛尼基以擁有大量的拜佔庭建築傑作,及一些重要的奧斯曼帝國、猶太人建築而知名。






拜伊浴室,這是塞薩洛尼基第一家土耳其浴室,建於1444年。尤其令人感慨的是,19世紀的一位青年土耳其人、塞市當地居民穆斯塔法·凱末爾,竟成為現代土耳其的開國元勳,從根本上扭轉了奧斯曼帝國的歷史軌跡。




聖迪米特裡奧斯教堂

聖迪米特裡奧斯教堂是希臘塞薩洛尼基市的一個古建築,始建於公元4世紀早期。該建築是為了紀念希臘聖徒聖迪米特裡奧斯,可追溯到拜佔庭帝國時代。1988年,它作為塞薩洛尼基早期基督教與拜佔庭式古建築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遺產。




在塞市濱海廣場上聳立著亞歷山大大帝的雕像。

亞歷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年~前323年,生於古馬其頓王國首都佩拉,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曾師從古希臘著名學者亞里斯多德,以其雄才大略,先後統一希臘全境,進而橫掃中東地區,不費一兵一卒而佔領巴比倫和埃及全境,蕩平波斯帝國,大軍開到印度河流域,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佔據其三。每當提起這段歷史,人們總是為亞歷山大的英年早逝(33歲)而扼腕嘆息,他如果能盡天壽,不知還會創造何等偉大的奇蹟。




公元前323年的亞歷山大帝國是當時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佔地500萬平方公裡,超過東方戰國七雄領土總和。亞歷山大大帝在短短的13年時間裡創下了前無古人的輝煌業績,他促進了古希臘文化的繁榮發展和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經濟,並且鼓勵民族間通婚,倡導民族間地位平等,對人類社會文化的進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他的遠徵使得古希臘文明得到了廣泛傳播。




據說這是世界第二大的亞歷山大雕像。導遊說,後天我們到北馬其頓首都斯科普裡,在那裡我們將可以看到世界第一大的亞歷山大雕像。




白塔瀕臨愛琴海邊,周圍集中了好幾個著名的博物館和影劇院,白塔的旁邊是白塔公園,站在白塔頂部能俯視整個塞城的風光。



白塔是塞薩洛尼基的標誌性建築,也是這個城市的代表性符號。這座圓形的白塔在塞薩洛尼基瀕臨愛琴海的海濱已經矗立了五百多年了,建於1430年,高33米。最初曾經是土耳其佔領時期的監獄,現在塔裡面有一座拜佔庭文化博物館。



1826年,奧斯曼蘇丹馬哈茂德二世在這裡下令處決了全體蘇丹禁衛軍成員(他們都是被強迫改信伊斯蘭教的)。1913年,希臘人佔領該城市後將塔刷白以抹掉這段血腥的歷史。現在的塔身上,仍依稀可見當年刷上的白色。




白塔公園有大片的綠地,是塞城人民休閒遊玩的好去處。





地處鬧市區的伽勒裡烏斯拱門、墓地和王宮。伽勒裡烏斯是293年~305年統治古羅馬東部的皇帝之一。




伽勒裡烏斯陵寢位於拱門東面,建於公元四世紀。原來是為伽勒裡烏斯自己造的陵墓,卻被君士坦丁大帝改造成塞市第一座教堂——聖吉爾吉奧斯,再後來,被奧斯曼人改建成清真寺。





伽勒裡烏斯拱門位於陵寢和宮殿中間,建於303年,為慶祝皇帝297年對波斯的戰鬥取得勝利而建。伽勒裡烏斯在塞薩洛尼基造的這個為自己歌功頌德的拱門,其實還算低調。這座拱門歷經了近兩千年的時光,還保存下了很大一部分,確是奇蹟。雖然伽勒裡烏斯在世的時候,大規模屠殺了基督教徒,隨後基督徒編寫的史書上,把他臨終時的狀況寫的極其悲慘 ,但基督徒卻還是留下了他的豐碑。 這個拱門如今也成了塞薩洛尼基的一個地標。




拱門上的精細雕刻,歷經1700餘年,雖然有些已經風化,但上面的戰士戰鬥的場景,和各種歷史人物仍栩栩栩如生地展示在我們眼前。




透過拱門往南看去,還有一座造型優雅的東正教教堂。




雖然是近代建築,與城中的古建風格並不違和。




拱門的西面,是伽勒利烏斯的王宮遺址。




塞薩洛尼基的要塞位於北面的山上,在公元前55年色雷斯人侵襲該城的郊區之後,出於安全原因而建造。




去往塞薩洛尼基城堡要塞的道路沿著擁擠狹窄的街道盤繞而上,直至全城最高處,是觀看塞薩洛尼基全景的好地方。





上到半山坡上就陸續看見一段段破敗的要塞古城牆,歷經2000多年的風雨,仍保存了一大片屹立不倒。






相關焦點

  • 希臘之旅,希臘華人分享,神秘而神聖的天空之城梅黛奧拉
    這是我和老鄒第三次自駕到梅黛奧拉,每次來依然會被眼前景色所震撼。還記得我們第一次到梅黛奧拉,那還是一個沒有3G,沒有導航的年代。我倆為了白天有充足時間遊覽,我們凌晨1點左右從雅典出發,看著路牌,憑著直覺,在漆黑的夜裡(山上沒有一盞路燈)一直開到山上。突然,老鄒說前面沒路了,車燈打出去沒有回光。我們只好在車裡小歇一會,不敢繼續往前走。
  • 原來這世上真的有「天空之城」----希臘•梅黛奧拉
  • 希臘美景梅黛奧拉:原來世界上真有一座遺世獨立的天空之城!
    >希臘的愛琴海和雅典古蹟很多人都去遊覽過,而位於希臘中部的天空之城---梅黛奧拉(Meteora)多數人卻知之甚少,其實這也是一處絕美的風景。梅黛奧拉,位於希臘東北部的帕薩裡亞地區,巨大的山巖從廣闊的塞薩裡亞平原拔地而起,形成奇異的"巨石林",有的超過400米。它們形狀各異,色彩不一。這裡因眾神曾經居住過的奧林匹斯山和令人嘆為觀止的梅黛奧拉修道院而聞名於世,也是幾個世紀來的宗教中心。梅黛奧拉在希臘語是「懸在空中」的意思。
  • 人間仙境:希臘天空之城梅黛奧拉,你一定要來的地方
    說起希臘,我們可能最先想到的就是愛琴海,愛琴海是希臘東部的一個海洋,也屬於地中海的一部分,在海上航運和戰略上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因為愛琴海島嶼眾多,所以愛琴海又被稱為多島海,愛琴海的意思是波浪起伏的海。愛琴海對於旅遊者來說更是浪漫旅行的必備。
  • 遇見歐洲丨希臘天空之城---梅黛奧拉(Meteora) 美到窒息
    位於希臘中部有天空之城之稱的梅黛奧拉(Meteora),是希臘自然和文化的雙重遺產,早在1988年就被列入《
  • 希臘,古代的天空之城
    I want to see 世界就在眼前 希臘,這個地中海北岸的美麗國度不僅擁有蔚藍的大海和旖旎的島嶼風光,更不乏各種珍貴的歷史遺蹟和人類文化的壯麗瑰寶。 複雜的地質地貌給這個國家帶來了豐富的多樣性-但是此次的希臘之行最最吸引我的則是一個號稱「天空之城」的地方-梅黛奧拉Meteora。
  • 梅黛奧拉:原來世界上真有一座遺世獨立的天空之城!
    點擊上方藍色七海星塵關注我們希臘的愛琴海和雅典古蹟很多人都去遊覽過,而位於希臘中部的天空之城---梅黛奧拉(Meteora)多數人卻知之甚少
  • 梅黛奧拉:天上街市 攀上懸空之城
    希臘的愛琴海和雅典古蹟很多旅友都去遊覽過,而其中部的空中之城——梅黛奧拉(Meteora)不少人卻是知之甚少,其實這也是一處絕美的風景。  梅黛奧拉在希臘語是「懸在空中」的意思。在塞薩裡亞平原,巨大的山巖拔地而起,形成奇異的「巨石林」,修士們在巨石頂上修建了修道院,形成了一座座空中之城。
  • 希臘梅黛奧拉修道院有近千年歷史,現香火仍旺,成了旅遊熱點處
    離上帝僅一步之遙的梅黛奧拉修道院之一山不在高有仙則靈。在希臘雅典向北約380公裡的大山裡,梅黛奧拉修道院神秘而震撼人心。天空之城~梅黛奧拉修道院他們靠木梯和繩索攀上了高聳入雲的峰頂,居住在天然巖洞內,祈禱、讚頌和懺悔。
  • 天空之城-卡蘭巴卡
    離開希臘前往馬其頓之前參觀的最後一個景點,就是天空之城:卡蘭巴卡的東正教修道院群。
  • 希臘世界文化遺產---梅黛奧拉(Meteora)
    那麼巍峨孤傲地佇立在梅黛奧拉(Meteora)一座座的巖石山則為希臘增添了神秘與肅穆。梅黛奧拉位於希臘大陸中部,色薩利平原西北邊緣,在希臘語意為「懸在空中的巖石」。    也有人將其想像成奧林匹亞山上的希臘諸神玩耍時不慎散落在人間的玩物,因為這些鐵骨錚錚的巖石直衝天空,突兀地佇立在天與地之間,俯視著山腳下仙境般的Plastira湖,寧謐的Kalambaka小鎮,與毗鄰的奧林匹亞山遙相呼應
  • 原來真的有天空之城,就在希臘!
    宮峻崎的動漫《天空之城》裡,那些漂浮在天空中的小島,被朵朵白雲環繞,整個畫面唯美而神秘,你知道嗎?地球上還真的存在著這樣神奇的「天空之城」呢,一起來見證它的神奇吧!現實中的天空之城便是位於希臘的梅戴奧拉修道院,在塞薩裡亞平原上,巨大的山巖拔地而起,像一根根堅實的擎天柱屹立在這裡,而修道院就坐落在高高的巨大巖石頂端,無比壯觀!梅黛奧拉修道院並不是一座修道院,而是對這一地區全部建於巨大的巖石頂端的二十四座修道院的總稱。
  • 姐妹看世界,帶你走進希臘,欣賞真實的天空之城——邁泰奧拉
    邁泰奧拉是位於希臘中北部的色薩利區,核心保護面積3.75km2。是一個幾乎無路可通的偏僻的砂巖峰林地區,僧侶們從11世紀起便隱居在這些「天柱」世界。在15世紀的隱居理想大復活時期,面對難以置信的艱難險阻,僧侶們先後在這裡修建了24座修道院。
  • 現實版的天空之城——邁泰奧拉
    還記得那首悠揚空靈的曲子《天空之城》嗎?從當年看這部動畫片直到我來到希臘前,我一直都以為那只是幻想出來的。
  • 想不到天空之城真的存在,就在希臘
    希臘除了聖託裡尼,還有壯麗的邁泰奧拉修道院,這些修道院建在巨大的天然石柱和山丘般的圓形巨石之上,仿佛「天空之城」,而Meteora的字面意思正是「在空中盤旋」,如今這些修道院建築都是世界自然和人文雙遺產。
  • 母女倆的希臘閨蜜探險(五)德爾斐&梅黛奧拉 --- 神啊,我虔誠諦聽
    有兩處地方我一直想去,德爾斐Delphi和梅黛奧拉Meteora,苦於找不到合適的路線前往。思量再三,奢侈了一把,包了兩天的車。事後回想,還是明智之舉。來接我們的朱師傅是個上海人,與我同齡。二十多歲的時候去希臘留學打工,隨著希臘的中國遊客日益增多,他就選擇了旅遊業。我覺得他頗為思鄉,一路上常常跟我談起我們小時候上海的種種往事。
  • 希臘秋遊推薦!冷門景美好拍照!
    梅黛奧拉希臘的愛琴海和雅典古蹟很多人都去遊覽過,而位於希臘中部的天空之城---梅黛奧拉(Meteora)多數人卻知之甚少,其實這也是一處絕美的風景。梅黛奧拉在希臘語是「懸在空中」的意思。希臘東正教的重要聖地之一,「離上帝僅一步之遙」的梅黛奧拉修道院,其意為「懸在半空中」。梅黛奧拉是位於希臘東北部的帕薩裡亞地區的歐洲島國,平陶斯的崇山峻岭如同屏障將之同西面的伊庇魯斯分隔開。這裡因眾神曾經居住過的奧林匹斯山和令人嘆為觀止的梅黛奧拉修道院而聞名於世,也是幾個世紀來的宗教中心。
  • 愛琴海之外的希臘——天空之城麥泰奧拉
  • 探訪希臘的「天空之城」——邁泰奧拉
    1986年,宮崎駿的《天空之城》將那座只存在於人們想像中的城市定格在了幀幀熒幕上。悠揚的旋律一奏響,雲霧繚繞、綠樹成蔭的拉普達就不自覺地浮現在眼前,如同古巴比倫的空中花園,填滿人們想像力的每一個縫隙。在蕩漾著浪漫愛琴海水的希臘,坐落著一座現實版的「天空之城」——邁泰奧拉。
  • 大開眼界 希臘有座天空之城叫Meteora
    本次希臘之行,歷時10天。其中最後悔的,是只在天空之城Meteora呆了兩天一晚。我們愛上了它,卻沒能花上半天時間,坐在它的身邊,細細體味這跨越數個世紀的奇蹟。實際上,在我們看到天空之城的第一眼就已經試圖調整行程了,無奈後面的酒店不能取消,還是只能匆匆離去。X先生站在懸崖上,注視著修道院Varla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