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搜狐在北京舉辦「2020搜狐財經峰會」。
本屆峰會匯聚20餘位政界精英、商業領袖以及經濟學界翹楚,圍繞「中國經濟的韌性」、「變革期的中國與世界」、「創新帶動產業升級」、「後疫情時代的消費重振」等議題,深入探討國內外經濟形勢、政策導向。
峰會共分為上午、下午兩場。上午的會議探討宏觀經濟形勢,分析「雙循環」下的新經濟格局,展望變革期的中國與世界。下午的會議聚焦企業,探尋產業升級之路,分享後疫情時代如何重振消費。
在下午的峰會中,華夏銀行行長張健華出席並發表了題為「金融如何更好服務製造業」的演講。
華夏銀行行長張健華出席2020搜狐財經峰會並作演講
在張健華看來,對於商業銀行來說,服務實體經濟是其天生的職責,「消費拉動經濟增長」這在未來是一個大趨勢。
「隨著未來社會信用環境的變化,以及銀行風控能力提高,消費領域裡我們其實是可以大有作為的。」他表示。
談及金融對製造業的支持,張健華認為主要是通過對製造業的生產端的支持,即生產的中間產品、生產資料等,最終和消費連結在一起,最終形成有效的終端消費。
此外,他還透露,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商業銀行的轉型進入了下半程。在這方面,華夏銀行也進行了長足的探索,正通過技術創新持續推動自身質效提升。
下附演講全文:
非常榮幸參加搜狐財經2020年年會,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金融如何更好服務製造業」。
我想,作為商業銀行來說,服務實體經濟是我們天生的職責。商業銀行作為金融服務業,在服務實體經濟過程中,應該把握住一個新的機遇,這便是未來的中國。
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 「十四五」期間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基調。其中,形成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就是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關注經濟增長的三架馬車,即投資、消費、進出口。
對於銀行業而言,則需要在「投資和消費」這兩個層面進行發力。事實上,無論是投資還是消費,最終根本還是要作用於未來經濟結構的改變。
為此,在投資領域,華夏銀行除了進行傳統的基建以及傳統製造業的投資和升級改造,還聚焦了當前最為火熱的新基建,聚集新的技術應用,為實體經濟提供一個平臺。
在這個過程中,華夏銀行與國內眾多知名的金融科技公司,開展業務合作,涵蓋技術合作、產品合作等多方面。如,藉助金融科技公司在大數據、雲服務、反欺詐等領域的優勢,華夏銀行正不斷提高自身服務水平。
當然,華夏銀行也在不斷推進自身的數位化進程。這裡面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我們如何加強自身數位化能力的建設以及如何輸出這種能力?這也就涉及到了,當前行業均在討論的「金融業開放銀行建設」這一問題。
在這方面,華夏銀行通過技術賦能,與比我們技術能力小的企業開展合作;對於一些和我們旗鼓相當甚至於技術實力比我們強的企業,我們則開展技術嫁接。
銀行業的優勢在於其自身所具備的帳戶體系,把這一帳戶體系嫁接到其他的企業當中去,便能和其他企業的生態、生態圈、產供銷上下遊融為一體,使得用戶哪怕在看不見銀行的情況下,也能享受到、感受到銀行服務,這便是華夏銀行的開放能力建設。
正是通過這種能力的建設,我們可以覆蓋到企業的傳統銀行業務。傳統銀行業務,大家了解得比較多的還是融資方面的服務,在這個板塊,我們提出的是「商行+投行」模式,踐行綜合金融服務這一概念。
我們希望,自己能夠為企業提供的不僅是傳統的貸款業務,還應有最投資銀行業務、財務顧問業務等綜合業務。通過這樣綜合的金融服務,包括債務工具的承銷、撮合、引入戰略合作者等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更能服務終端高大型的客戶。
在消費領域,我們也做了很多嘗試。作為一家商業銀行,在未來雙循環為主的市場環境下,我們認為,這對商業銀行一定會是一個很好的支撐。
為此,華夏銀行也在發力傳統的三大個人消費領域,即住房、汽車、信用卡等方面。我認為,隨著未來社會信用環境的變化,以及銀行風控能力的提高,在消費領域裡,我們其實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未來,華夏銀行也希望能與在做的各家企業,尤其是科技企業,加強合作,共同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文/金仁甫
內容來自北京頭條客戶端
[ 北京頭條客戶端 ]
【來源:青瞳視角】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