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神和春聯的由來

2021-03-05 山東三支一扶考試網

春節是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同時也是最為隆重的節日。因此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許多重要的民俗習慣。其中,貼門神和春聯就是最重要的兩項習俗。

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門神是唐朝名將尉遲恭和秦瓊。但是在真實的歷史中,唐朝之前的門神卻是上古傳說中善於捉鬼的神荼和鬱壘兩位神人。據《山海經》記載,神荼鬱壘是兄弟二人,而且都擅長捉鬼,他們居住在桃都山的一棵大桃樹下。桃都山裡居住著許多惡鬼,這些惡鬼想要出門都必須經過神荼鬱壘所居住的這顆大桃樹。如果這些惡鬼在外做了傷天害理的事情,他們回去的時候就會被神荼鬱壘兩兄弟用莽鎖綁住扔給老虎吃掉。因此,所有的惡鬼都十分畏懼他們。所以,後來每到春節時候,老百姓就用桃木刻成神荼鬱壘的樣子掛在門上用來闢邪,這便是桃符的由來,也是我國最早的門神。

而到了唐高祖武德年間,由於皇族內部因為皇位繼承問題發生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用武力殺死了自己的手足兄弟繼承了皇位。所以,後來李世民就經常在晚上經常做噩夢。為了讓李世民能夠安心地睡覺,尉遲恭和秦瓊兩位勇猛的武將就會在晚上守在寢宮門口。時間久了,為了避免長久的夜間值守破壞年齡日益增長的兩位老將軍的健康,所以就在宮廷的門庭上用紙張將兩位將軍的畫像貼出來闢邪驅鬼。後來這個習慣也流傳到了民間,就形成了我們現在春節期間所看到的家家戶戶的門前掛起的唐朝兩位開國武將的形象。

從唐代以後一直到五代十國時期,春節期間貼門神、掛桃符的兩種習俗是並存實行的。而這一時期也恰好是我國詩詞發展的高峰時期,除了文人墨客以外,朝野當中皇帝和各位大臣也都喜歡吟詩作對附庸風雅。十國政權當中的後蜀皇帝孟昶就是一位愛好詩詞歌賦的文人皇帝。據史籍的記載,有一年除夕孟昶突然心血來潮,決心改變之前貼了多少年的門神和桃符。於是他就在紙上隨手寫下了兩句對仗工整的詩句:「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聯詩也成為了我國有史可考的第一幅春聯。此後,每年的春節裡老百姓便在自家的大門上既張貼上門神的畫像,同時也會在門框之上張貼兩聯寫滿吉祥和祝福的對聯,後來這便成為了一種春節的習俗被沿用至今。

相關焦點

  • 從桃符到門神到春聯,關於春聯的由來與故事你知道多少?
    而春聯的由來,卻在更早的幾千年之前。桃符唐朝以後,除了以往的神荼、鬱壘二將以外,人們又把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唐代武將當作門神。相傳,唐太宗生病,聽見門外鬼魅呼號,徹夜不得安寧。其後,唐太宗讓人把這兩位將軍的形象畫下來貼在門上,這一習俗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尉遲恭和秦叔寶漸漸被奉為門神。一直到現在,有的地區仍然在過年時貼門神。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願,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後來又在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美好心願。但這時仍被稱為「桃符」。
  • 春聯的由來和發展
    春聯是中華民族文化藝術表現形式,它內容以祝福喜慶,深受大眾喜愛和歡迎。從歷史和發展上來看,春聯經歷了這幾個階段。一,在古時候,生產力十分落後,文明程度和科技水平也十分有限。對自然的認識也微乎其微。人們認為有些自然現象和自然災害,生老病死都是上天的懲罰或是妖魔在作怪, 禍害人間。迷信上天,神仙來降妖除魔驅鬼。以求心理上精神上的安慰和平衡。上古時候就相傳神荼,鬱壘兩兄弟專門捉妖餵虎的故事。人們每到春節,做二個桃人,左神荼、右鬱壘放在門前,祈求平安,消災滅禍。後來改成桃符掛在門上,用以避邪驅鬼。
  • 春節為什麼要貼春聯?貼門神與貼春聯是怎麼來的
    中國人貼春聯、貼門神習俗歷史悠久,是不可或缺一種習俗。過春節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這種習俗既展現了高貴典雅的書畫詩詞藝術,又彰顯節日喜慶吉祥的人文習俗。那麼你知道是怎麼來的?一、貼門神中國各地過年都有貼門神的風俗。最初的門神是刻桃木為人形,掛在人的旁邊,後來是畫成門神人像張貼於門。傳說中的神荼、鬱壘兄弟二人專門管鬼,有他們守住門戶,大小惡鬼不敢入門為害。門神分三類:第一類是"大門門神",多貼在車門或整間大門上,高約四五尺,寬約二三尺。
  • 門窗扮靚過大年:春聯、門神、窗花
    春聯過了臘月二十五,人們開始忙著寫春聯,或到集市上買春聯。春聯亦名「門對」、「春帖」,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故名春聯。春聯的一個源頭是桃符。最初人們以桃木刻人形掛在門旁以避邪,後來畫門神像於桃木上,再簡化為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名字。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後漸發展為春聯。春聯真正普及始於明代,與朱元璋的提倡有關。據清人陳尚古的《簪雲樓雜說》中記載,有一年朱元璋準備過年時,下令每家門上都要貼一幅春聯,以示慶賀。原來春聯題寫在桃木板上,後來改寫在紙上。
  • 過年貼春聯的由來與來歷 有關春聯的歷史傳說故事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那麼春聯是什麼時候開始流行的呢?中國人為什麼都在過年的時候貼春聯?小編為您整理了有關過年貼春聯的由來與傳說故事。
  • 春聯有怎樣的由來?王安石曾經為春聯寫的那句詩是哪句?
    春節作為我國百節之首,慶祝春節的習俗很多,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貼春聯和貼門神。每當春節臨近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在門兩旁貼春聯,紅底黑字,很有節日氣氛。眾所周知,春聯是過春節時人們貼在門兩旁的對聯,貼春聯是我國民間春節過節習俗之一。
  • 貼春聯和門神的習俗什麼時候開始的?竟然來自這樣的神話故事!
    我們都知道每年過春節要準備好多年貨,要貼春聯和門神等等,這些都是必須準備的。因為地方不一樣,貼春聯和門神的時間也不一樣。有的是年三十的上午必須貼好,而有的要下午貼。貼春聯一直是我們的一個習俗,我們也知道其實春聯之前都是我們自己寫的,只不過現在大家都買。只是貼春聯和門神這個習俗是怎麼來的呢?這個習俗又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的呢?
  • 年年過年貼春聯,你知道春聯的由來嗎?有一個人起到關鍵作用
    春聯的前身,桃符西周「春聯」桃符還有門神的功能西周時就傳說,遠古時候有神荼、鬱壘兩兄弟住在東海度朔山桃樹下,專門抓惡鬼用蘆葦捆起來餵老虎大唐猛將尉遲恭和秦瓊因為替李世民守門被民間尊為新門神個桃符同時懸掛。
  • 春節:對聯與門神的起源
    春節期間的民俗事項經過千年的文化沉澱生成了許多象徵性的文化符號,如年夜飯、拜年、春聯、門神、年畫、窗花、「福」字、燈籠、爆竹。其中,歷史最悠久、寓意最豐富的兩個符號是春聯和門神。神話傳說中在東海一座島上有一棵大桃樹,拱形的枝幹彎曲到地面形成一扇大門的形狀,妖魔鬼怪都住在大門裡面。為了不讓他們出來,天帝派了兩個神將去把守大門,一個叫神荼,一個叫鬱壘。
  • 《萬事萬物由來》,紀念中國習俗,趣說守歲貼春聯的由來
    那麼,頭髮和舅舅有什麼必然的關係呢?清軍入關後,為了體現「削平四周,留守中原」的治國主張,決定推行一種奇怪的髮式:男人將頭髮從前部到腦頂剃去,再將四周的髮際全部剃光,只留下中間集中的一塊和一個長長的大辮子。除夕之夜,一家大小圍坐一起,迎接新年。
  • 過年貼門神的傳說
    春節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貼春聯,貼門神,喜氣洋洋過新年。圖片來源於網絡感謝欣賞關於貼門神的傳說是這樣的。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做了皇帝以後,勤政愛民,國泰民安,老百姓都生活的很幸福。就在大家一籌莫展時,丞相魏徵就向唐太宗建議,一是要天下百姓過年時貼春聯放煙花爆竹歡慶新年,二是請秦瓊大元帥為李世民門前站立守衛。
  • 春節貼春聯,那麼春聯的來歷,你知道嗎?
    「和順一門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橫批:萬象更新」像這樣的春聯每當我們過年的時候都能看到,各家各戶都會貼春聯,那麼你知道它的來歷和他的寓意嗎?直到宋代,桃符由木板改為紙張「春聯紙或者是春聯」,這一習俗也就開始了。
  • 關於門神的這些事兒:門神的始祖究竟是誰,您知道嗎?
    關於門神的這些事兒:門神的始祖究竟是誰,您知道嗎?每到過農曆春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在門上貼春聯,小時候看到上面畫上的人物就會覺得嚇人,現在隨著年齡愈來愈大,對那些春聯上的人物都不再恐懼了,也知道其實畫上畫的是門神。
  • 「印度人牽象」和「蒙人馭虎」圖,藏地的「門神」形象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描寫的就是家家戶戶貼春聯的情景。貼對聯的時候,通常還會在門正中間貼一個「福」字,而在之前(可能現在還有少數農村地區保留著這一風俗)除了對聯,大門上是要貼門神的。很多年輕一代恐怕都不知道我國的門神是何方神聖了。簡單地說,門神歷史悠久,最早的門神是神荼、鬱壘,是兩位專門對付鬼怪的民間神靈,後來又演變為武門神和文門神。
  • 中國人何時開始春節貼春聯,越南韓國日本過年貼春聯嗎?
    為了祈求一家人的幸福與健康,在有一些地方人們還依舊保留著貼門神的習慣。據說,在自己家的大門上貼上兩位門神,一切的妖魔鬼怪都會遠遠的離去,不敢靠近。而且在民間門神還是正氣以及武力的代表,在古人的眼裡看來,相貌不平凡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特性以及不一樣的本領。除此之外,他們的心裏面也是非常善良的,而且捉拿妖魔鬼怪也是他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
  • 除夕貼的春聯大年初一脫落了怎麼辦?
    除夕貼的春聯大年初一脫落了怎麼辦?時間:2020-01-24 12:0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除夕貼的春聯大年初一脫落了怎麼辦? 過年,按照傳統的習俗,臘月二十八就要貼春聯,貼門神。
  • 歷史中的文武門神,你家貼的是哪兩位
    「門神」就是後來根據人們內心的所需和所想慢慢的演化而來,它既代表了人們的人生取向,也體現了人們的內心所求。「門神」,顧名思義就是門口的守衛之神,是過年時候貼於門上的一種畫。 作為民間信仰保護門戶的神靈,百姓將其畫像貼於門上,用以驅鬼闢邪、祈求平安、、祈求吉祥等,是中國民間深受人們歡迎的守護神。 按照傳統習俗,每逢春節,人們就會貼春聯貼門神,用來祈福一年風調雨順。
  • 春聯的起源,發展,形式和寓意
    當人們在自己的家門口貼上春聯和福的時候,意味著過春節正式拉開序幕。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挑漂亮的紅春聯貼於門上,辭舊迎新,增加喜慶的節日氣氛。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為紙張,叫「春貼紙」和「春聯」。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現在貼春聯已成風俗,紅色的對聯貼在大門上,房子頓時生輝。正如詩云:「喜氣臨門紅色妍,家家戶戶貼春聯;舊年辭別迎新歲,時序車輪總向前。」
  • 又把新桃換舊符,桃花桃木與春聯的來歷
    上古的時候桃花樹是家園的常見的樹木,它因為生命力極強,栽種在田園或者家園的附近,春天可以看花,秋天可以吃果,一季桃花結成了多子多孫,桃花和桃木被譽為吉利的象徵。在家園的四周種桃花,或用桃花的枝幹,定在房子的四周,就叫做宜家宜室。在漢朝,桃花和桃木是防止鬼魅的。所以桃木具有闢邪的作用。在門的兩邊,在桃木上面畫著神荼,鬱壘兩神,就是春聯的最初起源。
  • 不止秦瓊和尉遲敬德,《山海經》還記載另外兩位門神
    在以前過年春節時候,民間家家戶戶除了張貼春聯以外,還會張貼門神,這樣起到看家護院,驅邪庇佑,祈盼門神保平安,降吉祥,是民間最受歡迎的幾位保護神之一。民間最常見的兩種神仙一個是灶神,一個就是門神,分別守護灶臺和門戶,一個是做飯的地方,一個是出入的地方,看著名字和功用,別提有多接地氣了。言歸正傳,要說門神,最廣為認知的就是秦瓊與尉遲敬德兩位門神了,他們都是唐代的名將,品性正直,武藝高強,為唐代開國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