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月7日報導西班牙《國家報》網站1月3日刊登勞爾·阿里亞斯的文章,題為《寫給歐洲青年的初戀——倫敦的一封信》。文章摘編如下:
親愛的倫敦:
最終,你還是與歐洲大陸籤署了離婚文件。這份決裂書必須得到尊重,但是它讓我們這些懷著英國夢長大的一代代歐洲青年尤其心痛。我們總是夢想著有一天能夠去英國,看大本鐘,學英語。
倫敦一直是歐洲的心臟。當我們談論歐盟時,我們總是以布魯塞爾指代,當我們談論歐洲大陸時,會以柏林或巴黎指代。但是,直到這個英國脫歐的聖誕節到來,我們才發現,只有倫敦才能讓你找到身為歐洲人的意義。歐洲是西方世界,遠近不同的歐洲各國人民在這裡共享多元的價值觀,還有豐富多彩的文化差異……
只需購買一張前往希思羅機場的機票,你便可以(通過在公交車上遇到的義大利人)看到南歐人的熱情、(通過與你一起吃炸魚薯條的芬蘭人)看到北歐人的魅力,還有許許多多在這裡轉機或出發去往更遠地方的人,例如去往馬德裡或巴塞隆納的西班牙人。
帶著雨傘和圓頂硬禮帽,倫敦變得嚴肅起來,她不想再玩鬧,她決定獨自立於霧中,或者像唐寧街所指出的那樣,選擇重新找回自我,也就是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一再堅持並重複、高舉雙臂充滿欣喜想要擁抱的「主權」。
而在歐洲大陸,離婚讓布魯塞爾如釋重負,讓馬德裡、斯德哥爾摩、華沙……的年輕人悲傷憂鬱,因為我們將不能再在泰晤士河上相遇,在穿越特拉法加廣場或卡姆登時感受自己作為歐洲人的自豪。從今往後,我們的孩子將不會懷著英國夢長大,而是更有可能接近老套的美國夢:「媽媽,我想去加利福尼亞學英語。」
在英國和歐盟徹底告別的瞬間,有多少美好回憶在腦海浮現,我們多麼希望還能繼續與你們一起喝咖啡、吃下午茶;聽那倫敦地鐵裡傳來的廣播聲;還有在市場攤位上播放的披頭四樂隊的經典歌曲;在下午播放的英超聯賽;或者與歐洲各國文化各異的朋友在博物館裡徜徉……
詹森首相本周宣布,「我們將依然是歐盟最好的朋友和盟友」。這些話聽起來已像遙不可及的回音。歐盟終於擺脫了英國脫歐的負擔,得以專注經營自己的未來和內政,而英國則尋求自己在世界上的新角色,希望找回過去叱吒風雲的海上帝國的雄風。但是這一次國際風向並不利於英國揚帆遠航,海盜潛伏四周,在此,我們只能祝願「上帝保佑女王和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