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會好嗎?(深刻好文)

2020-12-13 騰訊網

這個「世界會好嗎?」是個真問題!

段協平

1918年11月7日,梁濟先生與兒子梁漱溟討論歐戰新聞時問:「世界會好嗎?」

梁漱溟信心滿滿:「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裡去的。」

父親說:「能好就好啊!」語氣中充滿憂傷。

其實,梁先生在提出這個問題時,心裡已經有了答案。

三天後的凌晨,他把答案留在北京冰冷的積水潭:投湖自盡。

梁濟

再有四天,就是先生六十歲生日。

他對當時所處的世界絕望了。

1

對父親果決地離開這個世界,梁漱溟或許不能理解。

想想看,年僅24歲,沒有大學文憑,居然能被北大校長蔡元培先生聘任為北大講師,從而能與風雲一時的新文化運動的領袖胡適、陳獨秀等人相左右。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梁漱溟怎麼能理解父親對眼前世界的絕望?世界分明是一天一天往好裡去嘛!

後來呢,他理解父親了嗎?

比如35年後的那次會議上,當他為農民請命,遭到最高當局當眾羞辱並且被轟下講臺時,他對「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裡去的」信念有過動搖嗎?

或者,1966年8月24日,當他的舊居小銅井1號家門被天兵天將一腳踹開,夫人被毒打,家具被搗毀,書畫被焚燒,全家被趕出家門,蜷縮到一個小破屋中時,在那些悽風苦雨度日如年的日子裡,他還堅持「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裡去的」嗎?

2

梁濟投湖後,猶如一顆炸彈,捲起巨大的波瀾。

據邵盈午先生的《梁濟:憂端澒洞與天齊》文介紹:

「當時的各大報刊都發布了這一重要消息,諸多要人分別親撰讚詞及詩文,總理靳雲鵬專門為他撰書一幅還願匾…..幾年以後,人們仍可看到有人在湖邊燒紙錢和哭祭。」

就連陳獨秀也撰文肯定了梁濟自殺的意義,讚揚了梁的「氣概、少有的正直和捨生取義的崇高精神,對梁氏的完整人格深表敬意。」

假若梁濟先生五十年後投湖,會不會有如此哀榮?

老舍投太平湖自盡後沒有在「湖面」濺起一點漣漪;曾昭燏從南京靈谷塔上跳下後沒有一人敢撫屍痛哭;多了,鄧拓,田家英,穆旦,陳夢家,翦伯贊夫婦,傅雷夫婦……

傅雷夫婦

那是一個自盡也有罪的年代,所謂自絕於什麼和什麼,人們避之唯恐不及。而能像江小燕女士那樣,得知傅雷和朱梅馥夫婦自殺,以巨大的道德勇氣,以「乾女兒」的名義去認領逝者的骨灰,並保存下來,舉上海之大,也僅此一個柔弱的肩膀。

3

時代的一片烏雲,曾遮天蔽日。

但後來的事情,似乎證明了梁漱溟的判斷: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裡去的。

打倒「四人幫」,鼓樂喧天,載歌載舞,「花兒香,鳥兒鳴,春光多明媚」,多少年輕人在暢想:「再過二十年,我們重相會,偉大的祖國該有多麼美!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

往西望去,不戰而勝,蘇東瞬間解體的解體,易幟的易幟。雖然有人歡樂有人愁,但「青山遮不住,畢竟都流去」了。

誰能想到後來的種種,比如薄公子在重慶掀起的黑風濁浪,當然還有楊改蘭,小悅悅,繆可馨,以及近日刷屏的那個什麼大牛。

好在,時代空中的塵灰似乎並不專門與我們作對。比如今天的歐美,第二波新冠疫情正在那裡肆虐。

比新冠疫情更厲害的是打著「政治正確」旗號、貼著左的標籤的激進病毒的泛濫。

病毒無國界,不管是生物病毒,還是政治、社會、文化病毒。

那裡的人們正在咽下自己釀下的苦酒,其中,以法國大革命自嗨了百多年的艾菲爾鐵塔下的人們為最。

美國也變得不認識了。驢象已經從政策之爭變為價值之爭,黑暗與光明之戰。

誰能想到,僅僅因為一個偶發事件,街頭出現了我們曾經熟悉的一幕:呼朋喚類,大喊大叫,打砸搶燒,歷史名人塑像被斬首、被推到、被汙名化……

看到一個視頻:旗幟,隊伍,口號,人渣、屠夫的名字被讚美,那些被我們幾乎忘記了的大詞,在遊行隊伍裡重新被祭起。

上帝不會眷顧背叛者。華盛頓、林肯不能保證他們身後不出不屑子孫。

看看這次老美大選吧,建制派已經把「政治正確」演繹成慫恿流氓無法無天。

選舉舞弊,無所不用其極,新科技手段從事了最卑汙的勾當,百年前的亡靈能跑出來參選,種種現象,匪夷所思,整個選情,波詭雲譎。

華爾街的大亨,科技界的巨頭,傳統和新興媒體的大佬,白宮中的臥底,社會精英,被教唆的年青人,正在撬動美利堅的基石,華盛頓周圍沼澤地裡的汙水成擴大之勢。

所謂主流新聞媒體,這個曾向共和黨的尼克森挑戰,也向民主黨的柯林頓挑戰,既向華爾街挑戰,也向五角大樓挑戰,一貫標榜理性、中立、客觀的新聞媒體,在驢象之爭中,徹底墮落。

近日,美國大法官阿利託在聯邦黨人學會上痛陳:宗教信仰自由不被看為應該受保護的自由,不被容忍;言論自由遭到限制,以前美國只有7個詞不能說,現在是幾百個詞不能說,甚至你不能說婚姻是一男一女的結合,因為那是歧視!美國的言論自由已經成為次等的自由!激進派甚至威脅:文化戰爭已經結束,我們贏了,他們輸了,現在的問題是我們要怎麼處置這些輸家!

如果這一切是真的,怎麼能不讓約翰.普利茲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有著103年新聞獎蒙羞!怎麼能不讓1886年就豎立在紐約市哈德遜河口附近的自由女神像蒙羞!

2020年大選,雲遮霧罩,鹿死誰手,世人正拭目以待。

國歌:「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國際歌:「這是最後的鬥爭」。

「狼來了」,對老美來講,這次可是是真的。

4

「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裡去的。」

歷史似乎曾經給出了一個不容置疑的答案: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特別是工業革命以來,科學技術進步日新月異,社會財富源泉般地湧流。

還是恩格斯有先見之明,他曾告誡人類:不要過分陶醉於對大自然徵服的勝利喜悅中。人類對大自然的每一次勝利,都會換來大自然的無情報復。

百年後的今天,我們看到什麼呢?

資源枯竭,環境汙染,地球變暖,大自然一次又一次發出警告。特別是新冠疫情的爆發,如今已無遠弗屆,神出鬼沒,世界很多地方的正常秩序被打亂,有的地方已經或正在停擺。

但「過分陶醉」依然是進行時。

所以,早在2012年,以色列人尤瓦爾.赫拉利不得不站出來,為恩格斯那個著名的結論或者說預警站臺。

這位70後,在《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一書中寫道,「就算過去半個世紀這短暫的黃金時年代,也可能已經播下未來災難的種子。在過去幾十年間,人類用了無數新方法幹擾地球的生態平衡,而且看來可能後患無窮。有大量證據顯示,我們縱情消費而不加節制,正在摧毀人類賴以繁榮的根基。」

其實就是飲鴆止渴。

至於人類的精神、價值層面,我們老祖宗所謂的仁義禮智信,眼目所及,還剩下多少?

最近,看到一則舊聞:2016年10月10日,張獻忠研究會在張獻忠故裡——柳樹澗堡舉行「張獻忠誕辰四百一十周年暨張獻忠塑像揭幕慶典儀式」,以紀念張獻忠這位赫赫有名的歷史人物。

報導稱,十裡八村的父老鄉親,一大早就聚集到張獻忠廣場,有的焚香紀念,有的攝影留念,更有各村的秧歌隊,早早地扭起了秧歌。廣場上人頭攢動,車水馬龍,一片熱鬧的景象。出席這個儀式的居然還有當地去任和在任的官員。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秧歌隊更是使出了渾身解數,把秧歌扭得分外好看,廣場上的父老鄉親也是掌聲雷動,每個人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一個幾乎把巴蜀之地人殺光的惡魔,居然為21世紀的家鄉人膜拜。

還不吝讚美,報導出來。

世道澆漓,價值顛倒,同類互害,已經結成一根又粗又長的閉合鏈條。同理共情之心,幾稀!

西方世界呢?也看到一個美國視頻:記者在街頭隨機採訪了幾位年輕人,沒有一個人知道珍珠港是日本炸的。對歷史的無知,對傳統的背叛,對文明的稀釋,對價值的扭曲,所謂「垮掉的一代」並非虛言。

西方世界不僅不是乾淨的樂土,照今天這陣勢,在光天化日、眾目睽睽之下,女教師被當街斬首,說他們已經來到文明與野蠻的十字路口,絕不是危言聳聽。

魔鬼被放出,左燈已打開,「政治正確」已經成為他們特別是那裡年青人的進行曲、安魂曲。

耶穌似乎要再上一次十字架。

5

「世界會好嗎?」

「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裡去的。」

對照以上種種,是梁漱溟的判斷錯了嗎?畢竟,僅僅半個世紀,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之已今非昔比,民主國家從個位數增加到三位數……

對此,尤瓦爾.赫拉利還是搖頭:

「進步論可能有些問題。正如我們所見,新的傾向、行為和技能不一定會讓生活過得更好。」因為「權力使人腐化,人類有了越來越多的能力之後,創造出來的是個冷漠的機器世界,並不符合人類實際的需求……每次出現新發明,只是讓我們與伊甸園又離得更遠。」

沒有人不希望這個世界一天天好起來。

只是,對近些年來,特別是對今年以來全世界發生的種種情況,我們不能不對梁濟先生的「世界會好嗎」這個世紀之問,重新給予嚴肅的思考。

不是杞人憂天。

就在昨天,美國大法官阿利託在聯邦黨人學會上,引用了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話:

「現在還沒天黑,但是已經快了。」

聲明:圖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確保真實準確性,出於傳遞信息之目的。轉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請聯繫。本文不代表本號立場

相關焦點

  • 這個世界會好嗎?
    這個世界會好嗎?一眼望過去好像挺糟,望的再遠些,遠及數千年,這個世界所謂好的時候也很少。不過,人類總是希望著,從骨子裡本然地希望這個世界越來越好,而且聖賢們還為此指明了金光大道。所以說,儒家之於孔子,秩序是這個世界變好的根本,離開了這個根本,社會的基石就動搖了,壞的種子就埋下了。
  • 《這個世界會好嗎:梁漱溟晚年口述》
    父親最後問兒子:世界會好嗎?兒子梁漱溟回答說:我相信世界一天一天往好裡去的。父親嘆息道:能好就好啊!三天之後,父親梁濟投淨業湖自盡身亡。這則往事,就被放在《這個世界會好嗎?梁漱溟晚年口述》這本書的開篇,非常的點題。而《這個世界會好嗎》這本書,嚴格意義上來說,是根據美國學者艾愷,採訪晚年梁漱溟的訪談記錄整理而來。
  • 段協平:這個「世界會好嗎?」是個真問題
    來源:H合傳媒1918年11月7日,梁濟先生與兒子梁漱溟討論歐戰新聞時問:「世界會好嗎?」梁漱溟信心滿滿:「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裡去的。」父親說:「能好就好啊!」語氣中充滿憂傷。「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梁漱溟怎麼能理解父親對眼前世界的絕望?世界分明是一天一天往好裡去嘛!後來呢,他理解父親了嗎?比如35年後的那次會議上,當他為農民請命,遭到最高當局當眾羞辱並且被轟下講臺時,他對「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裡去的」信念有過動搖嗎?
  • 《這個世界會好嗎?——梁漱溟晚年口述》增訂版出版
    《這個世界會好嗎?》(增訂本) 梁漱溟 【美】艾愷 著 定價:45.00元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5年8月刊行  《這個世界會好嗎?——梁漱溟晚年口述》是美國芝加哥大學歷史系教授艾愷在寫作《最後的儒家——梁漱溟與中國現代化的兩難》一書後,為印證事實,訂正該書未盡正確、周詳之處,於1980年8月特來華專訪梁漱溟先生,長談十餘次的訪談記錄。
  • 這個世界會好嗎?|「流動的邊界」回答跨世紀靈魂之問
    這個世界會好嗎? 科技與文化共榮共生,將帶給我們更美好的未來。 以「流動的邊界」為主題的2020騰雲峰會,於11月26日在騰訊北京總部隆重舉行。
  • 這個世界會好嗎?——毛澤東與梁漱溟的「鄉村之爭」_大公網
    或許,解決了這一問題,也就回答了梁漱溟父親梁濟自殺前問兒子的問題——    「這個世界會好嗎?」
  • 重讀龍應臺的《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反問:這世界會好嗎?
    這世界會好嗎?1918年11月7日,年近六旬的梁濟突然向兒子梁漱溟發問:這世界會好嗎」,那時正在北大擔任哲學講師的梁漱溟並未體會到父親的心情,說道:「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裡去的。」「能好就好啊!」數天後梁濟在積水潭投水自盡。這世界會好嗎?
  • 楊媛媛:世界會好嗎 特立獨行的「小羊」
    「世界會好嗎?」楊媛媛個展即將於2020年10月28日在廣州九月藝術開幕。楊媛媛延續了人畜無害的小羊形象,依然看起來既呆萌又可愛,但隨著疫情和全球性事件的影響,「小羊」也在隨著楊媛媛的心境和表達的需要展開多重語義的表達。楊媛媛的創作無法繞開故鄉開封城南的那片著名的「紅洋樓」,是童年對父親所在部隊駐地的歷史碎片,也是她創作的源起之地。
  • 阿里用七年時間寫了一本書,八千多人告訴我們「這個世界會好的」
    這個世界會好嗎?阿里巴巴用七年時間寫了一本書,給這個問題帶來了自己的答案。這個答案來自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的故事,它也是中國民間關於愛與美好的故事,是七年間中國社會美好一面的全景圖。書中獲獎的8000多位正能量人物勾勒出新公益時代的公眾群像,匯成了感動人心的公益大數據:在這個群體中,民工、學生、醫護、教師、警察成為最具正能量的五大人群,年輕人成為社會正能量的主力軍。他們身上,凝結著「勿以善小而不為」的古訓,也折射著網際網路時代人人公益理念的光彩。這個世界會好嗎?
  • 這世界會好嗎?法國佩皮尼昂新聞攝影節
    其中,9月2日至8日為專業周(professional week),供職業攝影師交流、切磋;9月2日至7日每晚還將舉辦攝影師作品幻燈放映會,盤點年度世界重大事件。    展覽:戰火、生命和詩歌  目前,攝影節已經敲定25個攝影展覽,攝影師均為奮戰在世界新聞熱點的一線新聞記者或自由報導攝影師,他們的作品主題深刻地反映著他們對世界局勢的關切,以及對人類生命的關懷。
  • 這個世界會好嗎?還是會突然崩壞?
    我起了一個題目,叫做「這個世界會好嗎?」,有些同學可能知道,有位老先生叫梁漱溟,這是他晚年口述的書的題目。這裡借用一下,我在後面加了一句「還是會突然壞下去?」或者說「突然崩壞」。特別說一下,這算不上是對當前疫情或者國際時局的有感而發,而是針對《八月炮火》這本書談的,希望不要讓人感覺太悲觀。先簡單說一下作者巴巴拉·W·塔奇曼。
  • 鳳凰獨家|我們問了19年諾獎得主一個哲學問題:這個世界會好嗎?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經濟陷入停擺。這是一場史無前例的全球危機,全球經濟正面臨著需求供給雙重衝擊,任何經濟體都難以獨善其身。在本次鳳凰連線的最後環節,鳳凰網財經向班納吉提出了一個哲學問題——「有位中國有位哲學家在臨終時問了一個問題,這個世界會好嗎?您的看法是什麼?」對此,班納吉回答道,「到我生命將結束時,我會認為,世界變得更好了。在我的一生中,我看到了世界的巨大進步,當然也看到了巨大的問題。」
  • 《這個世界會好的》!阿里巴巴用7年寫了一本書 「雨衣妹妹」作為...
    這個世界會好嗎? 阿里巴巴用七年時間寫了一本書,給這個問題帶來了自己的答案。答案是來自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的故事,也是來自中國民間關於愛與美好的故事,是七年間中國社會美好一面的全景圖。2013年7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在美麗的西子湖畔誕生。
  • 這個世界會好嗎?答案,也在我們痴迷的「荒島求生」故事中
    構建一個好社會的藍圖,早就根植在我們的基因之中。無論是否同意這種觀點,讀者不難發現書中處處流露出的一種逆流而上的樂觀態度。比爾·蓋茨把《藍圖》作為他去年的推薦書目,他說,「這本書讓我對人類更有信心。」這個世界會好嗎?與克裡斯塔基斯的交談過程中,作者談到,寫作的初衷就是想對抗當下的種種悲觀和消極。
  • 海蘭不懂車:紀念庚子年的北京車展以及這個世界會好嗎
    100多年前的一天梁濟問兒子梁漱溟:「這個世界會好嗎?」這位最後的儒家回答說:「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裡去的。」「能好就好啊!」三天之後,梁濟在積水潭投水自盡,留萬言遺書:「國性不存,國將不國。梁濟選擇用死亡去喚醒世界,梁漱溟選擇用承擔來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最後的儒家已逝,疫情肆虐,中外形勢依舊不夠明朗,汽車業在經過寒冷的春天之後,逐漸開始回升。相信大部分人都和牛大媽一樣,成了庚子年的情緒動物,情緒輕易地從冰點跳到向沸點,在這大半年的折騰和被折騰中,忘記了留給理性一些空間。這不是最好的時代,但已經是一個更好的時代。因為萬幸,我們活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
  • 陳嘉映對話向京:這個世界會好嗎
    陳嘉映對話向京:這個世界會好嗎 2012-07-31 13:31 來源:網易
  • 白巖松對話95後:這世界會好嗎?
    資料圖  中國青年網北京12月23日電(記者 宋莉 陳琛)12月23日下午,全國政協委員、著名主持人白巖松在中國傳媒大學4k演播室進行了他人生中首次個人大型主題演講:對白·這個世界會好嗎?  在《對白》年度演講中,白巖鬆通過分析「飢餓與溫飽」「青春與機會」「缺陷與完美」「平靜與焦慮」4個分話題,對「這世界會好嗎?」進行闡述。
  • 鄭強教授:英語作為「選修課」或許會好些,你贊同這個觀點嗎?
    文/小皮球說教育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改革,無論是素質教育還是應試教育,都得到了穩步的提升,而在同學們學習的過程中,也難免會有一些難以攻克學科,只不過每位同學的興趣愛好不同,對於各科的敏感度也會有些差異。
  • 理想國沙龍第六場 熊培雲 這個社會會好嗎?
    這個結構,不斷地往下沉淪,非常糟糕。●那同學說外族入侵殺人是對我們的侵略,而我們中國內部殺人是自我進化。我跟他在冷風之中解釋了將近一個來小時,就說他這個邏輯有問題,當然後來他慢慢認同我的觀點,在一個有底線的社會是誰也不能殺,而不是說我們是同一個民族種族的人就可以互相殘殺或者賦予一種進化的意義。
  • 鳳凰獨家 | 我們問了19年諾獎得主一個哲學問題:這個世界會好嗎?
    鳳凰對話新科諾獎得主:全球如此依賴中國 無論如何我也不相信全球化會終結諾獎得主班納吉:某些政客指責別國該為問題負責 是因為心裡害怕諾獎得主:面對疫情 最簡單的經濟理論告訴我們「政府應該刺激」諾獎得主:現代經濟學不是一個意識形態的領域 而是一個討論邏輯的領域在本次鳳凰連線的最後環節,鳳凰網財經向班納吉提出了一個哲學問題——「有位中國哲學家在臨終時問了一個問題,這個世界會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