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永勝 特約撰稿人
中國國防部發言人耿雁生6月28日在回應日本考慮在釣魚島附近駐軍時表示,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中國對此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任何人採取任何手段妄想改變這一事實都是徒勞的。此前,日本防衛相森本敏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表示,日本擁有6800座島嶼,「很有必要」在西南端駐紮部隊,以加強預警和偵察能力。森本敏還特別強調了「防禦」釣魚島的問題,稱「我們必須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包括尖閣群島(即中國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
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現狀是,一方面,它是中國的固有領土;另一方面,卻長期被日本非法佔領。日本對釣魚島的中國屬性當然心知肚明,所以在此問題上一直採取低調姿態,以免刺激中國。中日恢復邦交關係40年來,日本沒有任何在釣魚島駐軍或開發釣魚島海域石油資源的動作,甚至曾長期不容許任何日本國民登陸相關島嶼。當然,中方在此問題上也秉持了同樣的姿態。政府對民間的保釣行動一直採取疏導措施,不鼓勵任何登島行為。中日由此也在釣魚島問題上形成了默契,即:不互相刺激、不做過激動作。
現在看來,這樣的默契正被日方一步步打破。僅從近一段時間來看,從非法命名釣魚島附屬島嶼,到東京都政府發起「買島」行為,再到縱容議員到釣魚島海域舉行「釣魚比賽」,並默許東京都議員登島等,諸如此類的事端一件接一件。
不過,如果說上述動作還局限在行政和民事領域的話,那麼日本政府如若在釣魚島駐軍則是赤裸裸的軍事挑釁行為。它的性質已經不是打破中日間默契的問題,而是完全衝破了中方所能忍耐的底線。這樣的行為,必將給中日關係帶來致命傷害,並嚴重危及地區和平與穩定。日方的行徑也註定會遭到國際輿論的批評。
不過,日本駐軍釣魚島是標準的失道寡助行為,這反倒可以成為中國解決釣魚島爭端的契機。之所以這樣說,是基於釣魚島問題的特殊歷史和現狀。
長期以來,中日在釣魚島主權聲索問題上各有優劣勢。中方的優勢在於歷史和道義方面,劣勢在於現實和現狀方面。就前者而言,大量的歷史文獻證明了釣魚島的中國屬性;就後者而言,釣魚島長期被日本非法佔領,即便從1972年被美國非法移交給日本起,也被日本不間斷地佔領了40年。日本倚仗著實際控制的優勢,拒不承認釣魚島的爭議性,也拒不願就此問題展開談判。而中方基於建設和諧世界的外交方略,也難以找到打破現狀的合理突破口。釣魚島由此被日本持續非法佔據。日本社會近年來甚至有種一廂情願的看法,認為至2022年日本對釣魚島的佔領就將達50年,按照所謂「時效取得」的理論,到時日本就可以「堂而皇之」佔有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當然,「久佔為主」並不具有道義上的合法性,但毋庸諱言,日方佔據的時間越長,中方解決問題的難度也就越大。
在此情況下,打破釣魚島被日本「默默」佔領的現狀,無疑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而如果由日本駐軍釣魚島打破現狀,中方完全可以此為契機,啟動解決釣魚島問題的機制——這個機制當然包括以牙還牙的武力解決手段在內。由於日本是點燃釣魚島爭端這個火藥桶的始作俑者,由此帶來的後果,當然也應由日本負責。
當然,解決釣魚島問題不能無視美國因素。近年來美國在此問題上的態度也從原先的含混、模糊、迴避,轉為清晰。特別是2010年9月中日撞船事件發生後,美國表示,美國對中日主權爭議不採取立場,但《美日安保條約》適用範圍涵蓋所有受日本行政管轄的地區,包括釣魚島群島。
不過,美國也絕不會無視釣魚島問題的特殊性,把釣魚島與日本的固有領土等量齊觀。特別是,如果戰事因日本駐軍釣魚島而起,日本明顯屬於失道寡助的一方,美國在決定幹預事宜時不可能不考慮這個因素。
其實,這些倒還不是問題的關鍵。問題的關鍵在於,日本一旦駐軍釣魚島,中國並沒有其他選擇,雙方兵戎相見的可能性最大。
戰端一旦開啟,也就進入解決問題的倒計時。對於中方來說,最理想的目標當然是從此收復失地,恢復行使主權,最低的目標也是逼日本從中撤軍,恢復戰前狀況,並開啟談判。前一種情況當然是中國取得了完勝,即便是後者,中方也獲得了相對勝利,一則撤軍本身就是戰敗的表現,二則談判也表明日本承認了釣魚島的爭議性,問題從此也就進入了新階段。
從這個意義上說,日本駐軍釣魚島對中國來說並非是壞事。打個比方,釣魚島爭端好比是一個瘡口,這個瘡口被戳破,固然要經歷短期的疼痛,但也意味著從此進入了癒合階段。無論如何,這要比長期忍受瘡口化膿之痛強得多。
當然,從近期來看,日本政府尚不敢唐突到一下子就把軍隊擺上釣魚島的地步,從策略上看,為了避免過於刺激中國,日本最大的可能是採取步步為營、逐步推進的方式,即先加強西南諸島的總體防禦,然後一步步向釣魚島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