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冰就像跑步機,北極熊能量消耗忒大,都快瘦成了錐子臉了!

2020-12-15 騰訊網

  北極熊,在小朋友眼中,幾乎等同於《海底小縱隊》裡的巴克隊長形象——英武、果敢,還帶著一眾隊員,隨時準備啟動海底警報,要麼拯救海洋生物,要麼保護海洋環境。

  然而,現實生活中,北極熊不僅勢單力薄,還因為吃不到足夠的、富含脂肪的海豹,難以維繫較高的代謝率,都快瘦成了錐子臉和A4腰了!

  更讓小朋友和大朋友痛心的是,科學家根據研究估算,近10年來,北極熊的數量銳減了40%,如果不能捕食更多海豹補充能量,未來40年間,北極熊數量還將減少30%。

  相較而言,沒了天敵,北極地區海豹數量在不斷攀升。而造成這一生態失衡罪魁禍首,就是氣候變化導致的海!冰!消!融!

  北極熊新陳代謝率高

  容易減重

  坐標:阿拉斯加北部海岸

  時間:2014年4月-2016年4月

  目標:9隻野生北極熊

  裝備:有全球定位系統的視頻項圈和活動追蹤器

  發現:新陳代謝比之前測算的多1.6倍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地質勘探局的研究人員一直在研究博佛特海地區的北極熊。在這個非常偏遠和惡劣的環境中研究北極熊的基本生物學和行為是很困難的。如今新技術讓科學家了解了北極熊如何在冰面上移動,也讓他們更好地理解了海冰變化對北極熊的影響。

  2月2日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野生北極熊的新陳代謝率比之前認為的要高,隨著氣候變化改變了它們的生存環境,越來越多的北極熊每年將無法捕捉到足夠的獵物來滿足能量需求。

  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的安東尼·帕格諾,也是美國地址調查局(USGS)一位野生生物學家,在其博士論文中,與生態學和進化生物學教授特裡·威廉士和丹尼爾·科斯塔合作,進行了這項研究。

  一隻趴在海冰上的成年雌北極熊。來源:美國地質調查局

  他們監測了9隻野生成年雌性北極熊的行為、捕獵成功率和代謝率。在8-11天的時間裡,用高科技項圈記錄下視頻,標記下其活動的地點、活動水平。藉助代謝跟蹤器,科學家們發現每隻熊每天需要將近12325千卡熱量。這意味著一隻雌北極熊在春天的海冰上每10天到12天,就得吃掉一個成年海豹或19個新生環斑海豹,才能滿足生存所需。

  新研究中,有5隻北極熊在持續減重,平均代謝率比先前的研究預測高出40%。這意味著,他們沒有捕獲足夠多的脂肪豐富的海洋哺乳動物來滿足能量需求。他們在這平均10天的監測中,失去了10%的體重,相當於一個80公斤的人,在一周內減重8公斤。(這讓我等體重超標的人類情何以堪!!!)

  海冰就像跑步機

  保持平衡不容易

  從4月-7月,北極熊應該捕食大部分獵物,並將大部分身體脂肪儲存起來,以維持他們全年的生存。然而,氣候變化對北極海冰產生了巨大影響,迫使北極熊移動的距離更遠。

  超薄的海冰讓北極熊消耗更多的能量。來源:《自然》雜誌官網

  在博佛特海,海冰在7月份開始從大陸架消退,大部分熊向北遷移。這導致北極熊在夏季消耗更多的能量,直到冰層在秋天重新回到大陸架;而在哈德遜灣,大多數北極熊在海冰消退時遷徙到陸地上。在那裡,北極變暖意味著海冰在初夏破裂,在晚秋生成,迫使北極熊在陸地上花費更多時間。

  研究人員說,不管怎樣這都是一個問題。先前的研究認為,由於北極熊主要是「坐著等待」的獵人,人們認為這將使它們在狩獵期間的能量消耗減小到最小。

  但據最新研究,隨著溫度升高、海冰、風、洋流時期在海面上漂移的更快,海冰就像跑步機,北極熊需要走的更快或者行進的路程更長,才能儘量保持在熟悉的領地獵食,這就決定了北極熊的能量需求比預測的高得多。

  但帕格諾說,這個研究結果只是一個快照,他計劃繼續跟蹤北極熊整年的活動,看他們消耗的能量到底如何改變的。

  文中圖片除註明外均來自網絡

  編輯:王小龍

  審核:管晶晶

相關焦點

  • 北極熊是如何適應極端的北極環境的?
    02 北極熊的棲息地北極熊並不是北極所有的地區,在北極的中部是北冰洋,四周被亞、歐、美洲大陸環繞著,因此,北冰洋的溫度並沒有很低,海水常年的平均溫度在-2℃左右。正是因為這樣,北冰洋才沒有被積雪和冰覆蓋,反而在北冰洋上有大量的浮冰,而這些浮冰就是北極熊的棲息地。
  • 北極熊生存現狀引人擔憂
    北極熊主要生活於北極圈區域,包括北冰洋、周圍海洋以及陸地。北極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陸生食肉動物,也是最大型的熊類,與雜食性的阿拉斯加棕熊體形相當。 北極熊研究專家認為,成年雄性北極熊很會交朋友。 如果沒有海冰,北極熊將無法生存。因為北極熊正是依靠多年形成的冰塊作為棲息的場所,它們在上面繁育後代、旅行和捕獵海豹。
  • 不斷變薄的北極海冰:浮冰厚度連量尺第一刻度都不到
    隨著我們不斷靠近這塊大浮冰,我們不得不破開與之相鄰的另一塊冰。大塊大塊的碎片貼著船身向下滑落,露出了浮冰的橫截面。下方甲板伸出了一根紅白相間的量尺,長約兩米,每隔50釐米畫了一道標記,幫助科考團隊判斷浮冰的厚度。最近一段時間,介於頂部積雪和底部融冰之間的藍色堅冰層變得越來越薄,大多連量尺的第一道刻度都達不到。科考團隊從右舷觀察著下方的情況。
  •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北極熊生存越來越難了,把它運到南極怎麼樣?
    隨著全球變暖和海平面上升,北極的生態環境正在發生劇烈的變化,北極冰川和海冰持續融化消失,北極生物的生存空間日益萎縮,大家經常會看到北極熊領著幼崽站在小小的浮冰上,非常無助。那麼,有人提議,把北極熊運到南極怎麼樣?
  • 北極熊能否捕獵象海豹?為什麼?
    從外觀上看,北極熊通體都被白色的毛髮覆蓋,比較的可愛,尤其是小北極熊白絨絨的、肉嘟嘟的,更加的惹人喜愛。但是,千萬不要被它的外表所迷惑,因為它的食物99%的都是肉。成年北極熊站立起來身高高達3米,體重平均有500公斤左右,它的白色毛髮與它生存的環境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唯獨黑色的鼻子比較的顯眼,因此,北極熊在浮冰上等待獵物時,通常會用自己的右前掌捂住鼻子,當獵物出現後,它會用左前掌猛烈地拍擊獵物的頭部,然後用自己尖利的爪子將獵物勾上來。
  • 北極熊或將在2100年滅絕,原因並非全來自我們,更多源於它們自身
    這些測量結果對北極熊來說意味著棲息地壓力越來越大,捕獵食物、尋找配偶和繁殖後代的時間大大縮短,不僅如此,北極熊本身也不具有減少消耗能量以便於在夏天不進食期間的方法,因此夏天也同樣比以前更加難過。海冰是抑制波浪和抵禦強風的主要屏障,失去它意味著暴風雨下小海豹會被拋進大海或者被巨浪捲走,雖然北極海豹可以在水裡生活很長時間,在那之前,海豹的幼崽至少需要4周在冰面上生活,但在惡劣的天氣下它們很難再爬回浮冰之上,很容易就在寒冷和疲勞中死去。
  • 北極熊身上被塗字是怎麼回事 北極熊身上被塗字會有哪些危害
    近日,一段關於北極熊的視頻引發大家熱議,視頻中一隻北極熊被人塗鴉了,因為這一行為而導致北極熊根本無法正常捕食。具體北極熊身上被塗字是怎麼回事?北極熊身上被塗字會有哪些危害?我們一起來了解。  北極熊身上被塗字是怎麼回事
  • 北極熊為什麼都是左撇子
    人們都說左撇子的人比較聰明,雖然不知道這是否有一定的理論依據,但是人們貌似已經把它奉為真理。並且在生活中,我們也會發現,左撇子的人往往都是有些天賦的。那麼北極熊的左撇子是不是也是聰明的一種體現呢?我想或許可以這麼理解。
  • 瘦骨嶙峋的北極熊在耗盡最後一絲力氣前,成功捕獲小海豹
    但是,今年的夏天比往年來得更早,短短的狩獵期,讓湯姆的眼睛都還沒有從極夜的黑暗中緩過勁來,堅固的冰面,融化成分散的浮冰,海豹們依然愜意的躺在小小的浮冰上曬著太陽,只是靈敏的聽覺一但接收到來自水面的任何風吹草動,便毫不猶豫地翻個身鑽入水中溜之大吉,湯姆的消音「棉腳墊」和隱身「白大衣」在水裡可一點用沒有。
  • 極地霸主——北極熊
    它們的活動範圍主要在北冰洋附近有浮冰的海域。北極熊又名白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雖然名為白熊,但它的皮膚卻是黑色的,由於厚厚的毛髮覆蓋,人們才無法看到它真正的體色。這些毛髮是中空無色的,只是看起來是白色的。正是由於披著厚厚的毛髮,使得北極熊看起來萌萌的,成為許多卡通片中的主角。
  • 猛獸排名No.1的北極熊 是靠苦澀的海水來補充水分嗎?
    那麼有的朋友會問了,北極熊生活在極端天氣下,周圍都是海水,它們是如何汲取水分的?難道是喝海水嗎?或者直接啃食冰塊和積雪?北極熊也不例外,是不會直接飲用海水的。它們補充水分的方式很特別,主要有3種。第一種是通過分解食物中的脂肪,得到身體需要的水分。北極熊喜愛捕食海象和海豹,它們都具有較多的脂肪。
  • 公園動物雕塑石雕母子北極熊園林景觀石雕擺件
    石雕北極熊,是陸地食肉動物,又名白熊。皮膚為黑色,由於毛髮透明故外觀上通常為白色,也有黃色等顏色,體型巨大,兇猛。石雕北極熊-凱巖石業石雕北極熊的視力和聽力與人類相當,但它們的嗅覺極為靈敏,是犬類的7倍;奔跑時最快速度可達60km/h,是世界百米冠軍的1.5倍。
  • 北極熊會否滅絕還未知,但氣候變暖讓白熊「出軌」棕熊卻鐵證如山
    但你不會因為蘇丹人民的不幸遭遇就認為全人類的生存正在遭受威脅,更不會認為人類已經瀕危,因為你知道包括自己在內的其他大多數人都活得很好。然而,我們把照片的主角換成人見人愛的北極熊,事情就變得有意思了。很多人一見到瘦北極熊,立刻想到浮冰消失,立刻想到氣候變暖,立刻想到北極熊瀕危,立刻想到人類末日……我們的想像惟在這一層能夠如此躍進。(魯迅:我沒說過!)
  • 北極和南極同屬極地,為何北極熊全身白色,企鵝卻不是?差哪了?
    動物所表現出的不同樣子,大多都是常年進化適應環境的結果。誰也不會平白無故消耗能量去做無用功,所謂大自然的智慧可能就體現在這裡。雖然南極與北極都處於地球的最頂端,但生存在這裡的物種由於生存習性的差異,也就會顯示出不同的外表顏色。企鵝前面多為白色,後背則是深色狀態。
  • 王詩齡臉瘦成錐子形,一雙小手似豬蹄,網友:有美顏真好
    導語:王詩齡臉瘦成錐子形,一雙小手似豬蹄,網友:有美顏真好女明星是一種非常神奇的存在,她們想瘦就瘦,想胖就胖。有時候,由於劇情需要,所以她們必須在很短的時間內瘦下來。而有的時候,又因為另外一部劇的需要,她們又得胖回去。
  • 騎著浮冰去旅行 | 科學家在北極是怎樣開展研究的?
    霧給工作增加了危險,使人們很難發現接近的北極熊。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北極氣溫平均變暖了5華氏度,是全球平均值的兩倍多。北極海洋中被冰覆蓋的面積不僅小了很多,冰層也變為更薄的季節性冰,而不是較厚的常年浮冰。自1979年開始衛星記錄以來,北極已失去了一半以上的冰量,冰的總面積和厚度都在快速減少。
  • 北極熊真的要滅絕了麼?
    圖/David E Myers飢腸轆轆的北極熊在岸邊絕望地凝視著久久不結冰的海面,這種世界體型最大的陸生肉食動物如今已經餓成了一條狗,它甚至不顧摔死的風險,爬到懸崖上去吃沒有多少能量的鳥蛋,或是闖入人類的生活領地翻找垃圾,一小塊吃剩的漢堡肉、一點點凍成冰的酸奶,都是難得的美食。
  • 不斷變薄的北極海冰:浮冰厚度連量尺第一刻度都不到
    隨著我們不斷靠近這塊大浮冰,我們不得不破開與之相鄰的另一塊冰。大塊大塊的碎片貼著船身向下滑落,露出了浮冰的橫截面。下方甲板伸出了一根紅白相間的量尺,長約兩米,每隔50釐米畫了一道標記,幫助科考團隊判斷浮冰的厚度。最近一段時間,介於頂部積雪和底部融冰之間的藍色堅冰層變得越來越薄,大多連量尺的第一道刻度都達不到。科考團隊從右舷觀察著下方的情況。
  • 每日一畫 | 動物簡筆畫 北極熊
    點上方藍字關注,每晚7點更新免費教程識別上方藍色二維碼加入班級群學畫畫與老師和小夥伴們一起交流分享網絡上有傳言說:北北極熊都是左撇子。事實上,科學家們花了大量時間和北極熊共處,發現它們的前肢都非常靈活(它們「雙手」並用)。這個傳聞可能來自於人們發現北極熊很會使用左手,卻忽視了它們右手做得也很好。一般說來北極熊在每年的3.5月非常活躍為了覓食輾轉奔波於浮冰區,過著水陸兩棲的生活。在嚴冬北極熊外出活動大大減少,幾乎可以長時間不吃東西,此時它們尋找避風的地方臥地而睡。呼吸頻率降低進入局部冬眠。
  • 教程|創意兒童畫--帶圍巾的北極熊
    北極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北極熊生活在寒冷的北極,這裡寒風呼嘯,一般動物都難以生存,為什麼北極熊可以在這裡安然的生活和繁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